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_第1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_第2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_第3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_第4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都市竞争力分析一 都市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都市群的概念,源自一种目前比较热门的区域竞争力学讲。该学讲认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能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实际上是都市群。都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差不多地域单元,它的进展深刻阻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阻碍一个国家都市化进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进展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初以来,人们关于都市群这种专门的区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相继出现许多相关概念,要紧有:都市群(UrbanCluster;UrbanAgglomerations)、大都市带(Megalopolis)、都市圈、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

2、、有卫星城的大都市(Conurbation)、城镇功能组合区(Desakota Area)、城镇群(TownCluster)、大都市管区(Metropolitan District)、都市功能区(Urban FunctionArea)、都市场(Urban Field)、城镇体系(Urban System)、都市地区(CityRegion),等等。这些概念大体来讲差不多上对都市群进展状态的描述,但其间又有一定的区不。事实上不同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不同,不仅体现了都市群进展的不同时期,而且还代表不同的都市群进展模式。所谓都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是指由在一定距离内能够频繁往返、

3、进行商务活动的若干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都市所组成的、高密度的、关联紧密的都市群体,这种都市群体所占的国土面积虽小,但其人力资源的聚拢度和产业聚拢度却相当高。群内都市间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紧密。规模等级最高的中心都市对群内其他都市有较强的经济、文化辐射和聚拢作用。1.散状都市群、带状都市群和圈状都市群通常按都市群空间形态进行划分,都市群能够分为散状都市群、带状都市群和圈状都市群三种类型,散状都市群的特征是中心都市的首位度专门低,大都市不多,中小都市高度发达,分布均衡,都市密集度极高。典型的代表确实是德国的柏林都市群。柏林都市群中心都市首位度专门低,首都柏林仅有300多万人;都市大多在100万人

4、以下,20万30万人的中、小都市高度发达,分布均衡,规划合理,形成都市密集群,大都市数量小,而且规模不大。柏林都市群都市化率在80%以上。带状都市群确实是戈特曼(JeanGottmann)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这一概念代表了美国西部都市群、英国伦敦都市群的进展特征。它是指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紧密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都市地域复合体。它不是简单的一个都市或者大都市,而是一个面积宽敞,有几个大都市相连接的都市化区域。这是现代意义的都市群概念。戈特曼给出了推断都市群的两个指标:人口规模2500万人,人口密

5、度250人/km2。戈特曼的大都市带概念被许多学者认可,其核心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都市功能的中心都市为核心,包括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进展的最大地域范围。其中的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概念,是国外最常用的都市区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那个核心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差不多单元。早在1910年,美国就提出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Area)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命名为标准大都市区(SMA),1959年改称标准大都市统

6、计区(SMSA),一直沿用到1980年,以后又改称大都市统计区(MSA)。圈状都市群确实是日本的都市圈概念,这一概念代表了日本都市群进展的特征。所谓都市圈,要紧指以特定的通勤时刻为周期,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都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进展区域。被广泛使用的生活圈、商业圈等亦是由此而来。1960年日本行政治理厅开始采纳“大都市圈”概念。日本的都市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以单一中心都市为核心的“日常都市圈”,即能够进行通勤、购物和日常业务交流的“通勤圈”,“1小时距离法则”对其地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半径在100km左右;第二层是以若干中心都市为核心,周边都市、

7、地区共同组成的“大都市圈”,其半径可达300km左右。2.单中心都市群、双核心都市群和多中心都市群假如以都市群中心都市的特点进行划分,都市群能够分为低中心都市群、单中心都市群、双核都市群和多中心都市群(嵌套都市群)。低(多)中心都市群是指中心都市首位度极低,群中都市进展水平大体相当,差不较小的都市群。单中心都市群是指中心都市首位度极高,其他都市的进展水平与中心都市相差较大。双核都市群则是指都市群呈现出双中心,两个中心都市各有所长,承担中心都市职能。多中心都市群是指中心都市首位度极高、群中城镇体系发育完善的都市群,同时次中心都市在两个或以上,以次中心为核心有子都市群存在。3.世界都市群与国家都市

