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高一化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言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西博格(GlennTheodore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1940年他与麦克米伦(E。M·Mcmillan)等人共同发观了94号元素钚。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2.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简称STM)是1982年德国科学家宾尼(Gerd2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3.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分期问题:化学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了她的近代化学时期?史家都称1774年拉瓦锡(A.L.Lavoisier)提出元素概念结束燃素论不久,道尔顿(J.Dation)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使化学进入了这个持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材料化学组成使用功能金属材料(合金)有机高分子(橡胶)复合材料(多功能)高功能材料(超导)结构材料(耐高温)4.材料和材料科学以引起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新的变化。石器、陶瓷、铜、铁、玻璃、水泥、有机高分子(如塑料等)3便不会出现光信息的长距离传输,也就没有现代的光通讯;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相反,有很多新技术,因材料不过关,很难实现。例如,长距离输电,中途损耗很大,以致造成我国全国电力分布不均。如果在室温工作的、价廉的超导材料研制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局面。又如,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没有污染的一种能源,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价廉、寿命长、光电转换效率很高的材料,把光能变为电能,因而太阳能现在还没有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例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造往往与许多极端条件技术,如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高速、超高纯、微重力和极低温等相联系。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①.化石能源有限,开发新能源。②.环境保护。③.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④.维护人体健康(药)。P₄图5,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实际问题。自然界存在光能转换: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2.使学生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一、化学反应的类型1.初中的两种不同分类方法①.从形式上划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反应(Fe₂O₃+3CO=2Fe+3CO₂)。②.从得氧失氧(是否与氧气反应)的角度: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非可逆反应2.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45NaClⅢ、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2H→2H共升高2价C2→Cu共降低2价讨论:书P、书P₁图1-7,举例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规律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无单质生成的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e-=Na*,共失去2e-,升高2价Cl₂+2e-=2Cl,共得到2e-,降低2价6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H₂+Cl₂偏移)1.教与学P₁4“扫描1、2”2.还原剂:反应中凡能失电子的物质。3.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7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I、金属是MnO₂+4HCI(浓)=MnCl₂+Cl₂↑+2H₂O。Ⅱ、由反应现象(剧烈)确定8同样条件下,对同一还原剂,可知氧化性:Cl₂>SIV、由氧化还原方程式确定反应:氧化剂十还原剂=氧化产物十还原产物若能自发进行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方向:强→弱(反之不行,该规律如同较强酸制较弱酸等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1.双线桥法Na+Cl₂=2NaC①、表示内容:指同一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②、箭头方向:由反应前→反应后。③、箭头方向不指明得失电子情况,应标注电子的得失。④、书写点:注意箭头和箭尾应对准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1.①、在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的物质能生成右边的物质时,试分析下面画横线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②、要完成上述反应,应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之反应?2.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双线桥表示这一过程。2.单线桥法9①、表示内容:不同元素间电子的转移情况。②、箭头方向: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③、书写点:仅标明得失的电子总数。④、两种方法区别:I、箭头方向:双线桥反应物到生成物;单线桥反应物间。Ⅱ、箭头含意:双线桥仅起指示作用,不能反映电子的得失,应注明;单线桥不仅标明方向,且能反映电子的得失(出为失,进为得)。练习:单线桥表示反应B.KCI中只含³7Cl乙1Na1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3.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实验分析:逐步填入导电性 离子浓度电离程度电解质分类完全强电解质部分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凡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金属氧化物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非强电解质电弱电解质解质H₂SO₄=2H*+SO₄²-NaOH=Na++OHNH₃·H₂O—NH₄⁴+OH注:I、电离式只能表示溶液里电解质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不能表示电离程度大小。