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控制要点_第1页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控制要点_第2页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控制要点_第3页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控制要点_第4页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控制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ET热灌装与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比较.微生物包材产品装填与密封消毒已密封的包装消毒包装产品无菌包装产品微生物包材产品 装填与密封杀菌杀菌无菌区无菌包装与非无菌包装的比较.PET无菌冷灌装与热灌装工艺比较项目热灌装无菌冷灌装受热时间长瞬时杀菌效果可保证可保证货架期长长品质口感普通更新鲜更自然热敏成分损失大损失少工艺适应性适应范围小适应范围大.热灌装无菌冷灌装瓶吸水率的控制要求2500ppm没有严格控制瓶收缩率要求严格要求中等严格无菌环境控制不严格要求达到严格的无菌设备的清洗与灭菌中等严格严格并达到无菌空瓶和空盖的灭菌只是采取减菌处理严格达到无菌灌装温度严格控制不控制倒瓶时间严格控制无灌装后的降温

2、控制无PET无菌冷灌装与热灌装质量控制的比较.无菌产品消费的必要条件包装资料无菌产品无菌无菌环境无菌传送无菌产品在无菌环境内灌装并密封.PET无菌冷灌装典型工艺UHT瞬时杀菌无菌贮罐常温灌装PET瓶灭菌及无菌冲洗封 盖瓶盖灭菌及无菌清洗调配好产品在线吹瓶无菌环境后段包装.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流程参考图盖消毒灌装瓶清洗瓶消毒封盖.无菌PET关键控制点的建立与控制 根据无菌PET冷灌装线消费工艺,其关键控制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无菌环境的构成与控制包装容器的无菌控制产品的无菌控制.无菌系统的根本要求加工及包装设备到达商业无菌无菌区的建立及维持经商业无菌处置的半成产品经商业杀菌处置的包装容器延续

3、式的监控和记录重要控制要素包装容器的完好性.无菌环境的产生杀菌效率任何产品中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经过杀菌工艺,不是一切的微生物都被同时杀灭,仍会有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残留.残留微生物不能够为零,只能趋近于零.原料中的微生物含量越少,经杀菌后产品的微生物含量越少.根据以上概念,杀菌工艺用杀菌效率这个概念来表述.在固定的杀菌温度下可用数学表示为Kt=log N/NtN=当前细菌总数 Nt=杀菌工艺后的细菌总数T=杀菌时间K=系数根据阅历UHT或巴氏杀菌的杀菌工艺应有9-log杀菌效率。无菌PET要求杀菌效率不低于6-log微生物致死率表示图杀菌时间(秒)无菌环境的产生杀菌效率.清洗与灭菌是保证无菌工艺卫

4、生与平安的关键去除管路设备及部件外表的附着物,如产品中的脂质, 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清洗可去除一部分微生物,但并不能到达无菌的形状。主要目的是让接下来的消毒部位无附着物的遮敝。清洗包括机器设备的CIP清洗及COP清洗。清洗目的与内容无菌环境的产生清洗与灭菌.原那么:任何跟饮料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部位都必需清洗得很干净。任务区和充填区产品管充填机员工产品桶/无菌桶清洗与卫生无菌环境的产生清洗与灭菌.清洗与灭菌是保证无菌工艺卫生与平安的关键灭菌目的与内容去除管路及设备外表的微生物,到达无菌形状。建立一个无菌的产品桶、产品管路及无菌的灌装环境,使无菌产品在其中进展无菌传送与无菌灌装。灌装过程中与产品直接

5、接触和间接接触的部位都应被严厉灭菌。无菌环境的产生清洗与灭菌.无菌环境的产生清洗与灭菌SIPSOP蒸汽灭菌的温度为121-128C,时间为30分钟。留意管路的排气,管路空气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灭菌效果。不能有任何蒸汽或冷凝水走漏。可用外表温度计测试灭菌管路的温度能否到达规定要求。确保无菌区内清洁,枯燥,相对密闭。要控制PAA的浓度、温度及灭菌时间。清洁,枯燥,相对闭密.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无菌环境的坚持消费进展中无菌区一直有无菌的空气吹入,在灌装环境构成一个层流形状。无菌风的压力,外界的气流及废气排放压力假设发生异常,会影响无菌的层流形状,能够会破坏无菌区.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无菌

6、环境的坚持无菌冷灌装主体灌装机区域要求到达D100级的干净度,外面还有万级净化间有些无菌灌装设备并不需求,经过净化间保证灌装环境内空气干净度,使物料不会被空气中悬浮的微生物二次污染,同时控制净化间的温湿度,确保无菌灌装机一直处于良好的无菌形状。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 包材灭菌,是无菌冷灌装消费工艺的关键工序之一。由于规范PET瓶的不耐热性,只能采用化学试剂进展灭菌。要保证瓶子和盖子得到有效灭菌,且不能让化学药剂影响到物料,无菌冷灌装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杀菌效果。无菌冷灌装包装资料灭菌.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 PET瓶和盖子多采用过氧乙酸PAA类消毒剂进展杀菌,可以到达很高的杀菌效果

