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_第1页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_第2页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_第3页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_第4页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高危药品管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案例1某医院手术间,一位外科医师要求以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0作为局部麻醉药注射。护士配好药物后,该医师将药物注入手术部位。注射后,患者立即出现心律失常,并最终导致心搏骤停。尽管采取了全面复苏措施,但该患者最终死亡。事件发生后的调查显示,该注射器中所含的肾上腺素浓度为1:1000,而并非局部麻醉所用的1:100000。追溯原因发现,由于药房局部麻醉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缺货,所以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全部由手术室通过稀释肾上腺素1:1000提供。手术室将肾上腺素1:1000装在无菌容器中,护士需要使用时再从中抽取

2、。但手术护士的操作被中途打断,她将肾上腺素1:1000抽入注射器后,将没有标记浓度的注射器放在后面的工作台上,并未将其稀释,而稍后当医师需要注射局部麻醉药时,该护士将肾上腺素1:1000递给了外科医师。案例2某医院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误将“阿糖腺苷”点选为“阿糖胞苷”,该用药错误共累及9例儿科患者。大多数患儿在应用阿糖胞苷后的两三天内相继出现了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白色脂肪粒或红疹、大便出血等情况。患儿须接受长期监测以评估用药对其产生的远期影响。该事件中,由于药品名称相似,医师在电子处方系统内开具处方时发生错误。同时,药师在调剂患者药品,以及护士在给药环节均未能及时发现,并阻

3、止这一错误的发生,为患儿带来不良影响。【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缓控释剂型用药安全中日友好医院用药错误 案例1王先生因低钾血症服用枸橼酸钾口服溶液,复诊时医师给王先生处方了氯化钾缓释片,并告知每12小时口服2片。回家后,王先生考虑自己曾服用的枸橼酸钾口服溶液每日须服3次,认为氯化钾缓释片也应每日服3次,遂自己调整了用药次数,每日3次每次2片,2周后再次复诊,血钾水平已超过了正常上限。医师仔细询问才得知王先生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因服药次数超过了医嘱定量导致了高钾血症。分析 氯化钾缓释片每天服用2次便可达有效浓度,而许多患者却仍按每日3次服用,服药次数过多,不仅会因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且这类药物

4、价格较普通药物贵,无形中也会使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缓控释剂型用药次数不足案例2李先生因哮喘发作使用茶碱缓释片治疗,因其认为缓释剂型的茶碱片作用时间长,觉得每天早上使用1次即可。但连续用药1周,每天夜间仍有哮喘发作,须使用应急的沙丁胺醇气雾剂控制。在复诊时才了解到,茶碱缓释片的用法应为每12小时1次,由于晚上少用药1次,致夜间哮喘发作。分析 任何药物使用少于规定次数,都很难达到应有的血药浓度,若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疗效。缓控释剂型分开或嚼碎后服用案例378岁的张女士因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片),每日2次每次1片,血压控制良好。但近两天因气温骤降,张女士感

5、觉血压明显升高,晚7点自查血压达170/110 mmHg,考虑加服1片药,但着急缓释药物起效慢,自行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碾碎后吞服,8点自测血压降至140/90 mmHg。9点钟,张女士发现血压又升至160/100 mmHg,担心血压没控制住,又碾碎1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吞服。在第2次服药后30分钟,张女士出现头晕恶心、心悸胸闷,继而意识模糊,被家人送往急诊抢救,才得知是由于短时间内连续服用了碾碎的硝苯地平缓释片,破碎的剂型使较大剂量的硝苯地平突然释放,诱发了心源性休克。分析 多数口服的缓控释制剂都要求患者不能嚼碎后服用,以免因破坏剂型而失去应有的缓释或控释作用。只有少数使用特殊工艺的缓控释制剂,可据

