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_第1页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_第2页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_第3页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_第4页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状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常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殊是有特别性岩土,隐伏的破裂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别状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筑在斜坡上、边坡四周、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别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倒塌、

2、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21)(2021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2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力量是否满意要求。应严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21)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

3、察报告中能有精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供应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根据(GB50007-2021)5.3、(JGJ72-2021)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1)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意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意抗滑稳定性要求。自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依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根据(GB50007-2

4、021)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1)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纳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脆弱结构面、脆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6、土岩组合地基 该类地基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时,应描述岩面坡度、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岩土界面上是否

5、存在脆弱层(如泥化带)。 7、岩石地基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脆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脆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当基础四周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稳定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供应岩层产状、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以及脆弱结构面特征等。 8、脆弱地基 首先,应判定地基产生失稳和不匀称变形的可能性;当工程位于池塘、河岸、边坡四周时,应验算其稳定性。其次,其承载力特征值应依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当地阅历结合地层物理

6、力学特征和建(构)筑物特征以及施工方法和程序等多因素综合确定。该类地基应根据(GB50007-2021)第7章和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21)7.24有关规定分析评价其稳定性;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应根据(JGJ83-2021)第6章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9、岩溶和土洞 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根据(GB50021-2021)5.1.101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6.6的规定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 10、填土 当地基主要受力层中有填土分

7、布时,如填土底面的自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11、桩土复合地基 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供应桩间土、桩身的抗剪强度。 12、桩基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嵌岩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 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脆弱夹层、断裂破裂带和地窖分布,且桩底应力集中范围内应无临空面。 当基桩持力层为倾斜地层,基岩面凹凸不平或岩土中有地窖时,应评价桩基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13、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地基的破坏形式,除地基内饱和松砂在地震液化和局部脆弱夹层侧向的问题外,它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在偏心时水平荷载下的整体倾斜或倾覆。 一般状况下,该类基础形式匀称地基同时满意以下条件时,可不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 在抗震设防区,考虑了瞬时作用的地震力,同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10H; 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b。 特别条件下,应依据地基岩土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