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_第1页
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_第2页
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_第3页
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_第4页
2011届中考语文 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113 -2010届初中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材料(人教版)七 上童 趣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鹤唳( ) 怡然( ) 土砾( ) 癞虾蟆( )二、通假字。项为之强 “_”通“_”, 音:_,义:_三、多义词。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定:神定( ) 定神细视(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以: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然:怡然自得( ) 庞然大物(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藐小之物( ) 细察其纹理( ) 使之冲烟而飞鸣( )蹲其身( ) 盖一癞虾蟆( ) 鞭数十(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2、果然鹤也。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_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同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_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

3、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_ 2、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_3、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丰富想像:_仔细观察:_4、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5、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

4、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我的积累:_6、你有没有类似于本文的物外之趣,请简要举一例。_7、请你在下面两词语之间,经过三五个词语的递进联想,使它们建立起某种的联系。(1)学生山峰_(2)天空课堂_论语十则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二、通假字。不亦说乎,“_”通“_”,音:_, 义:_诲女知之乎,“_”通“_”, 音:_, 义: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通“_”, 音:_,义:_三、多义词。而:学而时习之(

5、)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其恕乎( ) 蹲其身( )可以:可以为师矣( ) 士不可以不弘毅( )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为知之( )焉:见贤思齐焉( ) 必有我师焉( )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学而时习之( ) (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 ( )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 ) ( ) 见贤思齐焉(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勿施于人(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己所不欲( )五、用现代汉

6、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6、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8、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_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_1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11、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7、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日:“ _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在文中的横线处补上相应的内容。 2、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的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家、_家。3、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

8、只标出一处。(1)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2)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4、本文所选的10个篇章主要讲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的道理,请把它们找出来。学习方法:_学习态度:_修身做人:_5、论语十则一文中有很多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在下面横线上。_6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_。7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_8“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_9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_。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

9、就是:_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_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14、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_15、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16、你怎么看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_山 市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碧瓦飞mng( ) 连gn( ) 高 yun( ) 睥 n( ) y( )时 sh( )忽 市s( )二、找找下列句子或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标出,并改正。高插青暝,_改为_ 尘气茫茫然,_改为_直接宵汉, _改为_ 则暗然缥缈,_改为_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一切乌有 _通 _,音:_,义:

10、_ 2、裁如星点 _通 _,音:_,义: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 尘气莽莽然 ( ) 数:见宫殿数十所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为:始悟为山市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之怡然称快 ( )者:又闻有早行者 (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1、数年恒不一见 ( ) 2、相顾惊疑 ( )3、念近中无此禅院( ) 4、始悟为山市( )( )5、居然城郭矣( ) 6、历历在目( )7、尘气莽莽然( ) 8、城市依稀而已( )9、惟危楼一座( ) 10、窗扉皆洞开( )11、或凭或立( )( ) 12、不一状( )1

11、3、人烟市肆( ) 14、连亘六七里( )六、解释虾类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黯然缥缈:_2、往来屑屑:_3、风定天清:_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_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_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_4、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_5、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_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_7、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_8、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_9、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_10、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故又名“鬼市”云。_八、阅读山

12、市,回答下列问题。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

13、,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故又名“鬼市”云。1、本文以_为顺序,生动细致地描述了_的过程。先看到_,不久看见_,然后又看见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得模糊,风定天清仅见_以及上面的人;最后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神奇。(8分)2、本文起笔独特,介绍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指出山市见之不见的语句是:_。(4分)3、本文节选自_,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_,字_。4、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我的赏析:_ 5、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

14、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_6、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_7、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孙公子禹年同人饮( )楼上,(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 )念近中无此禅院。8、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本文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形成阶段:_ “山市”的发展阶段:_ “山市”的高潮阶段:_ “山市”的消失阶段:_ 9、那时的人为什么把“山市”称为“鬼市”?_10、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

15、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任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世说新语两则一、通假字。尊君在不,_通_,音:_,义: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寒雪日内集( ) 讲论文义( ) 元方时年七岁(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公欣然曰

16、( ) 太丘舍去( )三、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_ 五、阅读(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