HCO₃—H++CO₃²-H₂O₂H++HO₂HO₂——H++O₂²-(2)、有学者分析:干燥的CO₂并不与Na₂O₂反应,但潮湿的CO₂却可以与Na₂O₂反应,此酸的盐。碳酸与Na₂O₂这种弱酸盐反应,依据规律,应生成新弱酸,这就是H₂O₂。用化学弱酸盐相对较强的酸较强酸的盐新弱酸《教与学》P₂8“扫描3、4”1.物质在溶液中反应本质2.定义:凡是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3.离子反应的范围①.范围:水溶液或熔融体系。②.条件:有离子参与反应。②.物质的书写不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完全电离一→以离子、分子存在2Fe³++Fe=3Fe²+写成Fe³++Fe=2Fe²+2H++SO₄²-+Ba²++2OH⁻=2H₂O+BaSO₄↓写成H⁴+SO₄²-+Ba²++OH=H₂O+BaSO₄↓Na₂CO₃+HCl、NaOH+CH₃COOH、1.生成难溶物质实验:分别在NaOH一酚酞,Cu(OH)₂悬浊液中加入稀H₂SO₄。对于离子互换反应,其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满足其中一个即可。NH₃·H₂O2.把含CI、CO₃²-、s²-的溶液,用Cu²+、Ag+、Ba²+将它们依次沉淀出来,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a²+、Cu²+、Ag+;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Ⅱ、放热:E(反应物)>E(生成物)C(固、金刚石)+O₂(气)=CO₂(气)十395.41kJC(固、石墨)+O₂(气)=CO₂(气)+393.51kJC(固、金刚石)=C(固、石墨)+1.90kJ;由热化①.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用Hb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₂——Hb·CO+O₂使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途经大气层时,大约有30%辐射能经反射作用返回宇宙空间,约有20%辐2.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教与学》P4“扫描1”本章复习A.3CuS+8HNO₃=3Cu(NO₃)₂+2D.3CCl₄+K₂Cr₂O₇=2CrO₂Cl₂+3COCl₂+2反应中有电子得失(偏移)……本质它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₂O+IBr=HBr+HI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已知氧化性Br₂>I₂)*A.固态IBr是分子晶体,其熔点比LiBr低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BC)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中正确的(B)①.一种电子还原一种化合物Fe+CuSO₄、CO₂+C②.一种单质氧化一种化合物CO+O₂③.同一种物质中,一种元素氧化另一种元素KClO₃④.一种单质还原另一种单质H₂+O₂4.(1999·广东)针对以下A~D个涉及H₂O₂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1)H₂O₂只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D0(2)H₂O₂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式是(填代号)C0(3)H₂O₂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A,其理由为;可看作强酸制得弱酸反应。表现了氧化性。在A反应中,由强酸HCI与Na₂O₂反应而制得H₂O₂,可以看作强酸制得弱酸,因此体现了H₂O₂的弱酸性.D.KClO₃+5KCl+3H₂SO₄=3K₂SO₄+3H₂O+3Cl低价态元素十氧化剂→高价态元素高价态元素十还原剂→低价态元素中间价态元素→低价态十高价态(介于两者之间)低价态+十高价态→中间价态(介于两者之间)2.已知:AgF+Cl₂+H₂O-—AgCl+AgClO₃+HF+O₂①.若Cl₂系数为a,则AgF的系数为2a,依据是Ag和Cl质量守恒。数之比是1:3。2(0一(-3))=x(6-4)x=7得n=21.有关概念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1.把适量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BD)A.自来水B.盐酸C.醋酸D.NH₄Cl溶液2.(2000·上海)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非电解质的是(D)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3、5、6、7、9;属于弱电解质的是2、4、1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1.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①.难电离物质、难溶物质、单质、氧化物一律写成化学式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A.铁跟稀硫酸B.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盐酸C.醋酸跟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镁跟硫酸3.M₂O₇-与s²-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₂O₇x-+3s²-+M₂O₇-中M的化合价是多少?4.硝酸铅(Pb(NO₃)₂)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Na₂SO4溶液,生成白色PbSO₄沉淀,再滴入数滴饱Pb²++SO₄²-=PbSO₄↓、PbSO₄+2CH₃CO0⁷第二步离子反应的发生原因:醋酸铅是弱电解质,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反应。三、离子共存问题思维基点:1、是否与环境(酸碱性、颜色)匹配。2、相互间是否反应。1、《教与学》P₄1“针对1、2、3、4、5、6、7、8”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3种离子是K+、CI、OH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3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填写金属元素符号)。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可用来浇灌农田。分析:由于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一定含OH,与其共存的是K+、Cl,因为Ag+与OH、在乙厂的废水里加人Fe粉,会将氧化性比Fe³+还强的Ag+还原成Ag。如果设想甲、乙两厂的废水以适当比例混合,则可使Ag+、Cl、Fe³+、OH结合成难溶物沉淀,余下是氮、钾复合肥KNO₃。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结构:最外层1e-决定性质,很活泼、强还原性。加热(实验):2Na+O₂=Na₂O₂(黄色火焰)②.与其他非金属2Na+S=Na₂S(爆炸)练一练:教改班《教与学》P₇5针对练习5作业;7、8、9实验(投影):2Na+2H₂O=2NaOH+H₂↑(利用氧化还原分析出方程)现象:浮于水面--密度小于H₂O注:①.Na与H+直接反应(而非先与H₂O生成碱后再与酸反应),H+耗尽后Na再与水反应。②.剧烈程度>H₂O4.