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保障人权,隐私权就是人格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一系列高科技的侦查手段赋予了侦查机关强大的侦破能力,使侦查对象的一切变得更为透明,相对而言,法律给予犯罪嫌疑人以及相关证人的防御手段又极为有限,从而导致其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保护也岌岌可危。我国若要跻身世界前列,就必须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而在刑事诉讼方面,加强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刑事侦查中侵犯隐私权的实际情况,结合外国的先进经验,来探讨我国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及完善措施。关键词: 隐私权; 侦破; 侵犯; 措施目
2、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2426 一、引言 PAGEREF _Toc32426 1 HYPERLINK l _Toc30423 二、隐私权的概述 PAGEREF _Toc30423 1 HYPERLINK l _Toc3350 (一)隐私权的概念和内容 PAGEREF _Toc3350 1 HYPERLINK l _Toc19444 (二)用隐私权理论研究侦查程序的优势 PAGEREF _Toc19444 1 HYPERLINK l _Toc20663 二、国内外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现状 PAGEREF _Toc20663 2 HYPERLINK l _
3、Toc27594 (一) 国外隐私权保护现状 PAGEREF _Toc27594 2 HYPERLINK l _Toc5682 (二) 国内隐私权保护现状 PAGEREF _Toc5682 2 HYPERLINK l _Toc32005 三、导致我国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不力的根源 PAGEREF _Toc32005 3 HYPERLINK l _Toc19353 (一) 我国立法对隐私权的保护重视不足 PAGEREF _Toc19353 3 HYPERLINK l _Toc30502 (二) 对侦查行为的限制较为缺乏 PAGEREF _Toc30502 3 HYPERLINK l _Toc3
4、414 (三) 缺乏相应的隐私权救济机制 PAGEREF _Toc3414 4 HYPERLINK l _Toc9262 五、如何完善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PAGEREF _Toc9262 6 HYPERLINK l _Toc10144 (一)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明确具体的立法规定 PAGEREF _Toc10144 6 HYPERLINK l _Toc2252 (二)进一步规范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 PAGEREF _Toc2252 7 HYPERLINK l _Toc6258 (三)建立隐私侵权救济机制 PAGEREF _Toc6258 7 HYPERLINK l _T
5、oc12016 六、结语 PAGEREF _Toc12016 8 一、引言我国的刑事诉讼是以侦查程序为中心的。侦查程序中侵犯人权的问题也最为突出。侦查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人权保护的重心所在。保护人权就是要保护包括嫌疑人在内的广大民众的私人领域不受侵犯。私人领域在法律上的表述即是隐私权。不愿他人知道的私人信息、不愿他人干涉的私人活动、不愿他人侵入的私人空间均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公民隐私权保护与打击犯罪需要之间的冲突平衡是侦查程序中的核心问题。 二、隐私权的概述(一)隐私权的概念和内容隐私权的学说众多,主要有独处权理论、信息控制理论、人格理论、亲密关系理论、限制接触理论等。独处权理论将隐私权
6、定义为不受干扰的权利,这也是隐私权最常被引用的定义。信息控制理论将隐私权定义为个人、团体、或公共机构自主决定何时、何种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沟通自己的信息;人格理论认为隐私权的利益与不受侵犯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尊重人格是隐私权概念的基础和核心;亲密关系理论认为,隐私权对建立和维持多种多样的私人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必需的,隐私权使信任、爱情、友情等亲密关系成为可能,隐私权允许个人根据情况决定亲密关系的程度;限制接触理论则将隐私权定义为排除接触的个人的私人领域,隐私权的利益与他人对我们可接触程度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我国宪法中有保护人的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但未把原则上升为权利,应当将体现保护人格尊严的隐
7、私权规定为宪法基本权利。权力的本性是扩张,如果不受限制和约束的话,必然会压缩公民的私人领域。隐私权是排除干涉、干扰的权利,是私生活自由权。隐私权可以用来禁止和限制国家权力对私人领域的接近和侵犯,是公民对抗国家的一种基本防御权。(二)用隐私权理论研究侦查程序的优势 侦查活动有可能侵犯公民的各种基本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自由权等,但刑事诉讼法不同于侵权行为法,没有必要同侵权行为法一样,逐项去分析受侵害的权利,用一个隐私权或私人领域这样一个概括性的概念来分析,一起考虑的话可能更为恰当。而且,由于隐私权或私生活自由权的概念富有弹性,更强调对人格尊严、个人主体性的保护,可以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
