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_第1页
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_第2页
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_第3页
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_第4页
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泰安东平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高中生物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 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性研究C开发性研究D比较性研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研的类型。应用性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性研究设计教具、学具制作,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等。 2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 )。 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

2、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 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各分成四个水平。其中,“社会责任”这一维度的四个水平如下。水平一:知道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同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A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二: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的讨论;接受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建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知识;养成环保意识与行为,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关注生物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B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三:基于生物

3、学的基本观点,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动运用传染病的相关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健康;参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保活动的宣传和实践,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具有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想法。D项所述属于此水平。水平四:针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并揭穿伪科学;制订并践行健康生活计划;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参与当地环保建议的讨论,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能通过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C项所述属于此水平。 3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

4、误的是( )。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 答案:D解析: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A项正确。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导致的,Na+进入神经细胞是离子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K+内流需要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但随后Na-K泵排Na

5、+吸K+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B项正确。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C项正确。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但胰岛素是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并没有进入靶细胞,D项错误。故本题选D。 4某动物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M和NB.2M和2NC.2M和4ND.4M和2N 答案:B解析: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两种细胞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第一

6、极体分裂产生两个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二者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等。已知MN,由此可判断该极体为第一极体。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产生第一极体,因此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均是第一极体的二倍。故本题选B。 5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典型案例,结合自己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分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做法( )。A.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B.使用了更多的课程资源C.会导致对学习指导的混乱D.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权利 答案:B解析:知识点:生物学课程资源。题中教师的做法使用了学生资源,

7、教师资源等多种课程资源。 6下列关于生物学教科书及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同时在课堂上使用教科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师要忠于教科书,在教学中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 A.B.C.D. 答案:A解析:知识点:生物教科书使用的相关知识。生物学教科书是一种学校资源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正确,排除C、D选项。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完成,生物教科书上有很多探究问题、模型制作、资料搜集等模块、需要学生课下完成,错误,A项正确。 7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

8、。这种结束方式属于( )。 A.系统归纳B.比较异同C.领悟主题D.巩固练习 答案:A解析:系统归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的方式。用系统归纳法进行小结时,可采用“纲要信号”、概念图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8学生培养酵母菌,定期测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画出了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个学习活动构建的是( )。A.物理模型B.数学模型C.概念模型D.图表模型 答案:B解析:知识点:模型的分类与实例。模型一般分为三种。(l)概念模型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进行描述、阐明,如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

9、数分裂图解、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过敏反应机理图解、反射与反射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图解等。(2)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物理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模拟实验探究生物膜的结构等,C3.C4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等。(3)数学模型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如酶的活性变化曲线、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能量金字塔。因此答案选B。 9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片绿色叶片,分别放在甲、乙

10、两个培养皿中,同时提供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碘液清水等仪器和试剂,让学生判断哪片叶片进行过暗处理,并将答案填写在记录单上。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进行讲评和总结,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纸笔测验B.实作评价C.配置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答案:B解析:知识点:教学评价的种类。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县或形式.评定学生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属于实作评价,B项正确。A项:纸笔评价,即纸笔测验评价,又称书面考试,是把测试试题做成试卷印在纸上,学生根据考试题,在试卷上用笔作书面回答的

11、测量方式,A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配置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合的学习过程.实施适当的教学和辅导。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期末考试。D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10自然水域比封闭式鱼塘更适合家鱼产卵,其原因是具有较强的水流刺激,其过程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性激素B.孕激素C.促性激素D.促肾上腺激素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体液调节。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五大类: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 泌乳素,细胞分泌的泌乳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

12、激素; 促性腺激素。 11学生培养酵母菌,定期测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画出了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个学习活动构建的是()。 A物理模型B数学模型C概念模型D图表模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模型的分类与实例。模型一般分为三种。(1)概念模型: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进行描述、阐明,如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过敏反应机理图解、反射与反射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图解等。(2)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物理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13、、模拟实验探究生物膜的结构等,C3、C3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等。(3)数学模型: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如酶的活性变化曲线、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能量金字塔。因此答案选B。 12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理念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C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关注科学技术与方法的相互关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念。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故本题选择D选项

14、。 13DNA提取的方法是()。 A电泳法B盐析法C过滤法D层析法 答案:B解析: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1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DNA在NaC1溶液中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在DNA溶解度最低时,DNA从溶液中析出而其他杂质还留在溶液中达到粗提取的目的。 1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

15、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B解析:蚕豆的根尖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具有放射性,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当在不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接着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时,完成DNA复制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另一个DNA分子)不被标记。 15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

16、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 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内容分析法 答案:C解析:文献研究法(资料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 科学事实认识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 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访谈法是以谈话为主要 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当个样本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 究

17、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 可以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并找出本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判断出真实原因。题干中的研究 者不是要形成科学性事实认识,也不是要研究某个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不适合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故 本题选 C。 16图5所示的“光合作用过程”属于( )。A.概念模型B.物理模型C.数学模型D.图表模型 答案:A解析:生物学课程中的模型主要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进行描述、阐明,如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

18、裂图解、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等。A项正确。B项,物理模型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或三维结构的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等。C项,数学模型指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D项为干扰选项。 17在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教师截取了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个片段,在课堂上放映,该教师利用的是()。A媒体资源B学校资源C学生资源D社区资源 答案:A解析:媒体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人与自然属于电视媒体,故本题选A。 18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学生通过搜集种群数量

19、变化的规律特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并交流展示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体现了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倡导探究学习C.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19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库”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