与盐溶液实验(烧杯中):2Na+CuSO₄+2H₂O=Cu(OH)₂↓+Na₂SO₄+H₂↑②.在熔融状态下能置换:4Na+TiCl₄=4NaCl+Ti(1)浓盐酸(2)FeCl₃溶液2.保存:③.制钛等稀有金属。2.掌握Na₂CO₃和NaHCO₃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1.颜色、状态2.溶解性;易溶于水,与水反应Na₂O+H₂O=2NaOH2Na₂O₂+2H₂O=4NaOH+O₂↑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₂O+CO₂=Na₂CO₃2Na₂O₂+2CO₂=2Na₂CO₃+O₂质量增加(A)A.2.1gB.3.6gC.7.2gD.无法确定分析:2.可能由CO、CO₂、O₂组成的混合气体30mL,通过足量的Na₂O₂,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为25mL,引燃剩余气体,恢复到原温度,测得气体体积为20mL(气体体积均在相V(CO₂)=10mLV(O₂)=5mL(30mL—25②讨论:(1)若反应②中的O₂就是反应①中生成的,则原混合气体中没有O₂。(2)若反应②进行后,还剩余O₂,则原混合气体中含C30—10—10=10mL4.与酸反应2Na₂O₂+4HCl=4NaCl+2H₂O+O₂↑5.特性Na₂O₂+石蕊--I、立即滴加则先变蓝,再褪色(实验演示)结论:Na₂O₂强氧化性(破坏色素)Na₂O₂:加热或点燃。③.热稳定性:Na₂O₂相对稳定。④.主要用途:Na₂O:制少量Na₂O₂Na₂O₂: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Na₂O:碱性氧化物。Na₂O₂:过氧化物,不算碱性氧化物。A.根据定义:氧化物十酸=盐+H₂O(仅生成)Na₂O+2HCl=2NaCl+H₂OB.根据碱性氧化物应具备的性质判定:I、碱性氧化物十酸性氧化物=盐Na₂O+CO₂=Na₂CO₃Ⅱ、碱性氧化物+H₂O=碱Na₂O+H₂O=2NaOH2Na₂O₂+2H₂O=4NaOH+O₂f⑥.反应中Na₂O₂的电子转移2Na₂O₂+2CO₂=2Na₂CO₃+O₂第1步:Na₂O₂+2H₂O=2NaOH+H₂O₂(非氧化还原)(氧化还原)2Na₂O₂+2H₂O=4NaOH+O₂↑(《教与学》P₈o4(2)分析错误)1.本题相对分子质量数据:Na₂O60.0、Na₂O₂78.0、NaOH40.0(1)、Na₂O和Na₂O₂的混合物109mg和足量水作用,得到300mL溶液,其中含溶质120m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₂O设混合物中含Na₂OxNa₂O~2NaOH和Na₂O₂的质量。Na₂O₂~2NaOHm(Na₂O)=31.0mgm(Na₂O₂)=78.0(2)、若Na₂O和Na₂O₂的混合物质量为Wg,和足量水作用后得到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较原混合物增加了xg,试写出x的数值大小范围(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2Na₂O₂+2H₂O=4N2.《教与学》Pg1针对练习1、2、3、43.《教与学》Pg₂针对练习5①.物理性质:Na₂CO₃:纯碱、苏打,白色粉末NaHCO₃:小苏打,细小白色晶体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NaHCO₃+HCl=NaCl+H₂O+CNa₂CO₃+Ca(OH)₂=CaCO₃↓+2Na2NaHCO₃+Ca(OH)₂=CaCNaHCO₃+NaOH=Na₂CO₃+HNa₂CO₃+BaCl₂=2NaCl+BaCO₃↓Na₂CO₃:稳定(850℃以上分解)1.《教与学》Ps4知识扫描12.《教与学》Pg₂针对练习62.NaOH①.物理性质:NaOH+CO₂=NaHCO₃(CO₂足量)④.工业制法:1.相同点: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1e-。B.次外层电子数8e-(Li2e-),稳定结构。1.相似性:与Na相似④.与稀酸溶液反应均生成盐和H₂:2K+2HCl=2KCl+H₂↑⑤.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均是先与H₂O反应,后与盐复分解。2.差异性③.氢氧化物碱性递增:LiOH<NaOH<KOH<RbOH<CsOH练习:《教与学》P₉3知识扫描1、2、3、41.定义: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特殊的焰色。注:①、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单质、离子均可,只需含该元素。②、每次实验后,铂丝均要用稀盐酸洗净(HCl易挥发),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焰色(金属氯化物灼烧时会气化挥发)③、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④、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应钾中常混有钠杂质,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1.《教与学》P100知识扫描12.有1.40g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₂O)的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1.79g碱。求混合物成分I、1.40g全为碱金属,则产生的MOH的质量为Ⅱ、1.40g全为氧化物,则产生的MOH的质量则:典型例题例1有关钠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饱和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会出现浑浊Na₂CO₃+CO₂+H₂O→2NaHCO₃因生成溶解度更小的小苏打而出现浑浊。好完全反应。蒸发反应后溶解至干燥。试回答:(1)要求得蒸干后固体质量,是否缺少数据,能否求得固体的质量。理0(2)若要使题述固体烧碱中的杂质除去,应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是0其质量为4.68g。融熔,使水彻底蒸去,然后冷却,又得固体烧碱更好)解析:固体混合物经加热后质量减少了,问题的关键是分析出质量减少的原因。由原因再确定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下一步计算求解。解:(1)分析化学反应(2)判断失重原因失重实际失重=理论失重将此题的剩余固体质量改变后,就可变为若干道题。例1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4.6g金属钠投入95.4g蒸馏水中反应后,得8%的氢氧化钠溶液(B)制取过氧化钠所用的空气必须经碱石灰处理,才使与钠反应(C)钠和钠离子都属于碱金属元素,所以都具有强还原性(D)钠跟酒精反应比水缓和,所以销毁残钠要用酒精处理分析A中反应为:D正确,金属钠的残留物沾在器壁或一些分解的残粒遇水,有时会有燃炸现象,所以不能用水销毁残与钠反应不会引起燃炸,所以实验室处理残钠要用酒精销毁。反应为(以后要学到):点拨考虑物质性质和实际的关系,应注意多种因素的综合。例2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质量是0.584g,放入9.436g水中,当反应完毕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0.224L。此金属钠中有多少克钠在跟水反应前已被氧化?