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教材_第1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教材_第2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教材_第3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教材_第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范围2本规范引用术语和定义2管理要素及要求3总体要求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计划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3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6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8建(构)筑物、平面布置与厂区道路安全管理10相关方要素管理11检查、审核与评审12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及控制要素管理13火灾、爆炸13中毒、窒息15物理爆炸174.4灼烫18生产过程失控风险控制要素管理19一般化工工艺生产过程控制19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过程控制21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2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21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控制21危险化学品储存22综合要素管理23应急与事故处置要素管理23消防安全要素管理24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物资配

2、备25预控保障管理26参考文献28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本规范引用术语和定义风险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包括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风险预控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或控制危险源的过程。危化学品企业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 或超

3、过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以及在常温(20)、常压(101.3kPa)下的易燃、易爆、有毒的 6 类化学品。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的失效或缺失。重大事故隐患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事

4、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基层单位(厂)级直至企业级。安全检测通过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一岗双责“一岗”就是个人职责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相关人员不仅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还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高毒物品危险作业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4208 中规定的、 级作业场所的作业)。2高危粉尘危险作业作业场所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从事接触高危粉尘的作业,高危粉尘为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剧毒物质粉尘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 级的粉尘。小型危险化学品企业指从

5、业人数 300 人以下、销售额 3000 万元以下、资产总额 4000 万元以下,达到其中两项以上指标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中型危险化学品企业指从业人数 300 人以上 2000 人以下、销?额 3000 万元以上 30000 万元以下、资产总额 4000 万元以上 40000 万元以下,达到其中两项以上指标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指从业人数 2000 人以上、销售额 30000 万元以上、资产总额 40000 万元以上,达到其中两项以上指标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

6、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管理要素及要求总体要求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 计划、风险及隐患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保障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保持实用、简洁、高效、稳定运转。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计划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计划,计划应:经危险化学品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明确企业安全

7、理念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对企业及基层安全绩效的承诺;结合现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持续培训提出要求;形成文件并发布,有组织有层次地实施;传达到全体员工;定期修改,确保其与生产、储运、安全监测等系统及企业的发展相适宜;可为相关方所获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全面辨识物料、工艺、设备、电 气、仪表、安全管理及储运、消防、公用工程等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评估危险3源的风险等级。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异常因素、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等影响原因的排查,做到

8、对危险源出现隐患的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危险源辨识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预危险性分析(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危险源辨识前要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熟悉辨识危险源的依据;辨识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其特性,要考虑到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对辨

9、识任务及辨识结果应建立清册,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统计、整理、归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并确保: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频次应与国家有关规定基本一致;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前,要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危险源和活动区域;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方式参考国家有关规定并科学整合,或者创新符合本企业实用的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方法、模型,做到简单、实用、有效。应与现场实际相符;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或鱼刺图分析法或检查表法等方法,从人、机、环、管四方 面进行隐患排查,包括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

10、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当有下列情形发生时,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及时组织对危险源进行相关专业的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新颁布或重新修订的;生产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生产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本单位或类似企业发生事故(包括未遂)的;气候条件发生突然变化或预报重大自然灾害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管理对象、标准和措施风险管理分级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应按照隐患级别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风险管理对象应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4一般事

11、故隐患按照治理负责单位,可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基层单位(厂)级和企业级;班组级,只需要动手或动简单工具立即可以解决的事故隐患;基层车间级,需要调整人员或物的状态或大型工具立即可以解决的事故隐患;基层单位(厂)级,需要调整人、机的作业环境或修改规章制度、补充技术措施才能治理的事故隐患;企业级,需要调整生产原料的品种、性质或人、机的作业环境才能治理的事故隐患。风险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按照治理单位,可分为基层单位(厂)级和企业级;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的标准,评估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方法可参考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并创新;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

12、定任务和目标、定机构 和人员、定经费和物质、定方法和措施、定时限和要求”。事故隐患的治理要有人监督和验收,形成闭环;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应按人、机、环、管四方面来确定;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风险及事故隐患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定期或?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完善。危险源监测与安全报警危险化学品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危险源监测方法与本单位实际相符,并在风险管理计划中予以明确;危险源监测设备和系统灵敏、可靠;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

13、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控并能报警。应确保: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设计并安装危险源的安全检测报警系统;检(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检(探)测器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认证的产品;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场所的检(探)测器必须采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安全检测报警系统应独立设置,共同值守;便携式检(探)测报警器的配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风险预警危险化学品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重大隐患风险进行预警,使各级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隐患风险预警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