8、群关于都市群的分类,还能够从其阻碍范围进行分类,通常分为世界都市群和国家都市群。(1) 世界都市群。世界都市群的内涵着重于都市群的国际化程度,即要素和活动的跨国界性。世界都市群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交通和信息等各要素的活动半径越过国界;中心都市基础设施现代化,都市运行机制与治理方法符合国际惯例。世界都市群是新科技、新观念、新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人口异质性高、第三产业比重高等特点。世界都市群在世界上阻碍巨大,目前公认的有六大世界都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群,包括纽约、波士顿等闻名都市,其经济特征为: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商业贸易中

9、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北美五大湖都市群,包括多伦多、底特律等都市。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群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其中底特律是全球闻名的汽车城。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群,该都市群的核心是东京,它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分布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都市群,它是产业革命后英国要紧的生产基地,伦敦现已成为欧洲最大同时也是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欧洲西北部都市群,它包括巴黎和鹿特丹如此的世界知名都市,被称为“超级都市带”,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有40座。巴黎是法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也是西欧重要的

10、交通中心之一。荷兰的鹿特丹素有“欧洲门户”之称。长三角都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15个都市,将全面合作力求在较短时刻内倾力打造出让世人瞩目的又一个世界都市群。那个都市群的经济特征是高科技、知识密集型。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门类齐全,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相对其他经济圈而言,那个地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更为突出。(2)国家都市群。相关于世界都市群,国家都市群(地区都市群)是对一国(地区)经济阻碍重大的都市群。例如,中国的长三角都市群,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1%,其GDP占全国总GDP的16.9%,是中国技术创新的中心。(3)区域都市群。相关于世界都市群和国家都市群,区域都市群的阻碍范围则要紧

11、是某一区域内。例如,中原都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密集区,以占河南省30%的土地面积,聚拢了河南省40%的人口,占河南省GDP的55%,对河南经济进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都市群的进展时期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都市群的形成进展可分为工业化往常的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成熟期、工业化后期等四个时期;官卫华等将都市群的进展时期分为都市区域时期、都市群时期、都市群组时期、大都市带时期等四个时期(官卫华,2003);张京祥认为都市群空间的形成和扩展经历了多中心孤立城镇膨胀时期、都市空间定向蔓生时期、都市间的向心与离心扩展时期和都市连绵区内的复合式扩展时期等四个时期(张京祥,2000)。尽管对都市群进展

12、时期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包含着共同点:都市群的进展必定是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过程;都市群内部都市之间的关系由松散的关联进展到紧密的联系;都市群内部城镇之间的分工合作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形成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都市群的结构和功能趋于不断的进展和完善之中;中心都市由小到大,职能由综合向治理演变。都市群进展过程可分为萌芽时期、快速进展时期、稳定进展时期和成熟进展时期。在都市化过程中,首先是单个城镇区域不断扩展、区域城镇个数不断增多并向着核心城镇集中,在空间上表现为城镇的集聚,都市群开始出现;随着都市群区域内城镇的质量优化和数量攀升,都市群的内涵式和外延式扩展持续进行,都市群持续扩张

13、,在空间上表现为城镇的扩散,整个区域都市化水平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区域开始了新一轮的都市化进展。5.都市群的内涵依照前面有关都市群的分析,一个成熟的都市群其内涵是:都市群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大,都市密集,都市化水平高。都市群具有完善的都市等级体系,由几个超大和特大的中心都市及大量的大中小都市相互串连而形成。其中,中心都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在都市群形成和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拥有合理配套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都市群体进展可使区域经济在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更新性和自生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从而使得各都市优势互补,产生最大效益

14、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都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城乡趋于融合,各都市的紧密联系与强烈的相互作用增强了都市的经济与文化的辐射力,扩大了辐射范围,加速了乡村都市化进程和都市文明的普及。在较成熟的都市群内,乡村地区尽管仍存在,但它在保留传统乡村某些特征的同时,在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均与都市同化。都市群在国家经济的进展中能起到枢纽作用,是连接国内、国际要素流淌和资源配置的节点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传输带。都市群形成的机制是:集聚效