8、许多传统权利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纳入其中的新型权利纳入它的范围之内,能够减少法律上的漏洞,有助于发现侦查程序中权利保护的漏洞和缺陷之处,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 二、国内外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现状(一)国外隐私权保护现状就隐私权这一话题,国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美国,作为隐私权研究的策源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对隐私权研究得最充分的国家。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隐私权的文献是1890年由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迪共同署名发表在哈佛法学评论上的隐私权,自此引发了隐私权研究的热潮,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隐私权进行论证,法学学者对此研究最为深刻。在汗牛充栋的著作中,最富有
9、影响力的著作有威廉姆普雷瑟的论隐私、阿兰韦斯汀的隐私与自由、居里C因内斯的隐私、亲密与隔离、查理斯叙克斯的隐私的终结等等。国内隐私权保护现状我国学者对隐私权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不过十几年时间,但是适应现实需要的论点的推陈出新却是很快的,有学者粗略地把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的国内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注重隐私权的研究,但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隐私权保护的缺失,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隐私权的定义上,一般情况下隐私权的定义的基础是隐私权的理解,认为个人的私生活的秘密不公开的权利就是隐私权,这种研究方法是尝试自己从已有的一些民法总则中找到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依据。第二阶段
10、,民法学者从人格权的角度去研究对隐私权。在90年代末,中国的民法学者在公民权利的人格研究过程中对隐私权作出了更深入的研究。关于隐私权确定的范围、隐私权的侵权责任、隐私权的侵权问题如病人的隐私,隐私权,公众人物隐私权,隐私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问题作了研究,对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如知情权,权利新闻自由的矛盾冲突的完善提出了建议。第三阶段,初步研究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一些学者开始从基本人权的隐私问题的角度探讨,指出了隐私权是人的自然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有些学者开始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中给出了隐私权的定义;有的学者在刑事保护的基础上研究了隐私权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即在刑法中设立侵犯公民
11、隐私权罪和加强在刑诉中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 三、导致我国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力不足的根源我国立法不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侦查程序中还远远不足和强大的侦查权抗衡,对人们的个人隐私达不到完善的保护,这表明我们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和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法律的角度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全面的,不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我国从宪法的高度并没有把隐私权太过重视,保护隐私权的法律部门只有在名誉权、人的尊严权利、住宅非法搜索、侵权等间接的角度来保护。在司法实践来看,不管是我们的宪法或我国的民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的权利
12、,长期以来,由于隐私泄露、传播或其他不当使用为目的所受损失的公民只能只能通过提起名誉权能诉讼来进行救济。对侦查行为的限制比较缺乏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颁布在1979年,对侦查行为后没有明确的规定,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基本上是没有反映出来。虽然侦查机关通过一些内部的条例或者办案规则对各种侦查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但通常只有在机关内部侦查,公众基本上不熟悉,也就更没有方法对侦查行为的实施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了。我们可以说我国对于侦查行为的限制是非常缺乏的,模糊的立法规定不仅使侦查人员在实施侦查措施时没有具体的明确的法律作为依据,非常容易为了侦破案件而忽略了对公民的隐私权保护,以不合理获取公民隐私的方法来作为获
13、取犯罪证据的手段;还让社会公众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权益所在,无法对侦查机关的不合理侦查行为采取措施,因此很难主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我国,对于如搜查、监视监听、强制取样等对公民隐私权具有较大威胁的强制性侦查行为,侦查机关在实施时只需要向该侦查机关的上级或甚至是该侦查机关本身的申请批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公民的隐私权在侦查机关受到不合理侵犯,公民不知道它是否合理?但侦查机关在实施侦查措施中也因为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非常困惑,公民法律对隐私权的界限是不确定,更不用说对隐私权的保护。缺乏相应的隐私权救济机制人们最熟悉的一条法律谚语就是“有权利必有救济”,如果说权利是法律以肯定的方式对公民权利的确认,