14、隐患风险预警方法;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风险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危险源隐患风险控制机制。应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危险源都必须有安全监控系统或人员监控;所有检修任务、动火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风险辨识及编制施工作业安5全技术措施;压力设备、系统检修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试压并记录在案;对重大隐患风险的控制应制定预案。重大隐患风险控制预案可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合并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当危险源转化成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当危险源的一般隐患转化成重大隐患时,能够得到报警警示并有效的控制;对危险源产生的隐患风险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

15、、警示的原则;根据危险源辨识、隐患风险排查结果,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应对措施。信息与沟通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隐患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确保:员工及相关方参与风险预控管理计划的制定;员工及相关方参与危险源辨识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员工参加车间及作业场所安全状态预评估;员工熟悉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并知道自己在应急时应怎么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员工准入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员工准入管理应符合: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依法参加安全

16、生产培训,并经考 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危险化学品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一定的化工专业知识或者相应的专业学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或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 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应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四条的要求。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

17、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6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明 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规范,做到全员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规范并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岗位规 范应:种类齐全;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规定各岗位

18、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规范要明确“一岗双责”;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员工培训教育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必须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教育,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主动接受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核,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考核),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须参加由具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培训,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上述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安全

19、教育培训合格;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每次安全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要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杜绝习惯性违章。员工行为监督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检查可采取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车间主任应定期牵头组织针对本车间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巡查工作,巡查应覆盖所管辖区域生产作业全过程、全方位;班组长

20、负责对本班人员的作业行为不定时地进行巡回检查,特别对重点的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对本班组不安全行为人员要给予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不安 全行为要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班组长要随时了解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不定时对全班人员作业行为进行抽查,不时提出要求,提醒注意事项;班组成员要相互关照,发现不安全行为立即给予警告或提醒,必要时要进行强行制止;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安全行为,涉及人身安全或者作业区域存在无法保证人7员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活动。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通用要求危险化学品企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

21、工艺、设备。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程序,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企业应遵照国家和企业有关设备安全的规范、标准、规定和制度,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规定,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先进适用新装备。企业应制定、完善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台帐。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账。安全设施的配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设备本身应具备必要的防护、净化、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对

22、有突然超压或瞬间爆炸危险的设备,还应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泄压、防爆等安全装置。处理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基础和本体应使用非燃烧材料制造。对复杂的生产设备和重要的安全系统,应配置自动监控装置。生产设备的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应设有必要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控制指令紊乱。同时,在每台设备上还应辅以能单独操纵的手动控制装置。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易燃易爆物质和可燃物质的生产设备,应根据其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各类生产设备,都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固有强噪声、强振动设备,宜设置隔离或

23、遥控装置。企业应实施生产设备设施计划检维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确保设备处于适用状态。企业应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设备设施腐蚀、磨蚀、疲劳裂纹等不良状况进行监控,发现设备设施异常,应及时予以处理。特种设备管理企业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的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规定进行定期强制检测,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企业应当至少每月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应重点检查安全附件、壁厚、动机构(件)等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或其磨损情

24、况,并做出记录。低温液化气体的容器、汽化器及管路系统在使用前,应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除水分或潮湿气。当低温设备上的阀门和仪表、管道连接接头等处被冻结时,严禁用铁锤敲打或明火加热。宜用 7080干净无油的热空气、热氮气或温水进行融化解冻。需要在移动式压力容和固定式压力容器之间进行装卸作业的,其连接装置应可8靠,应有防止装卸管道或装卸软管拉脱的联锁保护装置。卸软管必须每半年进行 1 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 1.5 倍的公称压力,实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验人员的签字。企业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大型动力设备的安全管理气体压缩机、驱动

25、机和它们的辅助设备应设置压力释放装置或所要求的防护装置,压缩机每一级的排气侧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均应设置安全阀。泄压设施排放管口应设置在对人员不产生危险的场所。安装在建筑物内的设备, 其泄压设施的排放管口应设置在建筑物外,除空气以外的气体的排放管口应高出厂房的最高 点。排放管应便于释放装置的排出管路内积聚液体的排放。压缩机的排气系统应安装止回阀;压缩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警和高压越限停机装置;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应设温度报警及停车装置;压缩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应设低压报警及停机装置。压缩机进口或级间配置分离器或净化器,则应设置排污口和高液位报警器以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能积聚液体的脉动缓冲器或气罐应

