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JTJ04294_第1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JTJ04294_第2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JTJ04294_第3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JTJ04294_第4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JTJ0429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关于印发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不分开)外交部批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042-94)为行业标准,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积累数据,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报重庆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便修改参考。本规范由人民通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4 年 11 月 30 日目录1总则2施工准备3施工测量3.1 总则规定_3.2孔内施工测量3.3穿透误差的测量与调整3.4竣工测量_3.5辅助隧道测量4开孔、明洞及浅埋段工程4. 1孔项目4. 2明洞项目4.3浅埋段工程5挖掘5.1总则规定5.

2、2开挖方法5.3超欠挖控制5.4钻爆设计5.5钻爆作业5.6掘进机开挖6渣与运输6.1装卸渣6.2交通7施工支持7.1总则规定7.2锚结构7.3喷射混凝土_ _7.4锚喷支护质量要求7.5组件支持7.6建立会员支持8衬里8.1 总则规定_8.2拱(墙)架及模板8.3模压衬里8.4二次衬里9监控测量9.1 总则规定_9.2测量内容和方法9.3测量数据处理与应用9.4测量管理10防水和排水10.1 总则规定_10.2施工防水排水10.3结构防水排水施工11风、水电工作及通风防尘11.1供气和供水11.2电源和照明11.3通风、粉尘和有害气体12条辅助隧道12.1总则规定12.2于威尔斯12.3强井

3、12.4水平孔和平行导向坑13辅助施工方法13.1适用范围及总则规定13.2稳定工作面的方法13.3如何处理进水14特殊地质区建设14.1总则规定14.2膨胀围岩14.3黄土14.4喀斯特洞穴14.5滑坡14.6流沙14.7气体形成15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15.1总则规定15.2路基15.3路面基层15.4路面16附属设施工程16.1设备孔、交叉通道等16.2 装饰工程_16.3运营管理设施附录A 开挖与支护的开挖方法及顺序图附录 爆破缝测试方法附录C 锚喷支护施工记录附录 D 喷射混凝土支架的测试和测量方法 附录 E 测量记录表 附录 F 施工通风方法 附录 G 本规范中使用的术语表附加说明

4、附: JTJ042-9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编译说明 总计2 施工准备3 施工勘察总则规定洞内施工勘察穿透误差的测量与调整3.5辅助隧道测量4 开挖、明洞及浅埋段工程隧道工程明洞项目浅埋段工程5 开挖 总则规定开挖方法过挖控制钻爆设计钻孔和爆破作业TBM开挖6 清渣运输6.1装卸渣6.2运输7 施工支持总则规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喷浆支护质量检验组件支持构件支撑架设8 衬里 总则规定拱(墙)架和模板模压衬里二次衬里9 监测测量总则规定测量内容与方法测量数据处理与应用测量管理10 防水排水总则规定建筑防水排水结构防水排水施工11 冯、水电工作及通风防尘空气和供水电源和照明通风、防尘、防有害

5、气体12条辅助隧道总则规定斜井轴水平孔和平行导向坑13 辅助施工方法 适用范围及总则规定开挖面稳定方法涌水怎么处理14 特殊地质断面建设总则规定膨胀围岩黄土洞穴坍塌流沙气体形成15 路基、基层和路面 总则规定路基路面基层路面16 辅助设施工程设备孔、交叉通道等装饰工程运营管理设施1 总则1.0.1本规范是为公路山地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规范而专门制定的。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地隧道。1.0.3隧道施工应根据公路建设总体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隧道的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1

6、.0.4要落实质量检验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检测工作。施工期间要做好技术交底,开展技术、质量和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坚持文明施工。1.0.5应制定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防水和有害气体的预防。并防止滑坡事故,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1.0.6施工过程中,应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积极审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先进技术要求,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1.0.7应合理安排施工设备的周转时间,提高机械的利用率。施工中要加强技术管理,合理安排关键工序的工艺进度和作业周期,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0.8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关

7、注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化。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合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1.0.9附属设施的安装应按照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的有关规定办理。1.0.10施工时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和资料,并保存各工序的原始记录。1.0.12隧道施工应编制综合、个别的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资料。1.0.13公路隧道的建设,不仅要按照规范进行,而且要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的有关标准和规定。2 施工准备2.0.1隧道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审核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0.2施工前应对施工现

8、场进行以下深入调查:2.0.2.1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结构的影响。2.0.2.2交通条件与施工交通通道对比。2.0.2.3施工场地布置与入口处相邻工程、废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2.0.2.4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电信、电力线路等设施的拆除情况及数量。2.0.2.5调查测试水源、水质,制定供水计划。2.0.2.6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砾石、石料)的来源、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计划。2.0.2.7电源、电力、通讯、机械、工具和车辆的维修、材料、消防、劳动力、生活用品和医疗卫生条件的可用性。2.0.2.8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和居民点社会状况。2.0.2.9 施工期和运营期对自然环境和生活

9、环境的影响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2.0.3施工单位应充分熟悉设计文件,与设计单位现场核对,做好以下工作。2.0.3.1掌握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隧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过程;2.0.3.2重点审查对隧道建设和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的地形、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保护措施是否得当;2.0.3.3检查隧道平面及纵断面设计,了解隧道与所在断面总平面及纵断面设计的关系。2.0.3.4检查隧道门的位置、样式、衬砌类型是否与隧道周围环境相适应。2.0.3.5检查设计文件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施工条件。2.0.3.6检查洞外排水系统和设施的布置是否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相适应。2

