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战争篇_第1页
文言文战争篇_第2页
文言文战争篇_第3页
文言文战争篇_第4页
文言文战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战争篇比较阅读中考战争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一、【参考范围】 :唐雎不辱使命 、墨子公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曹刿论战 二、【比较阅读训练题】(一)、唐雎不辱使命和公输选段 ( 10 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 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 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 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 雎不辱使命 ) 【乙】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 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 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 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 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 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3、臣以王吏之攻宋 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 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 节选自公输 )1、解释加点词语。(2 分)徒以有先生() 此为何若人()秦王色挠()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2 分)A 专 诸 之刺 王 僚 墨 子 九 距 之B 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三子者 为与此同类D 挺剑而起邻有短褐而欲窃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4、( 2 分 ) 两 文 中 的 “ 王 ” 共 同 的 特 征唐雎所说的“士”的形象是5、有人认为,唐雎、墨子都能言善辩。但如

4、 果他们只会文战, 不辅以武攻, 强敌是不会善罢 干休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不妨谈谈你的 一些见解。(2 分)(二)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选段(10 分)【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 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 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 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 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6、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加点词意思。(2 分)(1) 弗敢加也 ( )(2)虽千里不敢易也( ) (3)长跪而谢()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 是( )(2 分)天子之怒公将鼓之 B. 请广于君战于长勺C. 而君逆寡人者 登轼而望之 D. 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可以一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而君逆毒人者,

7、轻寡人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两文都运用 描写和 的写 法塑造人物形象, 使人物鲜明突出, 给人深刻印 象。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曹刿,你欣赏哪一 位,为什么?(三)、墨子公输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 10 分)【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 公输盘。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日: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 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 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 无

8、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 知类。” 公输盘服。 ( 节选自公输 )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日: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加点词语。 (2 分)(1

9、) 公输盘不说() (2)委而去之()2、下面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知而不争 环而攻之而不胜B、以天下之所顺 将以攻宋C、天下顺之 愿借子杀之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3、翻译句子。 (2 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墨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 输盘”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子怎样的主张? (2 分)5、乙文全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2 分 )(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选段 (10 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10、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乙】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加点词意思。 (2 分) (1) 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 ) (2)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2 分)A、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必以分人B、多助之至小大之狱C、弗敢 加也大王加惠D、

11、战必胜矣必以分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 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固国 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重要 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 于。( 乙) 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 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5、甲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 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 “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 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 决条件是什么?(五)曹刿论战和公输选段(10 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日: “未可。”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12、刿日:“未可。”下视其 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 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 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 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 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 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 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 杀臣,不

13、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 宋矣。” ( 节选自公输 )1、解释加点词意思。 (2 分)难测也( )战于长勺 ( ) 公输盘诎() 虽杀臣()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2 分)A. 公 与 之乘公 输 盘 之攻 械 尽楚王问其故故逐之在宋 城上而待楚寇登轼而望之子墨子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3、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善哉。吾请无攻宋 矣。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 件有哪些?( 2 分)5、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 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2 分)补充题: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14、2 分)A以头抢地尔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 亦免 冠 徒跣徒以 有 先 生 也C 布 衣 之怒王吏之攻宋D犀兕麋鹿满之 非士之怒也 F 而安 陵以五十里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与臣 而将四矣2、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 不一样的分别是( )和( ) A、亲戚畔之B、小大之狱C、忠之属也 D、封疆之界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顺C 、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战争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一)、【参考答案】1、只是;是。 2、 C 3、虽然这样,但是公输 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4、贪婪狡诈(阴险虚伪) 、骄横霸道;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5、

15、示例:我同意这种看法。秦王和楚王贪婪虚 伪、阴险狡诈,他们理屈词穷时,就仗势欺人, 用强大武力相威胁, 想战胜这样的对手, 单凭能 言善辩,肯定不行。还要有过人的智谋和胆识, 而唐雎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凛然不可侵犯;墨 子除了能言善辩,善谋善守外,还能强力反攻。 因此他们最终使强敌都屈服。 (要求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即可。)(二)、【参考答案】 1(1)虚报( 2)交换( 3) 道歉 2 、D3、(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 (得分点“而”“逆”“轻”“与”,每点 0.5 分, 共 2 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 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

16、“必”,每点 0.5 分,共 2 分)4、语言描写;对比。5、示例一:我欣赏曹刿,因为他爱国,深谋远 虑。他让鲁庄公明白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对于备战 的重要性,他在军事上善于观察, 善于把握战机。 (真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示例二:我欣赏唐雎,因为他爱国,不畏强 暴,面对秦王虚伪狡诈的质问, 他坚决维护国土, 正气凛然。当秦王以武力相威胁时, 他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最终让秦王屈服。(三)【参考答案】、 1、 通:“悦”,高兴; 离开。 2、D3、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得到帮 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4、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兼爱” 、“非攻”

17、。 5 、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实施“仁政”。(四)【参考答案】、1、 国防;通“遍”,普及。 2、D 3 、这是尽了本职的 一类 事情,可以凭借 这个条件打一仗。”4、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人和(政治上 取信于民)。(五)【参考答案】、1、推测,估计; 在;通“屈”, 屈服。即使。2、D 3 、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 4、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 1 分,共 2 分) 5 、示例一: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 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 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 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 这样才使他们侵

