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地方景区文化个性化传播策略研究以曹丞相府为例1、相关定义1.1、迷你首页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迷你首页的定义在业界和学界尚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研究相关资 料发现,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关于迷你首页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到,迷你首页是一 种浓缩式的弹窗,分版块向用户展现综合信息,集图、文、视频于一窗口,将天下 事一览于眼前,是网民获取资讯的快速消费方式之一。1另外,腾讯网关于腾讯网迷 你首页的网络调查中曾提出,用户登录 QQ 软件后自动弹出的网页弹窗即为腾讯网 迷你首页。 在国内各大互联网网站及应用软件大都利用向用户弹出窗口的机会,小则进行 网络推广,大则通过弹窗增加弹窗所依附的软件或网站的桌面显示
2、时间及所占桌面 面积。各大网站及应用软件之所以采用弹窗主要是因为:搜狐等网站利用弹窗即时、 主动的向用户提供资讯,满足用户体验,为网站带来更多的用户点击量,扩大网站 的影响力;迅雷等应用软件,作为网民使用的一种网络软件工具,在用户眼前展示 的时间和所占面积有限,其更多的功能及资讯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更好的推 广,因此,这些软件也需要利用弹窗来获得用户更多的关注,提高用户的使用率, 获得更高的用户粘性。 目前,在国内互联网应用中,资讯弹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弹窗为即时通知式 弹窗,一般在不定时地情况下,在桌面右下角弹出,内容通常只包括一条新闻或网 络产品或游戏的广告,这类弹窗的主要作用在于及时向
3、用户传递重大新闻资讯,或 者进行弹窗广告推广。另一类弹窗是浓缩式综合弹窗,也被称为迷你首页或迷你门 户,此类弹窗大都与热门软件绑定,伴随用户登录软件,固定在桌面中央自动弹出, 以图文并茂的迷你网页弹窗集合各类资讯信息,以期抢占用户电脑桌面,抢先吸引 用户眼球。目前,国内互联网媒体应用中的主要浓缩式综合资讯弹窗都依附于某个 软件作为载体,自动绑定弹出,例如腾讯 QQ 的腾讯网迷你首页、搜狐门户的客户 端,搜狐微门户、迅雷软件的迅雷资讯、暴风影音的暴风影讯等,尽管名称各不相 同,其实质都属于各大网站或软件的迷你首页。因此,迷你首页的实质是其载体的 浓缩资讯窗口,属于浓缩式的资讯弹窗。 1阿丽艳.
4、弹窗,是谁青睐的快速消费品? :/www /hlwfzyj/fxszl/fxswz/201210/t201210 19_36970.html, 2012-10-19 3 然而,迷你首页虽然已经成为各大软件和网站的吸引用户注意的必备工具,在 互联网上几乎随处可见。但是,业界及学界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对其形 式、内容的总结,并没有做出明确、详细的概念界定。为了加深对迷你首页的理解 以及研究的需要,同时为了迷你首页这一类资讯弹窗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传播,在 现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将迷你首页定义为:它是以网站或软件为载体,伴 随用户登录软件后,固定在用户电脑桌面中央自动弹出,以图文、动画等
5、多媒体手 段将多种分类信息集中体现于同一网页弹窗中,为用户提供简便、准确获取全面资 讯渠道,同时进行广告推广、自身载体品牌传播的互联网应用工具。 1.2、个性化传播及相关概念 1.1 个人化与个性化的关系1.1 个人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个人,一般指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主体,是与”集体”相对的, 仅具有数字上的意义。而个性则更加强调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情感、态度等 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并在其言语、行为和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任何人 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从传播 的角度,如果把受众看成是一个集体,即使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实现了精确地 到达个人,但在认识上
6、并没有将受众看成是具有个性的异质的人,那么其传播 只能是个人化了的传播,而非个性化传播。简言之,个性化不仅在形式上个人化, 更在内涵上个人化了。而后信息时代,正是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和张扬个性的基础 上瓦解受众的集体性法则,从而无论在传播的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比信息时代更加 注重个性。 1.3、个性化传播概念界定及特点 (一)概念界定 个性化传播是注重人性,宣扬个性的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个领 域都有个性化传播的影子。从广义上说,凡是注重人性、宣扬个性的传播都 可以纳入个性化传播的范畴,个性可以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等形式展现出来。狭义上,大传媒时代是新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个性化传
7、 4 播在这个时代的特色体现即为网络人际传播,其主要的实现手段是”电子对 话”。 “电子对话式传播“1是由美国传播学界著名女学者、”媒介系统依赖论” 的创始人桑德拉 鲍尔-洛基奇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与另一传播学者凯斯 林 里尔登一起对新兴的传播形态与传统的传播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后提出 的。这种在大传媒时代新兴的传播形式尚处于雏形期,无法做出明确的定义。 但根据桑德拉 鲍尔-洛基奇等人制定的一系列标准,通过与人际传播和大 众传播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对话式传播的基本特征:电子对话式传 播在”感觉的可靠性方面”是不确定的,在”传播系统的潜在集中化”的几 率和”地理范围”方面的潜能大大超
8、出人际传播,等同于大众传播;”反馈 性质”上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则分别是即时的和延迟的; “潜在的互动性”介于二者之间;”控制权方面的潜在平等”和”内容特征” 大于大众传播,基本等同于人际传播;”对于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是三者中 最强的;”个人目标”的明确程度在三者中最低;”人际目标”介于人际传播 和大众传播之间;”社会目标”强于人际传播,弱于大众传播。 “电子对话式传播”是借助网络新媒介展开的一种传播形式,同时具备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些特点,但又不等同于二者简单相加之和。这种传 播形式的出现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界限变得模糊,而经由”电子对话” 开展的个性化传播也就同时具
