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整体性,中国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_第1页
音乐教育,整体性,中国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_第2页
音乐教育,整体性,中国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_第3页
音乐教育,整体性,中国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Wolfgang Mastnak),奥地利人。现任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讲 座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及欧洲科学与 艺术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院士。发表过约两百篇音乐教育学、音 乐治疗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文章,约十五本专业书籍,其中包括音乐教育学导论音乐心 理学理论与应用等。如何帮助孩子开发其创造力并提高音乐感?如何帮助学生发现一首音乐作品的特点?如 何让学生了解,在分析音乐作品时需要与作曲家当时的心理状态紧

2、密联系?如何让学生体会, 尽管不同文化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意大利歌剧之不同于中国京剧,但人类伟大的主题如 爱、渴望、悲伤、希望、死亡和生命等无论用何种形式表现都能使人感动?如何在不破坏学 生对青年文化、嘻哈乐或说唱乐产生认同感的前提下,唤起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如何在 课堂中解释以下现象:无论在哪种政权体制下,音乐都起到重要作用;它们经常是宗教活动 的中心;同时也在世界观和健康理念中起到关键作用。一、 从音乐训练到音乐精神上述这类问题对于 20 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新型音乐教育来说越来越重要。19 世纪时,德 国学校设立了唱歌课。当时的学生们参加唱歌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演出,他们对自己唱的或 说的

3、内容并没有进行更深层的理解,而是认为只要完成好演出就行。在这段时期中,学生们 就像音乐机器人一般,这样的音乐课并不能称为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进行深思的教育,而更像 是在驯化。20 世纪初曾进行过将音乐历史和理论知识带入音乐课堂的尝试。学生们应该了解音乐作 品的曲式和音乐语法,了解他们所唱歌曲作者的生活。这个时期现在被许多人看成是现代音 乐教育的诞生时期。“二战”以后出现了针对之前音乐教育的巨大指责浪潮。尤其在受到了批判的社会哲学 影响后,它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学生们被要求对音乐作品及其背景有更加细致的了解; 并学习用批评的眼光认识社会文化;毫无偏见地认识社会发展;找出政治活动背景;用哲学 思考的

4、方式探索人生价值、人类存在及文化本质的问题。这些目标出现使后来的教学形式与先前的做法完全相反。学生们思考、反思、分析及讨 论得更多了,但他们却不再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音乐课开始成为一门纯理论学科,不再重视 其艺术创造力和审美体验。学生们越来越讨厌音乐课,并不是因为他们讨厌音乐,完全相反 的是:大多数学生都热爱音乐。他们反感上音乐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音乐课中不再与 音乐本身打交道。音乐的声音特征被认知分析和批评性反思所替代了。1968 年对美国和欧洲来说是一个革命性时刻,这个时刻受到了自由和社会平等口号的影 响,并受到苏联军队进驻布拉格和东西欧政治分离扩大化的影响,这为接下来几十年预设下 了可

5、怕的障碍。在此期间,有一位年轻的音乐教育家、哲学家、音乐家开始仔细思考这场音 乐教育的危机,他就是沃尔夫冈?罗舍尔(Wolfgang Roscher)。音乐教育从空洞的死记硬背式唱歌,接着进行幼稚、沟通交流式的音乐活动,直到后来 的批评性分析且不再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音乐教育,罗舍尔从那段时期经历的音乐教育突变 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大问题。他认为,这种音乐教育的片面性无论对人还是音乐本质都是矛盾 的。他的设想是,每位学生的精神和艺术潜力都应该得到开发。他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文化 能力的年轻人,要同时兼顾人的文化能力、创作才华及反思能力,并使这些能力得到开发。 对他来说,学生们在每个阶段获得的技巧技能都

6、应该有其艺术通用性。音乐精神比起纯机械 性完美操作来得更加重要。二、 被动接受型教学和主动操作型教学:音乐教育的“手心”与“手背”有一些学生每天花很长时间练习演奏乐器,一首接一首地背谱,追求高精准的机械性演 奏技巧,然而当他们被问到所演奏作品的审美特征、作曲家自己描述的关于作品的内容或作 曲家生平与其作品之间的关联这些问题时,却给不出答案。因为他们从来不思考这些问题, 他们会认为这些问题并不重要;他们完全没想过,在这些作品的背后还存在一位饱含所有幸 福感或悲痛的创作者。这些学生所做的更多是“键盘杂技”,这就像是某人用最快速度无差错 地背下一首诗,但却不理解诗的内容或意义背景。另一方面,还有一些