14、那么救济就是法律从否定侵权行为的角度对公民的权利加以保障。我国法律根本就没有专门的隐私权救济的途径,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时候只能通过名誉权的方式进行救济。但在我国刑事调中查,长期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理念造就了职权侦查模式,注重犯罪控制和权利,隐私权的保护对于公民来说是完全忽略。最重要的是中国法律不承认侦查具有可诉性,所以公民对于侵犯他们的隐私侦查的违法行为,基本上没有有效的补救。人们在面对强大的侦查权的时候基本没有机会。另外,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我国虽然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法规,也在2010年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释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
15、步的改进和完善了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会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造成威胁。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公民的合法隐私权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四、完善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一)侦查程序法治化问题现代刑事诉讼的理念是任意侦查为原则,强制侦查为例外,对于强制侦查行为必须有法律予以明确规定,侦查机关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实施强制侦查措施,这也是法律保留和法治原则的要求。不受制约和规范的国家强制力对公民隐私权的威胁最大,规定强制侦查法定原则的目的在于减少和限制国家强制力的使用。我国刑事侦查活动中采用的强制采样、监听通讯、测
16、谎、秘密拍照、录像等侦查方法,侵犯的最主要的权利,正是公民的隐私权。这些侦查手段往往是在被调查者不自愿的情形下进行的,本质上具有强制性。在我国,治安与刑事侦查分属公安机关的不同部门。盘查、留置、检查等治安措施属于行政行为。事实上这些行为针对的对象既包括违法嫌疑人,也包括了犯罪嫌疑人。许多刑事案件都是通过治安措施发现和侦破的。警察也往往假借治安措施之名行刑事侦查之实,如实践中大量存在着以治安检查代替搜查的情形。这些治安措施同样会干涉公民的私生活自由,侵入公民的私人领域,而受到的制约和规范更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不特定的民众的隐私更有可能造成侵犯。(二)法律背后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在中国,
17、对隐私权或私生活自由权的强调更具现实意义。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就强调大公无私。对“公”的过分强调,对“私”的过分压制,使得公权的极度膨胀,公私界限被泯灭。在历史上我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文革即是前车之鉴,文革中甚至要求狠斗私字一闪念,个人的内心领域都不能免于公权力的侵入。一个有公无私,或私受到了极大压制的社会是不会发展的。隐私权的功能即在于界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私的合理存在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的私人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私生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国家对私人领域的尊重和保护密不可分。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还是一种以义务为本位的诉讼模式,其背后所体现
18、的价值判断是秩序价值高于自由价值,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权利。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甚至可以以公民的权利做代价。义务本位主义模式强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民众的服从义务。权利并非天赋,而是国家所赋予的。我国的刑事诉讼更强调的是打击犯罪而非人权保障。侦查机关为发现事实真相,往往不择手段。程序虚无主义盛行,执法者不守法,只要结果正确,可以无视程序规定。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几乎不会遭受任何不利后果。由于个人和国家在地位上的根本性不平等,司法机关又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受到非法侦查行为侵犯的个人权利基本上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刑事诉讼改革要以建立权利本位的诉讼模式为目
19、标,刑事诉讼法应当更多的体现其控权性质,通过限制和约束权力来实现人权保障的目的。刑事诉讼改革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限制,离开了司法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刑事诉讼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稳定压倒一切、以及中国特殊国情论已经成为阻碍改革的借口。表面上看,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完善似乎通过修改现行法律就能实现。徒法不足以自行,人的价值观念不变,即使法律修改了,也极有可能在司法实践中被规避。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是制约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深层原因。(三)侦查行为的可诉性问题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接受公正的司法审判,获得司法救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有损害就要有救济。公民权利遭受侦
20、查机关侵害的情形在实践中并不鲜见,但在我国,侦查行为却不具有可诉性。法律没有赋予被告人对警察违法侦查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在我国,行政管理相对人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警察权属于行政权。对属于警察权的侦查权不能提起诉讼,从法理上讲是讲不通的。而且侦查权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威胁更大,为保护公民不至沦为警察专断和恣意的牺牲品,由司法权对侦查权进行制约实属必要。拉德布鲁赫认为:“行政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司法则是权利的庇护者。”没有司法权的限制和约束,侦查权将会无限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实际上,在整个刑事诉