9、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些特点以及新媒 介应用带来的典型特征。 5 (二)个性化传播的特点 1、个性化传播综合传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些特征 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传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个领域都 有个性化传播的影子,个性化传播是以这两种传播形式为基础的,但却不是 二者简单相加之和,它综合了这两种传播的一些特点。 个体间”自我属性的相遇”2显著的个性化特征:个体间”自我属 性的相遇”是个性化传播的本质特征。在个人之间,个性化传播是面对面进 行的,传者和受传者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人,这种个性也就是人的自我属 性。并非所有个人与个人的交流都能构成个性化传播,例如,在网上”考研 论坛”的交
10、流中,管理员有时会发贴对近些日子以来的热点提问做集中回答, 此时管理员与网民的交流并不是个性化传播;而当某一位管理员针对某一特 定网民提出的问题与他在论坛上进行交流时,二人之间的沟通才是个性化传 播。如果一方把另一方看成是没有个性的同质的一群人中的一个来对待时, 他们之间的交流就不能称为个性化传播;只有双方都把彼此看成是与众不同 的、拥有独立个性的个人的时候,二者进行的交流才是个性化传播。 归根结底,个性是个人的基本属性,个性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与 人的交往之中。如果把某一群体看作个体,把个性的定义拓展为一个群体的 属性,那么这个群体的范围越大、人数越多,群体的”个性特征”就越少、 “个性
11、意识”就越淡泊。在大众传播领域,大众传播组织的品牌传播看似个 性化传播,实则不然。因为如果传播是面对大众的,那么即便可以把大众传 媒组织看成是个体,也很难把数目庞大的受众群看成是个性鲜明的个体来对 待,所以大众传媒不能够进行本质意义上的个性化传播,大众传媒的品牌传 播不属于个性化传播的范畴。 6 虽然,大众传播在本质上不是个性化传播,但大众传媒可以实现形式上 的”个性”,个性化传播存在于大众传播领域。当大众传媒把”大众”细分 为”小众”时,范围越小,”个性”特征越明显,传播过程与个性化传播越 为接近。当然,即使受众范围再小,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个人的个性,所以 在大众传媒领域,个性化传播不是”自
12、我属性”的主动传播,而可以理解为 宣传个性、注重人性的传播。 个性的不可复制性意义复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 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克隆技术也只能够依葫芦画瓢地复制人的外 貌,个性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完全被复制的。个性的多样化,导致了意义的复 杂化。一个守时守信的人说,”明早 8 点见”,那约会时间就是 8 点;一个不 守时的人说,”明早 8 点见”,那么见面的时间可能是 8 点半,或者更晚。只 有在对传播者的个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读传播内容的确切含义。 电子对话是间接的交流,网络媒介的介入使得原本就复杂的意义更加难以揣 测,因此大传媒时代的个性化传播在”感觉的可靠性方面”
13、是不确定的。 非制度化传播拒绝权威:在”控制权方面的潜在平等性”上,电子 对话形式的个性化传播同人际传播接近,人际传播是非制度化传播,个性化 传播在本质上亦是拒绝权威。在个性化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在控制权 方面的潜在平等性一般说来是相同的。”对话式”的相对自由的交往使这种 潜在的平等成为可能。尤其当个人以匿名方式进行对话时,由于有时空的距 离差异,传、受双方可以随时开始或是结束对话,对话中能够畅所欲言,充 分发挥个人的见解。由于是非制度化传播,我们可以在 BBS 上看到各种各样 的观点交流和问题争论,能够充分发挥个性魅力的自由空间有利于人们集思 广益,反复争论中不同观点撞击而出的火花是创新
14、思维的源泉。非制度化更 贴近人性化,这个特点是个性化传播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7 传播系统潜在的集中化共性孕于个性之中:虽然个性化传播的出发 点是宣扬个性,但由于电子对话式传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某一具 体的个性传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具有相似观点的人的认同,从而形成 相似个性的人群的汇聚。虽然这种汇聚首先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形成的,但 其影响力并不逊于现实存在。由电子对话掀起的网络舆论会把个性的影响力 扩大,例如近些年来社会审美对于”中性”的推崇,”超女”把女性”男性 化”;以韩国电影王的男人为代表的”同性恋”题材影片把男性”女性 化”。换言之,女性的阳刚,男性的阴柔慢慢被越来越多
15、的人所接受。由于 是新事物,这种与传统审美相悖的观念在刚刚出现时是凤毛麟角的个性,通 过新媒介的传播,个性被迅速扩大后,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某一群体的共性。 由此可见,个性化传播的个性只是相对而言,个性有扩大成为共性的趋势, 共性孕于个性之中。 2、新媒介应用给个性化传播带来的特点 新媒介的应用是个性化传播产生的基础条件,新媒介延伸了人类的感 官,不断扩大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任何一种媒介对我们来说都 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它们会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 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新媒介的应用给个性化传播带来了一些不同 于人际传播也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显著特征。 新媒介的互动
16、反馈灵活、充满变数:传统人际传播的互动反馈是即 时的,大众传播的反馈是延迟的,甚至是缺失的,互动性较差。电子对话式 的个性化传播并不是传、受双方真实地、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交流是双方利 用新媒介、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的。这使得双方的交流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传、受双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交流的方式,可以进行单一媒体的打字聊天, 8 也可以是多媒体的语音视频。反馈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迟延的还可以没有 反馈。灵活多变的互动反馈在技术手段上为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但如若 会意不当,也会给沟通造成更大的障碍。 网络的特征隐蔽性、聚集性:网络是新媒介的典型代表,”电子对 话”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这使得大传媒时代的个
17、性化传播呈现出显著的网络 特征。 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根据具体需要,个性化传播可以以匿名的方式 进行,传播内容不会对传、受者真实的社会身份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传播 过程中,参与者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无论给外界带来 的影响如何,这样的对话更贴近人真实的内心世界,是个性展现的真实流露 。 聚集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媒体的汇聚个性化传播是真正的多媒体 传播,一次传播往往要借助多种媒介来实现;受众的汇聚个性化传播是 小众传播的一种,相似个性的人或者相似观点的汇聚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 力。 对硬件、软件的依赖较大技术至关重要:个性化传播的兴起与新技 术紧密相连,没有新技术,”电子对话”便