10、.0.3.7会同设计单位对施工测量的测量控制点、参考点、标杆点进行现场交接和评审,并定期评审。2.0.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场地布置、工期、工程数量、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电力、交通,以及安全、质量、环保等主要措施。保护、技术和保存内容。2.0.5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实力、安全生产、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结构等合理确定。 ., 并相应地制定进度计划。2.0.6施工现场总布置图应在隧道开工前绘制。施工场地布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废渣场和水源地等,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的原则、布局合理、统筹安排

11、,并满足以下要求:(1)以洞口为中心布置工地。施工现场要提前规划,分阶段布置,减少与现有道路的交叉和干扰。(2)轨道交通渣线、编组线、联络线应形成有效的循环系统。(3)长隧道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存放场所。(4)机械设备、附属厂房、加工领域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道路,并有专线。(5)合理安排大堆材料(砂石)、施工备件和再生料堆放场地的位置。(6)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安全钥匙和办公楼附近。(7)交通进出道路、场地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八)危险品仓库按有关规定办理。2.0.7弃土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容量充足,出渣方便;(二)不得占用

12、其他工程场地,影响附近各项设施安全;(三)不影响附近农田水利设施,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4)不要堵塞河流和河谷,防止水位升高和水流状况恶化。2.0.8临时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隧道开工前应基本完成临时工程;(2)交通便道需引至洞口,满足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要求,并定期维护,保证畅通;(3)风、水、电设施应靠近隧道入口,安装机械和管道应按有关规定布置并尽快架设;(四)临时住房应结合季节和地区特点选择,采用定型、拼装或简易的建筑,并能适应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五)严禁在受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滑坡、雪崩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区布置临时房屋地板。临时房屋周围应设置排水系统,并应避开高

13、压电线。生活用水排放不得影响施工,防止次生灾害。2.0.9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全套检测仪器,做好钢材、木材、水泥、沙子、砾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检测工作。2.0.10复合衬砌隧道应准备材料、设备、测量方案和仪器。2.0.11隧道开工前,宜在隧道口前做好易干扰隧道体施工的相关工作。2.0.12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和培训。3 施工测量3.1 总则规定3.1.1控制测量的准确度应以中误差来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3.1.2隧道施工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长隧道内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丝网应定期检查其基准点和基准点;(2)

14、根据隧道平面和纵平面、隧道长度等定期对隧道外标杆和中心线点进行复核,并根据施工进度设置隧道内控制点。3.1.3对孔内施工隧道的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能见度好。基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并妥善保护的地方。测量仪器和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3.1.4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隧道内两相施工中心线对贯入面的极限误差、控制测量误差对贯入面的影响值隧道内和洞口内,线材在隧道内的测量角度,测量距离的准确性以及两个隧道入口基准点之间的往返高度测量的差异,应符合现行“交通部公路隧道勘察规程( JTJ 063 ) 。3.1.5隧道建成后,应提供贯入测量技术结果、实测结果及贯入误差说明

15、、净空断面测量、永久中线点、水准点测量结果及示意图。提交。3.2 洞内施工勘察3.2.1孔内导线应按孔的投影点伸入孔内测量。孔的投影点应包含在控制网络中。孔的投影点传递的连接角的角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测量水平的要求。 , 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应小于 300 m 。导体点尽量沿线路中心线布置,直线段导体边长不小于200m ;弯曲段不应短于70m 。对于没有联合条件的单根导线,应进行两组独立观察以相互检查。直线部分中心线点间距不宜小于100m ;曲线部分不应短于50m 。采用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中线延长点时,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 。3.2.2超长隧道、长隧道和大型掘进机械施工隧道应采用激光设备引

16、导。3.2.3引坑延伸、开挖临时点可采用串法标定,延伸长度直线段不大于30m,弯曲段不大于20m 。串法的两根吊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用弦法标定开挖面中心线时,可用卷尺测量基距。3.2.4开挖前应在开挖断面上标出设计断面尺寸线,开挖工作完成后及时测量绘制断面图。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的隧道,上导坑中心线每次延长一定距离后,应与下导坑中心线进行联合测量,检查中心线点。上先导坑的位置或上先导坑的前导点。3.2.5衬砌临时中心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测量,间距应适当加密,但不应大于10m 。3.2.6竖模板衬砌前,应复核中心线和标高,标出拱顶、边墙底和拱线标高,并标出拱顶、墙模。框架应由设计衬砌段的支撑距

17、离控制。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正确性。3.2.7隧道内平整路线应布置在隧道入口标高控制点至隧道内。根据隧道内施工条件,测点间距为200-500m 。洞内施工的标杆,应根据施工需要,根据洞内外已设定的标杆,增加标杆。为便于施工,在引水坑拱、边墙施工段每隔100m设置一个临时标杆,并定期检查。3.3 穿透误差的测量与调整3.3.1穿透误差的确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用精密线测量时,在穿透面附近设置一个临时点,从测量的两个方向测量该点的坐标。对于实际的水平和垂直穿透误差,将镜子放在这个临时点测量方位角穿透误差。(2)采用中心线法测量时,应从测量的两个相反方向延伸至穿透面,并取一个临时点