15、应和扩散效应相互交替作用的结果;地理上的区位条件以及特大都市和密集中小城镇的存在是都市群产生的基础;交通运输设施是都市群形成的重要条件。二 都市群的识不问题是不是地理位置接近的几个都市都能够称为都市群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识不一个区域是不是都市群呢?都市群的边界在哪里?都市群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有一个以上的大都市作为都市群中心;有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都市,形成一个完善的城镇体系;都市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事实上,推断一个都市区域组合体是不是都市群的标准,不同的进展时期和进展水平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视角也会有所不同。只是在一定时期应该有一个推断都市群的差不多标准。1.都市群规模标准就目前而言,要

16、成为世界性的都市群,其最低标准有四个条件:()都市群面积4万平方公里以上,直径距离为300公里以上;()都市人口为3000万人以上;()有1个或以上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都市作为中心都市,中心都市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能够占到圈内的1/3到一半以上;()每个大都市群的GDP按现价计算超过1000亿美元2.都市群时期标准萌芽进展时期:是都市群的初期进展时期,这时已有都市群的雏形,但各项指标都特不低。中心都市有一定的聚拢作用,都市群规模比较小,都市化水平较低,城镇体系发育极不完善,分工体系专门不完善。快速进展时期:是都市群的快速进展时期,这时都市群形成势头较猛,但各项指标进展不平衡。中心都市的聚拢与扩散

17、作用都比较明显,都市群规模快速扩大,都市化进展速度极快,城镇体系发育还不完善,分工体系开始形成。稳定进展时期:是都市群的较高进展时期,这时都市群的作用显著,各项指标都较高。中心都市聚拢与扩散作用明显,都市群规模比较大,都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体系发育已趋于完善,分工体系较为合理。成熟期都市群:是都市群的高级进展时期,这时都市群的作用相当显著,各项指标都极高。中心都市聚拢与扩散作用明显,都市群规模大,都市化水平专门高,城镇体系发育相当完善,已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3.都市群的边界作为对经济社会活动特定的空间实体形态的表达,都市群理论要最有效地发挥分析解释功能,便必须明确都市如何聚拢和构造,或者讲都市群

18、的特征表现到何种程度才可被称作都市群,即需要对都市群的规模边界进行界定。国内外文献有关都市群的研究表明,都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规律性。许多学者用断裂点理论和重力定律来分析都市的引力范围,然而都市群的规模和边界如何确定,至今没有较为精确的模型。(1)经济联系强度R。确定都市群的边界,能够用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这是由于对一定区域内的众多都市而言,都市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强度越强,都市群的内在有机性和能级均衡特征就越明显,因此,以都市间的相互作用为分析工具来确立都市群的规模边界。经济联系强度又称空间相互作用变量,是用来衡量都市间经济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一方面它能够反映经济中心都市对周边都市的辐射能力,

19、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反映周边都市对中心都市辐射能力的同意程度。理论上,都市群的边界确实是其与中心都市经济联系强度等于零处。经济联系强度分为绝对经济联系强度和相对经济联系强度。绝对经济联系强度是指某都市接收到的中心都市向其辐射量的实际大小,用来分析中心都市向周边都市辐射的地域变化规律。(2)综合联系强度R。都市群内经济及有关的非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是导致都市群体都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与非经济空间活动的要紧缘故,它表明不同地点的人及其活动在空间上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市化过程中的聚拢与扩散是其外在表现。(3)经济联系隶属度S。确定中心都市对周边都市的辐射能力能够用经济联系

20、隶属度,4.都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都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是指都市群体系内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规模都市在质和量方面的组合形式,包括都市间相互的组合关系、特征及差异。都市群的等级规模分布是指某一区域内都市规模的层次分布,该分布反映了都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规模的关系,揭示了那个区域内都市规模的分布规律(集中或分散)。依照分形理论,对中国都市群进行经验分类,按都市人口数量可分为五类:大于500万的为超大都市,300万500万的为特大都市,都市人口100万300万为大都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都市,小于50万的为小都市。合理的都市体系的含义是:都市群具有完整的都市规模等级;各规模等级都市之间保持合理的金字塔