18、不复存在,个性化传播也便不会 在大传媒时代迅速发展起来。个性化传播对于硬件、软件的依赖程度都很强, 硬件和软件对于传播的进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个人电脑为例,中央处理 器从”赛扬”到”奔腾”再到现今的”64 位双核”,速度越来越快,效能越 来越高;操作系统从 DOC 到 WINDOWS,应用越来越简单、快捷,能够使用的 软件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多。电脑的硬盘、内存大小,网络的速度快慢等等 都直接影响着交流的进行,系统、器材的优质高效是传播致效的必要条件。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波及地域广、影响力大:大传媒时代的个性化传 播是依托新技术进行的,随着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个性化传播 9 波及的地域
19、广、影响力大。卫星网络覆盖的地方、电脑光纤的所到之处都是 个性化传播进行的场所。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的完成,个性 化传播的天地将愈加广阔。 通过对个性化传播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个性化传播是有着强大生命 力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当然,个性化传播尚且处于雏形状态,有很多的不确 定性。个性化传播的一些特点具有极端的两面性,适当发展会造福人类,走 向反面则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只有摸清个性化传播兴起的原因,才能更深 入地认识个性化传播,只有充分了解个性化传播,才能恰当地利用其具体特 点和规律,趋利避害,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4、传播的定义 “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
20、是指传播”,而 “传”则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 “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关于传播的定义比较丰富,如在符号学看来传播 即是运用符号(语言、图片、数字等)传递信息、感情、思想等,这种传递行 为就是传播。”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分享,强调信息的共享。无论是 符号学,还是共享说、互动说,传播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类 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的过程。所以本文对于传播的定义采用郭庆光教授的定义, 即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5、()”传播”的定义 1. “传播”一词的概念 “传播”一词,最初源自拉丁语 Communis,词源包括共有
21、的、公共的。在英语中 所指比较宽泛,被叫做 Communication,意思是传达、通信、交流、交往。Communi 是 一个公共的词头,代表”互相”。然而,”传播”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广泛、散布。 最早记录出现在唐代:”传播中外,咸使知闻”其中,”咸使”的意思就是让大家都知 道,从而达到资源的共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传播多指精神内容的传播。简言之, 传播就是人们传授信息的一种行为。在文化人类学中,”传播”被定义成”一个群体向 另一个社会借取文化要素并把它们溶合进自己的文化之中的过程。” 2. “传播学”的概念 “传播学”的概念在学术界有 57 种解释。但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其一为
22、 共享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核心观点就是强调”传者”与”受传 者”对信息的共享。其二为影响说。代表人物为波德森。核心观点是强调传播是”传者” 欲对”受传者”施加影响的行为,且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是一种互动关系。其三为交 流说。代表人物为霍本。核心观点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双向的信息传递过程,不求结 果,只求一个流动的过程。其四为符号说。代表人物为贝宙尔森。核心观点是强调传播 的具体信息,可以操纵某种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尽管对”传播学”概念的解释众 多,五花八门,但是各种说法之间紧紧相通,无法割裂开来。总之,我们要把传播看做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信息的双向流动。我们在分析
23、的时候更需要保持一种由此及 10 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不可孤立的去看待。 1.6、传播定义及传播要素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 2 。”传播 拥有五大要素:(1)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 发出者。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2) 受传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 群体或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3)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 播的一切内容;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 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
24、互动的目的。 (4)传播符号与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 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5)传播效果,是传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 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另外,传播还存 在着众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如:传播环境、传播背景等。 在传播的五要素中传播者、受传者是传播的主体,信息与讯息是传播内容, 传播媒介是手段,传播效果是结果。在传播过程中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并在 产生联系过程中受一定的干扰因素影响。 1 李大永,张薇等. 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难点透析以邯郸市太极
25、文化产业化发展 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8(5):262 2 邵培仁. 传播学(修订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58 - 9 - 1.7、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概念和定义 现在,推荐系统的引用广泛,在 1997 年 Varian 与 Resnick 曾说:”推荐系统使 用电子商务网站工具,为用户提供关于商品的信息与数据,这样就可以作为用户 购买商品的参考,销售工作者帮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模拟过程”。可以将推荐要素 分三部分:推荐方法、用户以及候选对象。可用图 1 表示一般的推荐系统模型流 程,推荐系统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的喜好信息,用户也可以不向系统提供喜好信息, 这就需要推荐系统收集这些