18、测量两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以获得实际的穿透误差。隧道。(3)水准路线从隧道两端向洞内测量,在贯穿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进行测量,测得的高程差即为实际高程贯穿误差。3.3.2穿透误差的调整应按以下方法进行:3.3.2.1采用折线法调整直隧道中心线。3.3.2.2 对于弯曲隧道,根据实际穿入误差,按曲线两端至穿入面长度的比例调整中心线。3.3.2.3采用精密线法测量时,通过坐标增量调整来调整穿透误差。3.3.2.4调整标高贯入误差时,贯入点附近的基准标高应以出入口测得的标高的平均值作为调整标高。3.3.3隧道贯通后,施工中心线和标高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无衬砌100m段(即调线段)内进行调整。本段

19、开挖、衬砌应以调整后的中心线和标高放样。3.4竣工测量3.4.1隧道建成后,应在直线段每隔50m 、弯曲段每隔20m和需要修整的段,以路线中线为基准,测绘隧道的实际净空。测量,并标出拱顶标高、拱线宽度和路面水平宽度。3.4.2隧道永久中心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用金属标记嵌入混凝土中。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隔200-250m设置一个,在曲线上缓动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设置一个;在曲线中间,可根据能见度情况适当增加。永久中心线点确定后,应在隧道侧壁上画一个标志。3.4.3隧道每公里应埋设1个基准点,不足1公里的隧道内至少应设置1个,并在隧道侧壁划出标记。3.5 _ _辅助隧道测量3.5.1通过辅助隧道引入的中

20、心线和水准测量,应根据辅助隧道的类型、长度、方向和坡度,在隧道入口附近按要求的精度设置隧道外控制点。3.5.2平行导向坑和水平孔的引出方法和标高测量与正孔相同。3.5.3斜井中心线方向应从斜井口外的直线延伸,可采用垂直和倒镜中心直线法进行;斜井的距离应按斜距测量,桩顶标高应测量,并计算高差。水平距离。3.5.4测量轴时,应根据轴的尺寸、深度和必要的测量精度确定测量方法。钢绳挂锤、激光、经纬仪等。 将钢卷尺向下悬挂可直接测量轴的高度。4 开孔、明洞及浅埋段工程4.1 开幕作品4.1.1隧道口各项工程应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体施工创造条件。4.1.2隧道引道范围内的桥墩、涵洞、下挡土

21、墙等工程的施工,应与排渣需要相协调,尽快完成。4.1.3洞口土石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4.1.3.1隧道入口处的排水系统应在进入隧道前尽快完成。4.1.3.2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和边坡布置,开挖应自上而下逐段进行,不得开底或上下重叠开挖。4.1.3.3清除洞口以上山坡上可能塌陷的表土、灌木、危险石块,以免留下后患。4.1.3.4石层中的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散的石块;土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平边(上)坡。4.1.3.5隧道入口端墙土方应根据地层稳定性、隧道入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4.1.3.6隧道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和融雪期。严寒地区施工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定办理。4.1.3.

22、7边(上)边坡不应采用深眼爆破法。4.1.3.8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立面坡度。如有滑动、开裂等情况,坡度应适度适宜,以保证边(架)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4.1.3.9挖出的土石方不得弃置在危及边坡和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方,不得影响运输安全。4.1.3.10 隧道洞口支护工程应结合土方开挖完成。4.1.4当隧道入口处可能发生地层滑坡、塌陷和偏压时,应采取以下相应的预防措施:(1)滑坡可采用地表螺栓、深基桩、挡土墙、土袋或石笼等加固措施。(2)塌方可采取喷射混凝土、地面锚杆、锚索、防落石棚、化学液体注浆等措施。(3)对于偏压,可采取平衡压充填、护坡、挡土墙等措施,或对偏压以上地层进行开挖切

23、割等措施,降低偏压。(4)开挖过程中,应监测和测量地层动态,检查各种处理措施的可靠性。4.1.5入孔开挖时,宜采用钢支架支撑孔口处的开挖面。当围岩较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护作业要紧跟开挖作业,稳步推进。4.1.6隧道门的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 204 )的有关规定办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基要平整、压实。当土层较软时,应加入碎石并人工压实,地基应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2)清除地基处的渣屑、风化软层和积水。(3)洞门内衬拱墙应与洞内连接拱墙同时施工,形成一个整体。若与长明洞相连,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保证与既有拱墙的良好连接。(4)施工时放样端墙时

24、,应保证墙体位置准确,坡度平整。(5)浇筑的混凝土应保证模板不动。(6)隧道门端墙砌筑和墙背回填应同时在两侧进行,防止衬砌侧墙偏压。(7)隧道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理隧道门上方坡脚损坏部分。当边( )边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护坡措施。(8)洞门排水沟在填土上修建时,必须压实填土。(9)隧道闸门的排水截流设施应与隧道闸工程配套建设,并应与堑壕排水系统相连接。4.2明洞项目4.2.1明洞衬砌施工可采用以下方法:(1)当边坡可以临时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2)当边坡稳定性较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又能保证拱圈稳定性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3)半切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宜先做外侧壁,再做拱

25、圈,再做内侧壁;(4)当开挖式明洞拱脚地层较软,不能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在拱线以上开挖,再挖两侧边墙可以先用跳井、挖井的方法建造,然后再建造拱门。循环,最后做其余的侧壁。(5)在具备相应设备条件时,可采用拱墙进行整体灌溉。4.2.2明洞衬砌侧墙基础和遮阳棚柱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基础上。边墙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地质条件和内容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及时处理。明洞段土石方开挖按本章第4.1.3条规定进行。4.2.3明洞衬砌施工应注意以下事项:(1)浇筑混凝土前应重新测量中心线和标高,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2)拱环应按截面要求制成异型挡板、外模和骨架,并采取防止脱模的措施;(3)跳槽侧壁浇筑拱圈时