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这是一道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涉及以下三个化学反应:解答本题时还将涉及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解这道题首先应从生成氢气量求出金属钠的质量,并算出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钠的质量,求出氧化钠的质量,从氧化钠的质量可以算出被氧化的钠的质量;从氧化钠跟水的反应,还可以算出由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质量,进而计算出生成氢氧化钠的总质量和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Na₂O+H,O2NaOH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碱金属复习一、碱金属单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锂的熔、沸点最高 0 000 0现象?存在什么相应反应?对过程作出解释。(1)与非金属反应(写出相应方程式)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4)与盐溶液反应 A.盐酸B.硫酸钠C.氯化铁D.氯化铵A.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⑥⑦②水溶液具有碱性④溶液无色⑥有银白色光泽⑧有氧化性①.在潜水艇里,通常用的再生氧剂是Na₂O₂,其原理是②.将SO,通入NaOH溶液,滴加BaCl后再加入HCl,现象;若将SO₂通入装有Na₂O₂的密闭容器,一段时间后,滴加BaCl₂后再加入HCl,现象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氧化钠过氧化钠颜色、状态类别氧的价态生成条件热稳定性与水反应与CO₂反应与酸反应主要用途注意:氢氧化钠的保存……试剂瓶不能用,应用,因为烧碱能与玻璃中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₂CO₃和NaHCO₃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实验现象。图2.相互转化:Na₂CO₃NaHCO₃讨论1:在中学阶段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制得碳酸钠?具体有(用方程式表示):讨论2:现在实验室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来制取纯碳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比较热稳定性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可溶性钙、主要用途相互转化1.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写出相应的试验方法或试剂名称及有关的试验现象。含杂质物质除杂方法或试剂有关实验现象NaCl(溶液)含Na₂CO₃NaOH(溶液)含Na₂CO₃Na₂CO₃(固体)含NaHCO₃2.将70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量各为多少克?(Na₂O₂:78Na₂O:62)(1)相同点:a2.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它们的密度:3.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②最高价的氢氧化物(ROH)均是强碱。4.焰色反应A.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H₂和NaHCO₃罕气产品中Na₂CO₃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有:罕气NaOH溶液NaOH溶液液硫酸)E.关闭止水夹F.打开止水夹(3)计算溶液中Na,CO₃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94Na+O₂=24Na+O₂=2Na₂ONa₂O+H₂O=2NaOH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Na₂CO₃+10H₂O=Na₂CO₃·10H₂ONa₂CO₃·10H₂O=Na₂CO₃+10H₂O(风化)C.Na₂O和Na₂SDA.23%B.4%C.大于4%D。小于4%例4.金属钠着火时,下列可用于灭火的是(B)C.水D.泡沫灭火器的喷出物1.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钠的化合物是(D)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逸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D)A.硝酸铵溶液B.氯化钡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镁溶液3.保存金属钠的方法是(C)A.放在水中B.放在四氯化碳中C.放在煤油中D.放在细沙中4.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A.钠是活泼金属B.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C.钠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D.钠是电的良导体6.把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溶液质量减轻的是(C)A.盐酸B.硫酸钠C.氯化铁D.氯化铵C.含HCI少的酸产生的氢气多D.反应剧烈些的酸产生的氢气多8.关于Na*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③较难还原④溶液无色⑤焰色反应呈黄色⑥有银白色光泽⑦与硫单质化合形成化合物Na₂S⑧有氧化性A.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⑥⑦C.③④⑤⑧D.全部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D.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10.钠的下列用途与钠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B、D)B.冶炼金属钛D.应用在电光源上11.下列对钠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与水反应放出氢气B.具有强还原性C.必须保存在煤油中D.比钠原子稳定12.等质量的钠、钾、锌投入到各盛有含HCl3.6g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序是(D)A.Zn>K>NaB.Na>K>ZnA.90gB.90.9g同步练习:1.下面是比较过氧化钠与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B)A.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物质B.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C.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NaOH生成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2.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C)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钠C.氧化钙D.氧化钠4.过氧化钠可与CO₂作用。当15.6gNa₂O₂与CO₂完全作用后,生成Na₂CO₃的质量为5.可以用来断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C)B.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6.按装置持续通人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以是(AC)A.H₂和NaHCO₃B.CO和7.