26、信息。推荐系统的策略有很多,可以在收集整理数据 信息之后,计算对象数据以及个性化信息,也可以利用数据库内的推荐实例为用 户推荐,推荐结果可以被反馈给用户。除此之外,从形式上定义推荐系统:如果 C 表示:全部用户(user)集合,S 表示:能够进行推荐的用户对象(object)集 合。一般情况下,两个集合的规模相对较大,比如上千万的客户信息等。如果根 据效用函数 u()能够运算出对象 s 在用户 c 处的推荐度,比如产品的可得性与 提供商的可靠性等,也就是 u:C*S?R 关系,R 表示:某个范围内,全序的非负实 数,推荐的关键是如何获取最大推荐度 R,也就是获取对象 s * ,具体可用式(1)
27、 表示: c C,s argmaxu(c,s) ses(1) 在采样与度量对象或用户时,需要利用的特征与属性存在区别,它们由对象 用户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推荐算法来说,关键是如何计算效用度 u,不需要遍 历全部 C*S 空间,它需要具体分布在某个流形子空间(manifold)中。如果是一 个数据集,那么需要先进性 u 的外推(extrapolation),换句话来说,必须保证 对象存在用户做出的评分(rating),如果对象未评定(unrated),那么需要先进 行对象的标注,然后经过外推,最终能够使用。对于不同的推荐算法,它们的评 分预测(rating propagation)与外推策略存在
28、一定的区别,效用函数也存在区别。 4 1.8、个性化信息的概念 个性化是指使事物具有个性,或者使其个性凸现。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个 性是需要经过培养而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使个体个性化的一个过程。其二, 个体总是具有一定特性的,让这种特性得到别人的了解、认可,并在一定的空间得以体 现、展示,是每个个体都拥有的潜在需求,这个过程我们也称之为个性化的过程。 什幺是个性化信息,这个概念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一,个性化信息是反映人类 个性特性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这个个体的各种属性的描述。其二,个性化信息 是指由人类个体特性所决定的其对信息需求的一种信息组合,也就是由人类个性对信息
29、需求的决定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对个体有用的信息。 1.9、红色旅游资源定义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它有很强的教育性,承担着革命 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它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作为一种革命文化,是本活 13 的历史书,让人们在娱乐时不忘革命精神。同时具有经济性,带动老区经济的发 展,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广义上讲,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凝结着一切革命活 动的,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发展趋势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及精神。而狭义 上讲,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 1921 年至 1949 之间所进行 的各类革命斗争遗址遗迹及文化精神。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 富,一种
30、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如果进行有效的开发和 利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得到经济效益,成为红色旅游 开发的物质基础。 1.10、基本概念 2.1.1 智慧旅游2.1.1 智慧旅游 城市旅游的发展必须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载体,以优越的区位条 件为支撑,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为手段,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 和资源整合。必须要提及的是,传统的旅游信息化在建设思路上有一定的局限 性,往往就事论事,缺少从全局角度去构建整体化应用体系的思路,从而造成 了各应用系统的支离破碎,那么,旅游信息化要实现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旅游 经济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站在全
31、局的高度系统的分析问题,提出科 学合理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智慧旅游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 将在未来成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的智慧化进程中,智慧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般而言,智 慧旅游是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 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 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41。将智慧旅游作为 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社会智慧化建设的完整体系,应遵循以下理念: 11 需 求 应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用 信 息 资 源服务类管理类 经营类 食 住行 游 购 娱 图 2.1 智慧旅
32、游建设理念 (1)贯穿信息资源、应用与需求三个层次。充分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 要素中包含的旅游信息资源,满足游客、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管理者三者的不 同需求,提供各类全方位的旅游应用服务。 (2)融合三类旅游主体。针对三类主体提供的应用服务,在功能上做到相 互配合互补,实现数据共享,协同联动。 (3)扩展外部信息。将旅游相关行业(交通、商贸、卫生等)的信息进行 扩展和融合,并与其他智慧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 (4)对接整体。智慧旅游应该能够无缝接入到层次更高的智慧化体系(智 慧城市、智慧地球)。 12 表 2.1 智慧旅游概念一览表 作者(时间)概念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
