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厘米和米教学反思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同学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受了熟悉、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仍不甚抱负。究其缘由,熟悉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受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同学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熟悉。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二班级同学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分析、抽象的力量,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起同学爱好。 1、猜一猜。让同学
2、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同学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同时也让同学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2、看一看。观看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同学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同学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从0到2之间是多少?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0到5之间是几厘米?0到10之间呢?从而使同学充分熟悉直尺,熟悉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 3、画一画。让同学在纸上画出1厘米、几厘米,直观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使同学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4、剪一剪。让同学用吸管剪出
3、1厘米,培育同学实践操作力量。然后问同学:你怎么能确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同学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同学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给同学供应学具,让同学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 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7、比一比。让同学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知道 2厘米里有2个1厘米,进而明确几厘米里有几个长度单位。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画、剪、量、找、比等环节,使同学获得感性熟悉,清晰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
4、间观念,并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抓住联系,熟悉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留意抓住学问之间的联系,利用厘米学习米。 1、找关系。学习了厘米以后,我让同学用手比划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然后让同学把10张10厘米的学具条排成一排,使同学熟悉:这是100厘米。再让同学从老师供应的学具中找出 和100厘米同样长的尺子。同学会很自然地找到米尺或者 1米的皮尺,从而引出单位米。接着问同学:比较两者,你发觉了什么?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 2、熟悉1米。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米尺或者皮尺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米有多高,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3、估量。让同学利用刚刚建立的表象,估量一下黑板的
5、长度,培育同学的估测力量,同时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反馈。 (三)利用比较,深化熟悉。 让同学对比板书或者手中的学具想一想:为什么数据都是1,它们的长度却不同?引导同学熟悉:单位不同引起长度的不同。使同学知道: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级单位,厘米是低级单位。测量较长的距离时用米做单位,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厘米做单位。从而使同学把握长度单位的用法。 1.让同学经受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熟悉 3.建立初步的估量意识和估量力量 通过对前后测状况的分析,同学对于米、厘米的熟悉是同学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同学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缘由是米、厘
6、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全部长度单位中最不常用的,离同学的生活阅历比较远,由于不常用,所以在同学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而这两堂课老师都已经致力于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与学都要以 “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同学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同学获得大量的感性学问,同时有助于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因此,我们在教学米的时候,可以挖掘同学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同学操作、感悟的过程。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2 厘米和米的熟悉是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的开头,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基础。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
7、物体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熟悉和阅历。但是,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熟悉。依据以往的阅历和教训,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尽量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关心孩子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由于厘米的单位比较小,在测量短或小的物体时经常用到厘米,课堂上我让同学找身边的或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橡皮的厚、拉链的宽、透亮胶的宽等),再找教室里适合用厘米测量的物体,(如:课本的边长、橡皮的长、墙砖的边长等),关心同学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时,我再引导同学在什么状况下我们会用到厘米,总结在测量长度较短的物体时我们要
8、用到厘米。 熟悉长度单位米时,让同学经受用直尺(厘米做单位)不够量的状况,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米。然后仿厘米的熟悉,关心同学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同时还要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在这种学问的基础上,让同学用卷尺亲身体验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从而理解米的感念。让同学真正的体验到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感念,从而提高了对米的熟悉。 为了加强同学对厘米和米的充分熟悉,在课下我让同学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同学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学问体系。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师:我们熟悉了米和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
9、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 生举例。 师请上一位同学:估量一下,他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生估量。 师:身高是指一个人身体的高度。人的腰一周的长度叫腰围(师示范)。同学们再猜猜看,他的腰围大约是多少? 同学估量的结果许多:1米多、2米多、50多厘米、20多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估量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腰围? 生:量一量就可以了。 师:请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模特,其余同学先估量他的腰围,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量出腰围,并量一量。 生小组活动并汇报: 生1:我们是用软尺量的。 生2:我们是用三角尺量的。量出腰的前面和左面,前后相等,左右也相等。把前后左右相加就可以了。 生3:我们没有软尺,就先
10、用一根细绳绕他的腰一圈,量量绳长就得到他的腰围了。 生4:我们是用“拃”来拃的。(同学示范)。我“拃”他的腰是四拃,我同桌“拃”他的腰是三拃多。 【赏析】细细玩味这节课的课尾,的确有很多精妙之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索。 首先,这位老师抛弃常用的课堂收尾方法:“同学们,请大家相互说说,本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学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到的?”而是让同学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将同学的视野由课堂移向生活,注意学问的有用性,让同学感受学问的价值。这样的处理将所学学问与生活紧密相联,使同学熟悉到学问就在生活的四周。同时关心同学树立学问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其次,紧紧抓住学
11、问的有效生发点,创设估量测量腰围的情境,奇妙引导,将同学思维再次推向.。先是估量身高,这在同学的已有生活阅历下是不难解决的。但由估量身高转而估量腰围,由直变曲,对同学而言,的确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同学的估量结果相差很大,这正是教学的有效生长点。老师因势利导,适时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体验估量与实际的差距,留给了同学很大的活动与探究空间。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的思维再次进入.,消失了多种多样的测量腰围的方法。伴随乐观思维的活动中才是最有效的,只求表面的喧闹很难有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最终,生成源自预设,精彩来自匠心。这节课的结尾竟能精彩迭出,特殊是最终一个环节,同学通过活动,在合作中提出了多
12、样化的测量腰围的方法,是执教者课前很难预料的。用软尺量和用绳绕属常规思维,而用三角尺和用拃拃,就属于创新思维了。同学的确是有富有制造性的,这些方法极具共性化和生活化,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看来,同学的潜能是无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培育其实就那么简洁,只要我们为同学供应活动的舞台和进展的空间,同学肯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意外!文 章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4 厘米和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基础的单位,也是最简单理解和把握的。在目标中的体现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能依据实际状况估测生活中的物体。知道单位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在集体备课和研课的时候,厘米和米是最易接受的,对孩
