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7讲人口课程标准素养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人地协调观)2.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综合思维)3.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布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总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国家城乡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和非洲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历史

2、时期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1)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人文地理因素: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分布的变化时期人口分布特点原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相对分散而均衡对土地高度依存工业社会逐渐向城镇集中,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后工业化时代海岸带人口稠密 国际贸易的发展二、人口迁移1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因素有哪些?(1)人口迁移含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属性 eq blc(avs4alco1(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 变化,空间

3、属性: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 界线为依据)分类a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b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

4、性因素。2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有何特点?(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a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a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b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c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超过了欧洲。 3

5、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何影响?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是怎样的?(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影响a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b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阶段特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扩大; 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三、人口容量1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影响人口增长的因

6、素有哪些?(1)总趋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时期增长特点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是怎样的?(1)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在逐步增加。 (2)解决途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3)资

7、源环境的限制性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表现原因影响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3.什么是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

8、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作用: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例1(2021山东等级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1)推测该市20162

9、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B(2)D(3)C1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人类逐水而居土壤土壤肥沃的地

10、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军事、历史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人口增长状况也会影响人口分布状况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

11、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进而影响人口分布的变化文化因素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密度变化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政策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有利于促进人口的自然增长3.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状况会产生人口问题(1)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虽

12、然较低,但是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新增人口的数量依然较大。解决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必须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和经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考向一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2021江苏高三零模)下面两表分别反映世界人口

13、纬度分布趋势和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据此完成12题。纬度60N40N60N20N40N020N020S20S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30%49.4%10.4%6.1%3.5%0.2%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面积48.726.919.438.526.844.2人口54.947.345.151.362.894.31.依据材料分析,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亚马孙平原C尼罗河三角洲 D苏门答腊岛2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大的原因是()A海岸线曲折,多海湾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C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14、D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1C2A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欧(纬度大于60N),气候严寒且冬半年白昼时间短,人口较少,A错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纬度在020S之间),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环境恶劣,人口极少,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位于非洲(纬度在20N40N之间),埃及约有9 000万人口,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C正确;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洲,纬度在020N、 020S之间),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人口较少,D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岸线曲折使得海岸线较长,海湾凹进陆地,使得距海洋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较大,A正确。考向二结合具体区域的人口

15、分布研究,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2021临沂市模拟)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34题。3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热量 C水源D降水4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A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C阿里高原 D湟水谷地3B4D第3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因为河谷地区热量相对充足,较为温暖,选B。第4题,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100

16、E,37N)附近,该地区大致位于湟水谷地,故选D。考向三结合实例分析,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影响(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上海市2019年常住人口2 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超35%的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下图示意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比较。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关于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的迁入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AB CD6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

17、影响是()A劳动力严重不足 B不利服务业发展C社会负担加重 D加快逆城市化5D6C第5题,由图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为16.913.33.6(万),因此2019年增加的4.36万常住人口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错误,正确;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因此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正确;读材料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2 428.14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则外来常住人口是977.71万人,外来常住出生人口为7.7万人,户籍常住出生人口为9.2万人;出生率为出生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经计算可知,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户

18、籍常住人口超35%的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且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说明常住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加重。人口迁移1深刻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

19、形成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的因素(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2准确把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发展变化(1)社会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

20、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3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出现住宅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例2(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

21、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三农”政策利好出生人口数量减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B CD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D(2)B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人口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

22、由该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出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出生率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

23、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接近1%,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2.平面正三角形人口坐标图的判读(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3)读出箭头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7%、65岁及以上约为16%。(4)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

24、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图1图2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为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判断,首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值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判断某点具体的数值时,可过此

25、点作与另一条对角线平行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处的虚线(、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5、0、29、16)。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其判读技巧如下:考向一结合社会热点现象,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近年来出现一些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有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懂得市场运作,这类农民工被称为“城归”。“城归”可以给乡村带来人口红利升级。据统计,我国“城归”人数累计

26、已突破500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就业,这将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1“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B国家政策优惠,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迅速D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现象较严重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主要是指()A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度提高B劳动力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1B2C3

27、B第1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就业,“城归”返乡创业就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第2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第3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项正确;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项错误;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项错误;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项错误。考向二分析我国的民工流动,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2021长沙市模拟)家庭储蓄率是指家庭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主要受传