26、,应加强拱脚的基础处理,保持拱脚稳定;当拱脚基础过深时,应先浇筑基础托梁,必要时加锚杆,使拱脚稳固。混凝土与岩墙连接牢固,防止拱脚底座松动下沉;(4)只有当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拆除内外模板拱;(5)各种棚孔的钢筋混凝土盖梁应采用吊装法预制架设,墙顶支撑槽用水泥砂浆填紧。4.2.4明洞衬砌完成后进行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2.4.1拱圈外型拆除后,应立即准备防水层和拱脚处的纵向盲沟,以保证排水畅通。4.2.4.2墙体背面的回填应在两侧同时进行。墙底应填入0.5-1.0m厚的碎石并压实,然后向上回填。当石层中墙背与岩墙间隙不大时,可用与墙体同层的混凝土进行回填;间隙较大时

27、,可用碎石混凝土或砂浆碎石回填,进行回填压实。成阶梯状,分层铺干碎石,间隙用砾石填紧,不得随意抛填土石。4.2.4.3明洞拱背回填土应分层对称压实。回填至拱顶高度后,应立即分层填筑,并立即填满至所需高度。4.2.4.4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机械回填,人工夯实至拱顶以上1.0m 。4.2.4.5 拱背回填土需要用作粘土挡水时,挡水应与边坡、边坡搭接良好,并封闭严密,防止地表水渗入影响路基稳定性。回填。4.2.4.6明洞后方铺设或喷涂防水层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0.3条的有关要求。4.2.5明洞与暗洞的连接处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的方法。边坡临时稳定时,应由内向外施工;在边坡容易塌陷的情况下,

28、应先将裸孔的拱圈浇注到边坡上。在坡脚处,由内向外做内拱圈,保证坡面的稳定性。明洞和暗洞的拱门应连接良好。4.3浅埋段工程4.3.1浅埋段和入口加固段的开挖,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质沉降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施工安全的保障情况,选择开挖方式和支护方式。 , 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面导坑法、双面导坑法或芯土开挖法;当围岩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步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2)开挖后,应尽快安装螺栓、喷射混凝土和钢网或钢支撑。采用复合衬砌时,应加强初始锚杆和喷浆支护。 类以下围岩应尽快衬砌,防止围岩松动。锚喷支护和构件支护的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 7 章的要求。(3)

29、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护应尽可能靠近开挖面,距离应小于孔跨度的1倍。4.3.2浅埋段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方法加固围岩。4.3.3 _为控制地面沉降,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开挖宜采用单臂掘进机或风镐,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使用爆破时,应使用短镜头和弱爆破;( 2 )设置拱锚,提高拱处围岩的承载能力;( 3 )及时倒置或临时倒置;( 4 )当地质条件较差或有涌水时,宜采用地表预注浆结合洞内环状固结注浆;( 5 )加强地面沉降和拱顶沉降测量反馈,指导施工。测量频率应为深埋段的两倍。5 挖掘5.1 总则规定5.1.1开挖方法和开挖方法按本规范第1.0.3条的原则确

30、定,具有较大的适应性。改变开挖方式时,应有过渡措施。5.1.2人工开挖仅限于其他开挖方法,不应在围岩不稳定的土隧道中使用或应用。低等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可以人工开挖。5.1.3开挖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理确定开挖步数和周期进尺,保持开挖过程相互衔接,平衡施工;( 2 )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爆破后应检查开挖面和无衬砌断面,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可能发生的危险;( 4 )开挖作业中,不得损坏支护、衬砌和设备,保护好用于测量的测点;( 5 )做好地质构造检查和勾画,对地质变化和重要断面进行拍照记录。5.1.4岩石隧道爆破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施工时应提高钻孔效率和爆破效果,

31、减少材料消耗。5.1.5开挖、爆破应使用适当种类和种类的炸药,在漏水、涌水区引爆应使用非导电雷管。5.1.6爆破作业和火药产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于有瓦斯溢流的隧道,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瓦斯溢流程度和设备条件,制定适当的施工方案。5.1.7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应加强两端施工,统一指挥。当两个开挖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15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直至达到贯入。5.1.8开挖双孔时,应根据两孔轴线距离、孔距、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外周壁有不良影响。5.2 开挖方法5.2.1开挖方法应考虑围岩条件,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开挖方法、开挖及支护时序图见附录A

32、。5.2.2开挖法的适用范围及施工要求如下:5.2.2.1六至四类围岩适用全断面法。该方法可采用深孔爆破,深度可达3 3.5m 。全断面法不适用于三车道隧道和停车带段开挖。5.2.2.2阶梯法适用于较软或节理发育的-级围岩,其施工要求如下:(1)上下台阶的距离应能满足机器的正常运转,减少翻渣的工作量。(2)顶部围岩破碎,需要紧跟施工支护时,可适当延长台阶长度,减少施工干扰。(3)台阶不宜多层,装渣机应紧贴开挖面,减少排渣距离。5.2.2.3分步开挖法适用于-类围岩或总则土质围岩断面。总则环形开挖进尺不宜过长,以0.5 1.0m为宜。5.2.2.4 引坑法适用于-类围岩。下部先导坑适合勘探开挖前