26、配置排污口。离心和轴流压缩机宜采用振动和轴位移报警器和停车装置,以及监控机组的支撑轴承与止推轴承温度的报警停车装置。往复和回转压缩机脉动诱发的振动不应引起材料的疲劳破坏。应通过设置阻尼装置、缓冲器、改变管子长度以避免共振等措施来消减脉冲。电气设施企业应使用合格的电气设施,如需要强制认证的,还应有认证证书和/或标志。对危及人、财产安全的危险,电气设施应有充分的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每年应定期检测。电气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应有必要的监控和/或监视措施,不允许超负荷运行。电气设施以及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且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

27、腐蚀性物品。电气线路必须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f) 建筑物内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以及辅助等电位联结或局部等电位联结。g) 禁止利用大地作为工作中性线。电气设备必须有接地保护,或双重绝缘结构,或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保护措施; 双重绝缘结构和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保护措施中不允许有保护接地装置。保护接地线应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的方式连接,严禁缠绕或钩挂。电缆(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接地线;保护接地的措施和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配电设备的布置应符合有关标准等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操作、搬运、维修、实验和监测。电气装置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止

28、电击的措施,点击防护措施应符合有关标准等的规定。电气设备上必须有防止静电积聚技术措施,以使其无危害或释放。电气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外壳防护和相应的稳定性,应采取措施避免尖角、棱、粗糙表面以及外壳灼热或低温等对人员造成伤害。电气设备的电气联接、机械联接和既是电气联接又是机械联接的联接件、装置、连接器、端子、导体等必须可靠锁定。绝缘材料制成的螺纹件不能应用于任何电气联接。9交流电动机除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外,还应根据其用途分别装设过载保护、断相保护、低电压保护以及同步电机的失步保护。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火灾

29、、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选型、电缆敷设等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等的规定要求,电缆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阻火措施;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属于化学腐蚀环境的,还应同时符合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T 20666)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选用经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合格的防爆电气产品;-维修防爆电气不得破坏防爆结构,不准任意降低防爆等级;-对在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和检修防爆电气产品的单位必须经过资格认可。仪器仪表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在生产装置上设置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分等过程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仪器、仪表的设

30、计、制造和检验,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程及其相应标准的要求。仪器仪表的选型应与所测控的介质相适应,严禁选用测控元件材质与测控介质不相容的仪器仪表。企业应对在用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定,并保存记录。压力表在安装前应当进行校验并铅封;在刻度盘上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 注明下次校验日期。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安装位置和平面布置,应选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和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需要脱脂的仪表、控制阀等组成件,必须按规定进行脱脂处理。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的仪表、

31、仪表线路、电气设备及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等的规定。-防爆仪表及其电气设备,除本质安全型外,在电源未断开之前,均不得打开;-本质安全型仪表及本质安全关联设备,必须有产品防爆合格证;-用于火灾危险环境的装有仪表及电气设备的箱、盒等,应采用金属制品。 j) 用电仪表的外壳、仪表盘、柜、箱、盒和电缆槽、保护、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者,均应做保护接地。对于供电电压不高于 36V 的就地仪表、开关等,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保护接地。k) 仪表工程在投用前应进行回路试验。安全设施企业的各种安全设施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台账,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企业安

32、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建(构)筑物、平面布置与厂区道路安全管理通用要求10危险化学品企业涉及到的建(构)筑物结构、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平面布置、防火间距等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等标准规定。防火防爆企业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等的规定要求。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当其防火分区超过规定

33、,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企业总平面布置应满足防火、安全、施工、检修等的要求。有明火设备的装置宜布置在有可能散发可燃性气体的装置、液化烃和易燃液体罐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烟囱排出的烟气不应吹向压缩机室或控制室。配电室宜布置在能漏出易燃易爆气体场所的上风侧。装置的集中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等辅助建筑物,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以外,且靠近装置区边缘。化工生产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建筑(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规定。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危险性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防火墙和安全通道,

34、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门窗应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应保持畅通。企业主要出入口不宜少于 2 个,并应设在不同方向。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以及同类企业、油库等的防火间距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的有关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应与人员密集场所、饮用水源等敏感场所或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厂区道路企业内道路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安全和施工的要求。道路的走向宜与区内主要建(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并应呈环行布置。企业内道路可兼做消防车道。兼做消防车道的企业内道路,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转弯等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