1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 2、谢太傅对于“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两个答案的优劣没有作出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认为谢太傅为什么这样?其理由是什么?_ 3、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_5、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_ (二)阅读下列文篇,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18、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尊君( ) 家君(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 4、元方的思想性格有什么特点?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_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_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大亡其财( ) 邻人之父( ) 此何遽来为福乎(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父:其邻人之父亦云( ) 其父曰( )亡:

19、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而入胡( )富:宋有富人( ) 家富良马( )三、解释下列活用词。天雨墙坏( ) 其家甚智其子( ) 近塞上之人(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不筑,必将有盗( ) (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 ) 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皆吊之( ) 居数月(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独以跛之故( ) ( ) ( )五、有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_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_3、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_4、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_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_六、请分

20、别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智子疑邻:_塞翁失马:_七、从塞翁失马这则故事中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七 下伤仲永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谒( ) 称前时之闻( ) 世隶耕(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_” 通“_”,音:_,义:_。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_ 今义:_2、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_ 今义:_。3、从先人还家 先人:古义:_ 今义:_四、解释下列各活用词。父异焉: 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_。(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五、解释下列各加点的多义词。之:忽啼求之:( ) 邑人奇之

21、:( )借旁近与之( ) 或以钱币乞之 ( ) 卒之为众人( )其: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受之天也( ) 如此其贤也( )为:并自为其名( ) 卒之为众人( )六、解释下列各加点字。世隶耕( ) 泯然众人矣( )借旁近与之( ) ( ) 即书诗四句( )收族为意(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 贤于材人远矣( ) 卒之为众人( ) 未尝识书具(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 固众人(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七、请用“”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停顿。1

2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3、余闻之也久。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_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_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_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_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_7、泯然众人矣。_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 9、彼其受之于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_ 九、阅读

23、下文,回答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于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以上二段选自课

24、文_,作者_。2、“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 指书写工具,即_、_、_、_文房四宝。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可用课文原句回答。)_4、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_5、一个五岁的孩子,连书写工具都没见过,就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世上有这样的奇才吗?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_ 6、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我的开场白:_7、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 、_。8、说说“父异焉”的“异”和“邑人

25、奇之”的“奇”各包括哪些内容?_9、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_10、怎样正确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_木兰诗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 )汗( ) 燕( )山 啾啾( ) 胡骑( )著( )我旧时裳 雄兔脚扑朔( ) 溅溅(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鞍jin( ) pi( )头 金tu( ) 云bn( )三、通假字。出门看火伴 _通_,音:_,义:_对镜帖花黄 _通_,音:_,义:_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旦辞爷娘去 去:古义:_ 今义:_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_ 今义:_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_ 今义:_ 五、解释下列活用词。愿为市鞍马,市: _。(名词作

26、动词用)六、解释下列加点词。木兰当户织( ) 问女何所忆( ) 赏赐百千强( )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出郭相扶将(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

27、第段中运用的哪些修辞方法?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_2、你认为木兰为什么“不用尚书郎”?_3、在选文中的木兰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请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_4、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心情? _ 5、对木兰这一形象,你作何概括各认识? _八、有人说本诗的主题是爱国,有人说本诗的主题是忠孝,你怎么认为?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请加以表述。_九、请简要说说本诗的艺术特色。_ 孙权劝学一、通假字。为博士邪 “_”通“_”,音:_,义:_二、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见: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古今异义。但当涉猎 涉猎:古义:_ 今义:_见往事耳

28、往事:古义:_ 今义:_及鲁肃过寻阳 过: 古义:_ 今义: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古义:_ 今义:_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权谓吕蒙曰( ) 卿今当涂掌事( )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蒙乃始就学( )( ) 与蒙论议( )即更刮目相待( ) 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 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2、蒙辞以军中多务。_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5、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29、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2、请用“”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停顿。卿 今 当 涂 掌 事,不 可 不 学!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及 鲁 肃 过 寻 阳,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蒙

30、 乃 始 就 学。3、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_ 吕蒙:_ 鲁肃:_ 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_ 写作经验谈:_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6、本文结尾,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经“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有什么作用?_7、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_口 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少顷 呓语 曳屋许许声 二、通假字:满坐寂然:“_”通“_”,音:_,义:_三、