实验室用下图仪器和药品做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实验,填空:cBc石灰石石灰石(1)装置②中所盛溶液最好选用A.饱和食盐水B.饱和NaHCO₃溶液C.澄清石灰水D.NaCl溶液 填写)0(3)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08.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D.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行数的增加而升高9.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铯的密度比水小,能像钠一样浮在水面上C.碳酸铯加热时易分解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铯是强碱,碱性比氢氧化钾强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F.打开止水夹H.缓缓鼓人空气数分钟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F.打开止水夹H.缓缓鼓人空气数分钟碱石灰碱石灰NaOH溶液浓硫酸甲 (3)计算溶液中Na₂CO₃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0 (4)偏大,偏大。本题的A.过氧化钠B.金属钾15.下列关于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B.Na₂CO₃比NaHCO₃稳定C.石灰水能与Na₂CO₃溶液反应而不能与NaHCO₃反应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呼吸口一A.NaOHB.浓硫酸C.无水氯化钙呼吸口一E(1999全国)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E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₂,准确测量瓶I中溶液吸收CO₂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1)图中瓶I的作用是____。(2)对实验装置尚有如下A、B、C、D四种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代号)0A.E处增加CaCl₂干燥管B.在F处增加CaCl₂干燥管C.在E和F两处增加CaCl₂干燥管D.不必增加干燥管(3)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球泡的结构(图中的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4)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I溶液增重ag,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bL,该呼出气体中CO₂的体积分数是(列出算式)(5)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猛呼时会 解析;本题为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题,其实验原理很简单,即通过CO₂和NaOH反应,测出CO₂的质量,进而求CO₂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以求得入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₂的体积分数。首先理解装置的设计原理,吸气时,空气从F口进入,空气中的CO₂将在装置Ⅱ中被吸收,如果猛吸,装置I中溶液可能会沿导管上升吸人口中;呼气时,呼出气体中的CO₂(由人体新陈代谢产生,因空气中的CO₂已在吸气时除去)将在装置 I中被NaOH溶液吸收,余气将从E口排出。如果猛呼,则可能会将装置Ⅱ中的溶液压出。此外,多空球泡是球形的(外形似圆底烧瓶),而不能理解成图中的截平面形,如此可知,多孔球泡的采用目的是增大CO₂与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由于吸气时吸入的气体(除去了CO₂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中也有水蒸气,因而对CO₂体积分数的求算没有影响,故E处和F处均无需采用干燥装置。答案:(1)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₂;(3)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CO₂被充分吸收;(5)把瓶I中的NaOH溶液吸入口中;把瓶Ⅱ中的NaOH溶液吹出瓶外。有一在空气里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₂CO₃4.32%,其余是NaOH。若将1g该样品放人含有HCl3.65g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g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完全。蒸发所得溶液至干,所得固体质量是多少?解析:本题数据较多,反应物不纯,多步反应等干扰条件具有相当强的迷惑性,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最后所得固体物质为NaCI,则可由氯元素守恒快速解题:gNaClg18.4gNaOH和NaHCO₃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NaHCO₃+NaOH=Na₂CO₃+H₂O①如果NaHCO₃过量,还可能发生反应;2NaHCO₃=Na₂CO₃+H₂O+CO₂↑②两者相对量的关系,所以首先应判断何者在①中过量,然后再根据差量法进行进一步计算。NaHCO₃+NaOH=Na₂CO₃+HXg过量,过量的NaHCO₃还要受热分解,故失重应大于2.67g;yg,所以混合物中NaHCO₃不足,设其质量为y△m(1999年试测)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为,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₂²-)和超氧离子(O₂-)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A.2:1B.1:1C.1:2解析:根据提示,晶体中有O₂²-和O₂两种离子,它们与钾形成K₂O₂和KO₂。又晶体中含钾的质量分数可假设K元素为78,即2个K原子,氧元素为126-78=48,即3个氧原子。可知晶体内K和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3。设K₂O₂的物质的量为x;KO₂的物质的量为y则:2x+y=2(1998测试)工业上制纯碱时,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结晶,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₃+CO₂+H₂O=NH₄HCO₃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结晶,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铵、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2)请写出在图上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3)利用在本题中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说明: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敞口玻璃容器有塞玻璃容器玻璃漏斗玻璃导管(应标出在液面上或液面下)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连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B蒸馏水(或答水);C冰水(或答冷水);D被氯化钠饱和的浓氨溶液;]。