7、最高7log。 下表为PAA对不同微生物杀菌效果举例。 杀菌效果等级PAA浓度 枯草杆菌孢子 5log1000ppm枯草杆菌孢子 6log2000ppm黑曲霉孢子 6log1000ppm黑曲霉孢子 7log2000ppmS.cerevisiae(酵母)8log1000ppm.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 要求最初吹制的瓶子原始菌落数不超越5cfu/瓶;配有空气保送带,采用无菌空气保送瓶子; 瓶子内部采用过氧乙酸类消毒剂PAA进展杀菌; 同时对瓶子外部进展消毒剂灭菌; 消毒剂有自动回收和浓度测定系统,保证消毒剂浓度稳定; 瓶盖采用消毒剂喷淋或浸泡灭菌,效果可以保证;无菌冷灌装包材杀菌:.PET无

8、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无菌冷灌装包材杀菌: 用无菌水将瓶和盖中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空气吹干,保证消毒剂残留量低到不会对物料和人体产生影响0.1ppm); .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无菌冷灌装操作人员控制 空气净化间小而适用,普通操作无需破坏无菌环境; 操作人员进入无菌间需穿无菌服并经过喷淋消毒,并尽量减少猛烈运动; 净化间内外表可进展自动清洗消毒;.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无菌冷灌装严厉规范的管理 饮料无菌冷灌装技术含量很高 ,普通都运用HACCP管理体系。 严厉规范的工艺流程; 确定关键控制点; 对各关键控制点进展规范控制,严厉记录; 专人担任,决议对策;.PET无菌冷灌装工

9、艺技术特点 无菌冷灌装产品杀菌无菌冷灌装首要要素是保证产品无菌,选择正确有效的杀菌方式至关重要。普通无菌灌装产品均采用UHT瞬时杀菌工艺和较低的温度灌装,并配备无菌储存系统,灭菌后产品不需求回流。. 与热灌装相比,无菌冷灌装对物料杀菌只采用UHT超高温瞬时杀菌,物料受热时间短,营养成分损失很少,质量和口感也没有明显变化。 下表是不同杀菌方法对牛奶营养成分呵斥损失的比较。 无菌冷灌装.WMVPET无菌冷灌装工艺技术特点VB1 VB2 VB12 VC叶酸杀菌前00000巴氏杀菌后10%5%10%5%15%UHT杀菌后15%10%20%20%20%传统杀菌工艺40%20%95%50%50%.PET热

10、灌装工艺.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PET热灌装的必备条件1、产品最好是经过高温杀菌的高酸性果汁、果蔬汁饮料及茶饮料PH4.62、包装瓶及盖必需是耐热的资料,其耐热程度不能低于产品的灌装温度3、包装容器必需能抵御物料的冷却及随之产生的容器内真空形状的影响.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PET瓶的质量控制1、提高瓶口的机械强度和抗应变才干对于灌装温度到达90的,提高瓶口结晶度到35%以上;对于90以下灌装的可以添加瓶口厚度2、控制PET瓶吸湿率,防止耐热性下降PET瓶的含水量在1500ppm时其灌装温度可到达90,当含水量在4000ppm,其允许的灌装温度只需88。.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瓶子及瓶盖的

11、清洗及减菌1、瓶子的清洗及减菌两次氯水消毒 一次1020 ppm 二次35 ppm2、瓶盖的减菌普通是用高照度的紫外灯进展灭菌,从杀菌效率角度无法与无菌技术相比.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包装瓶及盖的灭菌1、严厉的灌装温度控制热灌装工艺普通要求灌装温度在85-88,最高可到达92 。2、倒瓶杀菌热灌装后产品要倒瓶30秒,以使瓶盖被彻底杀菌.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封盖技术要求: 开启扭力:当日1520 inch pounds 7 天后1320 inch pounds 热灌装封盖参数决议包装产品气密性.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冷却 倒瓶后产品进入冷却隧道,其设计分为三段五段,构成温度梯度,使产品缓慢降温到 38 ,冷却水要求含余氯23 ppm 冷却水余氯浓度低或降温时温度梯度不合理,能够会导致产品二次污染.PET热灌装工艺技术特点冲瓶灌装旋盖三位一体机的环境控制1、生物干净室的建立三位一体机普通被安装在千级干净室中,来减少产品的微生物污染。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