33、沿前的地下水条件;中央先导坑适用于处理膨胀压力地层;上部先导坑适用于开口段的辅助开挖。各工序布置要紧凑,支护要及时,保证施工安全。5.2.2.5单边墙先导坑法适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埋层浅、需要控制地表沉降的场合。只有在围岩完全稳定后才能拆除中墙。5.2.2.6双边墙先导坑法适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及对地表沉降要求严格、围岩条件较差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工序的合理安排,加强隧道内的施工管理和围岩监测,掌握两堵墙的拆除时间。5.2.2.7 类围岩开挖前必须按辅助工法的要求进行处理。5.2.3衬砌先拱后墙施工时,下段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段开挖;(2

34、)可采取加大足弓、设置足弓锚、加强纵缝等措施加强足弓;(3)下边墙开挖后,应按设计规定及时进行支护;(4)应及时测量拱顶、拱足和侧壁中部的位移。当变形率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采取倒拱封堵或其他有效措施,确保围岩和衬砌处于稳定状态。5.2.4边墙马口开挖总则应错开施工。当围岩状况良好时,可采用分体施工,并满足以下要求:5.2.4.1宜采用长短马口相结合,减少跳槽次数。四至三级围岩马口首轮长度不超过4m,二至一级围岩不超过2m 。5.2.4.2第一轮马口和中心应选择在拱圈的接缝处,并注意岩层的倾斜度和稳定性,防止地层塌陷。5.2.4.3回马口开挖必须在相邻边墙密封24小时后进行;有侧压时,应在密封3

35、天后进行。5.2.4.4在孔洞加固段开挖马嘴时,拱圈悬臂长度不得超过第一轮马嘴长度。5.2.5导坑开挖或中槽开挖宜采用多次循环,并符合下列要求:(一)试验坑的断面应根据地质条件、支护形式、设备及运输、通风、排水要求、作业安全要求等确定;( 2 )各种临时支架不得妨碍坑内运输作业;( 3 )地质条件良好时,下导坑可保持较长的推进距离;( 4 )当为坚硬地层时,下导坑底部应一次开挖至洞底设计高度;上导坑一次开挖至洞顶开挖轮廓。5.2.6扩大分隔开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开挖应沿途钻孔,周围墙体应喷砂,表面光滑;(2)围岩压力较大时,应配合支护进行分基挖;(3)隧道入口段地质较差或覆盖层薄时,应在隧

36、道内稳定地层内向隧道入口方向逐步扩开浇筑拱圈开挖,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隧道入口段;(4)扩大层数时,应加强断面测量,防止超欠挖;断面检查应随排渣进行,清除欠挖,处理危险岩石。5.2.7开挖仰拱时,可采用全开挖或半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底面平整,除渣;(2)排出积水,做好排水设施;(3)隧道底两角与侧壁的接缝应开挖平整,避免应力集中;(4)遇到膨胀性大变形围岩时,开挖前应将下表面及其两角打入锚杆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部分执行;(5)仰拱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洞内临时交通畅通。5.3过欠挖控制5.3.1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且岩石的抗压强度大于 30 MPA并确认衬

37、砌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不受影响时,岩石的单个突出部分(每 1 m 2内部为不大于0.1m 2 )开挖下,但其悬垂度不得大于5cm。严禁在拱门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挖深。5.3.2应尽量减少超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内容超挖值见表5.3.2 。采用特殊方法支护时,应减少内容超挖。内容超采值(单位: cm)表5.3.2环绕岩石跳闸片种类不要挖掘现场坚硬的岩石,通常相当六类围岩中硬岩、软岩相当于V围岩破碎的松散岩石和土壤质量,相当于II到I围岩(总则不爆破)挖掘)拱平均 10最多 20 个平均 15最多 25 个平均 10最多 15 个边墙、倒拱、隧道底平均 10平均 10平均 10注:硬岩是指极限抗压

38、强度R b 60 MPa ,中硬岩R b =30-60 MPa ,软岩R b 601.2至51.5。55至7070至850.8至1.00.30至0.35中等硬度的岩石30到601.50至2.0045至6060至750.8至1.00.20至0.30软岩 302.00至2.5030到5040到600.5至0.80.07至0.15注:软岩隧道光面爆破的相对距离宜取较小值。装药浓度按2号岩硝酸盐和炸药考虑,使用其他炸药时换算。转换指标主要是锋利度和爆发力(平均)。转换系数 K 计算如下。5.4.4_预裂爆破的参数可通过现场爆破裂纹试验获得,无条件试验可按表5.4.3-1选择。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参数可

39、按表5.4.3-2选择。预裂热电厂各项参数表5.4.3-1参岩号结石类型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强花费R b (兆帕一)药物并非巧合组合系数系数D周边眼间距E (厘米)周边眼内环眼药水间距(厘米)周边眼镜药物浓度q(公斤/米)硬石 601.2至1.340到50400.35至0.40中等硬度的岩石30到601.3至1.440至45400.25至0.35软岩 301.4至1.530到40400.09至0.19表5.4.4-2预留光面层光面爆破参数表参岩号结石类型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强花费R b (兆帕一)药物并非巧合组合系数系数D周边眼间距E (厘米)周边眼阻力最小线垂直(厘米)相对距离E/V眼周浓度q(公斤