酸,反应激烈,冒大量气泡,最后剩余物全部溶解,说明得到的结晶是碳酸氢钠。如果加入盐酸后,晶体全部溶解,但没有气泡产生,则得到的结晶可能是食盐。第一节物质的量1986.7.1正式实施计量法,国际单位制共7个单位。书P44微观粒子可称量的物质(微粒集体)1.含义:是衡量微观世界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2.单位:摩尔mol3.摩尔的基准: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②、近似值:NA=6.02×10²³mol-¹(相当于π和3.14的关系)4.使用摩尔时应注意:②、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其仅适用于微观粒子,微观粒子指原子、分子、电子、离子等。③、使用摩尔时要标明微粒名称,用化学式指明。如:2mol氢(错),应指明氢分子或离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多大的数?A.6.02×10²³粒稻谷的质量是多少吨?已知每斤稻谷约20000粒。平均分给10亿人:每年吃300Kg,要吃500万年。B.地球上的海水大约为2NAmL思考,3(1)(2)二、摩尔质量得又∵1molC的质量=12g∴1molO的质量=16g,可得1molO₂的质量=32g1.定义:1mol物质的质量。③、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④、区别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含义、单位)(参考《教与学P₁25》)2.物质的量的计算①.已知物质的质量:②.已知物质的微粒数:1.90gH₂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2.5molCu的质量的多少克?3.4.9gH₂SO₄里含有多少H₂SO₄分子?N(H₂SO₄)=n(H₂SO₄)×NA=0.05mol×6.02×10²³mol~=3.01×102²注意:要审清题意,并不一定要计算为“个”;mol本身就是微粒数的单位。∴式量=165.molCH₄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与6.02×10²²个H₂O分子所含H原子数相等?三、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应用原理:结论: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2.例题:例1.完全中和4.0gNaOH需要H₂SO₄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2NaOH+H₂SO₄=Na₂SO₄十2H₂Om(H₂SO₄)=n(H₂SO₄)×Mn(H₂SO₄)=0.05molNa₂O+H₂O=2NaOH失e-=得e-Na:2Na+2H₂O=2NaOH+H₂t例6.已知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₃固体,取一定量这种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取出NaHCO₃+NaOH=Na₂CO₃+H2NaOH+H₂SO₄=Na₂SO₄+2H₂OC守恒:NaHCO₃~CO₂5.5×10-¹mol=n(NaOH)+5×10-²mol例7.将一定量的NaOH与NaHCO₃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V₁L(V₁≠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留物Y与过量盐酸反应,又生成CO₂V₂L。(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NaHCO₃+NaOH=Na₂CO₃+H2NaHCO₃=Na₂CO₃+H₂O+CO₂↑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 ;NaOH、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A中C元素全部转化为CO₂,所以A中的NaHCO₃,A中NaOH和所对应的x、y、z值。将结果填入下表。加入的HCl溶液中的NaCI溶液中的Na₂CO₃溶液中的NaHCO₃n(0~0.25,Cl守恒)00Na₂CO₃+HCl=NaHCO₃+NaClNaCl:0.25mNaHCO₃+HCl=NaCl+H₂O+CO₂↑NaCl:nmolNa₂CO₃:0为1×10-7cm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50。例10.有三种一元碱A、B、C,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7,如按物质的量之比7:5:3把A、B、C混合均匀,取该混合物5.36g恰好与50mL13.37%的稀硫酸(密度完全中和。求这三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设A、B、C的物质的量7n、5n、3n,摩尔质量3M、5M、7M例11.将一定物质的量的KCIO₃加热使之部分分解,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硫酸,为mmol,第一步反应KClO₃分解率为α,两步反应的O₂与Cl₂总物质的量为nmol。(1)计算当Cl元素全部转化为Cl₂时的α值及n与m的函数关系;(2)讨论在α取不同值时,n与α、m的函数关系式及n的最大值。分析:第一步2KClO₃=2KCl+3O₂↑第二步KClO₃十5KCl+3H₂SO₄=3Cl₂t+余m(1—α)ma②②③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1mol固、液物质其微粒数、体积分别如何?物质状态微粒数体积(20℃、cm³)1mol气体在0℃、Iatm下的体积:物质密度体积(L)讨论:1、物质在固、液、气态时,其本质上的差异在哪?分子间距离不同2、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并解释上述结论。①、微粒数的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身的大小。对于气体上述三方面解释——关键点在于分子间距离。如同1000个篮球和1000个足球堆在一起V(篮球)>V(足球),若两球间隔5m,则V接近相等。一、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注:①、气体摩尔体积是1mol气体的量。②、必须在标准状况下(0℃、1atm),Vm=22.(注意:标准状况是22.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非标况下1mol气体的V也可以是22.4L。)③、22.4是近似值。④、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决定于压强、温度,与分子大小无关。⑥、单位:mol⑦、使用范围:气体。1、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2、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4、1molH₂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5、1molSO₂在20℃时的体积比22.4L大在0℃、1atm时22.4L任何气体是否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其它温度、压强下呢?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分子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V只随分子数的多少而变化。