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板参考范本_第1页
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板参考范本_第2页
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板参考范本_第3页
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板参考范本_第4页
生产经营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板参考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57 -目 录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1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2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附进度表)34.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0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36.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77.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奖惩制度40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449.隐患排查体系考核奖惩制度5610.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实施手册(见附件)(1)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记录表表A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表A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表B1.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类)表B2.危险源统计表(设备设施类)表C1.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

2、动类)表C2.风险点统计表(设备设施类)表D.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E.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2)隐患排查相关记录表表A-1.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设备设施类)表A-2.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作业活动类)表B-1.综合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设备设施类)表B-2.综合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作业活动类)表C-1.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组织机构代码(或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业类别生产经营活动类型主要产品主要原料固定资产总值(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占地面积(m2)职工人数(人)备 注填表人: 联系电话:_ _ 填表日期: 双重预防

3、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安办发201610号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安办发201611号: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通知安发 20161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安监发201646号 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的通知威安发20175号威海市人

4、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安办发201829号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9. 安办发201833号关于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通知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集团各部门、事业部: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安办发201829号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安办发201833号关于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

5、系建设的通知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特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做如下安排: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举措和断然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公司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

6、势持续稳定发展。二、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办法,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具体协调两体系工作的开展,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精准发力,推动落实。支持岗位职工参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注重

7、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工作。 (三)专家指导;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公司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参与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公司成立由企业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和重要岗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小组,通过请专家、召开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各部门宣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双重预防体系建

8、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并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政办201636号文件要求,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按照本方案附进度表,积极推进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办公室,主要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制度建设、推进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附件一、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度表附件二、职责分工某公司2019年6月15日附件一、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度表序号步骤工作内容及要求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服务成果时间备注准备阶段开展培训专题安监

9、办李守民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到每一位岗位员工。2018.6.15-6.18建立机构安监办李守民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编制推动方案编制推动实施方案。安监办李守民明确企业建设周期: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责任部门、责任人及考核要求等。编制两个指南编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安监办李守民解决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技术标准”排查风险点按照标准要求,对风险点进行排查。各部门:负责人建立企业风险点排查档案。辨识危险源按照标准要求及事先设计的记录表格指导企业运用工作危害分析及安全检查表实施危险源辨识。各部门建立企业危险源辨识清单6.19-6.20开展风险评价按照JH

10、A或安全检查表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各部门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信息表。6.21-6.2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危险源风险评价基础上逐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各部门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及应急措施逻辑层次制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用于指导隐患排查标准的编制。6.23-6.24确定风险分级控制层级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和在指南中企业自行确立的分级控制原则,进行分级控制层级划分。各部门建立明确的风险分级控制信息一览表。6.25-6.26风险公告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各部门制作一岗一卡告知牌,做到每位员工都了解掌握。6.26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根据

11、风险控制措施,编制企业的隐患排查标准安监办实现隐患排查标准明晰,解决以往隐患排查粗放的缺陷。6.27-7.3实施隐患排查各职能部门按照指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和标准开展隐患排查各部门集中进行自查实现企业按照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系统的隐患排查,建立起隐患排查记录信息表7.4-7.7按照隐患治理流程实施治理按照指南确定的整改通知、整改反馈、整改验收等程序对隐患进行治理。安监办企业对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缺陷及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一次系统排查治理,建立台账。7.08-7.12成果整理完善建设方案、修订两个指南、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记录、隐患排查治理过程档案安监办完成“一企一册”阶段性成果。7.14

12、附件二、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组长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1)统一思想,提高全员意识,搞好宣传发动,提供组织保障。(2)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投入、物资保障。(3)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履行职责,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实施奖惩。2、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1)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工作统一部署协调。(2)负责方案编制和制度建设的审核,并组织实施。(3)组织对方案、制度的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4)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并监督职责履行情况。3、领导小组成员职责(1)严格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案、制度组织实施。(2)负责职

13、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立、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的制定。(3)组织全员学习管控手册,加强全员培训。(4)按照风险管控手册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5)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4、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和制度建设。(2)组织各专业对风险管控手册编制进行讨论、修改完善。(3)负责制作风险告知牌板,指导现场悬挂和管理。(4)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形成资料建档管理。(5)指导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有效运行,并负责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6)及时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做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资料报备工作。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消

14、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4.职责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15、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5.1成立评价组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安监办和主要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5.2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5.3风险控制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

16、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6.评价准则6.1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判断准则等级标准1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2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4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