21、讼程序中,侦查机关处于中心地位。法院审判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制约作用,很大程度上成为对侦查机关侦查结果的再次确认。审判的重心,往往是围绕着侦查阶段的供述笔录进行的。对侦查阶段口供的自愿性,以及获取证据的其他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基本不予审查。法院也并不处于一个中立的地位,其审判活动更多的体现是与侦查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犯罪的职能。裁判者的不中立使得国家和被告人之间的力量对比更加失衡,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地位更不平等,现代刑事诉讼要求的平等对抗根本就没有实现。可以说,由于侦查行为不具有可诉性,侦查机关的违法侦查行为得不到有效限制和约束,以往刑事诉讼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如何完善我国刑事侦查程
22、序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一)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明确具体的立法规定 不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实务方面,我国的隐私权保护都与法治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我国,不论是宪法、刑事诉讼法,还是其他部门法,都没有对隐私权进行明确规定,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地位没有得以正式确立。在刑事诉讼法中,在侦查阶段只是注重公权力的发挥,对犯罪的打击,而忽视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侦查人员很难顾及到公民的隐私权。法律是公民权利的来源,也是公民权利最为可靠和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立法,使法律规定更为明晰,从立法上确定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地位,是隐私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加强我国刑事侦查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首先必须从宪法
23、的高度明确公民的隐私权基本权利的地位,在辅助以部门法对公民隐私权的详细内容规定,双管齐下,为公民的隐私权正名立身。(二)进一步规范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但在刑事侦查中最为严重,可谓是一个“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权的规定过于宽泛、模糊,立法不够详细完善。这就使得侦查人员在执行侦查任务时,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对隐私权的有关内容了解不够充分,为了侦破案件、发现证据而侵犯公民隐私就不足为奇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其他法制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侦查行为从立法上加以详细的规定,将侦查行为程序化、规范化,让侦察人员在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对其行为是否合法、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一套侦查行为的申请、审查机制,利用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官或者不属于侦查机关的检察官来对侦查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限制,从而进一步预防侵犯侦查相对人隐私权情况的出现。(三)建立隐私侵权救济机制没有救济的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利,这是在法学理论界流传已久的一句至理名言。只有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才能确保公民充分享有隐私权。笔者认为,隐私权的救济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诉讼内的救济机制,即当事人可以通过对做出侵权行为的侦查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申告,或者在刑事诉讼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吉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 DB11T 1480-201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避难场所分级管理规范
- 演艺消费季剧场类演出项目补助申报书
-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手动清洁器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毛竹脚手架施工方案
- HXN5型机车常见故障处理指导书
- 水泵技术规格书精编版
- 中南大学学位证书样本扫描件WORD
- 头颈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共3页)
- 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
-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8)课件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 火灾报警系统技术规范书
- 苏J01-2005图集
- 装饰装修阶段重大危险源清单2(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