18、略 的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 不仅在历史上是行 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示例二: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 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战前准备充分。 取信于 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同时运用了正 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总之, 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 要的是“人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 会现实。“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于 ” 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之后, 作补语。 不必译 出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2 分)A以头抢地尔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 亦 免 冠 徒跣徒以 有 先 生

19、 也C 布 衣 之怒王吏之攻宋D犀兕麋鹿满之 非士之怒也 F 而 安陵以五十里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与 臣而将四矣 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 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 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 只有把道义与实力 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 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 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已持臣守圉之器, 在宋城 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 法。人物形象栩

20、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遂逐齐师公问其故望其旗靡公输盘诎(2) 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 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1) 夫大国,难测也。(2) 虽杀臣,不能绝也。答案如下:(1) 于是原故 (原因)倒下 “诎”通“屈”(2) b“ 克 敌 制 胜” 的 “ 克 ” 与 例 句 “克”相同。“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 “为”相同。13(1) 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 ( 保卫宋国的 人)。 甲 十年春

21、,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

22、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 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1请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得 道 者 多 助 , 失道者寡助12简要回答问题。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 件是什么?(用原

23、文回答)有人说, “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功 不可没;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鲁庄公也有一定的 功劳。你的看法呢?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 写作目的是一致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 着眼于“民”。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 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 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 乙文用对比证明 “得道”的重要。答案: 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 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域民/不以/ 封疆 之界 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12

24、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题是开放题, 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 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 鲁庄公知人善任, 用人不疑, 虚心听取曹刿的意 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 方面答: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 作为统治者目 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 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说明他政治 上、军事上的无能, 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 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 合起来答。 13A1、研读甲乙两段,完成下列表格。出自课 文主要表 达方式表现手 法中心话 题甲段曹刿论战乙段孟子议论据事说 理2、选出每

25、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分别是( )和( ) A、亲 戚畔之 B 、小大之狱C、忠之属也D、封疆之界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顺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3、(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 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 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 于。 (乙 )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 (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 的句子是 。最后以肯定的 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 是: ; 。4、这两段都是写战争 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 理。 【参考答案】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记 叙 对话描写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2 、 A C

26、3 、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故 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 战争的成败在于是否得民心。 (意对即可 ) 12答案:固:巩固,使 坚固。 加:虚夸, 以少报多。 畔:通 “叛”,背叛。 徧:通 “遍”, 遍及,普遍。评分:答对两个词语解释得 1分,共 2 分。 13答案:能施行 “仁政 ”的君主,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 就少。这才是尽本质的事。 可以凭这一点去打 仗。评分:按照 “信 ”“达”“雅”三方面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4答案:共同点,争取民众的支持。做法:甲 文认为要施以仁政, 得民心。 乙文认为要清正从

27、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4两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 共同 点是什么?分别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前提条 件?( 4 分)13、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 不一样的分别是( )和( )(2 分) A 、亲戚畔之B、小大之狱C、忠之属也D 、封疆之界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顺 C、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14、(甲)段中,作者着重从 “管理百姓、巩固国防、 威慑天下 ”三个方面谈到了 “人和 ”的重要性,然 后揭示了争取 “人和 ”的实质在于 。(乙) 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 (甲

28、)段揭示的这 一实质的句子是 。最后以肯定 的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是 。(2 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2 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记叙 对话描 写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13 A C14、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5、(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 会保佑你的。4、这两段都是写战争的,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理战争的成败在于是否得民心。(意对即可 )甲曹刿论战与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比较1

29、、甲 文中“齐师伐我。公将战”时,一介布 衣曹刿主动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 未 能远谋。”(用原文语句回答) ,目的是使鲁庄公 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 努力争取人民的支 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 他的这种思想境界 可以用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形容。乙 文结尾说“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是因为“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用原文语句回答) 。2、【甲】文通过记叙,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 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乙】文通过议论, 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中 心论点; 两个文段文段都强调了民贵、 人和的重 要,请你说说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国家建设的积

30、 极意义 : “民贵”即“以民为本” ,“人和”实际 上就是“仁政”,这种仁政爱民之心与现代社会 提倡的“以人为本” “和谐”是一脉相承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 “和谐社会” 的构建主要 靠“人和”,“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 , 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发生地都是因人和 而实现了后期建设。3、甲文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孟子在治国方面都具 有相同的思想,请分别写出能体现他们共同思想 的句子。【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乙文:“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4、甲文着重刻画了曹刿的形象,突出“远谋”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 件;乙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战例,

31、明确了“人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5、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 目的是一致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 于“民”。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 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 乙文用对比证明 “得 道”的重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又何 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

32、 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 “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 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 决条件是什么。(3 分)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 “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4 分)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13.(共 4 分。每题 1 分) 又何间焉(参与) 牺牲玉帛 (祭祀用 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亲戚畔之(通 “叛”,背叛) (必须解释完整)14(. 共 4 分,每题 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 “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 浅,不能长远谋划(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