35、装置、储罐区、装卸区、仓库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12m,路面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5m。严禁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内搭设建(构)筑物或堆放各类物资。相关方要素管理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应对承包商进

36、行管理,规范承包商准入,预防承包商生产事故,并应:11-制定承包商管理制度和办法;-在选择和确定承包商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要求承包商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确保承包商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确保承包商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至少对承包商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价。应对承包商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对承包商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

37、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定期、不定期对承包商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承包商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检查、审核与评审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系统、全面;-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

38、业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 是否能有效满足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 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管理评审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39、,以确保其12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提出改进建议;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Th产安全事故风险及控制要素管理火灾、爆炸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火灾、爆炸事故类型火灾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常见的事故类型。易燃物在助燃剂的存在下,由点火源点燃发生意外的燃烧,并蔓延造成事故。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化学爆炸事故包括易燃气体爆炸、易 燃液体蒸汽爆炸、固体爆炸物爆炸、可

40、燃粉尘爆炸等。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把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固体爆炸物、可燃粉尘等危险源全部找出。易燃、易爆物品易燃危险化学品的点火能小,闪点与引燃温度低,因此,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常常由易燃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燃烧引起。易燃液体与固体易于辨识,易燃气体、液体的蒸汽或薄雾不易发现,且更易引燃,或引爆。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燃烧时往往会产生回燃。回燃时,即使是很远的距离,也可能引发大火。许多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易于扩散或聚集,甚至无色、无味、飘散的很远,需要借助于气体检测仪检测出来。有些易燃易爆化学品是在作业环境中产生的,生产过程生产一些新的易燃易爆物,辨识要结合生产工艺具有针对性。有些可能是

41、未期望产生的,如在酸性溶液腐蚀金属时产生的氢气,电石遇到潮湿的空气时产生乙炔气,银或铜遇乙炔产生的乙炔银等。有些爆炸物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的,如硝化纤维在较高的气温下缓慢分解成易爆炸物品等。对于此类爆炸事故危险源的辨识应有预见性。除了易燃物其他可燃物在引燃后也可能发生火灾,也属于危险源辨识对象。助燃剂与点火源助燃剂的存在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火灾危险性辨识过程中应对助燃剂进行充分 辨识。空气中含有氧气,是最常见的助燃剂。氧化剂是良好的助燃剂。在强氧化剂的存在下, 物质燃烧的危险性会提高。环境温度、可燃物体温度的提高也会提高火灾危险性,因此,危险源辨识应注意环境温度与可燃物体的温度。点火源也是燃烧的

42、必要条件。点火源可能是明火、高温、电器火花、静电、雷击等,辨识中应加以甄别。氧化剂与引爆化学爆炸是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无论是分子内部,或者是不同分子之间的爆 炸性反应,在可燃物(基团)存在的同时,也存在强氧化剂(或基团)。炸药等爆炸性危险化学品自身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基团,其他爆炸危险源辨识应找出氧化剂。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爆炸需要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爆炸极13限范围以外气体与点火源接触可能燃烧,瞬时不会发生爆炸。引爆源可能是明火、高温、撞击、电器火花、静电、雷击与震动等。在爆炸区附近存放的其他爆炸物可能被爆炸冲击波与高温引发殉爆。风险控制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系统,应综合考虑防火防

43、爆措施和报警系统,合理选择和配备防火防爆设施。必须加强火源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动火制度”的规定,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从事明火作业和属于易燃易爆岗位工作的职工进入生产岗位,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设备、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阻燃材料,并应防止可燃液体渗入保温层。禁止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服;应随时将使用过的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的擦洗材料,放入有盖的铁制专用容器内。生产或储存烯烃、二烯烃、炔烃等不稳定的物质时,应采取防止生产过氧化物、自聚物的措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储槽和管道,应根据介质特点,选用氮气、二氧化碳、蒸汽、水等介质置换及保护系统。严禁在室内排放易燃易爆气体;

44、严禁将混合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几种气体混合排放。生产设备、管道的设计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物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如与氯乙烯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不应用铜、银(包括银焊)、汞材质;与乙炔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严禁选用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以及银、汞、锌、镉 及其合金材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以及输送可燃性物料并有可能产生火焰蔓延的排气管和管道间,应按阻火器的设置(HG/T 20570.19)要求设置阻火器、水封等阻火设施;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放空 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