31、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_ 今义:_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_ 今义:_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_ 今义:_走:古义:_ 今义:_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_ 今义:_四、一词多义: 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妙: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作:有鼠作作索索( ) 百千其作( )。 间: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 ) 遂与外人见隔( ) 是: 当是时( ) 问今是何世( ) 五、解释下列各活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作动词,_ 不能名其一处 名,名词作动词,_ 会宾客大宴 宴

32、,名词作动词,_众宾团坐 团,名词作状语,_六、解释下列各加点字: 1、会宾客大宴( ) 2、于厅事之东北角( ) 3、施八尺屏障( ) 4、满坐寂然( )5、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 ) 6、其夫呓语( ) 7、既而儿醒( )8、妇拍而呜之( ) 9、絮絮不止( ) 10、一时齐发( ) 11、众妙毕备( ) ( )12、稍稍正坐( )13、宾客意少舒( ) ( ) ( ) 14、奋袖出臂( ) (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文言句子。1、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_2、众宾团坐。_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

33、寂然,无敢哗者。_4、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5、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_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9、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

34、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

35、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本文节选自_,作者_,字_,_(时代)人。2、用“”划出下列各句的停顿。妇 拍 儿 亦 渐 拍 渐 止。于 厅 事 之 东 北 角但 闻 屏 障 中 抚 尺 一 下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奋 袖 出 臂,两 股 战 战,几 欲 先 走。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在文章结构上又起什么作用?_4、抄出文中关于宾客反映的句子

36、,并说说之所以写宾客们的反映的作用。宾客反映: _ 作用:_5、根据提示,在文中画出描摹声响的句子。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由远而近,由内而外,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百千齐作,应有尽有。6、本文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根据以下提示将它们填入相应的横线上。表示突然发生:_表示同时发生:_表示相继发生:_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7、口技人表演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_,第二个场景是:_,第三个场景是:_。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_,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

37、_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8、联系全文,说说“善”字有何作用?_9、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_10、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均以动写静,这种写法常见于古诗文,请写出一两句这样的诗句。_11、拓展延伸下节课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就自发地齐唱起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就在这时,班主任数学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走了进来,说道:“利用这节音乐课和下节数学课,进行一次测试”请你仿照本文中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时同学们的反应。我的描述:_短文两篇一、通假字:孰为汝

38、多知乎? “_”通“_”,音:_,义:_ 二、古今异义: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_ 今义: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_ 今义:_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为:此不为远者( ) 化为邓林( ) 孰为汝多知乎?( ) 其:问其故( ) 及其日中( ) 弃其杖( )四、解释下列各活用词: 孔子东游。 东,名词作状语,_ 而日中时远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_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_五、解释下列各加点字:1、夸父与日逐走( ) 2、入日( ) 3问其故( ) 4、而日中时远也( ) 5、及日中则如盘盂( )6、孔子不能决也( ) 7、孰为汝多知乎(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孰为汝多知乎?_未

39、至,道渴而死。_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七、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论的焦点是什么?理由各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_2、孔子是当时人们所尊

40、崇的学识渊博的圣人,而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孔子却不能决,这方面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 _3、两小儿辩斗时,作者为什么安排孔子来做辩论的裁决者?_4、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辨日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哪种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何启发?_5、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_八、读完了夸父逐日,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_狼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缀行 苫蔽 尻尾 二、通假字:止有剩骨。“_”通“_”,音:_,义:_三、古今异义: 只增笑耳 耳: 古义:_ 今义: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古义:_ 今义:_四、解释下列多义

41、词:止: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敌: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意:意暇甚( )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前:其一犬坐于前( ) 狼不敢前( )以:投以骨( ) 以刀辟狼首(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盖以诱敌( ) 我以日中时去人近(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之:久之,目似瞑( ) 又数刀毙之(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 转视积薪后( )五、解释下列各活用词: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_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_ 恐前后受其敌 敌,名词做动词,_狼不敢前 前,名词作动词,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作动词状语_六、解释下列各

42、加点字: 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4、屠大窘( )5、顾野有麦场( ) 6苫蔽成丘( )7、屠乃奔倚其下( ) 8、弛担持刀( ) ( )9、眈眈相向( ) 10、少时( )11、一狼径去( ) ( ) 12、目似瞑( )13、意暇甚( ) 14、屠暴起( )15、方欲行( ) 16、乃悟前狼假寐( )17、盖以诱敌( ) 18、狼亦黠矣(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_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_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_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