6、标记刻痕掰开,例如,微囊化的药物颗粒,每个颗粒是一个独立的贮库单位,用聚合物薄膜包裹之后压片。该剂型可掰开但仍不能强行碾碎服用;再如,以骨架控制法生产的少数品种(如曲马多缓释片)可使用半粒,以便患者及时调整剂量。排出的整粒药片案例4赵女士被诊断2型糖尿病3年,最近调整治疗方案,医师处方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片),每日1片。仔细的赵女士发现药物整片出现在次日的大便中,担心药物没被吸收,疗效可能会打折扣,带着疑问找到了医师。分析 该案例虽然不属于用药错误和误区,但在使用某些控释制剂时,确实会出现赵女士的情况。有些控释剂型使用渗透泵技术,药物包裹于不吸收的外壳内,其目的是使药物缓慢释放以利于人体

7、吸收。当这一过程结束后,药片的空壳就会排出体外。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缓控释剂型的药物突释案例5刘先生因肺癌骨转移癌痛住院,期间医师处方芬太尼透皮贴剂(4.2 g/贴),每72小时1次,1次1贴外用。因时值冬季,家人担心刘先生在病房受凉,特意将一手炉给刘先生保暖,但刘先生在使用贴剂2天后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是手炉靠近贴药部位,使该部位体温升高,促使应该稳定释放药物的贴剂释药速度加快,引起不良反应。分析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持续释放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控释剂型。但当皮肤温度升至40时,血清芬太尼的浓度约提高1/3。因此,发热患者使用时应监测其阿片类药物副作用

8、,必要时应调整剂量。患者应避免将其贴用部位直接与热源接触,如加热垫、电热毯、加热水床、烤灯或日照灯、强烈的日光浴、热水瓶、长时间的热水浴、蒸汽浴及温泉浴等。除此类贴剂有突释药物的情况外,文献报道,1985年国外研究也曾发现高脂饮食引起茶碱缓释胶囊“Theo-24”出现剂量突释而使患者中毒,食物对缓控释制剂吸收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儿科用药错误药品规格选择错误典型案例患儿男,8岁,因“打喷嚏、流涕、鼻塞鼻堵近1年,以晨起为著,感冒后加重”就诊,医师诊断“过敏性鼻炎”,开具处方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 mg52盒,5 mg,qn。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建议医师将处方更改为孟鲁司特钠咀嚼

9、片5 mg52盒,5 mg,qn。案例分析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哮喘预防和长期治疗,也用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成人用量为10 mg,qd;25岁儿童为4 mg,qd;614岁儿童为5 mg,qd。该药咀嚼片有4 mg和5 mg两种规格,本例患儿8岁,服用剂量为5 mg,应选5 mg规格。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选错药品规格。目前多数医院已采用电子处方,与传统处方相比,规范了医师处方,改善了处方质量,降低了处方差错率,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医师开具处方时对一些电脑系统录入相近的药物易选择错误等。差错预防要点1. 制定本院儿童常用药物清单由于不同年龄段儿

10、童用药剂量千差万别,一品两规或一品多规在儿科更常见,在医师处方、药师调配、护士给药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错误。建议为儿科医师提供本院儿童常用药物清单,对同一通用名下多个规格或剂型的药物做特别标示,以减少本案例类似错误的发生。2. 仔细审核用药剂量儿童是个特殊群体,各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医师须根据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患儿的个体化给药剂量。这也可能是儿科的用药剂量错误较成人多的原因之一。药品剂型选择错误典型案例患儿女,6岁,因“癫痫”医师开具“丙戊酸钠片(缓释)400 mg,qd 7A;20

11、0 mg,qd 7P及苯巴比妥片37.5 mg,qd 9A;37.5 mg,qd 9P”。药师在调配处方时认为丙戊酸钠缓释片不能拆分使用,建议医师换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案例分析丙戊酸钠缓释片规格为500 mg/片,本例患儿单次服用剂量为400 mg、200 mg,须分割药片。分割缓释片一方面破坏了其原本的结构,可能造成药物突释引起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片剂分割使用难以保证其剂量准确性,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稳定血药浓度,因此,选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应更合适。差错预防要点1. 选择适宜拆分的剂型市场上的药品规格有限,难以满足从新生儿到青春期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需求,因此药品分剂量使用在儿科十分常见。但并