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注:①、使用范围:气体②、定律成立条件:同温、同压、同体积一同物质的量。③、推广:同温、同压、同物质的量一同体积。④、气体摩尔体积是该定律的特例。二、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课本例1、例2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有浓、稀之分,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用浓度表示。浓度--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根据溶液量及溶质量的计量方式不同,浓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通过应用质量分数,可以了解、计算一定质量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但实际工作中,对溶液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注:①、数学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溶液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mol)体积(L)例:把4gNaOH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求:①.其物质的量浓度?②.取出40mL上述液体,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含有NaOH的物质的量多少?③.多少毫升上述溶液中含NaOH1.6g?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配制1溶液100mL。1.计算:取m(NaCl)=5.85g,定容到100mL(观察容量瓶标:20℃、100mL)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称5.9g。注意仪器的精度。思考:若是液体溶质,如何取用?液体用量筒(滴定管)注: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冷却后转移。④、液体溶质,用玻璃棒引流进入烧杯,不能洗涤量筒。注:①、洗涤液引流转移。②、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2~3次。③、洗涤液转移后,第一次摇匀。—→倒置摇匀(第二次)。6.检漏:“瓶塞转1800”讨论:①、书P₅6三、误差分析1.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转移溶液时部分液体溅出3.溶质溶解后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液体膨胀系数大于固体,所以偏大)4.容量瓶内有水珠5.定容时仰视刻度线6.定容时俯视刻度线7.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再加水至刻度线P₁46针对练习2P₁47巩固练习1、12平均式量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密度及其计算实验测得,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知识整理:已知标准状况下p₀二、气体的相对密度(同T、P、V)定义: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某气体A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8,求M(A)。二、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Mr(A)×x(A)注:气体体积百分含量(中)=摩尔分数(x)Mr(空气)=32×21%+28×78%+40×1%=29四、十字交叉法的应用原理:凡是可写成ax+by=c的二元一次方程,均可求出x与y的比值。例:在标准状况下,6.72L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质量为11.4g,求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注:①、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应与相应函数式含义一致。②、规律:平均分子式量一定介于两者之间。M,(小)<M,(平均)<M,(大)1.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式量是多少?2.0℃、1.01×10⁵Pa下,下列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有可能为40的是()3.20gA和14.6gB完全反应,生成了8.8gC,3.6gD和4.48L(STP)气体E,则E的相对分子式量为多少?4.将18gCO和CO₂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标准状况下的CO₂11.2L,这混合气体中含CO和CO₂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量各是多少?5.在相同状况下,CO、CO₂、N₂、H₂四种气体以等体积混合,153g该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1.将50.6gMnCl₂·4H₂O晶体溶于水后,稀释到400mL,计算该溶液中c(Cl-)。2.在t℃时,ag某化合物饱和溶液的体积为bmL,将其蒸干后得到cg摩尔质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求:此化合物在t℃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3.(1998全国)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的溶液,求其物质的量浓度?1.从定义出发解题。2.分清溶质、溶液及单位。二、溶液中所含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1.①、200mL0.5的FeCl₃溶液中,含有FeCl₃溶质mol,Fe³+mol,②、把100mL0.1的NaCl溶液和50mL0.1的CaCl₂溶液混合,溶液中n(Na+):Na₇CO₃,则n(Na+)=n(Ca²+)=:n1.若溶质是非电解质、弱电解质……以分子形式存在。①、在水中不能电离。如:蔗糖C₁₂H₂₂O②、在水中微弱电离。如:CH₃COOH推论:同V、同C.非电解质溶液溶质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2.若溶质是强电解质……以离子形式存在。推论: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化学式中原子(团)个数之比。如:1mol/Al₂(SO₄)₃2.VLAl₂(SO₄)₃溶液中含amolAI³+,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量浓度之比是3:2。蔗糖(C₁₂H₂₂O₁)溶液。以上各瓶溶液中所含离子、分子总数大小顺序为5>4>3>2>1。分析:题未指出“溶质中”时,应包括溶剂中水分子,溶质最多不过0.012mol,而水最少近10g约0.56mol,∴离子、分子总数由水分子决定。三、有关溶液混合或稀释的计算思维基点:溶质的物质的量混合(稀释)前后不变。1.无化学反应的情况①、稀释到250mLNaOH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需要加入水多少毫m(H₂O)=m(稀溶液)—m(浓溶液)2.向3L0.1SO₄溶液中加入多少升溶液后,可得浓度为0.3溶液?所得体积为多少?V(溶液)=3L+2L=5L注:1.关键点:溶质的量在过程中不变。