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季风水田农业”。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学情分析】内江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即季风水田农业。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内江市实际出发,学生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分析内江市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最后将季风水田农业分布范

2、围推广至亚洲季风区,回归到教材内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和表达,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并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评价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认识到各地必须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发展相应的农业生产(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对农业生产特点和未来发展措施的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一般思路

3、,提示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 本节课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一体机设备,课前搜集和整理了内江市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相关资料(图片、文字材料、新闻报道),并形成了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图文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内江市水稻生产图文资料,提问:内江为什么适合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感受内江水稻生产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活动1:分析内江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1.课件展示材料:水稻的生长习性、内江市的自然环境2.要求学生分析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材料,归

4、纳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1-2位学生回答4.总结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完善笔记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认识内江市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活动2:分析内江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1.课件展示材料:中国人口密度图、水稻生产过程、水稻种植历史、南方饮食习惯2.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归纳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3.运用数据解释内江的人口密度4.巡视教室,了解学情,点拨、指导5.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2-3位学生回答6.总结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3:分析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及

5、发展措施1.要求学生根据人多地少的现状和生活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内江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2.提示:农业生产特点一般可以从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商品率、机械化、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1-2位学生回答4.总结内江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完善笔记教会学生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方法(综合思维)思维活动: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1.解释季风水田农业的主导因素:气候2.回顾季风气候的分布3.引导学生将视野自内江逐步推广到亚洲季风气候区4.课件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图,并引导学生识记5.比较内江与亚洲其他地区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生产特点的异同完成思维推理,识记

6、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课堂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2.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C.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参考答案:B C检测本节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课堂小结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地理环境适合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区域人口众多对土地的压力,今后还应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回顾本节知识,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本节课程内容,升华人地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活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课前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形成了本土化教学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了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并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融入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