33、或者移动互联网,借助 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要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等 叶铁伟(2011.5)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 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 便利用的效果,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42 智慧旅游也成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 黄超,李云鹏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安 (2011.5)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 43 吴学安(2011.6) 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
34、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 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44 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系统是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撑体,它以在线服务为基础,通 过云计算中心海量信息存储和智能运算服务的提供,满足服务端和 (2011.10)使用端便捷的处理掌控旅游综合信息的需求。45 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 马勇(2011.11)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 智慧旅游是通过”智慧”的旅游管理平台,利用全国各地的旅游资 源,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旅游的集约化、智能化、统一 化的管理,提高国家对分散的旅游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扩大旅游 产业所涉及的
35、服务业领域,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食住行游购娱” 朱珠,张欣相关产业联动时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各类旅游资源中敷设 多种类型的传感设备,用于感知旅游资源的 ID、属性、状态、位置 (2011.11)等各类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神经末梢;采用最先进的无 线传感自组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用于传递各类感知或控制信 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传入/传出神经网络;结合 GIS 技术、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与商业智能技术,整合各类感知信息,进行数据 分析等加工再利用过程,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大脑。8 注:马勇教授观点来自 2011 年 11 月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发言。 通过分析智慧旅游的理念
36、以及总结专家学者对智慧旅游概念的表述,笔者 认为,智慧旅游实际上是依托现有旅游资源,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物联网、云 计算等)为手段,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将资源与技术有机结合。智慧旅游 使游客及时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做好调整;智慧旅游在游客服务、政府管理和 行业发展方面发挥良性促进作用,促进了管理的优质化和服务的个性化。 1.11、景区安全解说的相关概念界定 2.3.1 景区2.3.1 景区 景区概念是景区安全解说系统研究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景区的界定还存 在很多争议。本研究对旅游景区的界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 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的界定:”旅游景
37、区是指具有 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 16 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2、相关背景2.1、时代背景大传媒时代的小传播 每种新的传播技术的诞生都会给社会带来或大或小的变化,新技术通过 丰富传播手段从而改变世界。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一批新型传播媒介悄然诞生。不知不觉中,网络聊天、手机短信、 DV 影像已经步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传媒手段的多样化推动了传媒界的竞 争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或者更大、更强,或者衰弱、消亡。本就以”大” 著称的大众传媒在兼并、重组中聚合,不断向其它领域渗透以寻求改革的突 破口,大众传媒以近乎爆炸式的高
38、速发展挑战着自我的极限。大众传媒的发 展一方面改变着自身,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众传媒时代的变革。凯文 曼尼 把膨胀式发展后的大众传媒称为大传媒,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大传媒时 代,它仍旧属于大众传播时代的范畴,但却是这场气势恢宏的音乐会的尾声 一曲恋恋不舍而又充满希望的乐章。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传媒时 代带给我们的独特的时代景象: 重视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注重不 断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居家生活的科技含量也日益提高,人们纷纷采用 科技含量高的商品来提升生活质量。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项新技术 “独领风骚”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保证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源,教育事业蓬
39、勃 发展,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推动了科技车轮的飞速向前。科技已经成为人们 再熟悉不过的名词,无处不在。 信息爆炸,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含量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 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整个社会正处于 信息爆炸的状态之中。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构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信息 爆炸既给与我们方便,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3 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经历信息的狂轰滥炸。为适应时代发展,人们必须不断 更新思路、转换思维。 网络等新媒介的兴起是大传媒时代的典型的特征。伴随着新媒介的兴 起,一方面大众传媒的霸权发展极端化,大众传媒采取种种措施力图控制日 益复杂
