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巩固训练题及答案(三)卷1多媒体技术是()。A、一种图像和图形处理技术B、文本和图形处理技术C、超文本处理技术D、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2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造就了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天游”是西北民歌中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B.南方民歌歌词比较含蓄,善用比兴,旋律多婉转、流畅、细腻、抒情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和扬琴D.“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体裁3小学生周某旷课一天,学校未与其家长联系,该校的做法 () A.合

2、法,是学生自己违反校规B.合法,是家长未尽监护责任C.不合法,学校应派学生出去寻找D.不合法,学校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4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A.曹操B.岑参C.李白D.陆游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最有可能是对哪一科学成就的评论?() A.达尔文的进化论B.哥白尼的日心说C.牛顿的运动三定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因具有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而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的文学团体是()。 A.尝试派B.创造社C.文学研

3、究会D.新月派7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历史)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C.诸葛亮七擒孟获一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8率兵讨伐商纣王的相关历史人物是() A.周武王B.周文王C.周幽王D.周平王9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在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琴名曲的是( )。 A.流湘水云B.二泉映月C.阳关三燕D.高山流水10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记述了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经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4、是( )。 A.详细考察并科学技术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B.纠正了文献记载有关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C.调查了西域地埋并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D.如实的记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11“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易经 D、论语 1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论语 13义务教育学校()A、不得分重点学校B、可以以“实验学校”的名义办重点学校C、可以办重点学校D、不得分重点学校,但可以办重点班 14如果一个人在K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K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K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

5、无法继续留在这里。根据以上叙述,可以推出()。 A.如果一个人道德修养很高,那么他就能留在K城市B.一个人在D城市乱扔垃圾但是仍然可以留在K城市C.小王没有留在K城市说明他缺乏道德修养D.生活在K城市的小李在过马路时将西瓜皮扔在地上,那么他将难以再留在K城市 15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A、钱塘江大桥B、上海浦东大桥C、南京长江大桥D、武汉长江大桥 16要将Word文档中所选文本移动到剪贴板上,应选择的功能按钮是( )17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骑车人:“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下述对话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的是(

6、 )A.审判员:“你作案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被告:“我没作案。”B.母亲:“我已经告诉过你准时回来,你怎么又晚回来一小时?”女儿:“你总喜欢挑我的毛病。“C.老师:“王林同学昨天怎么没完成作业?” 王林:“我爸爸昨天从法国回来了。”D.张三:“你已经停止打你的老婆了吗?”李四:“我从来就没有打过老婆。”E.谷菲:“昨晚的舞会真过瘾,特别是那位歌星的歌特煽情。”白雪: “他长得也特酷,帅呆了 ! ” 18下列关于听力保护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过多使用耳塞听音乐不会导致听力下降 B.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人们的听力 C.对着别人耳朵大声喊叫可能损害别人听力 D.经常用力地掏耳朵不利于

7、保护自己的听力 19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20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A.一视同仁B.实事求是C.宽宏大量D.以书为本 21师德的灵魂是()。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2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反映了素质教育是( )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个性发展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培养创新精神 23下列关

8、于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分类汇总前需要按分类的列进行排序B.在分类汇总前不需要按分类的列进行排序C.可以使用删除行操作来取消分类汇总的结果,恢复到汇总前的状态D.分类汇总的方式是求和 24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是()。 A 、 赵B 、 燕C 、 韩D 、 齐 25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是()。A.罗斯福和列宁B.丘吉尔和斯大林C.罗斯福和邓小平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26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A.“无法取法”B.“取法乎

9、上”C.“取法乎中”D.“取法乎下” 27下面有关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owerPoint课件中可以插入Flash文件B.PowerPoint课件中插入的音频文件可设置成自动播放C.PowerPoint课件支持一个对象多个动画连续播放D.PowerPoint课件不支持多个对象的动画同时播放 28下列选项中,与“水果”和“苹果”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A.“蔬菜”和“萝卜”B.“芭蕉”和“香蕉”C.“柠檬”和“橙子”D.“番茄”和“茄子” 29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主。 A、应用型人才B、管理人才C、战略性人才D、专业技术人才 1材料:下面是学生的一则日记:

10、王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广受同学们欢迎的好老师。王老师整天笑眯眯的,十分和蔼可亲。她经常主动跟我们打招呼,有时还聊上几句,使同学们感到她一点架子也没有,大家都喜欢接近王老师。王老师是数学老师,负责教我班的数学课程。她对待教学工作是十分认真的。上课前,王老师会用很多时间备课。上课时,她会很详细地讲解各种难懂的数学公式、定理,并反复举例加以说明、论证,直到每个同学都明白为止,很有耐性。有时她还邀请个别同学上讲台“讲课”呢,这种教学法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掀起了新的学习热潮。下课后,王老师会仔细批改大家的作业,总结每个同学的优缺点,并鼓励大家发扬长处,改正缺点。对个别成绩差的同学,王老师还会