21、结构比例关系,中间不发生断层,上下不缺层;都市的职能作用能够通过都市网络依次有序地逐级扩散到整个体系。三 都市群竞争力的量化1.什么是都市群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具有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进展、人民福利持续增加的能力。都市群是一个专门的区域,其竞争力要紧表现在:都市群具有较大的规模,能够推进都市群都市化的步伐;都市群经济与社会可持续进展,人民的福利不断提高;都市群开放程度高、投资效率高;都市群的中心都市具有强大的经济与人口聚拢能力以及产业的辐射能力;都市群的城镇体系发育完善,都市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与社会联系,都市间分工清晰;都市群具有较强的产业升级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留住企业在本区域经营的能

22、力。2.都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遵循都市进展规律,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都市群都市间的现状和进展态势。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能够统筹都市群都市间的区域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扩展进度调整和人居环境等各个侧面的差不多特征。各侧面指标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动态性原则:都市群一体化进程是一个动态进展、不断推进的过程。在选取指标时,要将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利用静态指标反映都市群现状水平,利用动态指标预测都市群进展前景。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猎取具有可能性,易于量化,且有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作基础;关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可采纳

23、AHP法和德菲尔法。以人为本、可持续进展原则:都市群一体化应以不断满足城镇宽敞人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要紧的追求目标。因此,指标的选取应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进展原则。3.都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都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10大体系、35个指标:规模指标体系、中心都市指标体系、城镇体系指标、城际联系指标体系、分工指标体系、产业进展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效率指标体系、都市化进展指标体系、可持续进展指标等。(1)规模指标体系,综合反映都市群的规模。要紧包括都市群人口、都市群市区人口、都市群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都市群GDP、都市群GDP占全国GDP比重、都市群面积、都市群面积

24、占全国面积比重等。(2)中心都市指标体系,综合反映中心都市的聚拢与扩散能力的指标体系。要紧包括中心都市人口、中心都市GDP在群中比重、群内首位度、首位差。(3)城镇体系发育指标体系,用于反映都市群城镇体系的发育程度。要紧包括都市密度(个/km2)、都市梯度、城镇体系形态、人口密度(人/km2)和建成区面积(km2)等。其中,都市等级梯度是各种不同规模等级的都市数量分不占都市总数的比重,反映的是都市群协调进展的水平。都市规模等级要紧分为超级都市、特大都市、大都市、中等都市和小都市五个等级。我们将都市梯度分为13个,最高级是含有超级都市、特大都市、大都市、中等都市和小都市五个等级的都市,最低级是含

25、2个都市等级且有都市断裂的都市梯度。(4)城际联系指标体系,反映都市群一体化进展水平,要紧包括城际联系强度等指标。(5)分工指标体系,反映都市群内都市分工进展的水平,以及产业链布局的合理程度,要紧指标包括产业专业化指数、产业集中指数、结构指数及首位都市职能指数。其中结构指数是指都市群内部产业结构;首位都市职能指数,分为治理、服务、综合、制造、原料五级。(6)产业进展指标体系,用于反映都市群的产业进展程度。要紧指标包括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高,表示都市群的产业进展水平更高级,相反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高,

26、表示都市群产业进展水平相对更低。(7)吸引指数,用于反映都市群吸引企业并留住企业的能力。要紧指标包括:综合商务成本、宜居度、实际利用外资额等。(8)质量指标体系,反映都市群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能力,要紧包括:产业增加值、地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和都市可支配收入。(9)效率指标体系,反映都市群的产出效率,要紧指标人均GDP(元);单位资本投入的GDP产出率,都市群GDP/固定资产投资;单位资本投入个人收入,都市群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土地产出率(元/km2),都市群GDP/都市群面积。(10)可持续进展指标,反映都市群持续进展的能力指标。要紧指标包括废气综合处理率、废水排放