I、若已知密度p,则液、液混合V(混)=V₁+V₂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使H₂SO₄和Na₂SO₄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0事应加入55.8%的H₂SO₄溶液(p=1.3多少毫升后再加蒸馏水配制?V(H₂SO₄)=104mL即加104mL浓的硫酸再加水500mL2.存在反应的情况2NaOH+H₂SO₄=Na₂SO₄十H₂O若改:1的NaOH,则又如何?过量判断,H₂SO₄过量,以NaOH计算①.若恰好反应,相当于单一物质溶液处理。②.若存在过量,相当于混合物溶液处理(相对独立)2.现有100mL1的纯碱溶液和100mL1.25的盐酸。①、若将上述纯碱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溶液中,忽略CO₂溶解的量,求收集到V(CO₂)(STP)②、若将上述盐酸逐滴加入到纯碱溶液中,反应完全后,CO₂在溶液中的浓度为(2)、HCl滴入Na₂CO₃:先Na₂CO₃+HCl=NaCl+NaHCO₃0.1mol0.125mol后NaHCO₃+HCl=NaCl+H₂O+CO₂↑Cl守恒(HCl完全反应),n(NaC由Ag₂SO₄+BaCl₂=BaSO₄↓+2AgCllV(BaCl₂)=0.489L(2)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₂,应如何操作?(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常用仪器测量H₂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③在100mL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有气泡),使漏斗颈伸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mL空间。④将长颈漏斗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避免反应时1.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中溶解700体积NH₃,所得溶液密度为0.9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设:体积单位L2.(上海·91)某硫酸溶液的浓度是x,质量分数为a,则该溶液的密度是。3.(MCE·92)某温度下22%的硝酸钠溶液150mL,加100g水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NaNO₃ag)×22%=(m(NaNO₃a)+100g)×14%4.(MCE·90)若20g密度为四、溶液的电荷守恒规律结论:溶液显电中性:正电荷数=负电荷数例:在Na₂SO₄溶液中Na₂SO₄=2Na++SO²1.K₂SO₄、MgSO₄的混合溶液中2.在Ca(NO₃)₂和Ba(NO₃)₂的混合溶液中,Ca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NO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求该溶液中Ba²+的物质的量浓度?1.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硫酸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C)A.3a%B.6a%C.>3a%解:p₁Va%+p₂V5a%=(p₁V+P₂V)w(H₂SO₄)2.知氨水密度为0.990g/mL时,NH₃的质量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0g/mL时,NH₃的质量分数为18%,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氨水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NH₃的质量分数为(D)p₁Va%+p₂V5a%=(p₁V+p₂V)w(NH₃●H₂O)1.相同溶液等体积混合时,必须注意密度p与1的关系。2.p>1,则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两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3.p<1,则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两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NH₃、CH₃CH₂OH)。质量分数为2a%的H₂SO₄、CH₃CH₂OH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₂O;等质量的H₂O,问其质量分数分别为多少?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等体积水的质量与同体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H₂SO₄:CH₃CH₂加等质量的水,则由定义均为a%。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一.有关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SI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其意义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其特定的组合)的物理量,符号为“n”。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好比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3.阿伏加德罗常数②近似值:6.02×10²³。4.摩尔质量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④数值特点:等于物质的式量。5.气体摩尔体积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④标准状况数值:22.4L/mol。6.物质的量浓度①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二.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桥梁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2.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3.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标准状况)4.物质的量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在同温(T)、同压(P)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此定律仅适用于气体,因此也叫气体定律。(1)同温、同压下:(2)同温、同体积下:(3)同温、同压下:(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6)同温、同休积、同质量下: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及所用仪器:计算~称量(托盘天平或量简)~溶解(烧杯、玻璃棒)~移液(容量瓶)~洗涤~定容(胶头滴管)。(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②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拿容量瓶时,手指应持在瓶颈刻度线上部分,以免手温影响,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否则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⑤如果不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