12、非所有剂型都适宜拆分剂量,当需要分剂量使用时,处方医师要考虑到药品的剂型是否适宜拆分,如控释、缓释制剂不适宜拆分;薄膜衣片或糖衣片硬度一般较大不易掰开,且掰开后会影响口感或稳定性;肠溶片掰开后在胃内释放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良反应;而有些药物由于其自身性质也不宜拆分使用,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环孢素等药物,若分剂量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方便剂量拆分的液体制剂、颗粒剂、刻痕片等剂型。2. 指导患儿监护人拆分药物在儿科临床中,常需要将1片药分为1/8片、1/4片、2/3片等,给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服用,此时药师有责任且必须让患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理解几分之几的准确意义,指导其

13、正确拆分药物,以避免有的家长将1/3片看作3片给患儿服用,而造成不良后果。吸入装置使用错误典型案例患儿男,6岁,因“哮喘”医师开具“布地奈德粉吸入剂200 g,bid”。2周后复诊,家长自述一直认真按医嘱用药,但患儿喘憋症状未有好转。经检查发现,患儿吸药时不能做到快速而深地吸气,影响了治疗效果。反复指导数次,患儿仍不能掌握吸药技术,故医师处方换用定量气雾剂加储雾罐给药,2周后再次复诊,患儿病情明显得到控制。案例分析目前治疗哮喘药物的吸入装置主要有干粉吸入剂和定量气雾剂2种,吸入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使用前者时患者须快速而深地吸气,通常4岁以上患儿经教育可掌握方法。气雾剂加储雾罐方式无

14、需特殊技巧,对小儿尤其适用。差错预防要点1. 加强儿童吸入装置使用指导由于儿童理解能力、执行能力较成人差,使用吸入装置时需更多教育和反复练习,有时须辅以相应的图片或文字说明,最好能让其现场演示操作方法,且复诊时一定要检查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以保证治疗效果。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干粉吸入剂在使用时须快速而深地吸气;气雾剂在应用中须手掀气雾装置与深吸气配合,若不能配合则难以吸入预定剂量,应辅助储雾罐吸入。4岁以下患儿首选气雾剂加储雾罐方式,不能正确掌握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的大龄儿童亦须选择此种方式。用药疗程错误典型案例患儿女,6个月,因“颈部湿疹”医师开具“3%硼酸洗液,一日2次,湿敷患处

15、;地奈德乳膏,一日2次,外用。”2日后,家长咨询药师,诉患儿2日来哭闹频繁,用药处皮肤较前似有红肿。询问得知,因医师处方时告知地奈德乳膏为激素制剂,连续使用不应超过2周;患儿家长“闻激素色变”,自行改为单用硼酸洗液,并认为其安全无害,一日湿敷患处4次,每次1小时。案例分析患儿家长因过度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自行更改医嘱,错误地长时间使用硼酸洗液湿敷。硼酸洗液湿敷简单方便,也相对安全,但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嫩,局部用药吸收快而多,用药时间过长易引起局部皮肤刺激,甚至可能因为经皮吸收而引发中毒。患儿用药处出现红肿系局部皮肤刺激所致。差错预防要点加强用药知识宣教在儿科临床,患儿家长往往会因不理解药物的治

16、疗作用和过分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盲目减少用药剂量或缩短用药时间,而医师因繁忙的诊疗活动无暇对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用药教导,因此药师有义务尽可能地向患儿及其家长宣传用药知识,从基本的药品知识开始,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药品的治疗作用及其副作用,从而帮助提高患儿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和治疗效果。给药途径错误典型案例患儿男,3岁,因“过敏性鼻炎”医师开具“西替利嗪滴剂5滴,qd,口服”。次日家长咨询药师,诉患儿用药后哭闹,表示鼻子难受。经详细询问发现,患儿家长误以为西替利嗪滴剂是滴鼻治疗鼻炎的,出现给药途径错误,导致患儿出现不适。案例分析西替利嗪滴剂为口服药,可能医师在处方时未刻意交代其为口服药,药师在发药时未详细交代用药方法,而患儿家长也未注意到底方中标注的“口服”用药,想当然以为滴剂是滴鼻治疗鼻炎的药物。差错预防要点用药指导应规范用药指导是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