11、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帮他们补课呢!王老师不但在教学上尽职尽责。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也十分关心我们。炎炎夏日,她经常提醒我们注意饮食卫生:寒风刺骨的冬天,她又叫大家多穿衣服,不要着凉感冒。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三年级一班有个同学身体有一些残疾,走路有一些跛,班里有些同学常学她走路的样子,开她的玩笑,还给她起外号。作为班主任,张老师觉得应当批评那些不尊重残疾同学的行为。但转念一想,这样一来会伤害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张老师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通过和其他老师交流,张老师决定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残疾人的成功事迹,让学生明白,不管

12、什么样的生命特点,都有可能为社会做贡献,引起学生讨论、理解、尊重生命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对这位残疾同学更加尊重,而这位同学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3材料: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

13、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人是高贵的物种。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唯一的主宰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使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

14、然万物。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能够抛弃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 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也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

15、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撒、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问题: (1)联系全文,回答文中画线一句中“可能”“必要”的含义。(4分) (2)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这种说法的理解。(10分)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16、写作。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的,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解析: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能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这里所说的“加工处理”主要是指对这些媒体的录入、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存储、显示、传输等。 2:C解析:唢呐是北方乐器。 3:D4:B解析: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代表诗人,擅长七言歌行。故选B。 5:A

17、解析:“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即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6:C解析: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 7:A解析:A项,牧野之战发生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62年;赤壁之战发生于三国时期,公元208年;淝水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公元383年左右。B项,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黄巾起义发生在公元184年;李自成起义是明末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清朝

18、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C项,陈汤平定匈奴发生在汉朝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发生在三国时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明末清初。D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公元291年一公元30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时期,公元626年;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时期,公元755年一公元763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时期,公元1449年。故本题选A。 8: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古代发展中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部部落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西周。 9:B解析:中国古代十大古琴名曲有:广陵散、潇湘水云、高山流水、渔樵问

19、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二泉映月是二胡名曲,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古琴名曲。 10:C解析: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其成就主要表现在:(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4

20、)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5)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而在徐霞客游记中未涉及到西域地理和丝绸之路。 11:D12:C解析:“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儒家主张学生应掌握的六种基本功,即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是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因此本题选C。 13: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21、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14:D解析:在K城市乱扔垃圾一没有道德一没有朋友一无法继续留在K城市D项由这个推理可以推出。否前不能否后,A项错误;B项D城市与此无关;肯后不能肯前,C项错误。 15:D解析:“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50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1957年建成通车。故选D。 16:A解析:本题属于信息处理题。A项图为剪切功能,B项图为信息检索功能,C项图为格式刷功能,D项图为复制功能。 17:B18:A解析:A【解析】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坏听力 ,如果声音分贝超过 60也会损伤听力 ,所以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值的一半 ,

22、且不能长时间听 ,一次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19:D解析:“每个学生”体现差异性,“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体现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0:B解析: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21:A解析:【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22:C解析: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反映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内涵。 23:A解析:分类汇总就是对数据清单按某字段进行的分类,将字段值相同的连续记录作为一类,进行求和、平均、计算等汇总运算。在分类汇总前需要按分类的列进行排序。 24:D解析: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

23、齐六国,统一全国。 25:C解析: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故选C。 26:B解析:“取法乎上”的策略指的是教师的人格修养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着眼进行修养。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必须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 27:D28:A解析:“水果”和“苹果”是包含关系。A项“蔬菜”和“萝卜”是包含关系。B、C、D三项中,两个概念都是全异关系。 29:A解析: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

24、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这正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1材料中该教师的做法恰当合理,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要求。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材料中,王老师会邀请学生上讲台“讲课”,这种方式不仅掀起了学习热潮,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次,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做到尊重、赞赏学生。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王老师非常有耐心地进行讲解,直到每一个同学都明白为止

25、,课余时间还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说明王老师对待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耐心教导。最后,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上做到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做人。材料中,王老师在课堂上没有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上台“讲解”。在生活上王老师也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尊重和赞赏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健康成长。 2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张老师的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张老师

26、对学生不尊重残疾同学的问题。积极开展教育,采用班会等多种形式,引发同学们对残疾同学的理解和尊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张老师的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让残疾同学更好地得到大家的爱与尊重,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发展。 3(1)“可能”意指人是有理性的、有同情心的物种。这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必要”意指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

27、至自己走向灭亡。 (2)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来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必将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性灭亡。解决所有人温饱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重新科学公平的分配,而不是继续蹂躏已经千疮百孔的生态系统。关照生态整体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并不矛盾。恰恰是不关照生态整体的恶果,最终会转嫁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阶层,从而使他们的生存更困难。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逻辑分析能力及信息的把握能力。问题后面先有“固然”的内容。“但”一字进行了逻辑转折,后面的内容是对人类有“可能”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的解释。第三段中强调了人类“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犯的最致命错误”,若不改正,则将走向灭亡,因此“改正错误”即“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是必然的选择。 (2)此题考查考生对整个文段主旨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充分理解“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与文意的矛盾点,进而逐条作答。文章第一段谈到“生态整体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第三段再次强调了人类以“自己为中心”的发展造成生态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