20、师资源B教材资源C学生资源D网络资源 答案:D20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 )。 A.淀粉酶肽键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 答案:B解析:淀粉酶的底物是淀粉,将淀粉链水解为不同长度的多聚葡萄糖。淀粉是糖类,不含肽键,肽酶断开的是肽键,A错误。ATP水解酶通常作用于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使ATP水解为ADP和Pi,B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断开的是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解旋酶作用于氢键,使碱基间的氢键断裂,从而使双链DNA分子解旋为单链.D错误。 2

21、1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学生通过搜集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特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并交流展示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体现了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倡导探究学习C.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22某健康人肾动脉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如下表所示:由数据分析可知,几乎不可

22、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是( )。 A.水B.尿素C.无机盐D.蛋白质答案:D解析: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蛋白质在血浆与肾小囊中的含量差距悬殊,说明蛋白质几乎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而进入肾小囊。而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无变化,水的重量反而增加说明它们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 23 A6 B8 C78 D92 答案:D解析:以 B 基因为例,当某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时24现有四个取自不同区域的马铃薯品种,用打孔器分别取其质量相等的马铃薯条,浸入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1H后称重,质变化情况如下表,由数据可知实验前细胞液浓度最高的马铃薯是(

23、)A.甲B.乙C.丙D.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 由上图中数据可知,甲在浸入蔗糖溶液后,质量增加,说明浸入前细胞液浓度高于蔗糖溶液浓度,马铃薯细胞吸水故质量增加。乙丙丁在漫入蔗糖溶液后,质量减少或不变,说明漫入前细胞液浓度低于蔗糖溶液浓度,马铃薯细胞失水故质量减少。故本题选A。 25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来自雄性,则经过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答案:C解析:若此X染色体来自雄

24、性,由于X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正确;若来自雌性,由于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包单体之间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B正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X染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C项错误;若发生交换,距离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故D正确。 26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0DpH=a时,e点下移,d

25、点左移 答案:A解析:温度降低时,酶活性减弱,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长,d点右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反应物增加,生成的氧气增多,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多,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c时,酶失去活性,酶的催化效率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C错溪。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故选A。 27下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的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答案:D解析:A项中有四个基因,有可能是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时基因复制

26、的结果,不一定是多倍体;B项中有三个基因,有可能是某二倍体产生的配子,或单倍体生物;C项是二倍体;D项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都是四条,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不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那样的排布,所以D项最有可能是四倍体生物,也就是最有可能是多倍体。 28图1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发生在所有RNA病毒中B.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过程C.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答案:C解析: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含有逆转录酶的生物只有病毒,病毒只有在其宿主细胞中才能发生逆转录过程,在病毒中不能发生逆转录过程,并且有些RNA病毒不

27、会有逆转录过程,故A项错误。现有的转基因生物是细胞生物,只能发生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能发生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故B项错误。逆转录时,遵循AT、UA、CG、GC的配对原则,故D项错误。 29某水库现有浮游植物76种、沉水植物11种、浮游动物52种、底栖动物9种、鱼类33种。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的植物竞争光照的能力不同,形成了错

28、落有致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光能的充分利用。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正确。A项生物与生物间(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或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可指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多样性,或一个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并不能体现生态系统多样性。错误。B项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错误。D项由于浮游动物个体较小,需用显微镜观察,故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显微镜计数法,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错误。二、问答题30材料: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

29、高效性。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而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试对其进行评析。(10分)(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10分) 解析:

30、(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使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策。材料中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使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对酶的存在理解自然。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2)探究学习教学策的特征有: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地获得知识。为了研究丽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31材料: 某教师在做“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通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分析,认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本节课的重

31、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学生不易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据此,该教师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通过分析图表总结生长素发挥作用时的特点,提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合作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学习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后,学生能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但对于生长素作用的认识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多数学生认为生长素的作用就是促进生长。为了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观念,并加深学生

32、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该教师决定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证明生长素不仅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由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实验过程较长,想要在一节课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该教师决定带领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并制成录像,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相关问题,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拟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播放探究视频并展示课前实验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绘 制柳树的茎切段在不同浓度生长素下的生根数量柱状图,判断图中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茎生根的影响。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画出不同浓度生长

33、素对茎、芽的生长的影响曲线。结合三幅图,总结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得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解释身边的现象。 最后设置如下的思考问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1)选取的插条有何要求?为什么? (2)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如何控制? (3)曲线呈现下降趋势是否代表抑制?如何判断是促进还是抑制?请回答28-28题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12分) (2)分析该教学设计的优点。(8分)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第二,根据学

34、情制定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认知易出现误区的地方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同时,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课前实验,有效节约了时间,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具体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播放课前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运用实验方法迁移分析曲线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第四,通过问题串的问答检测学习效果。(2)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误区,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第二,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探究生

35、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充分地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思考、操作和体验中理解重难点知识。第三,进行了课堂的充分预设。该设计没有将完整的实验探究安排在课上,而是把要求高、耗时长的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前,以录像的形式呈现出来,预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第四,设计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知识。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长素浓度对茎生根的影响后,让学生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画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芽生长的影响曲线。再结合三幅图,总结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

36、系,即“两重性”。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第五,学习新知识后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至生活中的情境去解释现象,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教学环节完整,既有有效的导入,也有充实的新授,最后设计了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能够很好地夯实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三、简答题32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规律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染色体及染色体上DNA的变化属于微观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课题组团结合作、精心设计了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演示动物睾丸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教具,如图7所示:问题:(1)请简述该教具的制作步骤。(10分)(2)请简述该教具在演示“减数分裂”时的使用方法。(10分) 答案:解析:(1)用装修用的龙骨条制成长60cm,宽40cm的框架。将烟盒包装彩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