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_第1页
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_第2页
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_第3页
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_第4页
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楚江新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1.构建双主业发展格局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1.1 立足优势铜基材料业务 进军碳纤维材料领域公司成立于 1999 年,原名为精诚铜业,2007 年于深交所上市,2014 年通过资产重 组的方式将铜加工材业务整体并入上市公司层面,并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2015 年 7 月, 更名为楚江新材,2015 年 12 月,公司外延收购顶立科技,涉足高端热工装备领域,2018 年收购天鸟高新,进军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2019 年并购鑫海高导,布局高端导体材料 业务。至此,公司在传统铜基材料业务外,扩展高附加值铜加工材产品,并进军军工碳 材料以及高端热工装备行业,开拓第二

2、成长曲线,形成“先进基础材料+军工新材料”两 大业务板块。1.2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根据 2021 年年报,公司控股股东为楚江投资集团,持股比例为 32.35%;公司实控 人为董事长姜纯,通过信托或其他资产管理方式控制公司,是公司控股股东楚江投资 集团的法人、实际控制人,直接、间接持有楚江投资集团 69.62%股份。国家军民融合产 业投资基金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 5%。公司在安徽、上海、广东、江苏和湖南设有生产和研发基地,其中,铜板带生产基 地主要位于广东清远与安徽芜湖;铜导体生产分布于安徽无为县以及江苏丹阳市(鑫海 高导);铜合金线事业部、特钢事业部均位于芜湖经济开发区;军工新材料板

3、块中,碳纤 维材料江苏天鸟高新位于江苏宜兴市,高端热工设备顶立科技位于湖南长沙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1.3 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摆脱疫情影响,归母净利润大幅回升。根据公告,公司 2021 年实现营收 373.5 亿元,同比增长 62.57%,营收规模维持增长态势。同时,公司也摆脱 2020 年疫情对于 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 5.67 亿元,同比增长 106.78%,相较于 2019 年 也有 22.99%的增长。军工新材料业务盈利能力优异,铜基材料业务毛利率受高铜价抑制。铜基材料营收、 毛利贡献最大,占比分别达到 95%、78%,但是由于 2021 年铜价高企以及

4、“原材料+加 工费”的定价模式,铜基材料毛利率约为 5.0%。公司军工新材料业务盈利能力较为优 异,虽然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有所回落,但仍在 45%以上。1.4 开展第四次员工持股计划 构建激励约束体系为提升核心人员稳定性和积极性,与员工分享公司成长成果,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 体系,公司于 2021 年底发布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该员工持股计划以 7 元/股受让公司 回购股份获得,参加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 800 人,规模不超过 5200 万股,占公司当前 总股本的 3.90%;存续期为 36 个月,锁定期为 12 个月,且公司控股股东楚江集团承诺: 若清算价格低于本次转让价格

5、,差额部分由其提供差额补足。同时,公司第三期员工持 股计划临近届满,截至目前,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公司股份 633.81 万股(第三期持 股规模为 2111.58 万股),受让价格为 3.5 元/股。1.5 发布回购股份方案 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和未来发展的信心,为了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 2022 年 5 月,公司发布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 2.5 亿元,且不超过 3.5 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 12 元/股。若按回购金额上限 3.5 亿元,及回购价格上限 12 元/股测算

6、,预计可回购股份约 2916.66 万股,约占总股本的 2.19%;若按回购金额下 限 2.5 亿元,回购价格上限 12 元/股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约 2083.33 万股,约占总股本 的 1.56%。2.铜基材料: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2.1 铜板带产能优势逐步扩大 新建项目进入收获期公司铜板带产量稳居国内第一,铜导体、铜合金线业务发展迅速。2021 年,公司铜 板带材产量达 30 万吨,是国内首家铜板带材产量突破 30 万吨的生产企业,市占率达 13.16%;同时,公司进一步拉大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差距,2021 年铜板带产量第二、第 三分别为金田铜业、众源新材,产量分别为

7、12 万吨、10.99 万吨。除铜板带以外,公司积极拓展其他铜基产品,在铜导体、铜合金线细分领域也位居 龙头地位。自 2019 年收购鑫海高导以后,公司铜导体产量迅速攀升,2021 年实现产量 30 万吨,2019-2021 年 CAGR 达 29.93%。此外,公司铜合金线产量在 2021 年达到约 5 万吨,同比增长 20.77%。可转债募投项目投产在即,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20 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 建设多个项目,包括年产 5 万吨高精铜合金带箔材、年产 6 万吨高精密度铜合金压延带 材改扩建项目、年产 30 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导铜基材料项目以及年产 2 万吨高精 密铜合金线

8、材项目。募投项目将密集于 2022 年年底投产、达产,公司产能投放进入爆 发期;按照公司“十四五”规划,未来公司铜板带产能将达 40 万吨、铜导体产能 50 万 吨、铜合金线产能 10 万吨。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公司新建项目更加聚焦于高端、高附 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铜基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2 再生铜利用率行业领先 奠定公司成本优势再生铜是铜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铜是少数几种物理、化学性能在循环使用过程 中不发生退化的金属之一,因此再生铜在维护铜供应链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 30%的铜消费来自于再生铜。我国也是再生铜的生产、消费大国,2020 年再 生精铜产量达到

