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 2020 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 9 课三峡检测题2、第 10 课短文两篇检测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3、第 11 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 21 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 22课愚公移山 检测题及答案6、第 23 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第 9 课三峡检测题班级: 姓名: 成

2、绩: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 【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8、【霜旦】13、【绝巘】19、【肃】14、【飞漱】20、【属引】【属】,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略无 阙处: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回清倒影:空谷传响:晴初 霜旦: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清倒影:清荣峻茂 :以:不以疾也:以

3、土砾凸者为丘:以刀劈狼:徐喷以烟:属: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哀转久绝:佛印绝类弥勒: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重岩叠嶂: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AB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属引凄异 其间千二百里忠之属也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 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中人鸟声俱 绝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B虽乘奔御风 C春冬 之时 D不

4、以疾也自非亭午夜分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予作文 以记之 TOC o 1-5 h z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 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 、客从外来,与坐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有时 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甚,很 D、属引凄异连接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 绝往来

5、而不 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 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 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TOC o 1-5 h z 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

6、,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 气氛。D第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 得益彰。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 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 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 境特点。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 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7、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 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 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 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 置州郡。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南流数十步 南:不可名状 名:3、翻译句子佳木异竹,垂阴相映。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说明。参 考 答 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 连的山,

8、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 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 口。3、【自非】 如果不是。4、【亭午】 正午。【亭】,正。5、【夜分】 半夜。6、【曦月】 日月。【曦】,日光,这里指 太阳。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 高处。【陵】,山陵。8、【沿溯阻绝】 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 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 逆流而上。9、【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10、【不以疾】 没有这么快。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 急流。12、【回清】 回旋的清波。13、【绝巘】 极高的山峰。14、【飞漱】 飞速地往下冲荡。15、【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

9、盛。16、【良】甚,很。【引】,延长。17、【晴初】 天刚放晴。21、【妻异】 凄惨悲凉。18、【霜旦】 下霜的早晨。22、【响】 回声。19、【肃】肃杀,凄寒。23、【哀转】 声音悲凉婉转。20、【属引】 接连不断。【属】, 连接。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或王命急宣: 古今异义,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今异义,古义: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古今异义,古义:甚,很。今义:好。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

10、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晴初霜旦: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2、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清: 清倒影: 名词,清波清荣峻茂 :形容词,清澈以:不以疾也: 如以土砾凸者为丘: 当做以刀劈狼: 把, 拿徐喷以烟: 用 属: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神情与苏, 黄不属:类似 哀转久绝: 消失佛印绝类弥勒: 极沿溯阻绝: 隔绝3、判断文言句式: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即有时朝发 (

11、于)白帝, 暮到江陵。重岩叠嶂: 省略句, 省略主语“两岸”。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2、AB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属引凄异 其间千二百里忠之属也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 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中人鸟声俱 绝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解析】 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 承;表转折。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B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虽乘奔御风C春冬 之时D不以疾也自非亭午夜分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予作文 以记之解析】 A 在,从;如果。 B 都是“即使”的意思。 C 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 认为,如;来。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 例句: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 霜旦C、有时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 飞奔的马。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清波。 B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

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 、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 倒装句,状语后置。 。B 被动句。 C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虽乘奔御风虽然、属引凄异连接A、或王命急宣有时 BC、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甚,很 D 【解析】 B 即使。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沿溯阻 绝往来而不 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 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解析】 A

14、均为阻断、隔绝。 B 中间;参与。 C当时;方圆。 D白色;平时。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沿 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 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 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 A都是逆流而上。 B白色;平时。C极;消失。D连接;同“嘱”,嘱托。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解析】例句是到, 往。A代词,它。B主谓之间。C动词,到,往。D助词,的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

15、、高可蔽日的特点。B第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C第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 气氛。D第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 得益彰。【解析】 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 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 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

16、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 境特点。【解析】 B 第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 敧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 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 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 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 置州郡。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南流数十步 南: 名词作

17、状语,向南 。不可名状 名: 名词作动词,说出。3、翻译句子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翻译: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答: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 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 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 感慨。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说明。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 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第 10 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班级: 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5、【沉鳞】6、【欲