17、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5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6.2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1一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2二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及时整改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限期整改3三级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按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限期整改4四级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近期整改7.安全生产各部门对评估后的安全风险归类建档并指导、监督相关班组、车间有关人员贯彻执行。8.按时向

18、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公司的的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制度。2.编制依据本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结合公司实际制订。3.定义3.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3.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

19、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3.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4.1公司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对本单位各类事故隐患的管理、整改、排查,负全面责任。4.2公司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领导须按照规定定期组织职能部门、车间或其他管理人员及职工对本单位的生产情况进行隐患排查;4.3车间必须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及职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4.4班组每天或每班应检查各岗位、工艺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情况

20、,是否存在事故隐患。4.5生产部门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控制部门,定期组织、督促排查治理防控工作。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并及时认真研究整改。4.6财务部门必须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台帐。4.7生产部门应每季、每年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上报。5事故隐患的报告5.1事故隐患由公司或所辖部门的负责人立即组织整改。5.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

21、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5.3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5.4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

22、各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5.5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6整改要求6.1隐患所在单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必须对隐患进行整改不得拖延。6.2隐患整改本着四定三不推的原则进行,既: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期限、定负责人、定整改资金,班组能整改的隐患不推给车间或部门,车间或部门能整改的不推给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拖延,立即整改。6.3整改责任单位(部门)的负责人应亲自抓整改,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整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

23、,不得推诿扯皮,确保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6.4整改责任单位(部门)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的要求认真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分管领导书面报告整改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专人监控,明确责任,杜绝该隐患演变为事故。6.5整改措施实施后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7、隐患整改的费用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8、事故隐患的档案管理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和隐患治理台帐,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准确,长期保存。9、考核和奖惩对隐患整改考核,纳入年终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对落实责任,措施得力,整改及时,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年度安全管理考

24、评、责任书完成的重要依据。对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未能达到安全整改要求的,记入年度安全管理考评和责任书考核档案,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考核。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

25、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2实施全员培训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

26、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4.3编写体系文件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

27、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

28、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5.1.2.1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5.2.1.2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

29、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4。5.2.1.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5.2.1.4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5.2.2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30、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2.3危险源辨识5.2.3.1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5.2.3.2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5.2.3.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

31、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5.2.3.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3风险评价5.3.1风险评价方法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

32、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5.3.2风险评价准则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5.3.3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

33、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5.3.4

34、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3.5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4.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5.4.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35、、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4.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4.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5.4.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4.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

36、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风险分级管控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

37、控清单(参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3风险告知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6、文件管理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

38、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

39、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持续改进8.1评审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8.2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8.3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

40、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附:相关资料性附录模板。(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

41、备注内写明数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

42、)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记

43、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

44、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

45、处置措施1操作及作业活动12345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检查项目标准评价级别风险分级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123456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风险点统计表序号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危险源统计表序

46、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危险源数量合计备注红(1级)橙(2级)黄(3级)蓝(4级、5级)合计(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表C.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

47、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C.1-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10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

48、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万元以上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C.1-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C/3级显著

49、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4-8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表C.1-4 风险矩阵表后果等级5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极其危险4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3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2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1稍有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1234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50、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C.2-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

51、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表C.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

52、常罕见地暴露表C.2-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

53、1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C.2-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20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0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

54、ES)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

55、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C.3-1。表C.3-1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C.3-2。表C.3-2

56、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C.3-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

57、果的分档赋值。表C.3-3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分数值事故的可能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万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万无环境影响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

58、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C.3-4。表C.3-4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90-15050-8020-48181级2级3级4级5级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附: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

59、图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奖惩制度1、目的为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日常运行工作,明确各级日常运行的工作责任与分工,落实奖惩,特制定本办法。企业可结合各自实际,确定奖惩额度,并对本办法做出适当调整。2、员工考核2.1员工违反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公司、部门应当视情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或考核:不会辨识所在工作岗位存在危险源的;不知悉所在工作岗位存在危险源的;不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具体管控措施的;不落实本岗位危险源具体管控措施的;本岗位发生危险时,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态发展的。2.2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员工所在部门应当视情对员工进行通报表扬或奖励:辨识出公司尚未

60、掌握的新的危险源并被确定的;提出改进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意见并被采纳的;本岗位发生危险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态发展的。3、部门考核3.1部门违反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公司应当对部门负责人考核,部门负责人应当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包括安全管理员、班组长)进行考核:未组织开展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辨识现有控制措施的;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清单进行公示公告;未将已辨识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员工未参与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制定的教育培训措施未实施,或3名以上员工不知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制定的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