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_第1页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_第2页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_第3页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_第4页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 古诗词阅读(二)含答案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考点练古诗词阅读(二)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问题。满江红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

3、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注: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阑干曲:栏杆的角落。(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名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C.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到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词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2)

4、.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春夕旅怀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解释:崔涂:江南人,终生漂泊,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描绘了早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诗人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

5、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自己喜欢的书被别人翻动过,有寥落之意。D.诗中前四句写的都是春夕实景,后四句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放言五首?其四白居易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注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北邙(m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顶波:稳

6、定的波浪。(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门庭若市,主人忙于张罗接待。B.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D.全诗饱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2).本诗颌联与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7、。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行军司马:职官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相当于今参谋长的职务。本诗写于江州司马任内。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整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2).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

8、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重阳日荆州作吴融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吴融:晚唐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D

9、.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闻雨陆游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

10、C.尾联以叙事作结,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D.陆游诗词文章有很高的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齐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留赠偃师主人许浑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注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许浑,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晚年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徒侣:同伴;朋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

11、中的留赠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留别两字表达的意思相同。B.孤城表现了偃师主人的孤独心情,首联第二句表达了同伴对诗人的不舍之情。C.颔联是虚写,诗人想象此次远游,越行越远,而诗人的归乡之思也越来越强烈。D.颈联是实写,第一句写室内情景,第二句写室外雪景,以景物衬托诗人的心情。(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简吴郎司法杜甫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浪西头。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注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姻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诗代信,从客人来处写起,叙吴郎借居瀼西古堂前后之事,写得至为亲切。B.颔联的上下两句交代诗人购买瀼西古堂的初衷:既因其开阔敞亮,又因可设宴交友。C.颈联描写秋天的晨景,由风江乱帆飒飒,可见清冷、肃杀的秋气之重。D.全诗情感深切低沉,意境浑厚开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2).诗人对吴郎借居一事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找不到渡口,使子路问津,遇到两个隐者长沮、桀溺。长

13、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捕捉了典型性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秋季。B.颔联“遥隔”指客所与诗人的故乡遥遥相隔,表现出了空间的遥远,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C.颈联“乡泪客中尽”,“尽”字将感情一泄无余;“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十分自然,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D.尾联先运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又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归之情。(2).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参考答案1.答案:(1).D;(

14、2).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2).译文: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

15、,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2.答案:(1).C;(2).(1)以景衬情。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一派大好春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2)以事写情。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极度的相思。(3)以典寓情。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相思离愁。(4)直抒胸臆。“相思

16、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的深情与苦楚。解析:(1).“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相思意,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写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2).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且环境的幽美,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

17、点出了词中之情。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夭夭等到月下黄昏,倚着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3.答案:(1).B;(2).春光易逝的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伤春情怀及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之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年华老夫之悲:写

18、自己华发满镜,满含青春不再的悲伤、无奈之情。归隐田园之意:暗用“五湖”的典故,表露归隐心迹。解析:(1).A.首联1句描绘的是暮春景象。C.“因而家中自己喜欢的书被别人翻动过,有廖落之意”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D.“诗中前四句写的都是春夕实景”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字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故选B。(2).首联“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上句写水流花谢,顿生愁绪,下句思乡,不怨春风不带他回故乡,却言他送春风过楚城,表达了诗人的伤春情怀及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

19、叹。颔联上句写梦境,身化蝴蝶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聊慰思乡情怀,于虚幻世界得到一丝快乐;下句写梦醒时分,仍在他乡为异客,三更月色格外愁人,树上杜鹃啼叫“子归”更显凄凉,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写家书久绝,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表明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想感情,表达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

20、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赏析: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

21、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

22、,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都会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

23、泪。上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

24、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4.答案:(1).A;(2).相同点:都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一种盛衰变化、世事尤常的深沉感慨。不同点:白诗以昨日屋内挤满了宾客、今日却门庭冷落这一变

25、化来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慨;刘诗则巧妙地赋了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暗示豪门世族终会覆火,有力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解析:(1).形容门前热闹错,应该是门庭冷落。(2).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变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这首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

26、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5.答案:(1).C;(2).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解析:(1).尾联表达了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

27、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解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切分关键信息,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从整体上看,诗歌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颈联“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的意思是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剑戟埋于泥沙”“蛟龙困于浅滩”比喻贤达人才受到埋没,得不到明主的重用,

28、这既是对友人李景俭的比喻,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比喻。同时,诗人贬官,位卑言轻,对李景俭升任行军司马有称羡之意,遣词贴切,语意明晰。“终难久”“可在多”表面上是说剑戟埋于泥沙终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滩终有腾飞升天的时候,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6.答案:(1).D(2).诗歌颔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表现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排遣的凄凉悲哀之情。解析:(1).“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错误。“下楚台”蕴含着诗人落寞失意的情

29、感;“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落寞失意,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浊醪”,浊酒;“难辞醉”,难辞一醉;“暄”,(太阳)温暖;“未开”,菊花未开。想要饮酒来宽慰自己,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结合解释内容“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及前后内容分析,“万里投荒”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徘徊”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此句表现诗人遭贬,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排遣的凄凉之情。7.答案:(1).D(2).相同之处:两句与本诗首联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惊回”二

30、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慷慨”二句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但因岁月流逝双鬓斑白而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解析:(1).D项,错在“又不失含蓄柔媚”,此诗抒发感情较为直白,浓烈的爱国之情感人至深,且较为悲壮,不能说是“柔媚”。(2).此诗诗人一开始就写到“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虽然年华已逝,但仍然心系国家,初心不改。而“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写的是梦到自己梦回前线,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之心。所以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心,虽年老不受重用,但仍然有一腔报国热情,希望能为国家收复中原的感情。不同之处在于,本诗“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有一种万事成空,自己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伤。而“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自己虽然想要像犬马一样报效朝廷,但是只能在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