40、的社会传播系统,使人们信从大众媒介共性化的信息选择;另一方面, 各大传媒集团为增强自身实力,在残酷的竞争中求生存,不断更新策略和手 段,例如”分众”、”窄播”,这些方式为小众传播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大传媒时代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迈进的。显然,主宰大传 媒的是大众传播,但大传媒时代的意义却不在于大众传播的继续发展,而是 小众个性化传播的崭露头角。透过大传媒时代的特征可以看出,大众传播已 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乃至于苛刻的信息需求,以新媒介为技术依托的小 众传播的兴起则为社会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如果说历史过往的重点都在张显大众化的共性上,那么从今而后小众化 个性
41、的认同和发展将成为时代的热点和重心。大传媒时代,是大传媒业的形 成期,但却不是大众传媒只手遮天时代的延续。透过表象,我们隐约可以看 到新的生命正在孕育之中。 2.2、研究背景不断进步,传统门户网站的发展正在受到来自微博、社交网 络、视频网站等新兴互联网应用的冲击和包围,门户网站曾经引以为傲的海量信息 资讯的优势早已不在,旧式单一的推送模式逐渐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中,各大门户网站、应用软件大都利用弹出资讯窗口,向用 户主动推送相关资讯信息,以期增加用户对其关注度和注意时间。弹窗不再是流氓 式的广告形式,已经成为网站或软件通过推送新闻资讯抢占用户桌面资源的重要应 用工具。同时,资讯
42、弹窗早已成为许多网络用户即时、准确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之 一。目前,国内的资讯弹窗主要分为综合浓缩式(即迷你首页)和即时通知式。其 中,综合浓缩式弹窗也被称作迷你首页或迷你门户,是各大网站和常用软件抢占用 户桌面资源、获取网络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力的重要武器。但是,迷你首页之间内容、 版面同质化、图片标题过度追求猎奇等也引起网络用户的极大反感。 腾讯网迷你首页是国内最早推出的综合资讯弹窗。腾讯网迷你首页凭借 QQ 庞 大的用户人群和丰富的腾讯网综合内容资源,借助桌面资源,开创了门户、即时通 讯以及网络广告的应用传播新模式,通过迷你首页带动即时通讯工具和门户网站等 综合互联网应用服务,为其载体带来更大
43、地收益。 腾讯网迷你首页不仅是腾讯网的浓缩导向窗口,还是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工 具。腾讯网迷你首页即为一个整合即时通讯和门户网站的新媒体,以即时通讯为中 心,以用户互动传播为渠道,以资讯内容、合作商业广告为附加,为用户提供更多 贴近用户体验需求的应用服务的同时,实现腾讯品牌传播。然而,尽管腾讯网迷你 首页也在不断改版,提升自身发展空间,版块分类越来越详细,内容越来越丰富, 仍然存在着一些类似缺乏用户互动体验、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认清这些问题的 本质,腾讯网迷你首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成为用户量身打造的迷你个人首页, 或成为用户进入腾讯网络世界的第一入口。 本文将以腾讯网迷你首页为个案研究。通
44、过分析腾讯网迷你首页应用传播表 现,进一步分析腾讯网迷你首页在应用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实践角度出发, 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腾讯网迷你首页能够为其用户提供更加贴近用户体验的 资讯及服务,为网站或软件吸引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大的商业效益。 1 2.3、唐文化的传播环境及传播背景 从现有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时期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唐朝 境内供使、学习、生活、经商和游览。在唐代的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更 是常年生活着许多外国人。出国在今天看来较为寻常,但在唐代交通工具和条件并 不算十分方便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想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另一个国度,恐怕并非 易事。长途跋涉耗日持久自不
45、必说,路途中还不免要时不时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意 外与困难。最为今人熟知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中,充满了玄奘在西行求法路上 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的记载。唐僧遭受八十一难的铺陈演绎,其中所谓遇到妖魔 鬼怪作祟是虚是幻,路途艰辛现实困难重重为真为实。 以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为例,点检日本入唐使者和僧人的流传下来的诗文,我 们发现有很多诗句描写了他们乘船远航及航行途中遇到的各种危险遭际,以及随时 可能葬身鱼腹或水底的诗句:”渤海望无极,沧波路几千”(都腹赤和渤海入觐 副使公赐对龙颜之作),”苍茫渤海几千里,五两舟中送一年”(滋野贞主春 日奉使入渤海客馆)”大海途难涉,孤舟未得归”(坂上今雄秋朝听雁寄渤海
46、 入朝高判官释录事) ,即便是得以入到大唐境内,那种久寓异乡长期漂泊在外 的孤独寂寞与思乡之情,也是郁于中怀难以排遣:”远游劳远国,长恨苦长安”(释 辨正在唐忆本乡),”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朝衡望向诗),”晓 籁莫惊单宿梦,他乡觉后不胜怜”(滋野贞主春日奉使入渤海客馆),描绘出 身在他乡的孤苦情状及盼望早日回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的心情。有时甚至不知何年何 月才能回国,”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 朝衡归国定何年) 。 日本与大唐距离如此之近,日本使臣、僧侣赴唐途中尚且碰到如此凶险,那些 与大唐距离更远的国家,其国人入唐所遭受的频仍灾厄,可想而知。但这些外国人 为什么甘愿冒着旅途困顿、病痛甚至
47、死亡等对身体的磨砺,背井离乡的孤独、思乡 之苦痛对精神的折磨,不畏艰险、不辞劳苦,长途跋涉,甚至远涉重洋来到唐朝呢? 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由唐朝强大的综合实力而衍生出的唐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及其 当时在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所致。这是唐文化得以以强劲的势头向海外传播的前 提条件,是外国人视唐文化为当时先进文明的传播源头而纷至沓来,并将所见所习 竞相传回本国的决定性因素,更是此种传播活动中所传递的核心内容构成。 张步云.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15-62. 张步云.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52. 4 繁荣的唐文化,回答了外国人为什么将唐文化向
