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_第1页
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_第2页
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_第3页
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_第4页
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南京雨花台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模拟题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C释放供应能量D防御保护作用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血液的主要功能。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血液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态,防御保护等。 2人体的稳态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打寒战B.从平原到高原,有些人出现肺水肿C.接受

2、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答案:B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从平原到高原,有些人出现肺水肿。正常的调节已失去效果,需要外来药物的干扰才能恢复稳态,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表现。 3下列物质及其基本组成单位匹配错误的是( )。A.脂肪 磷脂B.糖原 葡萄糖C.抗体 氨基酸D.tRNA 核糖核苷酸 答案:A解析:知识点: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

3、是葡萄糖,B项正确;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项正确;t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项正确。A项: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酸碳链长度不同,故脂肪没有基本组成单位。A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_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D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有三层意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能完成

4、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A、B、C三项正确。病毒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D项错误。 5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正常细胞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后便成为癌细胞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加快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B.C.D. 答案:A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其易在体内扩散。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可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与癌变有关

5、的基因。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正常细胞便会成为癌细胞。错误。癌细胞内水分增加,代谢速度加快,错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正确。综上所述,正确,A项当选。 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B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C细胞壁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D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问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6、:C解析: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内含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同时细胞膜也有保护作用,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具有全透性,故只有C项说法错误。 7动物行为中,全部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蜜蜂采蜜飞蛾扑火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蜘蛛结网鹦鹉学舌C.狗辨主客蜻蜓点水大雁南飞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答案:D解析: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

7、传物质决定行为,主要有觅食行为、生殖行为、防御行为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A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B项,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C项,蜻蜓点水和大雁南飞属于先天性行为。D项全部属于学习行为。故本题选D。 8与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前都要对原料进行灭菌处理B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机物C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D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和乳酸菌 答案:B解析:腐乳在制作前不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处理,故A错误;米酒、酸奶和腐乳在制作的过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腐乳在制作的过程中一直需要

8、氧气,其制作原理是毛霉的有氧呼吸,故C错误;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中,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乳酸菌和毛霉,故D错误。故答案选B。 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l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则A基因的频率和Fl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B.30,42C.70,21D.70,42 答案:D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自由交配,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得到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本题选D。 10花生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的变

9、化情况如图所示。据下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选择育种与进化的知识。 【答案】D。 【解析】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A项错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为生殖隔离选育高含油量花生品种。如果与原花生品种不出现生殖隔离,就不是新物种,B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非定向诱导,C项错误。选择育种是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出最好的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

10、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D项正确。 11下列有关倒平板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B.将已灭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C.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答案:A解析:倒平板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放到桌面上,这样可能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只有A项说法不正确。 12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一般情况下,玉米种子内的胚乳细胞和子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0,30B10,20C20,10D30,20 答案:D解析:精子、卵细胞与极核内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一半,为10条。一个精子与一个卵

11、细胞结合而成受精卵,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而成受精极核植物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而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所以子叶染色体数目为20条。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细胞内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的3倍,为30条。故选D。 13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是()。 A世代交替B传粉C形成种子D双受精 答案:D解析:14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需有氧条件B.均需高温、高压灭菌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D.发酵菌群均为原核生物 答案:C解析:知识点:发酵工程。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均使用自然菌种,C项正确。A项:酿酒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传统

12、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都要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均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腐乳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菌种主要是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15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出现荨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答案:B解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细胞外液也称内

13、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织胺通过血液的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因此组织胺的作用属于体液调节。因此答案选B。 16图4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分别是( )。 A.染色体、DNA、蛋白质B.DNA、染色体、蛋白质C.染色体、蛋白质、DNAD.蛋白质、DNA、染色体 答案:C解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是染色体,是蛋白质,是DNA。 17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ABCD 答案:A解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

14、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2结合,形成C2,这个过程称为C0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所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18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选择透过性C.温度、DH等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

15、成ATP又可以消耗ATP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 【答案】B。【解析】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故A项正确;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项错误;生物膜的流动性受到温度、pH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升高温度能提高生物膜的流动速度,故C项正确;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如在线粒体内膜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合成大量的ATP,而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上进行相关生理活动时要消耗ATP,故D项正确。 19“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

16、D.表现程度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三维教学目标的知识。 【答案】C。【解析】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达的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程度。行为主体: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进行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应能“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0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