13、子来说不难。但是在教学中高估了同学的生活阅历,于是在教学中我实行慢进入的方式。全部的学问接受都需要过程,对于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到标准: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每节课进行复习巩固,通过了两三节课的强化,发觉许多孩子能够很快速的比划出1厘米长度。 对于米的教学采纳活泼的课堂方式:制造冲突冲突,探究米的长度。 1.师生竞赛,引出米 师:请一位同学用直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示范当直尺测量不够了如何接着量),我等到同学量到黑板中间的时候再量,让一让你们,好不好?(同学争先恐后,特别乐观) 然后侯同学量的很仔细,我用米尺量,我三下五除二就领先完成了。同学们都说老师欺侮了侯同学,我就倍感委屈的.发问:怎么欺侮他
14、了? 同学们热忱高涨,呼之欲出的理由,生说老师拿的尺子长,侯同学直尺短,不公正。反复追问几次,全班达成共识:尺子的长短不一样。 师:假如让你们选,你们用哪个? 生:长一点的。 总结:直尺是用来量短一点的物体,长的就不便利了,我们需要找更长一点的尺子:米尺。今日来学习熟悉米。 2.建立1米表象,估测实物 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仔细观看长度,找到实物 我发觉,当孩子找到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时特别感爱好,都具有擅长发觉的眼睛。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渗入数学文化,找到感爱好的,欢乐的学习。 两个环节的节选,对本节课深有领悟:在课堂上孩子的乐观性不高,问题不在同学,而在于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准到每句和同
15、学的对话及过渡语。而这样巧教的功夫如何更快得到,通过大家的视频找到适合教材、适合同学、适合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就能提高许多,和名师对接,能找到学问点的教学方法和数学上的精确用语,规范同学的数学语言,对以后的学习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创新就是在懂的状况下再制造,盲目的空想是铺张时间。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5 厘米和米的熟悉是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的开头,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基础。熟悉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同学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关心同学建立清楚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详细的测量和估量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熟悉,关心同学初步建立1厘
16、米实际长度的表象。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由于同学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同学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通过详细的情境引导同学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劲,进而引起同学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同学思索:假如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便利?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告知同学: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同事要求同学看
17、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同学对厘米和米的充分熟悉,在课下我让同学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同学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学问体系。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6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同学对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同学的生活阅历的积累有肯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受中有所
18、阅历积累。针对小伴侣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同学支配了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同学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沟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展提高。注意同学个体参加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同学全程参加,全员参加,有效参加,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不同层次的进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熟悉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同学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同学参加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同学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同学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同学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
19、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同学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终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同学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同学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同学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同学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在推断中,使同学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支配同学小组合作完成,如:两
20、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观看比较,熟悉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育了同学的协作意识。 在同学把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同学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很高,他们开头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同学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进展了同学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同学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7 同学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当比
21、较熟识,如常见的同学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同学也用尺子量过简洁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头学习厘米的熟悉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熟悉就有肯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同学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特地的米尺让同学反复熟悉,比一比,试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洁的学问如: 1米=()厘米,500厘 米=()米等还行, 遇到稍简单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 好多同学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熟悉是同学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同学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
22、要加强同学对米和厘米的熟悉,必需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同学在对自己比较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熟悉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 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同学经受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同学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头估同学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量得不准,我就鼓舞同学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量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量的重要性,
23、甚至还放宽了要求, 要求估量的内容只要是估量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关心同学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关心。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同学熟识的事物,还要鼓舞同学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量丰富同学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8 同学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当比较熟识,如常见的同学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同学也用尺子量过简洁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头学习厘米的熟悉看起来并不难。 而对于米的熟悉就有肯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同学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特地的米尺让同学反复熟悉,比一比,试
24、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洁的学问如:1米=( )厘米,500厘米=()米等还行,遇到稍简单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好多同学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熟悉是同学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同学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 我认为要加强同学对米和厘米的熟悉,必需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同学在对自己比较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熟悉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