18、界之仙都】7、【与】1、【五色交辉】 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四时俱备:四时俱 备:晓雾将 歇:晓雾将歇:夕日欲 颓:古来共 谈:五色交 辉:2、一词多义:欲: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 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书:谢答中书书: 谢答中书书: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 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 见日/ 风吹草低 见牛羊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

19、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 寻病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 备 / 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 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 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实 是欲界之仙都。然 是中有深趣也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时时而 间进。山川 之美,古来共谈四、课外文言文阅读:相与步于中庭。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

20、皆以铁笼车幸 . 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 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 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 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 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 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 ! ”乃斩之。立

21、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及城溃 及:到了的时候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 ,就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单智勇过人,带领

22、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 ,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乐毅三年未或 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2)汝何敢言若此!参 考 答 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四时】 四季。3、【歇】 消散。4、【夕日欲颓】 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5、【沉鳞】 指水中潜游的鱼。6、【欲界之仙都】 人间仙境7、【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

23、思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四时俱备: 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四时俱 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晓雾将 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雾将歇: 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夕日欲 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古来共 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五色交 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2、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 :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自康乐以来 : 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和。书:谢答中书书: 与

24、“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 书信。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 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见日/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 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 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见 (xi n): 同“现” , 显露。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之:山川之美 /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 寻病终 【解析】 A 的;主谓之间。 B 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25、。 C连词,和; 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A、四时俱 备 / 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 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解析】 A存在;准备。 B 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实 是欲界之仙都。然 是中有深趣也。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相 与步于中庭。时时而 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山川 之美,古来共谈。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 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有时候;参

26、与。 D 的;补足音节。D看见;动词,参C间或,四、课外文言文阅读: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 . 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 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 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 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

27、乐 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 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 ! ”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D )。及城溃 及:到了的时候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 ,就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所以三年不攻者 所以:用来的方法【解析】 D的原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解析】例句是用。 A因为。 B来。C用。D来。下列句式与“为

28、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 B )A.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倒装句,谓语前置。 B被动句。 C省略句,省略宾语。 D倒装句,宾语前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 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 ,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乐毅三年未或 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解析】C乐

29、就三年未攻下即墨, 是因为有田单守城。 南面而王,是别人的谗言。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翻译: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来抵御燕军。(2)汝何敢言若此! 翻译: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第 10 课记承天寺夜游检测题班级:姓名: 成绩:4、【空明】5、【盖】6、【但】一、重点注释默写:1、【念】2、【相与】3、【中庭】7、【耳】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 户:念无与为乐者: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2、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遂:

30、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寻: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谷传响:而或长烟一空:3、特殊句式:相与步于中庭: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解衣欲睡:盖竹柏影也: 三、选择题: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和)BC怀民亦未 寝( 睡觉)D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 寻病终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处江湖之远 / 则忧/其君C念无

31、/ 与为乐者D 相与步/ 于中庭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荇。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 醉翁亭记 )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 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

32、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 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 :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迫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 : “盍救 诸?”渔者曰 :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郁离子曰 :“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 始吾不信, 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 :故 术不可不慎也。信哉! ”【注释】 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 无乃

33、: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情绪低落的样子。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迫:迫近,这里 是冲撞、触击。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 B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 项是:( )A、渔者载而升诸陆B 、黯然而退C、立而观之D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马之千里者马说D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34、项是()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 ” 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 .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个商人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诚信很重要。 D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 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2)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参 考 答 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念】 考虑,想到。2、【相与】 共同,一起。3、【中庭】 院子里。4、【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5、【盖】 大概是。6、【但】 只是。7、【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文言

35、现象并解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今异义,古义:只是,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 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古今异义,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 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今异义,古义:不追名逐利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 户:古今异义,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 古今异义,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盖竹柏影也: 古今异义,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 用的东西。相与步于 中庭:古今异义,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相与步于中庭: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散步。怀民亦

36、未寝: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睡,卧。2、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而或长烟一空: 消失,消散3、特殊句式: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 :倒装句,定语后置, 应为“但必如喜两人者闲人耳”解衣欲睡 :省略句,省略主语。 盖竹柏影也: 判断句。三、选择题:( A )B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B 古今异义,考虑,想到。 C 名词用作动B )甚矣,汝之