43、中,苫蔽成丘。_6、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_7、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8、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9、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10、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1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八、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4、,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按照屠户_、惧狼、_、杀狼的顺序叙事。2、第段的内容是什么?在整个故事情节当中,这段是什么部分?_3、本文虽短,但狼的贪婪狡诈却刻画得入木三分。请把表现狼的贪婪和狡猾的重点词句圈点出来。狼的贪婪:_狼的狡诈:_ 4、本文的中心句:_5、表现屠户机智勇敢的句子:_6、屠户是抓住什么时机杀狼的:_7、狼“假寐”的动作和目的:_8、狼“径去”的目的:_9、通过本文的阅读,你有些什么感悟?(至少写出两点)我的领悟:

45、_10、用“”标出下列各句的停顿。其 一 犬 坐 于 前。 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11、任意写出五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 、_12.文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13.请你认真的思考并回答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仅仅是勇敢吗? _八 上桃花源记一、给下列各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阡( )陌( )交通 此中人语( )云 便舍( )船 黄发垂tio( )二、通假字。便要返家。 “_”通“_”,音:_,义:_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_2、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3、林尽水

46、源。 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四、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_ 今义:_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开朗:古义:_ 今义:_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_ 今义: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_ 今义:_绝境:古义:_ 今义:_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_ 今义:_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_ 今义:_外人:古义:_ 今义:_五、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多义词。1、中:晋太元中( ) 中无杂树( )2、志: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 )3、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4、闻:村中闻有此人( ) 具言所闻( )5、

47、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6、作:其中往来种作( ) 设酒杀鸡作食( )7、向:便扶向路( ) 寻向所志( )8、乃: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9、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并自为其名( ) 卒之为众人( ) 愿为市鞍马( ) 始悟为山市( ) 可以为师矣( ) 为之怡然称快( )六、 解释下各句中的加点词。缘溪行( ) 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 )才通人( ) 仿佛若有光( )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悉如外人( )具答之( ) 其中往来种作( ) 咸来问讯( )及郡下( ) 此中人语云(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后

48、遂无问津者( ) 未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黄发垂髫( )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皆叹惋(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_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4、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_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_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9、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12、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_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1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_17、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_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50、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陶渊明,又名_,字_,世称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51、)人,东晋著名_。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_、_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_(诗歌)。(二)、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成语:_解释:_成语:_解释:_成语:_解释:_成语:_解释:_(三)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_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_(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_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_3. “欲穷其林

52、”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_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_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_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_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_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_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_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_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_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_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_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

53、样的生活?)_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_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_(五)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_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_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_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_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_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_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_陋室铭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鸿儒(

54、 ) 德馨( ) 调( )素琴 案牍( )二、解释下列各活用词。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三、解释各加点字。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 ) 无案牍之劳形( )四、解释或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或意思。之: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久之,目似瞑( ) 花之富贵者也() 忘路之远近( ) 渔人甚异之(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3、谈笑有鸿儒,往来

55、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_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作者_,唐代诗人。2请具体定义一下“铭” _(二)用课文原名填空。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2文章的点题句是:_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

56、雅的语句是:_6.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_(三)文章理解。1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怎样的节操与情趣?_2本文以什么来比喻陋室?哪两个字贯穿全文?_3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4、请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文所描绘的环境的近特点:_。5、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室中情景:_。6文章是从哪几面来表明陋室的“雅”的?从而证明了什么?_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有一些言外之意的,请结合文章分析一下这言外之意是什么?_8、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_(四)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

57、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_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_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_4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_爱莲说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 )有闻 不可xi()玩焉 Zhu()清lin()而不妖二、解释下列各加点字。可爱者甚蕃( )世人甚( )爱牡丹 予谓( )菊 濯( )清涟( )而不妖( )陶后鲜( )有闻 亭亭( )净( )植( ) 宜( )乎众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同( )予者

58、何人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不蔓( )不枝( ) (名词作动词)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_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59、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北宋哲学家。(二)用原文填空。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_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_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三)文章理解。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

60、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_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_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_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_5、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_6、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_7、在文中作者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章说说作者写这三种花的用意分别是什么?_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9、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_,牡丹属于_。(四)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