27、达标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环境噪声达标面积、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大气质量好于级和级以上的天数、饮用水达标率、交通通畅度、公共安全保障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我们计算时,要紧用5个指标,Min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是都市群中都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最低者;Min固体废物利用率,是都市群中固体废物利用率最低的都市数据。这两个指标数值高,都市群的可持续进展水平相对较高。万元GDP工业SO2排放量、万元GDP用水总量以及万元GDP用电量则是三个反向指标,数值越高,都市群可持续进展的能力越低。四 中国都市群的识不1.国都市群识不的原则确定中国都市群依据

28、的原则是:尊重适应,尊重都市群标准。尊重适应,即我们在选取都市群时,尊重传统划分。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可的都市群是长三角都市群、珠三角都市群、京津冀都市群、成渝都市群、半岛都市群、辽中南都市群、中原都市群、长株潭都市群以及海峡西岸都市群。另外,长春都市群、哈尔滨都市群、合肥都市群、徐州都市群也时常被提及。2.中国都市群的最低标准依照都市群的含义、经验数据,以及中外都市群差异系数,我们制定了都市群的最低标准:都市群人口1000万人、都市密度0.5个/万平方公里、都市数量5、人口密度300人/平方公里和都市化水平20%。通过计算,共有14个都市群满足这一标准。入选的14都市群,分不是:长三角都市群、

29、珠三角都市群、京津冀都市群、台北都市群、辽中南都市群、半岛都市群、中原都市群、成渝都市群、关中都市群、武汉都市群、长春都市群、徐州都市群、海峡西岸都市群、合肥都市群。长株潭、昌九两个区域的都市数只有3个,考虑到长株潭的历史沿革及多项指标好于昌九,因而昌九被淘汰,而长株潭被保留下来。由于台湾西岸都市群的各项数据与内地的统计不一致,给后面的竞争力评价带来不便,我们用多项指标较好的哈尔滨都市群替补。哈尔滨都市群的都市密度只有0.3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2人,在首轮识不时落选,但哈尔滨都市区域的各项指标反映出哈尔滨都市群的成长性,因此由哈尔滨都市群替补进来。有些都市群因未达到最低标准而未进入。例如

30、,呼包鄂因其区域人口仅为561.81万人,不足100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200人,都市密度每万平方公里不足0.3个而被淘汰出局。王健提出的驻信都市圈,因其都市化率只有13.42%,也被淘汰出局。3.中国都市群进展时期和阻碍范围的推断依照都市群进展时期及阻碍范围的标准,我们对15个都市群逐一进行进展时期和阻碍范围的推断。从进展时期来看,长株潭都市群、哈尔滨都市群、长春都市群处于都市群进展的萌芽时期;其他12都市群皆处于都市群的快速进展时期,不同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处于都市群快速进展时期的后期,而其余的都市群处于都市群快速进展时期的初期或中期。从都市群的阻碍范围来看,长三角是世界都市群,

31、珠三角、京津冀都市群是国家都市群而其他都市群差不多上区域都市群。从都市群的空间形态来看,长三角都市群和珠三角都市群是多中心都市群,京津冀都市群、半岛都市群、成渝都市群、海峡西岸都市群、辽中南都市群是双核都市群,其余的差不多上单中心都市群。五 中国都市群竞争力的评价通过对15个都市的9个指标体系通常专业化指数能够反映产业的分散化程度,也可反映分工状况。我们计罢了都市群专业化指数,结果不能专门好地反映都市群的分工情况。因此,在本次都市群竞争力比较中,去掉了都市群分工指数。35个指标的计算,中国都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前三甲是长三角都市群、珠三角都市群和京津冀都市群,综合竞争力指数分不是109.9、107

32、.6和95.8。排在后5位的是长株潭、哈尔滨、关中、长春和合肥都市群。1. 长三角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656万人,约占全国的5.9%;GDP总量是27602亿元,占全国的16.9%;人口密度764人/平方公里,都市密度1.5个/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15个地级以上都市、67个县及县级市、1479个建制镇,其中15个地级以上都市中有一个直辖市、三个副省级都市,形成了大中小都市并举、都市等级较为完善的“金字塔”结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都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

