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品味文言文写法。 2理解文意,把握字词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感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感情,并联系实际,理解“知音”。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把握字词句的意思,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感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感情,理解“知音”。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读“知音”:初读感知,读通读顺全文。1、导入:课前,咱们一起玩一个真心话的游戏。孩子们,你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能跟他成为朋友呢?(请三个孩子说)师:看来,你们的朋友了解你们,或者和你们有相似的地方,对吗?这就是朋友,就是知己,也是知音。大屏出示图片:海绵宝

2、宝和派大星,哪吒与敖丙,魏无羡与蓝湛。师:他们之间,或是有相似的处境,或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了解懂得,成为了知己好友。而锺子期却是初识伯牙时,就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了他的意趣志向,听出了他的人生态度。这是多么奇妙的际遇,这就是知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伯牙子期,了解他们关于“知音”的故事。2、课题理解:师:齐读课题:伯牙鼓琴,理解课题,“鼓”的意思是弹奏。介绍背景资料,作品选自于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3、一读:要学好文言文,先要会读。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和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请一生展示朗读,他生听,并当小评委,说一说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并试着再读一读。(抽三

3、位同学读)4、师范读:根据你们的朗读,老师为你们标出了朗读节奏、停顿,咱们试试看,读出文言韵味。全班齐读。(可配琴声,配乐朗读)二、识“知音”:理解文意,梳理内容并复述故事。过渡:师:朗读之后,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了解伯牙子期二人的故事,但是,咱们先别急,要读懂故事,就得先弄懂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1、自学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意思。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用笔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的含义,做上批注,疏通文意; 3、翻译文言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意思。 4、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2、交流过后,提出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师:在翻译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字词,翻译

4、起来有一些困难的?生:方,善,巍巍,少选,汤汤,破,绝,足;乎,哉,(语气词)者(的人)师:点拨,出示大屏字词意思,请学生读一读,并在书上批注。3、师:哪位同学愿意试着整句整句翻译?(翻译完后,可带领大家读一读原句和翻译)第一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方法点拨:要字字对应,不可错漏:“对”)师:难度挑战升级啦!第二句谁有勇气来试试?第二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点拨方法:译文和现在说话语序不一致时,要在翻译时要交换语序,变成现在我们说话的语序:“调”)师:下面一句和

5、这句相似,能完成任务吗?第三句: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弹得好啊,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师:就差最后一句就通关啦,这句是个超级大考验,但咱们的同学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肯定不会胆小退缩的,谁愿意一试呢?第四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点拨方法:“为”后面少了宾语“之”,即“他”,翻译时要补充上去:“补”)(相机指导弦的形近字,大屏出示组词)师:恭喜你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咱们在翻译古文的时候,就是要这样,对照着,一字一词一句地翻译,不能随意

6、漏字。还要用上我们今天学的翻译方法:对、调、补。4、师:伯牙鼓琴的故事流传深远,也请孩子们用你们的语言给这个故事增添光彩,谁来生动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指名讲故事)把故事讲给身边的同学听。三、悟“知音”:品味体会感情: 1、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读到了些什么呢?生:伯牙和锺子期是好朋友。生:伯牙弹琴,只有锺子期能听懂。生:锺子期死后,伯牙就不再弹琴了。师:你们真会读书!从故事的字里行间发现了这么多细节。(补充背景资料)但是孩子们知道吗,其实,锺子期不过是以砍柴为生的一名普通的樵夫而已,而伯牙在当时可是有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

