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基安私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基安私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宣城市基安私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A. 淀粉和纤维素B. 蔗糖和麦芽糖C. C3H6与C4H8D. C4H10与C10H22参考答案:D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称为同系物,据此判断。详解:A. 淀粉和纤维素均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B. 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C. C3H6与C4H8的结构不一定相似,不一定互

2、为同系物,C错误;D. C4H10与C10H22均是烷烃,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D正确。答案选D。点睛:关于同系物的判断需要注意同系物必然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的不一定是同系物;其中符合通式CnH2n+2且碳原子数不同的物质间一定属于同系物;同系物必为同一类物质;同系物分子间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化学式不可能相同;同系物组成元素相同;同系物结构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2.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

3、O;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全部参考答案:B略3. 对氧化铝的分类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C两性氧化物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参考答案:C【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和强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B和强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C和强酸或强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D和酸或碱不反应是氧化物为不成盐氧化物【解答】解:氧化铝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铝盐和水,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所以氧化铝和强酸或强碱反应只

4、生成盐和水,所以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故选C4.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参考答案:A略5.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酶 D、纤维素参考答案:A略6. 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

5、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 X2YZ4 B. XYZ3 C. X3YZ4 D. X4Y2Z7参考答案:C略7. 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难以分解参考答案:B8. 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 由弱变强 B. 由强变弱C. 由强变弱,再变强 D. 由弱变强,再变弱参考答案:C略9. 下面四个选项是四

6、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都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参考答案:C略10. 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都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必烘干即可使用 C、称好的固体试样需用纸条小心地送入容量瓶中 D、定容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下降,不加水至刻度线参考答案:C略11. 用下列方法都可以产生氧气

7、: 加热高锰酸钾; 向过氧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碳;向H2O2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若要得到质量相同的氧气,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依次为A111 B211 C121 D122参考答案:B12. 关于 核素S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4 B中子数为16 C核外电子数为18 D原子序数为16参考答案:D略13. 把7.4 g Na2CO310H2O 和 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 molL-1。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物的质量是: A3.18g B2.12g C4.22g D5.28g参考答案:A略14. (12分,每空2分)在C、N、O、

8、Cl、U、U中;(1)_和_互为同位素(2)_和_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3)_和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参考答案:U、U C、N C、O15.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D元素W

9、、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同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0.5molL-1盐酸、3molL-1盐酸;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一小块金属钠、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磨过)分别投入冷水中钠剧烈反应;镁条和铝条无明显现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两镁条(均已用砂纸磨过)分别投入冷水和热水中冷水中无明显现象;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 molL-1盐酸和3 molL-1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10、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1)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ks5u请回答下列问题:(2)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通过实验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可以是 或 。 参考答案:(2) 温度 (3) 否 (填“是”或“否”),是 增大反应物浓度 或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某不锈钢(主要成分为Fe)样品中含有铝、铜等(其它成分忽略),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铁的含量,有人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1)滤液C中

11、溶质含有_ _ (写化学式);(2)如何验证滤液A中含Fe2+,而不含Fe3+_ _。(3)对所得Fe2O3固体称量得质量为b g,计算该样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_ _。参考答案:(1)NaAlO2、NaCl、NaoH(2分,全对给2分,少写1个给1分,错写或少写2个不给分)(2)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滴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或通氯气),溶液变为血红色。 (2分) (3)(7b/10a)100% (2分,100%不写不扣分)18. 为缓解能源危机,能源专家想出了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利用的构想图:当前,科学家还未实现这一构想,但大自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日光作用下,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糖。(1)如上述构想成立,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1)2CO22CO+O22H2O2H2+O2CO2+2 H2OCH4+2O22CO2+4H2O2CH3OH+3O22N2+6H2O4NH3+3O2(2)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