33、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都市群体系。通过都市群竞争力比较,上海都市群在都市群规模、中心都市功能、城镇体系的发育完善程度、城际联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都市群的质量等六个指标都排名第一。土地产出率2754元/平方公里、人均GDP36051元差不多上排名第一。存在问题:长三角都市群进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可持续进展问题。在15个都市群可持续进展排名中,长三角名列11位。长三角都市群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都市可支配收入也是最少的,仅有0.79,在所有都市群中排名最后。行政障碍、长江天然屏障也将阻碍长三角都市群一体化的步伐。建议:减少工业污染,改善生态环

34、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福利水平,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2.珠三角都市群珠三角都市群包括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2005年,都市群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6%;人口34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0%,都市化率69.5%;GDP为27843亿元,占全国GDP的17.0%。以广州为枢纽,公路、铁路、水运、港口、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省内外及港澳,使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都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都市密集、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都市群体系。通过都市群竞争

35、力比较,珠三角都市群在效率和产业进展水平两项指标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存在的问题:可持续进展问题极为突出。尽管珠三角都市群可持续进展指标的排名是第六位,然而假如去掉香港和澳门两个都市,则这一指标排名则降至最后一位,它反映珠三角都市群在可持续进展方面的竞争力最差。还存在城镇规划质量不高,部分城镇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功能发育不完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等问题。3.京津冀都市群京津冀都市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包括保定、唐山、沧州、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承德等9个地级以上都市,都市群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74%;都市群人口6049万人,占全国的4.65%,都市化率为41.1%;都

36、市群GDP为12585亿元,占全国的7.6%。京津冀都市群在中心都市的功能、都市群规模、产业进展水平、吸引外来企业以及都市群的进展质量等竞争力指标比较中,都名列前3位。要紧问题:城镇体系进展程度不高,仅排在第10位。北京、天津的进展水平相当高,都市群竞争力水平要紧由京津进展水平决定,而不是整体都市群的竞争水平。都市群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77%,却只产出了整体区域的77%的GDP,这表明北京、天津等都市的聚拢与扩散作用无法辐射到承接中心都市扩散能力低的中小都市,整体都市群处于效率不高的状态下,专门难体现都市群进展战略的作用。都市群人口密度相对不高,排在第12位。都市群可持续、效率排名都在10位以后

37、。4.半岛都市群半岛都市群是指以青岛、济南为核心,包括潍坊、烟台、淄博、威海、东营、日照等8个地级以上的都市和22个县级市、651个建制镇组成的都市地域复合体。都市群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46.6%;人口3941万人,占山东省的42.93%,都市化率为40.6%;GDP为10180亿元,占全省的64%,是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进展的支柱、社会文化进展的重心,成为带动山东、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是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该都市群在吸引外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进展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排名第二,是中国第4大都市群。存在问题:中心都市功能不突出,处于

38、弱核带动状态。中心都市功能在15个都市群中排名最后。都市群投资效率也较低,与京津冀都市群、长春都市群并列第9,处于下游水平。5.辽中南都市群辽中南都市群是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铁岭、辽阳、盘锦等的都市密集区。是辽宁中部历史上形成的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都市群带,是中国第5大都市群。都市群面积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6%;人口3062万人,占全省的72.6%,都市化率53.1%;GDP为7021亿元,占全省的88%。各都市分工相对比较明确,中心都市沈阳、大连,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轻纺城丹东、化纤城辽阳、港口城营口和煤粮之城铁岭。存在问题:缺

39、乏统一规划,产业布局过于集中,造成中心都市用地、用水、用电、交通、住房负荷严峻超载。重工业比重过大,使都市群可持续进展受到严峻挑战。可持续进展指标在15个都市群中排名第14。6.海峡西岸都市群海峡西岸都市群,是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包括泉州、漳州、宁德、莆田等的都市密集区。土地面积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44%;人口为2508万人,占全省的71.42%;GDP为5354.18亿元,占全省的84%。表现较好的指标是效率、可持续性和吸引力,排名分不是第2、5、6位。存在问题:都市化水平低。作为东部沿海地区,该都市群的都市化率只有30.13%。都市群的聚拢要紧表现为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带的聚拢,

