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1.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GJ85-2002。1.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5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1。2、监理工作流程(略)。3、工程质量标准。3.1材料标准。3.1.1预应力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3.1.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3.1.3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性能应

2、符合预应力混凝土螺旋管G/T3013的规定。3.2制作与安装标准。3.2.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2.2预应力筋端部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当钢筋束两端采用墩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的极差不大于2mm。3.2.2.2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3.2.2.3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2.2.4钢丝墩头的张度不得低于钢丝强

3、度标准值的98%。3.2.3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定位应牢固,孔道应顺直,端部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孔道密封良好,严密不漏浆,灌浆孔、排气孔设置应合理。3.2.4预应力筋(预留孔道)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3.2.4规定。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表3.2.4截面高(厚)度(mm)h3003001500允许偏差(mm)51053.3张拉和放张标准。3.3.1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3.3.2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3.3.3预应力筋实际伸长

4、值与设计计算的理论伸长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3.3.4张拉后预应力筋滑脱或断裂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30%,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3.3.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3.3.5的规定。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表3.3.5锚 具 类 别内缩量限值(mm)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螺帽缝隙1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锥塞式锚具5夹片式锚具有预压5无顶压6-83.3.6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式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3.3.7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

5、得大于构件上截面短边边长的4%。3.4灌浆及封锚标准。3.4.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3.4.2锚具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3.4.3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3.4.4灌浆和封锚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原混凝土构件水泥标号,并不得含氯化物。灌浆用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小时泌水率不宜大于2%,不应大于3%;封锚用混

6、凝土和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张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30Mpa;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4、监理控制要点。4.1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4.1.1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学习相关的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4.1.2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考察试验室。预应力工程施工应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担试验室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见证试验室须在北京市发布的有见证试验资格的试验室名录内。4.1.3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1.4检查验收进场材料,并按规定做好见证试验工作,材料存放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防潮防锈措施。4.1.5审核预应力筋张拉设备、机具,重点检查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标定情况。张拉设备应

7、配套标定,配套使用,使用中不得混用,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使用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标定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4.1.6审核操作人员资质,特殊专业、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2.1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有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4.2.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8、4.2.3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4.2.4预应力筋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预避免沾污预应力筋。4.2.5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到损伤的应予以更换。4.2.6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断料的质量应符合3.2.2.1条规定。断料长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可按下式计算:L=l+2l1+nl2+2l3L断料长度l设计锚具支承板间长度l1锚具高度l2张拉千斤顶支承面到槽形槽口外端面间的距离(包括工具锚高度)l3长度预留量,一般可取100mmn单端张拉为1,两端张拉为

9、24.2.7预应力端部锚具制作完成后应进行严格检查,质量应符合第3.2.2.2-3.2.2.4条的规定。预应力筋应梳整分丝(根)、编束,每隔1-1.5m绑扎铁线,使编扎成束,顺直不扭转。4.2.8后张法预应力筋(无粘结)或预留孔道(有粘结)铺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满足表3.2.4的规定,当与普通钢筋有矛盾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张拉端普通钢筋有碍张拉时可临时弯起,但在封锚前必须恢复。4.2.9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定位后牢固并应有定位措施,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出现移位和变形。4.2.10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应平顺,无明显弯折,端部

10、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或孔道)中心线,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紧贴。4.2.11预留孔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波纹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在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4.2.12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4.2.13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防止锈蚀的措施,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拉动预应力筋,以防个别部位漏浆,堵塞粘结孔道,影响

11、张拉和灌浆。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在浇筑混凝土后穿预应力筋束的在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内杂物,观测孔道有无堵塞串孔现象,再用风吹干孔道内水分。穿速成时应编束捆扎完毕并在无损坏污物、无锈蚀。4.2.14后张法预应力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的规格、型号、品种、数量、位置、形状以及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碰撞预应力筋。4.2.15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浇筑混凝土时应要求施工单位留置好试件,标养试块按混凝土工程要求执行,并做好见证试验工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根据施工需要留置,至少一组;对设计有弹性模量