37、不惠/ 问今是何世/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寻病终B 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 连词,和;动词,参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和) C怀民亦未 寝( 睡觉) 【解析】 A 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词,睡觉。 D 一起。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C与:念无与为乐者 D寻:寻张怀民 / 【解析】 A 的;主谓之间 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B)处江湖之远 / 则忧/其君相与步/ 于中庭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C念无 / 与为乐者D【解析】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念/

38、无与为乐者 D 相与/步于中庭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荇。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解析】 D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 醉翁亭记 )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 上

39、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解析】 C苏轼被贬谪后,想到没有可以共同作乐(游乐或赏月)的人。欧阳修 是与民同乐。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 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 :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迫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 : “盍救 诸?”渔者曰 :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

40、遂没。郁离子曰: “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 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 故 术不可不慎也。信哉! ”【注释】 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 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情绪低落的样子。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迫:迫近,这里 是冲撞、触击。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暮而果大亡其财 B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解析】例句是丢失的意思。 A丢失。 B 逃走。 C逃跑。 D逃亡。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 项是:( D )A、渔者载而升诸陆B 、黯然而退C、

41、立而观之D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解析】例句是表转折。 A表顺承。 B表修饰。 C表修饰。 D表转折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B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马之千里者马说D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解析】例句是判断句。 A倒装句。 B判断句。 C倒装句。 D倒装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 ” 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 .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个商人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诚信很重要。 D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

42、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 事。【解析】 B 反面。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翻译:渔人用船载着商人回到陆地, (商人)却只给他十金。(2)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翻译:这就是那个答应给金子却不偿付的人。第 11 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班级:姓名: 成绩: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2、【共色】3、【从流飘荡】14、【泠泠】15、【嘤嘤成韵】【嘤【从】,嘤】,4、【任意东西】16、【千转】【千】,【东西】,【转】5、【许】17、【鸢飞戾天】6、【缥碧】【鸢】,7、【甚箭】【戾】,【甚】,18、【息心】8、【寒树】19、【经纶世务】【经9、【负势竟上】纶】,10、

43、【互相轩邈】20、【反】【轩】, 【邈】,21、【横柯】【柯】,11、【直指】12、【千百成峰】22、【交映】13、【激】二、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窥谷忘 反:千转不穷: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 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蝉则千转不 穷:窥谷忘反:风烟俱 净: 任意东西: 皆生寒树:? 互相 轩邈: ? 猛浪若 奔: ? 负势竞 上: ? 横柯 上蔽 :? 望峰 息心:? 皆生 寒树:2、一词多义: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 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 负:负势竞上

4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冬烈风:3、判断文言句式:(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 (于) 箭:(高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鸢飞 戾天者:叫B互相 轩邈:比长远C负势竞 上:向上窥谷忘 反:“反”通“返”, 返回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横柯上蔽:在上面D猿则百叫无 绝:绝妙蝉则千转不 穷:穷尽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 反(通“返”) B 在昼犹 昏(夜晚)C负势竞 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3、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但少闲

45、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 备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B、沉 鳞竞跃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 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 见牛羊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负势竞上至于 负者歌于途 C、望峰 息心北山愚公长 息曰6、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B、猛浪若 奔永之人争 奔走焉D、急湍 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 )A自富阳至桐庐自

46、非亭午夜分B从流飘荡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 TOC o 1-5 h z C猿则百叫无 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有时见 日日光下澈7、下面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B. 曾益其所不能C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8、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 B 夹岸高山,互相 轩邈 C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 D 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 绝 群响毕绝 B 蝉则千 转不穷 转视积薪后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C好鸟相鸣 好为梁父吟 D 横柯上 蔽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猿 则百叫无绝 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7、B 从流飘荡 求而从者C鸢飞戾天 者 念无与为乐 者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急湍 甚箭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 B C余 强饮三大白赏赐百千 强 DD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 与之)百叫无 绝佛印绝类弥勒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1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 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1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

48、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 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 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 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 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 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第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 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49、。C第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D第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 山中热闹的景象。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 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 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

50、 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彼受赐矣 赐:恩惠,恩德。 D. 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2、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君将何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多助之至C. 若君欲见之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 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4、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君将何之:今

51、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参 考 答 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2、【共色】 同样的颜色。13、【激】 冲击、撞击。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14、【泠泠】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从】,跟、随。15、【嘤嘤成韵】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4、【任意东西】 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嘤嘤】,鸟鸣声。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16、【千转】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5、【许】 表示约数。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6、【缥碧】 青白色。鸣。7、【甚箭】 即“甚于箭” ,比箭还快。17、【鸢飞戾天】 鸢鸟飞到天上,这里【甚】,超过。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8、【

