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六课卫气营血论讲解_第1页
伤寒论通解第六课卫气营血论讲解_第2页
伤寒论通解第六课卫气营血论讲解_第3页
伤寒论通解第六课卫气营血论讲解_第4页
伤寒论通解第六课卫气营血论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通解第六课:卫营气血论讲解主讲:程刘海卫营气血论原文卫营、气血,人之阴阳也。真元化,则气血生;胃气动,而气血长。气血之巡外,曰卫营也。故卫即气,营即血。卫气者,出下焦,而散于上;营血者,源中焦,而成上焦。卫者,津液也,润其身;营者,精气也,荣其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随,交感互滋。营卫者,昼主于外,夜行于内,贯彻内外,通达上下,如环无端。故逆则病,从而愈。人,根于真元。“精气”润养人体,维持形态,发挥功能。“精气”,则是卫(气)营(血)。伤寒论,是针对病理情况:例如: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宋50)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

2、、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宋54)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宋216)一、卫营的生成1、卫出下焦卫气,简称“卫”.一物而多名:在外时,名卫,或者卫气;在内时,称津液,或者气。卫”生成,是“水府”“分清泌浊”。真阳,气化“阴水”,产生“气”。“气”水蒸气,叫做“津液”。卫气,木升作用,进“气室”。“气室”存卫气,“清气”。“清气”,通过呼吸进来,是“氧气”。古人,局限于“气”,“邪气”、“浊气”。“邪”,不叫“气”,“废物”毒素,称为病理产物。例如:“浊气”,大小便,痰饮水湿、瘀血、瘀热、邪风等。“邪”自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2、营成上焦营血,是

3、一物。在内叫做血,在外称为“营”。“营”,根于真元,养于后天。真元变化生营血。“造血”。中焦,化“精气”,降排“浊”,而“清”再化。清中之浊者,下归“水府”“阴水”清中之清者,上归“血府”,充营血、“化赤”。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二、卫营的敷布与交感上焦,卫聚“气室”;营归“血府”。敷布:“天下雨”,全身。营卫无处不在。“三阴三阳”各自均有气血营卫。卫,润体,有的损耗,有的化“阴水”(金降)归“水府”;营,荣人。有的损耗则化死血,排外。“表”之“营”归“血府”;“里”之“血”,先归“血室”,后聚“血府”。值得一提:营血携带“清气”,敷布全身。“清气”与真阳结合,产生

4、“阳气”,也就是热能,或者称为人体动力。以及“浊气”。“邪有出路”:营血携带“浊气”,回“血室”,气化从二便排出;归“血府”,气化以呼吸排出。在“表”“浊气”,“汗”排。卫营交感,是“营卫互化”:营化津液,津液养营。营卫和谐:“表”不滞,汗常;“里”不虚,邪不生长,二便有序。三、卫营的病理:营卫主忌寒、气血怕寒热1、“卫”的病理在表,名“卫”,主润养与防卫。外邪内侵时,则调动体内津液(主要是胃气)祛邪。邪轻而卫足,则排邪于外。邪重而卫虚,“表”不自调,则是疾病状态,此时称之为“表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未发热)、头痛(或头晕)、身痛(或者身重、肿胀感)、项犟、鼻塞流涕、喷嚏、无汗(或有汗)

5、、咽痒(或咽痛)、咳嗽、声音嘶哑、脉浮(或缓或紧)或脉促等。在里,名“津液”、或者“气”,主润养、清热邪。体内热浊自生,津液则清除之。损耗津液,热大盛,称为“热邪内生”,继续则损津液,恶性循环。“津液畏热”。或者是阳明病,如白虎汤类证,如果便秘者,则是三承气汤证。急下存阴,使用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以免邪热向营血发展。或者少阳病,可用小柴胡汤。寒邪为患:凝津成饮。例如:真武汤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仁汤证、外台茯苓饮证等等。2、“营”的病理在表,为“营”。与“卫”一同主防卫,也主营养,主骨节、肌肉。风寒入,营凝滞。多从少阴临床表现:四肢关节、肌肉的疼痛,也有体肢、皮肉肿胀感。死血外透,是紫癜。表寒证

6、,例如桂枝汤、小建中汤类证。在里,是“血”,主荣养、清“寒热”之浊。体内邪“浊”,需“血”携而下归“血室”、上属“血府”。阴寒盛:一者,变死物,成出血。二者,“清气”不布,“阳气”亏,“浊邪”不排。热邪入营血:阳明血证,如黄连阿胶汤、桃核承气汤、抵挡汤证等。复合证候1、营卫不和一是卫强营弱:伤寒论:“病常自汗出者,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宋53)二是营滞卫凝:三是营卫虚滞:营卫都主表,其虚滞,则四肢冰凉,麻木不仁、皮肤干燥等,脉多微涩,多是虚劳病的虚寒证。2、饮邪内生,营血不和饮瘀证,典型的方证:桂枝茯苓丸。饮

7、重瘀显,营血自亏 ,是当归芍药散证。四、病案分析张某,男,21岁,广东阳江人主诉:反复腰以下风团5年初诊:2013年1月28日病史简要:患者5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咳嗽痊愈,但是却在腰以下出现风团,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仍服西药,但是时发时止,后变成慢性,为求治疗,故来就诊。刻诊:反复腰部以下风团,大小不一,瘙痒,遇风则发,或者碰凉水也发作,平时无怕冷,不易汗出,无口干、平时很少饮水。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舌象:舌质淡,苔白腻脉象:寸关偏濡,尺脉微浮。辨证:太阴病处方:五苓散(作汤)茯苓30g 猪苓30g 生白术20g 桂枝20g泽泻50g7剂,一剂一天,取汁400毫

8、升,分三次温服。二诊:2013年5月中旬患者家属来电,说患者服药后,风团消失,大便也正常。之后,均未发作,也没有再服药。按语:“荨麻疹”,联想“风热”?消风散之类?伤寒论描述皮肤症状:“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辨证思路:辨证寒热。本案症状少,“大便不成形”再结合舌脉,太阴病。如何选择方证?“风团”“肿胀”,津液为病。本案确定本质病位:里。“水饮”外溢,夹“浊”不“得汗”出,郁在表,则成“风团”。金匮要略“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案需“温利”之法,恢复下焦气化。合适的方证:真武汤、肾着汤、五苓散。选用方证:证候病机,临床表现,病位。此案基点:病位。分:本位,标位(非根本病位)。本案:本位是“里”,标位是“表”。方证:通达表里内外。肾着汤证:治“里”力度有余,对“表”则不足。真武汤与五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