7、”。他们二人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就有了这样一个会为了段动人的故事。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可让学生自主质疑,师总结问题)他们二人身份悬殊这么大,怎么能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伯牙又为何会为了一个普通的樵夫锺子期之死而破弦绝琴,终身不复弹琴呢?让我们再走进故事,了解个中缘由。师:能不能围绕 “知音”,把课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试着个每一层梳理小标题:(板书)一:高山流水遇知音;二:破琴绝弦失知音。2、学习第一层:品 遇知音之“喜”。 得知音之“喜”,(反复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男女生读等朗读相遇之喜前三句话,感受两人的欣喜。出示第一层课件: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8、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一读第一层,想象二人相遇的情景。师: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了解到了些什么)生:锺子期很了解伯牙,在伯牙刚刚弹琴的时候,心中想到了高山,锺子期就了解他志在“太山”。 伯牙又弹琴,心中想到了流水,锺子期就了解他志在“流水”。生:锺子期赞扬伯牙弹琴弹得好,很欣赏伯牙(善哉乎鼓琴)。师:“太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稳重,巍峨高大。(配图:高山巍峨)在朗读的时候,我们怎么读出山的高大巍峨之感?-语气有力,重一些。(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出“

9、太山”之高大巍峨)那第三句中的“流水”是什么样的流水?-汤汤乎,水流大而急。师:你想到了哪里的流水?-生:黄河,长江等奔流到大海的情形,金沙江的水流很急等,(相机播放图片、水流的声音,感受流水汤汤。)师:怎么读出汤汤流水的特点呢?生:流水浩浩荡荡,读得明快舒缓一些。(请一生读一读此句)师生合作读:老师也想加入朗读,生读描写伯牙的句子,师读锺子期的语言。最后全班齐读前三句。师:伯牙用音乐表达他的志趣、见闻、情感等,课文中只提到了“志在太山”“志在流水”,伯牙还志在哪些事物呢?你们可以发挥想象,照着文章的格式,说一说。大屏出示: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伯牙鼓

10、琴而志在( 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伯牙鼓琴而志在( 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师: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相传以前伯牙弹奏成名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楚王及大臣不懂欣赏,无动于衷,连连摇头,让伯牙不禁感慨:“琴艺高妙无知音,知音难觅奈我何”。师:音乐不被世人理解的伯牙,在遇到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懂得自己音乐中抒发的志趣向往,这对伯牙来说,该是怎么样的心情?生:高兴、欣喜等。师相机板书“喜”,体会这种遇知音之喜,咱们再读第一层,感受二人跨越身份地位的珍贵友情。3、学习第二层:体会失知音之悲师:能够相知的朋友是弥足珍贵的,但是世事却并不

11、都是那么尽如人意的。他们二人成为知音后,约定来年仍在汉阳龟山相会。当时伯牙在常州任职,当任满后携琴赴约时,子期已病故。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死后遗体要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知音已逝,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伯牙是怎么做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生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对于一名著名的琴师而言,琴意味着什么啊?生:他的挚爱、生命,收入来源等。师:没有了琴,对伯牙来说,有什么影响吗?生:缺少生活来源,缺少自己的情感寄托等。师:破琴绝弦,你从中感受到伯牙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伯牙伤心欲绝,悲痛等。

12、(还有哪些词可以形容此时伯牙的心情: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等)师相机板书:悲师:站在子期的坟头,悲痛万分的伯牙吟诵了一首诗,悼念子期。配乐范读)(大屏展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师:伯牙感叹道: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大屏展示:)师引读:师:想到子期离世,心中伤心欲绝,于是:(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子期已死,世上再无人能懂琴声中的高山流水,于是:(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茫茫人世,

13、却再无一人如子期一般懂得伯牙,悲从中来,于是:(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伯牙破琴绝弦,以此来祭奠子期,也以此来铭刻二人的友情!这是怎样赤诚动人的友情,令世人为之赞叹、感动!文天祥对二人的友情如是说道“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后来,(大屏展示:)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师:除了伯牙子期,还有很多古人很注重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别董大中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安石也说到“人生乐在相知心。”曹雪芹写到“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能难求。”孟子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清代赵毅说“一人知己足平生。”师:关于朋友,古人如是说,那你们呢?孩子们,课前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朋友,你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你的朋友“知音”呢?(生畅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