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爱莲说》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爱莲说》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7课《爱莲说》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7课《爱莲说》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 周敦颐中国风赏莲【目标引领】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一步: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 独立自学注音 周敦颐 ( ) 可爱者甚蕃 ( ) 出淤 ( )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花之隐逸( )者也 噫( )陶后鲜( )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yfnyzhulinxiyyxin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2、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 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第二步:译读 晓畅字句边默读课文,边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独立自学释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蕃(

3、 )淤泥( )濯( ) 妖( ) 不蔓不枝( ) 植( )亵玩(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 ) 应当叹词,相当于“唉”少多污泥洗过分艳丽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竖立靠近玩弄隐居避世品德高尚的人引导探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爱莲花?请同学们先找出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第三步:品读描写莲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品读君子自尊自爱不同流合污,独善其身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美名远扬,美好的姿态气质正直不苟,豁达大度A、莲B、出淤泥而不染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

4、、濯清莲而不妖E、香远益清,亭亭净植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AFBDEC1.第一段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文章却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用? 衬托2.作者对这三种花分别有什么看法?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第二段?牡丹富贵者厌隐逸者惜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菊莲君子赞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贪慕富贵追逐名利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品格高洁超凡脱俗予独爱莲之莲,花之君子者也。质朴正直志洁行廉正衬反衬(避世)(入世)托物 言志(象征)莲君子之德: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历代文人笔下的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饰。 唐 李 白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目标升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