17、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根的吸收作用 A.B.C.D.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有光无光下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氧气的含量。蒸腾作用受温度、空气的湿度和空气的流动状况的影响。在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根的吸收作用基本的条件都具备了,所以说都能进行。故本题选D。 21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8、A.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B.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D.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A。【解析】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味道的物质、色素等,凉拌西红柿时,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这些汁水来自液泡的细胞液,A错误;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B正确;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C正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

19、,也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本题选A。 22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B捕食、竞争、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D共生、捕食、竞争 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具有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甲中两曲线表示“同

20、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乙图中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丙图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故选D。 23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抑制神经元a的兴奋 答案:D解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

21、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据图分析。神经元a的兴奋可以引起神经元c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蠡而使神经元b受抑制。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受抑制。8错误;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发出的信号,并引起神经元 b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轴突一树突或胞体),神经元c不能接受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C错误;据图分析,神经元C对神经元a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神经元C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D正确。 24图4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 A.只有甲B.只有乙、丙

22、C.只有丁、戊、己D.只有乙、丙、己 答案:D解析: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 25研究人员对几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植物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B.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大的是丙细胞D.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大的是乙细胞 答案:C解析:不同植物细胞的分裂期不一样,因此不是同步进行分裂的,A项错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是自然选择

23、的结果”从表格中看不出来,B项错误。甲、乙、丙三种植物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的比例分别约为36、108、181,可见比例最大的是丙细胞,C项正确。三种植物细胞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大的是甲细胞,D项错误。 26图1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白色为不患病,灰色为患病;圆圈为女性,方框为男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家族患的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症,父亲和女儿的基因型相同B.该家族患的可能是并指,父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C.该家族患的可能是白化病,母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D.该家族患的可能是红绿色盲,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 答案:A解

24、析: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父患女必患,该病有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但男女的性染色体组成是不同的,因此父亲和女儿的基因型不可能相同。A项错误。并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父亲的基因型为Bb,则儿子的基因型应为bb。B项正确。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基因型应为bb,患病女儿基因型为bb,因此母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也应为Bb。C项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母亲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应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D项正确。故本题选A。 27图6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

25、与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C.经低温处理后,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D.细胞分化程度处比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 答案:C解析:是成熟区(根毛区),是伸长区,是分生区,是根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复制时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A项错误。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因为该区域细胞已经成熟,含有大液泡,B项错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能分离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经低温处理后,根尖分生区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C项正确。细胞分化程度处比处低,其全能性高,D项错误。 28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

26、、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1C.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D.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A项错误。c可以表示狼同化的能量,1的能量中包括狼的粪便量,这一部分不属于狼的

27、同化量,故C小于f+i+1,B项错误。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9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ABCD 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属于基因重组。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28、的易位,因此错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因此错误。故答案选C。 二、问答题30以下是某一教师组织的有关植物茎这一节的教学片段“变色花之谜”。 教师出示红、蓝变色花,问学生:你们看这些花漂亮吗 这些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认为使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展示变色花所插入的红、蓝墨水瓶。学生基本认为是茎在运输墨水、使花变色。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讲解横切、纵切解剖茎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学生解剖变色花的茎。 学生交流与表达:横切有红点,纵切有红线。 教师概括讲述:茎中的导管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1)根据上述材料,在“茎的组成”这节实验课

29、中,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哪些准备工作 (10分) (2)用概念图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概括总结。(20分) 解析:(1)课前三天把上节课用过的植物的茎用稀释的彩色墨水浸泡,并把整株植物用盒子罩住;教师课前做好变色花的实验,一些自然花做备用;相关课件资料;小刀片、托盘、放大镜。 (2) 31材料: 下面是几位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的处理方式。 在“开花和结果”教学结束环节: 师甲:就像泰戈尔说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然而由花到果却是一个漫长、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尽管如此,花却深深地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播放背景音乐)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花终于炼造成果实。最后祝愿大家在花

30、一般的年纪里,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相信多年以后的你们一定会硕果累累! 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结束环节: 师乙:播放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使学生对这三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问题: (1)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结束技能的类型多种多样,请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6分) (2)说出结束技能的目的。(14分) 解析:(1)结束技能的类型: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 (2)目的和应用要点: 结束技能的目的: 重申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或应注意之点。 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的知识结构,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关键的规律。 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经常通过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等,使学生所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布置思考题和练习题,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 三、材料分析题32材料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