40、首位都市福州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弱,是一种较为严峻的弱核带动式都市群。都市群内交通网络不健全,群内基础设施不健全。7.中原都市群中原都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新乡、洛阳、平顶山、焦作、许昌、开封、漯河、济源等9个地级都市和15个县级市、34个县、308个建制镇,以陇海、京广铁路为中轴的集中、分散式都市密集区。土地面积5.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2%;总人口4811万人,占全省的40.1%;GDP为4811.24亿元,占全省的55%。中原都市群辐射潜力强,向东沿陇海线可辐射到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向北可沿京广线辐射到冀南的邯郸和晋东南的长冶,向西可沿陇海兰新线辐射到陕西、甘肃、新疆和青海。中

41、原都市群处于我国陇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东邻进展势头强劲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对承东启西,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中原都市群的城镇体发育状况良好,效率较高,两项指标排名都在第3位。存在问题:中原都市群缺乏特大都市,中心都市郑州对都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中原都市长期处于弱核牵引状态,使群内中心都市的辐射能力专门难带动整个都市群经济的繁荣。中原都市群的都市化水平较低。群内企业多为资源型和原材料加工型,从而限制都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建议:加快郑州大都市的建设,走都市合并道路,将郑州开封建设成郑州都市圈,从而形成一个总人口1150万、都市人口330万、首位度2.2的大都市。8

42、.徐州都市群徐州都市群,是以徐州为中心,包括济宁、连云港、枣庄、淮北、宿州等地级市,跨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的都市区域。土地面积4.7万平方公里,人口3362万人,GDP为3566亿元。都市密集,都市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29个,都市人口密度高,达723人/平方公里。可持续进展水平具有相对优势,该项指标排名第一。存在问题:巨大的行政屏障,阻碍着都市群的演化进程。跨四省行政管辖,使都市群进展受到限制。中心都市徐州缺乏中心带动与辐射作用,缺乏行政力量。都市化水平较低,仅为29.38%。建议:成立推动都市群进展的多都市协调进展促进委员会。9.武汉都市群武汉都市群,是以武汉为核心,周边100公里

43、范围内黄冈、孝感、咸宁、鄂州、仙桃、天门、潜江、襄樊等9个都市构成的都市群落。8都市地域相接,道路相连,商旅相通,习俗相近,人文相融,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特征。武汉都市群以占全省44%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省63%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湖北省的经济进展核心区域。武汉都市群有望突破省界,向邻省的中等都市,如江西的九江市、湖南的岳阳市和河南信阳市推进。存在问题:武汉都市群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具有的层次性特征存在结构上的问题。中心都市武汉的首位度太高,都市产业链传递和扩张功能不够,对周边都市的关联度太低。武汉与其他都市的经济实力差距过大,2005年,武汉市GDP占整个都市群的53.23%,而这一数据20

44、01年为49.5%;其他8个都市之间平均水平相近。群内交通网络不健全。中心都市武汉与其余8个都市的交通往来比较方便,但这些都市之间的互相往来线路却不是十分方便。交通布局不健全、不完善。建议:武汉都市群的要紧任务是促进都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建设等级优化、类型完备的都市群。完善都市职能结构,建设实现有序分工、功能互补的都市群。10.成渝都市群成渝都市群,包括重庆、成都、南充、绵阳、乐山、德阳、眉山、内江、遂宁、资阳。都市群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重庆两省市区域面积的62%;人口7816万人,占本区域的65.9%,都市化率25.3%;GDP为7195亿元,占本区域的34%。存在问题:重庆与成都联系不够紧密,与都市群中的其他都市的交通联系较弱。都市密度低,中心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都市化水平低。11.长株潭都市群长株潭都市群是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株洲、湘潭等三个地级都市组成的都市区域。都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