40、/米)硬石 601.2至51.5。607070800.7到1.00.20至0.30中等硬度的岩石30到601.50至2.00405050600.8至1.00.10至0.15软岩 302.00至2.50405050600.7至0.90.07至0.12注:表适用范围:炮孔深度为1.0 3.5m,炮孔直径为40 50mm ,线圈直径为20 32mm 。炸药换算系数按表5.4.3注所示公式计算。5.4.5眼周边参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断面较小或围岩软弱或破碎,或曲线、折线处开挖成型要求较高时,应取周边眼距E为最小值;(2)阻力线V座大于周边眼距。对于软岩,当周边眼距较小时,应适当增加阻力线;

41、(3)对于软岩或破碎围岩,周边眼的相对距离E/V应取最小值。5.4.6 _爆破开挖应根据围岩情况确定。开挖软弱围岩时,应控制在1 2m以内;开挖坚硬、完整的围岩时,应根据周围炮孔的外角和内容的超挖量来确定。数量是确定的。硬岩隧道全断面开挖,眼深3 3.5m爆破时,单位体积岩石的装药用量可达3 3.5mkg/m 3 ;开挖采用半段法或阶梯法,眼深1.0 1.0m。 3.0m浅眼爆破时,单耗可在0.4 0.8mkg/m 3 。5.4.7炮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4.7.1_ _开挖段中心下部设置底切炮孔,以破碎底岩,减少飞石。5.4.7.2_ _外围炮孔应沿设计开挖轮廓布置。5.4.7.3_辅助

42、爆破孔应在周边孔与切削孔之间错开均匀布置,钻孔应与开挖面垂直,使爆破碎石块的尺寸适合施工要求。装渣。5.4.7.4_开挖段底部的两个拐角处,应合理布置副眼,适当增加装药量,消除爆破死角。断面顶部应控制用量,防止超挖。5.4.7.5_ _宜采用直孔切削。当眼深小于2m时,可采用斜孔切割,两个切割孔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cm 。5.4.7.6_ _斜孔切削的方向在层理或节理发育时不应与其平行,而应成一定角度,并尽可能垂直。5.4.7.7_周边炮孔与辅助井底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以保证开挖面平整。但底切孔应比辅助孔眼底深 10 厘米。5.4.8孔数、布置形式及空心孔与装药孔的距离应根据装药孔的直径、深

43、度、地质条件和爆轰顺序确定。当孔径为10厘米时,深孔爆破可采用三孔式或双孔式;浅孔爆破可采用单空心孔式。5.4.9装料种类应根据切孔孔径rh与线圈直径rc之比D (非耦合系数)确定,也可根据两卷。 该值可以取 4 到 6。选择小直径线圈时,应防止爆炸中断现象。当岩石很软时,可以使用爆管装药类型。当眼深小于2m时,可采用气柱充电式。当硬岩爆破孔较深时,可在底部安装补强药,以保证爆破效果。5.4.10 采用全断面开挖或阶梯开挖时,应使用起爆管和毫秒雷管引爆周边眼,不得使用火花起爆。开挖段起爆一次时,若毫秒雷管间隔较小,则周边眼雷管应与内环炮孔雷管跳跃起爆,炮孔间起爆时间差可在50-100女士。5.

44、4.11应严格控制内环眼爆破参数,防止围岩过度开裂。5.4.12 _对于先导坑或局部开挖,应采用浅孔爆破,以防止振动对支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5.4.13_钻爆设计与围岩条件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使其合理。5.5 钻爆作业5.5.1钻孔、爆破作业必须按照钻孔、装药、压线、起爆的钻孔和爆破设计进行。5.5.2钻孔前应确定开挖段的中心线、水平线和剖面,并标出炮孔位置。检查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钻孔。5.5.3炮孔的深度、角度和间距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1)底切眼与开眼距离与眼底距离误差不大于5cm 。(2)辅助眼孔的行距和线距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3)外围眼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间

45、距误差不大于5厘米,外围眼外斜度不大于5厘米/米,眼底不大于5厘米。超过 开挖 断面 轮廓 10厘米, 最大 不得 超过 15厘米.(4)内环炮孔到外围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厘米。当炮孔深度超过2.5m时,内环炮孔与周边眼应采用同一坡度。(5)开挖面有凸有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孔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使除开挖孔外的所有炮孔底部均在同一垂直平面。5.5.4钻孔效率高的钻机应按钻爆设计要求施工。使用液压多臂钻机时,要密切注意清除钻屑,保护好钻头。5.5.5钻孔完成后,应按炮孔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新钻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爆破。5.5.6装药前应清理炮孔内的泥石屑。已装

46、药的炮孔应及时用炮孔泥封堵密封。周边眼的阻塞长度不应小于20厘米。采用预裂爆破时,冷块应从药卷顶部进行,不能只在眼孔处进行。5.5.7使用电力起爆时,除符合现行国家土方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充电前应将电灯和电线从开挖面拆除,充电时可用泛光灯、矿灯、风灯照明;( 2 )主导爆丝应敷设在导爆丝和管道的对面。当不可避免设置在同侧时,与导轨、管道等导体的距离必须大于1.0m ,并应悬空;( 3 )多工序开挖顺序引爆时,应检查主管线的连接,确认引爆顺序正确后才能引爆;( 4 )在地下水较多的地区,所用爆炸材料应防水,连接线应为塑料线。铺设爆破网时,接缝不得浸入水