25、,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同学经受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过程中让同学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头估同学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量得不准,我就鼓舞同学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量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量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量的内容只要是估量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关心同学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关心。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同学熟识的事物,还要鼓舞同学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量丰富同学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26、。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9 熟悉厘米和米是同学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老师要引导同学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同学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会给同学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老师注意培育同学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假如老师能够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为米做铺垫 二班级的同学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并且只熟悉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很留意对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同学对1厘米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熟悉了厘米,紧接着就熟悉米,众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对于二班级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27、,老师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学问直接灌输,不利于同学真正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假如老师能够让同学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个明确的表象,同学在头脑中有个10厘米的也许长度的熟悉后,老师引导同学用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在黑板上贴成一个长纸条,同学有了10个10是100的熟悉,他们能够熟悉到这个长纸条是100厘米,这是老师再揭示100厘米的长度又有个新的名称,叫做1米,同学就能够清楚的熟悉到100厘米构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这样一来,同学既熟悉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有把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猎取了米这个单位的形成过程。 二、用好10厘米,渗透1分米 教学中,让同学通过看10厘米
28、的长度、闭上眼想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老师注意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同学已经在头脑中有了10厘米的也许长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义,即10个1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班级时学习1分米做好了渗透,只不过此时没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罢了,其实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同学都已经理解了。虽然分米的熟悉不是二班级的教学内容,但是作为老师,就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数学学问系统性,训练同学的思维,为同学的终身学习服务,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用好10厘米,估测有标尺 同学既然熟悉了厘米和米,就要对生活中的一些长度进行估测,虽然在估测的过程中,允许同学有误差,一般
29、来说,老师也会给一个估测的取值范围,但是,我觉得同学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尽量的精确一些。同学在二班级阶段,只熟悉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由于这两个长度单位的长度相差比较大,一般的同学在估单位时不会出错,而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尤其是几厘米和十几厘米的物体,这时要估测它们的长度,同学们的误差就比较大,由于同学只有1厘米的表象,假如老师注意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同学就可以把10厘米长度当个标尺,首先去推断所给物体是比10厘米长,还是比10厘米短,推断出也许的范围后,再进行估测,这样一来,估测的精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加强对1厘米和1米表象的
30、建立,还要注意对10厘米长度的表象建立,这正是巧用10厘米,一举而三得。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0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同学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受了熟悉、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仍不甚抱负。究其缘由,熟悉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受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同学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熟悉。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二班级同学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分析、抽象的力量,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
31、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同学爱好。(二)抓住联系,熟悉“厘米”和”米”。 (三)利用比较,深化熟悉。 让同学对比板书或者手中的学具想一想:为什么数据都是1,它们的长度却不同?引导同学熟悉:单位不同引起长度的不同。使同学知道:”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级单位,”厘米”是低级单位。测量较长的距离时用”米”做单位,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厘米”做单位。从而使同学把握长度单位的用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对于米、厘米的熟悉是同学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同学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缘由是米、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全部长度单位中最不常用的,离同学的生活阅历比较远,由于不常用
32、,所以在同学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而这两堂课老师都已经致力于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同学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同学获得大量的感性学问,同时有助于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因此,我们在教学米的时候,可以挖掘同学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同学操作、感悟的过程。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1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熟悉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受
33、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同学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熟悉。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班级同学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1.让同学经受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在作业中,同学会消失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消失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亮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同学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同学通过观看和比较,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
34、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熟悉 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熟悉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同学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 3.建立初步的估量意识和估量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量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量在本单元中对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同学简单遗忘。为了使同学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同学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关心。 当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同学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2 告辞了一班级,我们的孩子升入了二班级,本以为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细心培育了一年的幼苗,已经有了自己成长的力量,可是有些课却让我感觉他们的生活阅历是那么少,他们要想学会自己“走路”,还需要老师的关心、引导。 学习厘米、米这一单元,虽然孩子们能够很好地用尺子,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从来就没关怀过尺子上的刻度,所以学习这部分学问,特殊是建立厘米、米的表象特殊困难,假如没有实物,凭空想象,那真得是很难,教学中,我让同学观看尺子上的1厘米、1米有多长,进而联系生活,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墓碑雕刻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碳酸水用虹吸瓶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自动配页机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蓄电瓶项目营销计划书
- 保险客户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目录册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低碳出行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广告代理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自助取款机ATM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定制旅行品牌推广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汽车服务4S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内窥镜有限公司)QG-Ⅰ型气腹机使用说明书
-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新版]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图解ppt课件
- “律师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全面做好调研巡视问题整改工作表态发言】 巡视整改表态发言
- 锅炉结焦、打焦防范措施
- 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
- 分频器的简易计算与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