48、海外传播,以及向海外传播什 么这两个问题。对于唐文化的形成及内容构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4、清词传播的背景 1、清词传播的政治背景 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于清初之际展开高压军事镇压,日久的大规模血腥镇 压带来民生凋敝。大量明代诗人面临改朝换代的悲痛,亲历”朝主换去山河依旧” 的国仇家难。统治阶级政权稳固后,开始重视发展经济,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出 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统治阶级也大力重视清代文化建设,为了笼 络汉文化人士,康熙十七年设立博学鸿词科,笼络了大批文化人士,客观上也促进 了清代文学创作的兴盛。 2、清词传播的文化背景 清代亦是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诸多古典
49、文学样式在清代再显辉煌。三国演义、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的出现是我国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诗词的发展 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就词发展的流派来看,云间词派、浙西词派、阳羡词派、 常州词派在清代各个时期占据着重要地位。词派众多,诸位词人也吸收不同风格, 况周颐:蕙风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年,第 589 页。 33 在相互交流和切磋中客观上促进了词的对外传播。 3、清词传播的社会背景 清代统治者意识到了在马背上能夺得天下,却不能在马背上治理天下,所以清 政府大力笼络文人才士,重视清庭的文化发展。虽然清代大兴文字狱,但是这一矛 头主要指向当时的文学正统领域,即诗文领域。在这一文化政策
50、之下,词学获得了 极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晚明以来个性解放的文学思潮,清词大力发展具备了社会 基础。大量宦官士家开始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由此也提升了当时女性自身的文化 素质,而当时的词媛闺秀们也被载入书册,并流传于当时及后世,逐步被世人知晓 。 2.5、多元化背景来源对主持人个性化的塑造 娱乐节目主持人具备个性化的特点,主要得益于多元化的背景来源。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 经历塑造了不同的角色形象。以下两种类型导致主持人个性化的形成。 第一,科班出身。一些出色的娱乐节目主持人都是科班出身,比如管彤、周涛、李湘等,毕 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他们的优势在于系统地学习过播音主持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掌握得
51、 较为扎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由于前期学习为后来主持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半路出家”。娱乐节目主持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这避免了千人一面, 娱乐节目主持人正需要这种没有固定模子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样的主持人能更好地做到个性化 传播。例如,毕福剑是导演出身,在担任星光大道主持人之前做过不同的行业;刘芳菲专业 是日语学习,在”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从此加入主持队伍;杨澜毕业于 北京外国语大学,她从事综艺大观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还有其他娱乐节目主持人之前或 是舞蹈演员、或是相声演员,如谢娜、朱迅、朱军、郭德纲等。 娱乐节目因为主持人的个性呈现出了不同的气质内涵,
52、这是节目通过主持人的独特魅力所 展示出的优势,也让传播带有浓重的个性色彩。这些不同行业的的从事者加入到了娱乐节目主持 25 人队伍中,使得主持人个性更加突出,也促使了主持行业向多元化转变。 2.6、研究背景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把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三大主题之首, 前期以”211 工程”和”985 工程”为先导,国家财政扶持的 113 所高校大部分 以校园网络建设起步,拉开了”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包 括”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等 重大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网工程建设、大学数字图书馆和 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的
53、建设等项目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3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第 一阶段的应用建设,第二阶段的平台建设之后,已步入第三阶段整体建设, 即虚拟大学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校信息化服务意识 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8 年 4 月 17 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由教育部科技发 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协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的”2008 教 育网络管理与应用大会暨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提出了”如何构 建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主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CERNET 管委会副主 任李志民博士表示,目前高校信息化正进入一个新阶段:首先,基础设施建设
54、 进入新阶段,”211”三期”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CERNET 主干网和重点学 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将要实施;其次,数字校园的建设也到了一个 新时期,一些高校正在开展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 65 。 这说明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中心,通过整合和集成高校信息资源进行 1 全面、科学地规范管理,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各方面都发 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引领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 展 4 。 2.7、选题背景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 评定(GB/T17775-2003)中旅游区(点)的含义基本等同,即指”具有参观游览、休 闲度假、康乐