47、中。如无法避免,应加强接缝处的防水绝缘处理。5.5.8周边眼应同时引爆。必须控制爆破时,可根据地质情况,分批引爆周边眼。5.5.9爆破后,开挖断面应进行校核,符合下列要求:(一)超挖量或超挖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3.1条和第5.3.2条的规定。( 2 )周边炮孔痕迹保存率可按式( 5.5.9 )计算:炮孔痕迹的保存率根据岩石质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即应满足:硬岩80%、中硬岩70%、软岩50%。周边炮孔痕迹应均匀分布在开挖剖面上。(3)两枪连接时两次出现的阶梯形误差不大于15cm 。5.5.10开挖过程中,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和爆破振动对周围其他结构的破坏程度。监测爆破振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48、)应考虑爆破方式、装药、距离、地质条件好等因素来确定最大爆破幅度和频率;(2)监测爆破对地面的振动效果,应在垂直方向和两个正交的水平方向(其中一个为爆破点方向)同时测量;(3)监测爆破振动值的空间衰减时,至少应设置3个测点。5.5.11钻爆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的使用、管理、维修和保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并遵守下列规定:(1)机械运转不得超过其最大负荷强度;(2)燃料、润滑脂和水应符合有关规定;(三)严禁随意拆装机械、零部件,相互更换;(4)在使用新型机械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其性能,掌握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5.5.12爆破时,应将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爆破后必须等有害气体排出后才能

49、进入开挖面工作。5.6掘进机开挖5.6.1掘进机开挖可使用任意断面掘进机和全断面掘进机。选型时,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裂缝大小及形状、隧道长度等因素确定。5.6.2任意断面掘进机开挖适用于极限抗压强度小于20MPa的围岩,全断面掘进机开挖适用于极限抗压强度为20- 100兆帕。(1)岩石抗压极限强度超过100 MPA且裂隙发育(裂隙间距总则为30-40厘米)的围岩。(2)极限抗压强度在1.0MPa以下的断裂带或软弱泥岩、膨胀围岩。(3)石英、石榴石等硬质矿物含量超标的围岩。(4)有大量地下水渗流的围岩。5.6.3掘进机开挖前应平整场地,清除积水,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围岩干燥时,应向开挖面洒水或安

50、装除尘器,防止扬尘蔓延。5.6.4动臂式掘进机开挖时,应密切注意开挖面的稳定性,尽量减少超挖。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开挖时,应选择适合地质条件的刀型、刀盘转速和推力大小;严密运输管理,防止蛇行,提高挖掘速度。5.6.5加强洞内车辆调度,统一管理安排各工序作业时间。机器运转时,非操作人员应撤退到安全地点;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6 清渣运输6.1装卸渣6.1.1装渣设备应选用能在隧道开挖段发挥高效率的机器,其装渣能力应与每次开挖的土石方量和运输能力相适应。车辆。6.1.2装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损坏现有支架和临时设备;(2)使用轨道式装渣机械时,轨道应紧

51、贴开挖面,调车设备及时前行,或使用穿梭式矿车、装载机等设备进行前沿装渣;(3)装渣进入漏斗时,漏头处应有防护装置和接触信号,装渣完成后应盖好漏斗;(4)在台阶或脚手架上扫渣时,渣堆应稳固,防止滑倒伤人6.1.3卸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渣管线应根据废渣场地条件、废渣利用情况、车辆类型等情况合理布置,排渣应在布置好的排渣管线上依次进行;(2)卸渣应采用自动卸渣或机械卸渣设备。卸渣时有专人指导卸渣整平;(3)排渣场应建设永久性排水设施和其他防护工程,保证地表径流不会侵蚀废渣堆;(4)轨道运输卸渣时,卸渣码头应设置牢固,有吊钩和栏杆,轨道末端应安装可靠的挡车装置。6.2交通6.2.1运输方式分

52、为有轨和无轨,应根据隧道长度、开挖方式、机械设备、运输规模等进行选择。6.2.2长隧道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安排编制运输计划,统一调整,确保车辆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6.2.3采用轨道交通运输时,隧道外应按要求设置调车、编组、排渣、进料、设备维修等作业线路。洞内应铺设双车道;在单车道区间,错线有效长度应满足最长列车运行要求。6.2.4轨道交通线路铺设标准和要求如下:(1)手动推钢轨时,钢轨单位长度质量不应小于8kg/m ;牵引机动车辆时,不应小于24公斤/平方米。导轨附件、夹板和螺栓必须按标准对齐。(2)不良轨道类型应与钢轨类型相匹配。机动车牵引应选择相对较小的车型,并安装开关。(3)轨枕间距不

53、应大于70厘米,长度为轨距加60厘米。轨枕的顶部和底部应平整。道岔处应铺设长枕木。(4)孔内水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机动车或车辆距离的7倍,孔外不应小于10倍。(5)隧道内不易风化的道碴可用作道碴床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5厘米。(6)线间距 双车道的线间距应保持两列列车之间的净距大于20厘米,错线外应大于40厘米。(7)车辆与坑壁或支撑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0厘米,单车道一侧人行道的宽度不应小于70厘米。纵坡隧道人力车不大于1.5% ;机动车牵引时不大于2.5 %;皮带输送机输送时不大于25%。隧道卸荷池线末端应设置10.5%1.0%土坡段。(9)铺设线路的轨距内容误差为:+ 6mm , -4mm,弯

