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1页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2页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3页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4页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 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人数,越来越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舆论是融政治、经济、文化、民众思想等多种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继法律和政治权力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权力。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当,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网络危机,为了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提高对网络危机的应对能力,本

2、文通过群体性事件分析政府在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的关注与研究。关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李小晖(2011)提出网络舆情是指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网络参与主体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交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由网络参与主体、网络载体、倾向性言论、扩散和反馈五大基本要素构成,体现了空间的虚拟性、系统的开放性、主体的隐匿性、事件的突发性和传播的交互性五大特点。贾举(2009)指出网络

3、舆情系统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组织系统。天津社会和学院舆情研究所刘毅(2007)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一)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丁俊杰(2010)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各种问题频发,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势在必行。王新菊(2012)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以其突发性、直接性、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性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她提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网络舆情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互动舆论平台,这个平台成为民

4、众发表言论,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网络的匿名性和流动性也使得一些不良言论充斥其间。刘毅(2007)分析了网络舆情正、负方面的影响,揭示了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管理的必要性,并以社会控制和系统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方法和管理工作等。王升华(2009)与方娜(2012)都认为要加强对网络与舆论的监管,提出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冯雪(2010)指出网络舆情引导是执政行政能力的现实体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与政府的舆情引导密不可分。在新时代,管理者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切实掌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承担起舆情引导者的职能。网络舆情

5、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事件,是社会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在其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和终结其都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姜浩与杨鑫(2011)提出要根据网络舆情引发的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颜湘容(2011)提出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政府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控制,提高对舆情管控能力。尽管有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作了相关研究,其中很多观点有可取之处,如树立意见领袖作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疏通,但是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群体事件越来越多,以前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急需研究新的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之策。因此,本人将就群体性事件,从新媒体角度更深

6、入地研究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对策与建议。三、提纲设计一、导论(一)论文的选题背景(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论文的研究目的2、论文的研究意义(三)论文的框架结构二、相关概念介绍(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1、网络舆情的概念2、网络舆情的特点(二)群体事件的概念及特点1、群体事件的概念2、群体事件的特点(三)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关系三、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一)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二)网络舆情对道德风气的影响(三)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影响(四)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五)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四、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政府

7、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1、不能正确认识网络群体事件(如“淘宝1011事变”) 2、对谣言的处理方式不当(如“郭美美事件”) 3、不重视民意 4、无法正当行使权利(二)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合理 1、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不完善 2、政府不注重与媒体的合作 3、与公众的沟通不畅通(三)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力不强(四)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五)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完善(六)相关的立法不完善五、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政府方面的原因1、政府官员思想落后2、政府部门的分开不明确(二)传媒的责任意识不高(三)网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网络推手的出现六、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策(一)提高政府对

8、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1、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的认识2、及时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3、重视民意,使利益诉求渠道通畅4、合理定位角色,正确行使权利5、严厉打击网络推手(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构建网络对话平台1、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2、注重与媒体的合作3、通过微博、论坛增强与网民的信息互动(三)提高政府的网络舆情引导力 1、疏通网络舆情 2、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四)作好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1、加强各级政府对网络的监测2、建立系统的排查机制3、加强各网站对信息的监测 4、电信部门要加强对用户的实名制记录(五)建立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提高信息研判力2、控制舆情传播机制 3、提高舆情的处

9、理机制4、妥善处理舆情的善后 (六)完善网络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七)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 1、提高全体网民的素质 2、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结论四、研究方法1、搜集资料法利用图书馆的书籍以及学术网站等网络资源,搜集关于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专著、论文集、期刊等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论文写作所需要的资料。2、以点见面法既突出重点、体现深度,也顾及全局、体现广度,力求充分理解研究内容及内涵。3、借鉴外来成果法以开放的姿态,借鉴外来成果,将有用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中。4、举例法;列举国内外针对自己论题具有针对性的阐释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5、归纳总结法;主要运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

10、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的归纳总结出各个论题的相关方法,中心思想。五、写作计划1、2012年4月初撰写开题报告2、2012年4月中旬导师组评定开题报告,提出指导意见3、2012年4月底完成论文初稿4、2012年5月中旬修改论文,论文定稿5、2012年5月底上交毕业论文6、2012年6月初毕业论文送校内外专家评审7、2012年6月中上旬毕业论文答辩六、参考书目及文献1、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丁俊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一版2、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刘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一版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4、如何应对网络

11、舆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出版社,2011年11月1日第一版5、群体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管理,李宇,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五期。6、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刘焕成 杨彩云,图书情报知识,2012年第一期7、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兰岚,政协天地,2011年第八期8、“群体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监督研究以“史上最牛团长夫人事件,汪曼,才智,2010年第20期9、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及舆情应对策略,欧阳丹,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24卷第一期10、网络舆情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事件探析,姜浩 杨鑫,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十二期11、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机制初探,方娜,新闻世界,2012年第二期12、科学引导网络舆情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王新菊,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13、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