52、寒树】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 让人心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生寒意。18、【息心】 指平息名利之心。9、【负势竟上】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势,争着向上。筹划、治理。10、【互相轩邈】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20、【反】 同“返”,返回。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21、【横柯】 横斜的树枝。【柯】, 树木【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的枝干。11、【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12、【千百成峰】 形成千百座山峰。22、【交映】 互相掩映。二、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窥谷忘 反:通假字,“反”通“返”,返回。千

53、转不穷: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 古今异义,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经纶世务者:古今异义,古义 : 筹划、治理。例句 :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规 划, 管理政治的才能。鸢飞戾天者:古今异义,古义 :至。 今义: 罪恶。蝉则千转不 穷: 古今异义,古义:穷尽。今义:贫穷。窥谷忘反: 古今异义,古义: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 偷看。风烟俱 净: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消散。 任意东西: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皆生寒树: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人觉得有寒意。: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

54、,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 轩邈? 猛浪若 奔? 负势竞 上: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 横柯 上蔽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望峰 息心: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停止。? 皆生 寒树: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2、一词多义: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极。 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消失。 上:负势竞上: 向上。横柯上蔽: 在上边。 无:直视无碍: 没有。猿则百叫无绝: 不。百:一百许里: 确数,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多。直:直视无碍: 一直。争高直指: 笔直。负: 负势竞上: 凭借。 命夸娥氏二

55、子负二山: 背。穷: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穷冬烈风: 深。3、判断文言句式: (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主语省略。急湍甚 (于) 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高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句,省略主语“高山”。 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C )A鸢飞 戾天者:叫B互相 轩邈:比长远C负势竞 上:向上D猿则百叫无 绝 :绝妙窥谷忘 反:“反”通“返”, 返回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横柯上蔽:在上面 蝉则千转不 穷:穷尽解析】 A 戾是至,到。B轩邈是向高处、远处伸展D猿则百叫无绝是停止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B ) A窥谷忘 反(通“返”

56、) B 在昼犹 昏(夜晚) C负势竞 上(向上)D 从流飘荡(随着)【解析】 B 黄昏。3、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解析】例句是“的人” 。A的人。 B的东西,的事。 C 与也连 用,表判断。 D 语气助词,表停顿。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 备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B、沉 鳞竞跃沙鸥

57、翔集,锦 鳞游泳C、泠泠 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 见牛羊【解析】A存在;准备。B代指鱼;代指鱼。C发出;振作。D看见;“见”同“现”。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A 、负势竞上至于 负者歌于途B、猛浪若 奔永之人争 奔走焉C、望峰 息心北山愚公长 息曰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解析】 A凭借;背着。 B动作名,飞奔的马;奔跑。 C停止,平息;叹息。 D超 过;超过。6、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猿则百叫无 绝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D有时见 日日光下澈解析】 A 从;如果B随着,跟从;跟从

58、。C 停止;消失。 D太阳;阳光。7、下面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A千丈见底B. 曾益其所不能C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解析】 B曾同“增”。C反同“返”。 D转同“啭”。8、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C )A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B 夹岸高山,互相 轩邈。C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 D 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解析】 A名词作动词,向东西漂。 B 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C无 活用。 D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天下独 绝 群响毕绝B蝉则千 转不穷 转视积薪后C好鸟相鸣 好为梁父吟 D 横柯上 蔽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解析】

59、 A 少有的,独一无二的;消失,停止。 B 通“啭”,鸟叫声;转身。 C美 丽的;喜欢。 D 都是“遮蔽”。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A猿 则百叫无绝 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 从流飘荡求而从者C鸢飞戾天 者念无与为乐 者D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 与之【解析】 A连词,就、便;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 B 均为动词“跟随”。C均 为“的人”。D均为动词“给”。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 B 百叫无 绝佛印绝类弥勒 C余强饮三大白赏赐百千 强D 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解析】A胜过,超过;胜过,超过。B停止;极。C尽力;有

60、余。D代词,他的; 表诘问语气,难道。1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D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 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解析】 D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千百不是形容蝉、猴 的数量,而是指叫声接连不断。1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 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