28、统观念、家庭消费观念、家庭收入与负担及其未来预期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一直很高,且有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其经济收入高,家庭储蓄率也高。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2020年春节到3月20日,外出(到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1亿人。下图示意我国近年来农民工增长情况。据此完成46题。4根据图示材料推测,近十年来我国()A本地农民工数逐渐多于外出农民工B外出农民工数逐渐多于本地农民工C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消失D中部乡镇的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5我国农村家庭一直是高储蓄率,农村家庭储蓄主要是为了()准备子女教育防病、防老维持高消费预防收入波动ABCD6近年来,我

29、国农村家庭储蓄率快速下降,可能是由于农村家庭()A消费水平上升,教育成本下降B经济收入不稳,平均收入下降C医疗保障提升,消费观念转变D农业收入上升,养老负担减轻4D5B6C第4题,农民工增速放缓,特别是外出农民工增速下降快,表明农民工输出地(相对落后地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说明中部乡镇的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第5题,子女教育、结婚生子等大额花费需要长期储蓄准备,对;生病住院花费较大,而从前农村相对来说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因此需要储蓄来防病、防老,对;农民工储蓄不是为了维持高消费,而是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错;农村家庭在本地多从事第一产业,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及收入不稳定性较高,

30、收入波动大,需要储蓄以应对收入减少时的正常生活开支,对。第6题,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的完善落实,农民的医疗保障得到提升,可大幅减少农村家庭防病就医的储蓄;目前,年轻的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新生代外出务工人员受传统观念限制较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考向三研究人口统计图,考查人口的相关内容根据统计,19902020年世界老龄化的平均速度为2.5%,而中国为3.3%。下图示意日本、韩国、中国及世界平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79题。7图中代表日本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AB CD8下列关于中、日、韩三国老年人口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1950年,日本已经进入老

31、龄化社会B2000年,中韩两国老年人口数量相当C2010年,日本老年人口是韩国的2倍D2000年,中韩两国老年人口比重相当9生活水平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幅延长,提高了老年人口比重。老龄化将会引发我国()A短期内劳动力缺口较大B社会需求结构变化C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D人口性别结构失调7A8D9B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工业化开始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开始早,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程度较高;中国老龄化开始晚,发展速度快。因此代表日本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曲线,代表韩国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曲线,代表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曲线,代表世界平均老年人

32、口比重变化曲线。第8题,读图可知,195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重略大于5%,尚未进入老龄化阶段,A错;2000年中韩两国老年人口比重相当,但老年人口数量差别较大,B错、D对;201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重约是韩国的2倍,由于日本人口总数远大于韩国,因此日本老年人口数量是韩国的2倍以上,C错。第9题,虽然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仍较多,短期内劳动力并不短缺,A错;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将会增加对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等的需求,养老产业面临机遇,B对;人口老龄化对能源消费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影响不大,C、D错。人口容量例3(2020浙江7月选考)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

33、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题。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思维流程尝试解答C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素相关性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自然资源正相关自然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自然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利用率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

34、域外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程度正相关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四步法分析区域人口容量(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人口容量越大。(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人口容量越大。(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人口容量。(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越

35、高,区域人口容量越小。考向一结合实例分析,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2021沈阳质量检测)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 500万。下图示意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常住人口包含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据此完成12题。1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A水资源 B土地资源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2上海市()A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B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C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D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1B2A第1题,据材料“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十三五

36、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 500万”可知,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B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读图可知,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A正确;2011年后常住人口增加缓慢,B错误;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40%,C错误;上海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有两次明显上升和下降,D错误。考向二结合统计研究,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2021眉山高三模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2019年各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要素剩余量经

37、济总量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森林资源EBC(万人)8263642831 0211093.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也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AECQ不变 BECC降低CEBC降低 DEBC增加4成都()A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9万人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C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3C4D第3题,由材料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成都实际环境承载

38、量增加,即ECQ增加,A错误;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正确,D错误。第4题,结合材料及表格可知,109万人是成都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森林资源环境承载量的差值,不是成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A错误;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量的差值,B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表中的森林资源,C错误;因森林资源是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故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聚焦我国的人口发展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

39、14.117 8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在人口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庞大的人口压力。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使我国的人口有了新的发展。情境一关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全民关注的第七次

40、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有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而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18.70%,全国有6个省份老年人口超1 000万。研究表明,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80年,而我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目前,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1亿,占比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同时,城乡老龄化程度差距扩大,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解密技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探究上述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信息:目