12、要求的尚应留置试件。4.2.16后张法预应力在张拉前应检查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同时应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做好预应力筋伸长量的计算工作,当设计对摩阻有特殊要求时,尚应在张拉前做好摩阻测试工作。4.2.17张拉设备安装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对锚具、预应力筋上的混凝土或水水泥浆清理干净,并清除预应力筋上的锈斑。同时要求在张拉区设置明显标志,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张拉人员张拉时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不得站在锚具正前方活动。4.2.18安装张拉设备时应要求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中心线重合。4.2.19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

13、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张拉预应力以控制应力为主,预应力筋伸长量校核进行双控制。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伸长量实测值与设计计算理论值相对允许偏差为6%。4.2.20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预应力筋各根的应力均匀一致。4.2.21张拉时应匀束加载至初始应力,并划线作标记,以便记录伸长量和滑丝情况;量测伸长量L1做好记录,然后再匀速分极加载至控制应力,测量预应力筋伸长量L2,并持荷5分钟后复查伸长量L2。张拉完成后认真检查有无滑丝、断丝现象应符合3.3.4和3.3.6条规定,并做好预应力筋和锚塞回缩量测量 L记号后即进行顶压锚塞工作。顶塞工作完成后应量测预应力筋及锚塞回缩量L3,符合表3.3

14、.5的规定后方可拆除张拉工具,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量L=L2-L1-L3。4.2.22张拉工具拆除后应对锚塞式夹片顶压质量进行检查,外露长度不宜小于5mm,严禁内缩且应在同一平面内。4.2.23张拉过程中,千斤顶行程和油压不得超过额定的行程和油压。4.2.24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设计规定GB50010的规定。4.2.25后张法施工中,施工工序和张拉顺序应科学合理。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对构件产生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的影响,张拉顺序完成后应检查宜由中间向两边,由下到上对称张拉。4.2.26先

15、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应检查束形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4.2.27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进行放张,放张前检查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4.2.28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4.2.29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并应符合3.4.4条规定。压浆时应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灌浆,待出浆口阀门必须出浓浆后才能关闭,水泥浆终凝后方可卸压浆阀门;互相串通的孔道应同时压浆,灌浆中途发生故障不能连续一

16、次灌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研究处理后再灌浆。夏季高温时宜于夜间从事灌浆作业,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浆液受冻。4.2.30灌浆后宜采用砂轮锯或其它机械方法切断超长部分的预应力筋,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以免使周围钢材表面损伤并造成局部加热,使预应力性能降低,切断后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得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4.2.31锚具封闭前应再次检查预应力筋锚固,待确认无误后可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封锚,封锚应符合设计要求和3.4.2条的规定。因故不能及时封锚时应采取防止锚具锈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予以保护。4.3验收时的质量控制。4.3.1工程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数量、级别、型号

17、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4.3.2预应力筋的制作和安装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4.3.3预应力筋的张拉和放张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重点检查控制应力和伸长值。4.3.4孔道灌浆和封锚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5、工程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5.1.1原因分析5.1.1.1预应力筋过硬,锚具、夹具过软,质量达不到要求。5.1.1.2张拉力过大,张拉速度过快。5.1.1.3预应力筋表面不洁净,被油垢、隔离剂污染。5.1.1.4混凝土强度低密实性差,粘结强度低,放张时速度过快。5.1.2防治措施。5.1.2.1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5.1.2.2张拉时严格控制张拉力,不得超过

18、设计控制应力的5%,并应充分匀速加载。5.1.2.3先张法预应力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表面污染予以清除,保持洁净,模板隔离剂涂刷应避免与预应力筋接触。5.1.2.4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放张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放张时先放1-2根,无滑动现象后再继续进行。5.2混凝土构件弯曲、变形。5.2.1原因分析。5.2.1.1预应力筋位置不准确,保护层厚度不一致。5.2.1.2预应力筋或孔道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定位不牢,位置偏移。5.2.1.3张拉或放张的次序不当,顺序不对称使混凝土构件偏心荷载作用。5.2.2防治措施。5.2.2.1在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或先张法在张拉完成后对预应力筋进行严格检查,控制保护层厚度,使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定位措施得当、牢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得踩蹋、碰撞。5.2.2.2注意张拉或放张次序,采取缓慢,对称,间隔施工,并匀速分级加载,避免偏心荷载作用。5.3孔道灌浆不通畅密实。5.3.1原因分析5.3.1.1灌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