9、 235 万吨,占全部精炼铜产量的 23.44%;同时,我国也是废铜的进口大 国,2021 年进口 169.27 万吨,同比增长 79%;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到 2025 年,我国再生铜的产量要从 2020 年的 325 万吨增长至 400 万吨。公司再生铜利用比例超 60%,回收利用技术先进。公司铜合金产品的再生铜综合利 用比例维持在 60-70%,2020 年采购废铜 35.57 万吨,再生铜应用比例达到 65.48%,处 于行业领先水平,且产品的导电性能、元素匹配、亮度等方面均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依托再生铜循环利用行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铜基材料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致力

10、于再生铜原料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公司“废铜生产高精密铜合金产品资源化 处理技术”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子公司顶立科技为公司 设计“废弃漆包线高效提纯系统”,通过无氧热解可以实现原料中金属铜与有机杂质的 完全分离,达成铜产品的低能耗、高值化回收,该项目还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 术奖一等奖。高再生资源利用比例可提升产品成本优势。由于行业普遍采用“原材料+加工费” 的定价模式,铜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主要来源于加工费部分,考虑到目前的铜板带加工 费在 5000 元/吨左右,1000-1500 元/吨左右的精废价差将增强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2

11、.3 行业整合步伐加快 加工费有望触底反弹我国是铜生产、消费大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位列全球第一。根据 ICGS 数据, 2021 年我国精炼铜产量 1049 万吨,全球产量 2485.5 万吨,占比达 42.20%,且铜加工材 产能占全球产能的 48%。铜加工材主要包括铜带、铜排、铜管、铜棒、铜箔、铜线,2021 年,我国生产各类铜材 1990 万吨,其中,铜线材产量最大,达 1005 万吨,占比约 50.5%, 其次是铜带材,产量达 228 万吨,占比约 11.46%。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落后产能持续出清,利好行业头部企业。铜加工行业的中小 产能多且分散,产能长期过剩,行业长期处于完全市

12、场竞争状态,行业毛利率持续低位, 且产业投资明显停滞;同时,由于环保、能控等政策以及产业转型,近些年,落后产能 加速出清。多种因素叠加,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技术优势、 成本优势、规模效应等,市占率不断提高;以铜带为例,2021 年前十家规模以上企业产 量约 120.66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52.92%。铜材加工费或将触底反弹,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由于“原材料+加工费” 的定价模式,行业内普遍以加工费评估利润情况。目前的加工费水平已处于多年来的谷 底,根据调研,不少中小型铜加工企业已经因为低加工费停产、减产,大型企业也表示 加工费的进一步下降是不可接受的,且自

13、2022 年开始加工费开始显露上涨迹象。随着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内龙头企业的话语权、定价权将得到提高,加工费有较大回升 空间;以公司为例,加工费每提升 100 元/吨,公司净利润将提升约 6500 万元,增长幅 度约 14.64%。2.4 传统需求相对稳定 新能源领域铜需求量攀升铜下游消费结构相对稳定,电力贡献最大下游需求。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电 力行业铜消费约 685.65 万吨,占比达到 50.23%;其次是家电以及建筑,占比分别达到 13.77%、8.69%。传统下游行业铜需求趋于稳定。对于房地产,虽然 2022 年投资完成额、计划投资 额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整体仍处于上升

14、趋势,对铜的需求或将趋稳;空调作为房地产 后周期行业,近几年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贡献稳定的铜需求量。在经过大规模电网基础 设施建设后,我国电网投资也趋缓;按照“十四五”规划,南方电网在“十四五”期间 规划投资 6700 亿元,国家电网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较“十三五”略有增长。光伏装机增速依旧可观,乐观情况下 2025 年可贡献约 198.4 万吨铜需求量。2021 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达 940GW,同比增长 167.8GW,增速达 21.57%。我国作为全球 最大的光伏市场,截止 2021 年底光伏并网容量达 305.98GW,同比增长 21.86%,增速 依旧较为可观,其中集中式光伏

15、电站 198.47GW,分布式光伏 107.50GW。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电缆的用铜量最高,其次汇流箱、变压器等也会消耗一部分铜。 光伏每 GW 消耗 5000 吨铜;2025 年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 228.9GW、314.9GW、 396.8GW,对应铜需求量 114.5 万吨、157.5 万吨、198.4 万吨。风电装机量稳步提升,预计 2025 年可贡献约 88.73 万吨铜需求。截止 2021 年,全 球风电装机量已达到 837GW,同比增长 12.35%,其中陆地风电装机量达 780GW,海上 风电装机量 57GW。我国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在持续增长,

16、2021 年总装机 量已达 328.48GW,同比增长 16.63%。发电机、变压器以及导线等是风电系统中主要的耗铜部分,根据 Wood Mackenzie 数 据,陆上风电每 GW 消耗 5400 吨铜,海上风电每 GW 消耗 15300 吨铜。按照 GWEC 预测,2025 年陆地、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分别为 94.9GW、24.5GW,对应铜需求量 约 88.73 万吨。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铜需求更大,单车用铜量可达 83kg。根据 ICGS 数据, 传统汽车单车耗铜量约 23kg;由于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驱动力,天然地装配更多的电子 元器件与线组,单车耗铜量约为传统汽车的 4 倍。混动车、插电式混动、 纯电车的单车耗铜量分别达到 40kg、60kg、83kg。传统汽车、混动车、插电式混动、纯电车的单车耗铜量分别为 22kg、40kg、55kg、 80kg。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中,纯电车占比约 71%,插电 式混动占比为 29%。我们假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