45、安全阀及放空管,受工艺条件或介质特性所限,必须向大气排放时,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的排放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且 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和散发有害气体的设备,应尽可能露天和半敞开布置。有可燃气体和粉尘泄漏的封闭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作业场所中的危险物质的浓度不超过有关规定,并设计必要的检测和自动报警装置,检测报警装置应按规定进行检定。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其一级报 警设定值应20的爆炸下限;二级报警(与安全联锁配合)设定值应5

46、0的爆炸下限。散发比空气重的甲类气体、有爆炸危险性粉尘或可热纤维的封闭厂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禁止无阻火器的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域;禁止在易燃易爆场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因反应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设报警信号及泄压排放设施;以及紧急加入反应终止剂和/或自动与手动遥控的紧急切断进料设施。14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 导爆筒出口应朝向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火灾和防爆危险性环境电

47、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 等规范、规程的有关要求。凡与氧气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及零部件严禁沾染油脂。氧气压力表应设禁油标志。中毒、窒息中毒、窒息事故风险分析危险化学品企业有毒气体、液体、粉尘或固体在吸入、误食或接触时会造成中毒伤害事故。有毒气体或蒸汽分子移动快造成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剧毒化学品致死能力强,摄入极少的量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在缺氧情况下会造成人员窒息。在密闭空间、深井中容易造成缺氧状况。二氧化碳、氮气等常会造成人员窒息。风险控制企业防中毒措施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

48、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等有关规定。企业应当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 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不符合 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严禁在厂房内放散煤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散发有毒有害物质设备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大气。若直接排入大气时,应引至屋顶以上3m 高处放空。有毒有害气体的事故

49、排放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排风口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顶 3m 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 20m 时,尚应高于进风口 6m 以上。对产生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要加强维护,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并采取密闭、负压等综合防毒措施。使用剧毒物品进行生产,且采用人工作业时,应设置视频监控设施并实行双人作业。企业应当优先采用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对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应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和隔离操作。对职业性毒物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 件

50、下,集中布置在半封闭或全封闭建(构)筑物内,并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证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产生剧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易吸 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设计防水、防腐等特殊保护层,以便清洗。车间内应有冲洗15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扫,地面应不透水,清洗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企业应当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联锁的泄漏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事

51、故的工作场所, 应设置清洁供水设备和喷淋装置,对有溅入眼内引起化学性眼炎或灼伤可能的工作场所,应 设淋浴、洗眼设备;淋洗设备、装置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5m;作业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 品。在工作场所贮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必须完整无损,并贴上醒目的标识,以示该物质名称和危险性。凡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所,应经常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对管道、阀门、设备应注意维修,防止漏气。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用人单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达标。充装毒性气体的充装站还应具备以下安全设施:-盛贮剧毒液化气体的

52、容器应设在室内,并设有可在容器四周形成水幕用以制止突发事故而造成毒性气浪的给水装置;-充装剧毒液化气体的充装站,应配置在充装同时可防止气体溢出的负压操作系统。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在有毒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应张贴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的规定的警示标识和职业卫生作业守则。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的规定,在醒

53、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有毒物危害作业的岗位,现场应设置防护和急救器具专用柜,配备足够的防护器材;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其防护器材的配备,还必须同时满足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要求。毒物呈粉尘、烟、雾状态时,应配备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毒物呈气体、蒸汽状态时,宜配备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在毒物浓度过高或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特 殊作业情况下,应采用隔离操作或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于每个化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配备专用记录卡,以便记明滤毒罐(盒)或供气瓶的最

54、后检查和更换日期,以及已用过的次数等。滤毒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损坏,以便及时更换,防止失效。面具和口罩应定期清洗、消毒,特别是公用的应在每次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呼吸防护器应放置在阴凉干 燥处。用于紧急救援的呼吸防护器应定期严格检查,并妥善存放在邻近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便于及时取用。16物理爆炸物理爆炸事故风险分析物理爆炸包括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锅炉爆炸、动力设备爆炸、液体激热爆炸等。风险分析应包括以下方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等蓄积能量的物体在强度失效,能量急剧释放便发生爆炸。危险源辨识应找出全部蓄能物体。动力设备拥有或高速运转部件,或活塞缸等蓄