54、曲段应按规定加宽并设置超高,必要时加测杆;直线部分应在两条导轨上平放。轨枕处应并排铺设两根轨枕,以保持其平整,连接附件应齐全、牢固。(10)使用新型轨道式机械设备时,线路敷设标准应符合机械规格和性能要求,以保证安全运输。6.2.5轨道交通运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动车牵引不得超载。(2)装载的车辆在斗式卡车顶面上的高度不得超过40厘米,宽度不得超过车辆的宽度。(3)列车连接必须良好。机车用于车辆调车、编组、停车或人工推车时,必须有可靠的制动装置,严禁打滑。(4)车辆同向行驶时,两组列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60m ;人力推动小车时,距离不得小于20m 。( 5 )机动车牵引的列车在隧道施工现

55、场、能见度差的弯道、隧道入口处的道岔、平交道口处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 ;在其他地区,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最高车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6)轨道旁的堆垛距钢轨外缘不小于50m,高度不大于100m 。(7)长隧道施工,应有专车供施工人员上下班使用,并制定安全措施。6.2.6隧道采用无轨自卸车运输时,运输道路宜采用简易路面。道路的宽度和速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车道净宽不小于车宽加2m ,错车道设置适当距离;双车净宽不得小于车宽的两倍加2.5m ;会议车辆视距为40m 。(2)施工作业区和车辆错位行驶速度不大于10公里/小时;成孔区的速度不应大于 20 公里/小时。6.2.7运输线路或道路

56、应按标准要求由专人维修保养,使其始终保持平整、畅通。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残料应随时清除。6.2.8运输车辆性能必须良好,操作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6.2.9先拱后墙法施工中,如采用卡口梁作为运输栈道,应在卡口梁下加柱支撑顶板,以保证栈道运输安全。7 施工支持7.1总则规定7.1.1开挖应及时实施施工支护,确保施工安全。7.1.2选择支护方式时,应采用锚杆、喷浆或锚喷组合作为临时支护。在软弱围岩中使用锚喷支护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辅助施工方法综合考虑。7.1.3对于不同类型的围岩,应采用不同结构类型的施工支护。7.1.3.1 六类围岩不得支护。支护类围岩时,应采用局部喷射混凝土或局部锚杆。为了

57、防止岩爆和局部落石,钢网可以部分栓接。7.1.3.2 IVIII级围岩可采用锚杆、锚杆挂网、喷浆或锚喷联合支护。必要时可在类围岩中加设钢架。7.1.3.3 II-I类围岩宜采用锚杆、喷淋、挂网等组合支护形式,可结合辅助工法进行施工支护。7.1.3.4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不稳定时,可采用构件支护。7.1.4螺栓、喷射混凝土和构件支撑的施工应做好记录。7.2锚结构7.2.1_系统螺栓作为衬砌结构的一部分时,应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89 ) 第7章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7.2.2_ _螺栓安装工作应在初次混凝土喷射后及时进行。7.2.3_螺栓施工及准备如下:(1)检查螺栓的材质、型号、规

58、格、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根据锚杆的类型、规格和围岩条件选择钻孔设备;(3)使用砂浆螺栓时,应按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校直、除锈、除油;(4)使用楔缝螺栓时,应检查杆身长度、楔缝、楔块、螺母和螺栓的尺寸及配合情况。7.2.4_钻孔前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标出孔位,孔位内容偏差为 15mm 。7.2.5_钻孔应符合下列要求:7.2.5.1 _钻孔应圆而直,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岩层主结构面垂直;7.2.5.2 _ _ _水泥砂浆螺栓直径应比杆体直径大15mm ;其他型号螺栓的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7.2.5.3 _ _ _钻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砂浆螺栓孔深内容偏差为 50mm ;(2)

59、楔形槽螺栓的孔深不得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不得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 。(3)树指锚杆和早强药包锚杆的孔深应与杆身长度适当匹配。7.2.6_普通水泥砂浆螺栓的施工要求如下:7.2.6.1砂浆配合比(质量比) :水泥:砂:水应为1:1 1.5 : (0.45 0.5) ,砂粒粒径不大于3mm 。7.2.6.2砂浆应搅拌均匀,按需使用。混合一次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7.2.6.3灌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浆开始或中途暂停30分钟以上时,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道。(2)注浆孔口压力不大于0.4MPa 。(3)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510厘米处,随着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均匀地拔出,然后迅速插入杆体。螺

60、栓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应短于设计长度的95%。 .如果没有砂粒从孔口流出,则应将杆体拉出重新灌浆。7.2.6.4锚杆安装后,3天内不得随意敲击,端头不得悬挂重物。7.2.7早强水泥砂浆螺栓的施工要求如下:(1)早强水泥砂浆螺栓的施工应符合本节第7.2.6条的规定;(2)早强水泥砂浆锚杆采用掺有早强剂的硫铝酸盐早强水泥;(3)当注浆作业中途开始或停止超过30分钟时,应测量砂浆的坍落度,小于10mm时,不得注入罐内使用。7.2.8_楔形连接螺栓(包括膨胀壳螺栓)的施工要求如下(1)安装楔缝锚杆前,应将杆体及部件(楔块、膨胀壳、支撑板)组装好;锚杆插入钻孔时,楔块不得偏斜或脱落,锚头必须呈楔形,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