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_议题:看中国饮食,品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2、难点:各族人民对

2、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所以以“吃”作为切入口,运用多媒体呈现丰富的美食图片、科技视频等素材可以使学生积极性更强,接受性更易。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和课前小任务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

3、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请轮值当“小小播报员”的同学播报一则新闻,学生概括新闻大意:游客国庆假期在重庆吃了一千桌火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时政热点洞知概括的素养)老师: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逢年过节都讲究一个“吃”字,小小一个吃字,却包罗万象。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展示丰富的美食图片,另学生口齿生津、垂涎欲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老师:中华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

4、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1.请同学分享课前布置的小任务成果:中国饮食文化有何特色?关于饮食有哪些文学?列举与饮食有关的诗句?对学生分享进行简要点评,老师适当补充:“吃”中包含的文学艺术:用“吃”表达心情:对酒当歌、茶饭不思,用“吃”创作艺术:钱钟书吃饭、梁秋实雅舍谈吃、老舍茶馆包含“吃”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吃”中包含的语言特色:你好=“吃了吗?”,工作技能=吃饭家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视野,增加文学储备)2、通过刚刚的了解,结合教材知识,试归纳以下知

5、识: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学生: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学艺术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3)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3、其实书中还包含丰富的科学技术。教师展示:电饭煲、消毒厨具、袁隆平院士图片,请学生猜谜。根据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引出科学技术的地位。然后展示李约瑟的统计表格和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引导学生归纳中国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问题: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学

6、生:实用性和整体性。问题: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四大发明、张衡的地震仪、不生锈的青铜兵器、本草纲目等(设计意图: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图片、表格、视频等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相关素材,便于学生领悟,也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探究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你演我猜”小游戏,呈现佛跳墙、担担面、螺狮粉不同的地区的风味美食,让学生通过小演员的精彩演绎猜出来。(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使学生领悟到文化具有区域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极佳效果)2、学生看课本,思考: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学生: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7、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例:饮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探究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学生之间交流列举不同民族的饮食特色?并思考这些民族饮食与中国饮食什么关系?学生:蒙古族有烤全羊,维吾尔族有羊肉串,傣族有竹筒饭。(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可让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同时增进学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在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如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到中原地区,中

8、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共同点,体现了共性;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点,体现了个性。老师: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看: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多媒体出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清真名菜和风味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借鉴和完善,又涌现出很多味美价廉的招牌菜:王保良的饼卷肉、大桥饭店的肉饼;李奎祥的三鲜锅贴;孙家的三角烧饼;沙五的火烧夹肉;马百福的多馅煎包;馨香斋的水饺;清穆轩的炒面条等;此外,在全国清真烹饪大赛中获奖的民族餐厅的

9、素鹅脖、牛肉干、麻辣肉丁等均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完善。1、饮食文化如何丰富发展?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一个重要是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可以包容不同特点的文化,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甚至包容外来文化,所以才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老师:联系旧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

10、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用多媒体组织学生构建本课思维导图,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2、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和特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文化区域性的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意义2、中华文化的作用(力量)十、教学评价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要突出以小见大,即以饮食文化题材来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里的三性(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通过先进合理的教学手段、环环相扣的环节、流畅自然的过渡、丰富多样的素材、轻松愉悦的游戏、恰到好处的情感升华,展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高中政治课。基本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导学案】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预习目标初步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找出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以备交流。二、预习内容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

12、、展示人们的 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 的历史、 的内涵、 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和 的特点。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 ,又保持着各自的 。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 、 、 以及 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

13、 、蒙古族的 和科尔克孜族的 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7、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学习过

14、程探究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试举例: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2、看课本66页,思考:(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3、看课本67页,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4、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探究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奔流千余年的运河,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你知道那些老菜谱?2、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探究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清真饮食文化是随商业贸易的流动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传入的,具有伊斯兰特色。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

15、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1、饮食文化如何丰富发展?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三、反思总结比较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四、当堂检测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16、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2、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 B C D3、以下关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来,逐步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C我国古代的科技没有实用性,传播到国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药、指南针等D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

17、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据此回答4、5题。4、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这表明 ( )A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化绚丽多彩 B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色5、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这主要体现了( ) 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是中华生态观的重要理念 文化多样性就是指

18、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A B C D6、 (2023海南模拟16)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直播现场视频上篇灿烂文明部分。“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文化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华文化神奇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与赞誉。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课后练习与提高1、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中华艺术对于人民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A B C D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A B C D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