7、学生了解大量作曲家信息、音乐史和曲式细节,但他们却无法亲自 演奏些什么。作曲和即兴演奏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们经常无法在聆听时结合他们了 解的细节内容。艺术和审美体验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部分,但它们应该 相互丰富和彼此促进。罗舍尔认为音乐教育中的这两个领域必须互相结合:被动接受型教学和主动操作型教学。 它们组成了综合音乐教育的六大练习和教学领域。这里提到的一个很少被用到的概念“综合音乐教育”(Integrative Musikp?dagogik), 部分读者会产生疑惑并很难与“多元审美教育”体系联系在一起。对罗舍尔自己及与他一起 工作的同事们来说,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则相当

8、清楚:多元审美教育是综合全面的,带更 多文化理论和教育理论的概念;综合音乐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学校实践的概念,同时也涵盖许 多教学方法及无数教学模式。主动操作型教学包括以下领域: ?即兴与作曲?演奏与分析?互动与展示被动接受型教学包括以下领域:?意义与价值分析?材料与结构分析?需求与消费分析这些对于教学实践意味着什么呢?在有关多元审美教育的文献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教学模 式和文化及教育理论文章。通过以下例子应该能够将综合音乐教育的六大练习和教学领域解 释说明清楚。1.即兴与作曲:英语中把“长城”称为“The Great Wall”,德语为“Chinesische Mauer”,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长

9、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建造技术的优秀代表;或害怕野蛮人侵 略的标志;又或是使无数人牺牲生命的帝王独裁的产物。瑞士作家弗里施 (Max Frisch)写 了一部名为长城(Die Chinesische Mauer, Frisch, 1989)的话剧。罗舍尔将它与一 些中国哲学家(老子、孔子等)名言的德语译文、音乐调式结合起来成了一部即兴音乐剧长 城(Die Chinesische Mauer, Roscher,1989)。学生们通过艺术手法和社会批判型分析手 法构想并即兴展示他们自己的歌剧,使用不同乐器、不同的构成手法、不同内容及音型进行 即兴表演是多元审美教育课堂实践的一个特点。2.演奏与分

10、析:一位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时年 14 岁但才华横溢的女生,在演奏许 多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时,不顾钢琴老师的强烈反对,使用了很多踏板, 她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然而,我们普遍接受的莫扎特作品诠释其实并不完全遵循莫扎特本人 的要求。我们既没有时间证人也没有任何当时的录音资料。我们知道,在一架现代音乐会三 角钢琴上完成的莫扎特作品的诠释绝不可能符合原作要求。那么演绎这些作品的根据是什么 呢?谁指定的这些标准?学生们可以针对这个方向自由发问,找出一些需要尽快得到解释的 传统观点,这样做或许可以引发学生们对音乐本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3.互动与展示:学生们获得各种乐器,如吉他、二胡、

11、古筝、木琴、铃和鼓,还有一篇 从经典直觉音乐作品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的系列作品光(又名一 个星期的七天,Aus den Sieben Tagen)里摘录的“交流”(Kommunikation)。无须任何乐 谱的帮助进行“声音-节奏”的交流、沟通、回应和互动。在这个音乐过程中发展出复调结构 或传递音乐气氛,互相间的距离由此拉近或拉远。音乐成为描述各种关系的动态象征。4.意义与价值分析: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把歌曲“茉莉花”的旋律作为了“公 主”的音乐主导动机。普契尼通过他的一位“中国通”朋友法西尼(Baron Fassini)知道了 这首歌曲。此旋律在 19

12、97 年和 1999 年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和在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的 谭盾版本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通过这些是否改变了这首歌曲的意义呢?我们又是否可以从 一个新角度来分析普契尼的这部歌剧呢?5.材料与结构分析:受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传记和著作的影响,在世 界和谐(Harmonie der Welt)歌剧后出现了同名交响曲,这是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此他说服大家相信,四度音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这首交 响曲的第一乐章就建立在四度音程主题及和声结构上,学生们被要求使用大量四度音程设计 一首合奏作品并将其演奏出来,然后聆听这首

13、交响曲第一乐章,并比较其中的材料和结构、 作曲结构的功能及其内容。有关世界和谐的哲学设想其实在古代中国也已通过文字的方式表 达出来中国的宇宙论及星占学,如史记?天官书或开元占经。6.需求与消费分析:除电影和通俗领域外,当代作曲家们都感觉到了生存危机。一位德 国作曲家曾在不久前指出:“我们正为一个不存在的观众群体作曲。”而人们为什么还要作曲呢?为什么艺术新创作不被观众接受呢?而另外一方面,当今的音乐消费仍在增加,也就是 说需求是有的。但人们需求的又是哪一类音乐呢?这既是音乐舞台也是音乐教育面临的核心 问题。让学生们比较来自德国、土耳其和中国的流行音乐,他们马上发现,来自德国的流行 曲都是用英语写成的,而来自另两个国家的则都用当地语言写成。此外,人们从来自土耳其 的木卡姆音乐(Maqamat)中听出一种渗入了复杂多变音律形态的声音,这种声音特点也可以 在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民族音乐中听到。来自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