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5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5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5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5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5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黄家小学 赖 香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协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局部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设计理念】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学习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增援、妄想、诡计、击溃、红褐色、倾泻、疯狂、铁链 、号召、狼狈、奔赴、高山峻岭、翻山越岭、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浩浩荡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培养对红军敬重的情感,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机智勇敢的精神,从中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3、。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资料,了解背景。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1)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简介长征情况。(2)背景简介。泸定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和他的将士在此全军覆没。当红军要过泸定桥时,蒋介石不仅派重兵把守,还扬言“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置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板书课文题目,质疑。1、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请说一说。生生交流。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

4、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关键 击溃 革命 其余 防守 妄想 铁链 倾泻 增援 诡计 泥泞 瓢泼 号召 狼狈 激烈 搏斗 红褐色 霎时间水流湍急 高山峻岭 翻山越岭 倾盆大雨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浩浩荡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四、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课件出示泸定桥的图片:这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3、课文是怎样描写泸定桥的?用“ ”画出来,

5、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1)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桥险)(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桥的重要性)4、理清文章脉络。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齐读课题,体会红军是怎样克服困难的。(飞抢时间;夺攻天险)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飞”,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

6、经过 结果北上抗日 抢时间 攻天险 奔赴前线第一段(第1自然段):红军北上,必须夺取泸定桥。第二段(第2-4自然段):我军与敌人援兵争时间,抢先赶到泸定桥。第三段(第5-7自然段):红军英勇无畏,勇夺泸定桥。第四段(第8自然段):红军主力胜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学习第12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生默读课文,回答。出示:1935年5月,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指名读,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生交

7、流。师随机板书: 北上抗日 思考:红军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生讨论,交流。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板书设计】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第二课时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朗诵诗歌七律长征,它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出示:诗歌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提问:这首诗歌中有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诗中描写的这座桥指的是哪一座桥呢?生回答。(出示泸定桥的图片)过渡:对,它就是泸定桥。1935年5月,红四团与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生死搏

8、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飞夺”一词,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生回答,师板书:抢时间、攻天险二、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一)1、过渡:泸定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回答。师相机指导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2、在这样一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敌人的兵力是多少?而红军又是多少呢?生交流。出示:敌我兵力对比图:第一种情况:敌人2个团,红军1个团。第二种情况:敌人2个团加上2个旅,红军1个团。通过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理解敌强我弱的战斗形势,所以红军必须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二)学习第3-4自然段。1、师:在这种敌

9、强我弱、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做才能夺取泸定桥呢?生:“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理解“关键”一词是什么意思呢? 2、小组合作学习。师:同学们,红军要抢在敌人前面容易吗?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出示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哪些词句描写了红军抢时间的困难?(2)小组内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并勾画相关的词句,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4、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朗读重点句子,理解内容。随机出示:A、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七点钟,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

10、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理解(重点):具体写出了战士们行军的情形,“一整天”“淋透”写出了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的。路途艰险,翻山越岭,天黑下雨,写出了战士们行军的艰苦。而红军战士此时“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体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师随机板书: 时间紧 路途远 击溃敌人 冒雨前进 忘记吃饭 B、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红四军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思考: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理解(重点):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增援部队人数多、行军急,更加突出了红军夺天险的艰巨性和紧迫性。随机理解“索性”一词的意思。师: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从“索性”一词可以看出红军机智勇敢。师随机板书: 点火赛跑C、敌人看到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那个部分的?”红军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理解(重点):两支队伍隔岸喊话的情节很有意思。红军回答敌人,说自己“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自然是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的一计;而“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这说明“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值得大惊小怪。在敌人心里,红军就是不可战

12、胜的,碰上了红军就要“撤下来”。仗还打,内心深处已经败了。D、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 思考:此处运用对比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面对同样的困境,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而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把敌人抛在了后面。一个“抛”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飞”一样的神速,运用的对比手法,突出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克敌制胜的精神。(三)学习第5-7自然段。出示:当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到达泸定桥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什么呢?学习第5自然

13、段。(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红军遇到的困难。师巡视,指导。(2)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朗读重点句子,理解内容。随机出示:A、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生交流,反复朗读。出示:泸定桥的画面思考:这里描写了桥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概括。理解(重点):这是对桥的总体介绍。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荡秋千一样”写出了泸定桥的“险”,“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这是人为之险。暗示夺取泸定桥的“难”,这就更加衬托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师相机板书

14、:桥险B、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生交流体会,反复朗读。出示:泸定桥的画面(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的高山峻岭图像。)思考:这里描写了水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概括。理解(重点):把“河水”比作“瀑布”,形象地写出了泸定桥下的水急。“心惊胆寒”“飞溅”“震耳欲聋”等词语,使我们感受到泸定桥的自然之险。这种艰险很好地衬托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师相机板书:水急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5、生交流体会,反复朗读。思考:这里描写了敌人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概括。理解(重点):语言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之地。为下文表现红军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勇气概做了铺垫。 师相机板书:敌狂小组学习第6-7自然段。过渡:面对桥险、水急、敌狂,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飞越大渡河的?请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面对桥险、水急、敌狂,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飞越大渡河的?出示:22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 )熊熊大火,( )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理解(重点):“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看红军英勇夺桥的激烈战斗的视频。拓展练习: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呢?学习第8自然段。师: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相机板书:结果 奔赴前线总结全文。1、出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结合板书,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内容:飞夺泸定桥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