55、能部件在强度突然失效时也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如压缩机的爆炸等。高温物体如炽热的钢水、铝水等,在遇到水时会发生剧烈爆炸。物理爆炸风险控制为防止发生物理爆炸,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或财产损失,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泄压、止逆、限量等预防措施。锅炉、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新建锅炉启动前和在用锅炉受热面结垢、腐蚀程度达到锅炉化学清洗规则(TSG G5003)清洗条件时,应当进行清洗。每台锅炉至少应当设置两个安全阀(包括锅筒和过热器安全阀)。锅炉其他位置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的有关要求。蒸汽锅炉应当装设能够区分不同报警信号的高、低水位报警装置。还应按规定装设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56、、蒸汽超压报警与联锁保护装置等。设计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源的压力,出口可能被关断或者堵塞的容器或管道系统。e) 因冷却水或者回流中断,或者再沸器输入热量过多引起超压的蒸馏塔顶气相管道系统。因不凝气积聚产生超压的容器和管道系统。放热反应可能失控的反应器出口切断阀上游的管道。蒸汽发生器产汽设备的出口系统。低沸点液体(液化气等)容器出口管道系统。加热炉出口管道,如果设有切断阀或者调压阀时,该加热炉与切断阀或者调压阀之间的管道。因两端切断关闭受环境温度、阳光辐射或者伴热影响产生热膨胀或者汽化的管道系统。管程可能破裂的热交换器低压侧出口管道。减压阀组的低压侧管道。两端阀门关闭且因外界影响可能造成介质压力升高

57、的非压力容器。采用氮气或其他气体气封的甲B、乙类液体的储罐。p) 设计认为可能超压的其他管道系统。安全附件在非正常情况下可能超压的顶部最高操作压力为0.030.1MPa 的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安全泄放装置。出口可能被关断的容积式泵和压缩机的出口管道应设置安全泄放装置。在高、低压系统之间应设置止逆阀等安全装置防止高压窜入低压系统,并应安装必要的监测仪表和自动(或手动)泄压排放设施。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必须安装安全阀:-独立的压力系统(有切断阀与其他系统分开);-容器的压力物料来源处没有安全阀的场合;17-设计压力小于压力来源处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容积式泵或压缩机的出口管道;-由于工艺事故、

58、自控事故、电力事故、火灾事故和公用工程事故引起的超压部位;-液体因两端阀门关闭产生热膨胀的部位;-某些情况下由于泵出口止回阀的泄漏,则在泵的入口管道上设置安全阀。 e) 容积为 100m3 或 100m3 以上的液氨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应设双安全阀。有可能被物料堵塞或腐蚀的安全阀,在安全阀前应设爆破片或在其出入口管道上采取吹扫、加热或保温等防堵措施。当采用安全阀不能可靠工作时,应当改用爆破片装置,或者采用爆破片与安全 阀组合装置。采用组合装置时,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压力容器(GB 150)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爆破片与安全阀串联使用时,爆破片在动作中不允许产

59、生碎片。工艺介质十分贵重或有剧毒,在工作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泄漏的设备,应采用爆破片与安全阀串联的泄压设施。爆破片不适用于经常超压的场合;不宜用于温度波动较大的场合。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管路系统(如开车前吹扫的管路放空系统),爆破片的破裂不影响操作和生产的场合,设置爆破片。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应优先选用爆破片:-压力有可能迅速上升的;-泄放介质为含有颗粒、易沉淀、易结晶、易聚合和介质粘度较大的;-泄放介质有强腐蚀性,使用安全阀时其价格很高的;-工作压力很低或很高时,选用安全阀则其制造比较困难的;-使用温度较低而影响安全阀的工作特性的;-需要较大泄放面积的。为减少爆破片破裂后的工艺介质损失,可与安全阀串

60、联使用。爆破片作为压力容器的附加安全设施,可与安全阀并联使用,例如爆破片仅用于火灾情况下的超压泄放。为增加异常工况(如火灾等)下的泄放面积,爆破片可并联使用。容器的充装A) 容器和槽车容器的充满率不得大于 0.95,其最大允许充装量还应符合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等的有关要求;气瓶充装系数必须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 号)等有关要求。液氯贮槽、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应大于容器容积的80%。严禁过量充装。以称重法进行充装所使用的称重衡器,其最大称量值应为常用称量的 1.53.0 倍。称重衡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每班应对衡器进行一次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