41、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方向;我国在人口方面的主要政策。问题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快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提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婴幼儿比重逐渐下降,老年人口相对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降低,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延长。问题2(地理实践力)我国农村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地区大量中、青年人口外出务工和经商。问题3(人地协调观)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不利影响?提示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相对减少。情境二关注我国的人口迁

42、移流动大军农民工的结构变化据统计,目前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但近年来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情况文化特征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初中及以上文化为主家庭背景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就业情况打工主要目的为家庭,求生存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工作期望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劳动供给决策绝对收入比较相对剥削感较强城市适应性对城市的认同感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与外界联系方式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以电话、

43、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解密技巧】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一直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主力军,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迁移流动的目的及其影响已经明显不同于其父辈们。探究上述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下列信息:上海外来总人口中,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安徽占比较高;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特征上存在的差异。问题1(地理实践力)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提示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如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

44、市的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问题2(综合思维)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镇化的影响。提示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问题3(区域认知)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与上海相比,安徽经济较为落后,且安徽距离上海较近,交通便利。情境三关注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新趋势城归,类似于“海归”这个词,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

45、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约为50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资金短缺、缺乏人脉、经验不足、市场垄断等隐形屏障横亘在他们面前,加上部分人自身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让这些看似风光的“城归族”陷入困境。【解密技巧】“城归”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影响很大。探究上述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下列信息:“城归族”的主要特征及流向、目的;城归现象出现的原因;“城归族”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1(综合思维)“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农民工在

46、城市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国家实施鼓励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民工返回农村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问题2(综合思维)农民返乡创业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示问题:资金短缺、创业经验不足等。措施:政府给予创业培训、配套设施、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第8讲城乡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结合聚落的分布及原因,分析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异对聚落景观的影响。(人地协调观)2.结合城乡规划图,分析影响

47、聚落空间结构的因素。(综合思维)3.分析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同区域聚落景观的差异。(区域认知)一、城乡空间结构1什么是城镇和乡村?分布有何特点?城乡土地利用是怎样的?分布反映了二者的什么状况?(1)城镇和乡村项目概念特点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2)土地类型类型含义组成利用主体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乡村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城乡住宅和公共

48、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城镇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城乡土地利用城镇土地利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2主要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是什么?城乡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城乡发展一体化有何重要意义?(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a主要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工业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商业区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b.中心商务区(CBD)大城市核心区域 特征

49、eq blc(avs4alco1(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c特点: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a表现规模空间结构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 b.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 高级住宅区的位置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聚落

50、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3城镇有何特点?地位怎样?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影响乡村区位的因素有哪些?(1)城镇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a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

51、形、气候、水文等。 b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c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2)乡村: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 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是什么?(1)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内容含义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意义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特点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2、,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的内涵城乡景观的含义: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城乡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 (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是如何体现的?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是什么?(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城市布局特点地域文化特点

53、我国古代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欧洲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美国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我国: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4)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

54、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例1(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D(2)A1综合分析聚落的分布及形态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镇,影响其分布及外部形态的主要因

55、素是水源和地形。其中水源主要为聚落供水和水运交通提供便利;地形为聚落的建设提供便利。二者共同影响了聚落的分布及外部形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和地表水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呈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系统把握城市功能分区及特点(1)城市三

56、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区位选择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交通便利,降低成本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连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连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

57、,文化教育程度低(2)“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3全面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1)全面分析经济

58、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全面掌握主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要求工业区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考虑要素布局要求主导风向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59、河流流向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环境效益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设防护带加以隔离住宅区一般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防护带,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商业区原则布局要求人口指向集中于人口密集区,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交通指向布局于人流集中区,如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配套服务功能指向商业服务功能在旅

60、游地、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附近相对齐全地租曲线图的判读1坐标图的判读2立体图的判读第一,在立体图中,根据最高峰区位置,可确定城镇中心商务区的地理位置。最高峰区一般也是城镇的中心商务区。第二,次高峰区一般位于城镇环线和放射状公路干线的交会处,是城镇次一级的商业区,交通通达度较高,人流、车流密集。第三,在立体图中会出现多个地租低谷区。如图,位于城镇中心附近的低谷区往往交通道路网稀疏;城镇边缘低谷区,大多是由距离城镇中心远所导致。3等值线图的判读考向一结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统计,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及影响因素(2020天津等级考)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