55、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 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 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 1 。之所 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俗成,方便理解;二是旅游景区主要功能是为旅 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锻炼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公园等)相区别。 旅游景区是中国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旅游创汇创收的主要来源,是激励 旅游者出行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从数量上讲,我国旅游景区已
56、经形成我国 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其总数和旅行社与旅游饭店之和相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条 的基础环节之一,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景区数量更 多、容量更大、类别更全、分布更优、配套更高、秩序更好、质量更佳、形成更加强大 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同时,作为旅游活动重要载体的旅游区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甚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旅游景区暴露出来 的服务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区(点)低水平的规划建设和服务质量管理,不仅难以 满足国际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即使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也已站不住脚,在很大程度上、
57、相 当范围内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产业全方位战略提升的基本环节。”九五”以来,国家大力 推进以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和创建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创 立旅游精品景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性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旅 游景区对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实践探索相对薄弱。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旅游景 区在服务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来探讨旅 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 2 2.8、景区智慧旅游发展背景 3.1.1 智慧城市促进旅游向智慧化方向发展3.1.1 智慧城市促进旅游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思路已经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在世
58、界上已经有很多 国家和城市已经在采取措施着手建设智慧城市。究其主要原因,智慧城市是一 个城市发展的全新的创新的思路,它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将城市看成一 个生命体,要求人们意识到,城市本身是由人、交通、商业、旅游、资源等相 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多要素共同组成的整体,而不是单纯的将这些 要素进行叠加。只是目前缺乏一定技术手段,这些城市要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 隐形的存在的56。利用高新科技、物联网等技术,将城市的相关基础设施链接 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的基础设施,让城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城市 进行统一协调、运营管理、实时监控以及决策指挥等。旅游业作为城市系统中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
59、需要提高智能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游客的满意度, 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日益联通,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 5 亿,高达 5.38 亿,全年新增网民 2490 万。 图 3.1 2004-2011 年网民规模 23 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39.90%57。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触角的延伸,除了人与人之 间的网络互联之外,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也在变为现实,最终整个社会 变成一个智能的社会。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发展,旅游业插上 了”智慧”的翅膀。目前,智慧旅游在各个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 美国宾夕法尼亚
60、度假区推出了一款手表,这个手表带有多种功能,可以记录游 客的行程、消费的兴趣,对后期的营销以及更好满足消费者是有帮助的。 2.9、旅游景区营销及营销渠道建设产生的背景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区的同质化开发,带来了旅游景区的竞争,竞争进一步产 生了旅游景区对营销的重视。在中国旅游景区产品特征及市场同质化,市场需求多元化以 及市场竞争白热化等背景下 3 ,中国旅游景区市场营销同样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 市场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等发展阶段,现在已进入到以营销观念为主并逐渐产 生社会营销观念的全新阶段。伴随着旅游景区营销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旅游景区营销 渠道建设也逐渐得到加强,从等客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环境评价单位劳动合同
- 旅游区二手房购房合同协议书
- 通讯基站水电管理须知
- 咨询公司顾问聘用合同样本
- 药品包装设计合同模板
- 娱乐场所锅炉拆除施工协议
- 国际学校用地房屋转让租赁协议
- 地下室改造简易施工合同协议书
- 印刷制作投标协议
- 临时电脑市场建设合同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 断路器失灵保护及远跳详解
- 300字方格纸模板
-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解释
- 钢网架防火涂料施工方案
- 肺癌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规划-2019年文档
- 一汽大众供应商物流管理评价标准
- 化工厂工程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 新能源汽车电机与驱动系统教案系列项目四驱动电机管理系统任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