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聆听先人吟唱,品味别样乡愁采薇(节选)吟诵教学设计 执教:筠连县胜利街小学 赵小琴【教材解读】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两千多年的诗歌文化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创作诗歌是诗歌文化传承的必要途径。诗经采薇(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中阅读材料的开篇之作,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中国诗歌发源的精粹诗经,承担着让学生感悟诗歌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兴趣的重要使命。诗经采薇(节选)内容只有两句诗,描绘了春天和冬天两幅极具典型性的画面,象征着一个人的青年和暮年。诗意相对浅显易懂,但却饱含着一位戍边战士对家园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唏嘘,在

2、全诗中承担着点睛压卷之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对于本次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导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诗歌。借助字词注释和插图,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反复吟咏,感知诗的大意和主题。过程与方法了解本诗声韵和修辞特点,品悟诗思文气,积累意象诗语。学习吟诵四言诗。3.情感与价值揭示先贤的思乡和爱国之中华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引领。【教学重点】借助字词注释和插图,想象诗中情景,反复吟咏,感知诗的大意和主题。【教学难点】

3、了解本诗声韵和修辞特点,学习吟诵四言诗。品悟诗思文气,积累意象诗语。揭示先贤的思乡和爱国之中华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引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读诵导入,正音“雨”读四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四言诗,题目是采薇(节选),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诗的读诵,注意字音。正音“雨”,读一遍吧,注意读准字音。二背景:诗经简介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采薇就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首诗分为分为三个部分。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最后一段。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11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其收录的诗歌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从考证

4、,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小雅和大雅,两者都是贵族士大夫的作品,大雅比较偏重的是朝堂之作,小雅则比较偏重的是个人抒情之作,感情更为细腻复杂,多是士大夫情怀,忧国忧民,思乡怀归,因而艺术成就也更高。小雅是古代文人诗的重要源头。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采薇(节选)“薇”是一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草字头。下面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注意右下部是反文旁。一起读一读诗题。这首诗的作者,据考证大概是周宣王年代的一个战士戍役返还时所作。那个时候的战士跟今天的战士不同,今天的战士是全民征兵。以前不是的,只有贵族或者是族人,才有资格去打仗。三解题:字词注释 我们看

5、诗题采薇中的“薇”,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就是类似于野豌豆苗的一种植物,一种野菜。采薇就是采摘薇菜的意思。采薇来源于伯夷叔齐的典故。他们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薇充饥,最后知道连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我们来看注释。昔: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茂盛而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四解知大意,疏通文意接下来,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的大意。昔日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我归来,雨雪纷纷漫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自身又渴又饿。满腔的悲哀,谁能体会。好,知道了这首诗的大

6、意,跟着老师一起诵读吧。五声韵分析文体同学们,这首诗的文体是古体诗,一首四言诗,四言诗吟诵起来节奏均匀,有钟鼓之音。韵、入声字看吟诵谱,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四个字,是逐句用韵的。逐句押韵,说明速度变慢。押的什么韵呢?押的是i韵,上古音叫微部。这个韵的含意是减弱、飘动。吟诵的时候,一定要把每句最后那个字的韵尾归于i。“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是叠词,把杨柳的婀娜之姿描绘得淋漓尽致,且把杨柳之多写得入木三分,很有形象感。这两句最后的音要平缓拖长,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学们注意,“雪”是入声字,顿这一下太重要了,让人感觉得到那种离别的痛苦。“霏霏”不要像今天这样读,而要归到

7、i韵上。“行道迟迟”这句是高点,高是强调道路泥泞难行。“载渴!载饥”,“渴”是入声字,在这里停顿表示出哽咽的感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莫”是入声字,最后归到i韵,你就能体会到那种绵延不绝的久久的悲哀。这首诗最了不起的就是这一段,从思想到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可以说把诗歌的力量都体现出来了。下面,我们来吟诵一遍吧。六抓修辞品意义情感我们说说这首诗的修辞。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对比,对仗严格工整:字面上有三处对比:“今昔”,“杨柳雨雪”,“往来”。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

8、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此外,还使用了借代:“杨柳依依”代春,说明征人出征的时候是在春天,正值青春,“雨雪霏霏”代冬,表明征人回来的时候是冬天,已是暮年。暗示了出征人在外时间之长,显得形象生动而又含蓄隽永。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回乡途中士卒的复杂心态。七咀嚼意象 同学们,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景物都有它特定的含意,承载着诗人特殊的情感,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之为意象。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的意象?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与离别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了“折柳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交融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

9、:“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品悟诗思文气了解了这首诗的意象,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文气,所谓文气,就是字和字、句和句、段和段之间的关系,古人称之为“气”,是为“文气”。看采薇的三个部分,从一开始的纯粹的思乡。到中间经历了同仇敌忾的决心之后,这次的思乡就变得深刻起来,这就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思乡的矛盾纠缠,为了家乡,他要把仗打下去,而越是打仗,他就越思乡,而越思乡,他就越要把仗打胜。到最后归乡时对家乡的思念。九主题探究 全诗的主题是“羁旅情愁”。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这种心境,后来成为儒士文人的常态,形成了“羁旅情愁”这一独特主题,这个主题的源头,可以说就是这首采薇。十中华文化精神揭示 这首诗的思乡,是因爱乡而离乡,因离乡而思乡,因思乡而坚持不回乡,因而更加思乡的一种反复的纠缠。这种纠缠,正是这首诗的力量所在,使得思乡之情的深沉和痛苦都格外强烈。也正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十一立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