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_第1页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_第2页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_第3页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_第4页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素材邹忌讽齐王纳谏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一、自主学习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3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4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二、品读感悟1邹忌与家人的三问三答有何不同?2邹忌是怎样给齐王进谏的?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三、检测反馈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2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积累1文言实词积累(1)邹忌修八尺有余(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王之蔽甚矣(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6)期年之后2用法特殊的词积累(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3词的古今异义积累(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4文言句式及翻译(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此所谓战

3、胜于朝廷。(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王之蔽甚矣。(6)君美甚。3/3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对敢直谏的魏征这样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新知导入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

4、动。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了解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了解作品邹忌,齐国的谋臣,历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

5、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丽。朝(zho)服衣冠,窥(ku)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初读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2

6、、分角色朗读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初读感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初读感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初读感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7、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初读感知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bngj)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初读感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初读感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合作学习(逐段完成):1、六人小组合作,译读课文。2、先完成的先举手展示(10分基础分)。3、不懂之处,举手质疑。4、老师抽测重点字词句(要做笔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初读感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9、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及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夜里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主谓之间,取独)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对)我。初读感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

10、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以及您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从这种情况看,大王您(主谓之间,取独)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初读感知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威王说:“你说得好。”于是下达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批评

11、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初读感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命令刚刚下达,群臣就进言规劝,宫廷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齐王纳谏”)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初读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细读探究主要写邹忌讽谏齐王要除弊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细读探究纳:接受。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

12、之改正错误。本文结构精巧,运用了“三叠法”,本文故事情节有几个“三”?细读探究三答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得意炫耀不自信怀疑格外偏爱、由衷赞美畏惧讨好、有点勉强礼貌尊重、敷衍逢迎三问三答,语气是否相同?各体现了怎样的心理?细读探究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细读探究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求我四境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细读探究邹忌是如何委婉规劝齐王的?采用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规劝。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设喻类比,用家事喻

13、国事,以自己亲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现身说法,由己及君,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易于让齐威王接受。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精读揣摩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三比”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三比家事喻国事王之蔽甚矣设喻类比说理细读探究进谏的依据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三比”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求我四境莫不有求于王面刺寡人上赏三变令初下门庭若市三赏上书寡人谤讥市朝中赏下赏数月后时时间进期年后欲言无可

14、进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此之谓战胜于朝廷。国内效果国外效果细读探究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之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齐王变革产生了什么效果?本文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细读探究齐国为什么能战胜于朝廷?齐王能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国力强大起来,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威王纳谏给的启示?)细读探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整理本文的思路细读探究进

15、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欣喜,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进谏的内容: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进谏的举措及结果:写齐王纳谏的经过及效果。邹忌齐王精读揣摩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善于进谏,实事求是,忠君爱国,头脑冷静,勤于王事。闻过则改、胸怀宽广、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明智果断、兴利除弊。一代忠臣一代明君1.邹忌讽齐王纳谏2.窥镜3.明日,徐公来4.今齐地方千里5.能面刺寡人之过古:委婉地劝说今:讽刺古:照,看今:偷看古:第二天今:明天古:地土方圆今:地点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古今异义课堂练习6.谤讥于市朝7.臣之妻私臣8.宫

16、妇左右莫不私王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古:偏爱今:自私古:没有一个今:不,不要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词古今异义课堂练习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闻:使听到。使动用法地方:土地方圆。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讽:委婉劝说。谤讥:公开议论。文言词语词类活用课堂练习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时时间进又何间焉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词多义(早晨)(朝庭)(朝见)(间或,偶然)(参与)(以.为美)(漂亮好看)课堂练习帝感其

17、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有求于我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真心,真诚确实介词,向介词,比介词,在一词多义课堂练习皆朝于齐今齐地方千里有朋自远方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介词,到方圆,纵横地方才,刚刚一词多义课堂练习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3、忌不自信4、能谤讥于市朝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课堂练习固定句式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于市朝谤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7、王之蔽甚矣8、与坐谈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课堂练习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18、_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门可罗雀门庭若市课堂练习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别人交流时要不卑不亢。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要委婉一些,对方才会欣然接受。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巩固提升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

19、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人在算计他。巩固提升讲讲说话技巧高超的故事!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

20、,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课堂总结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向他人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要委婉一些,对方才会欣然接受。三比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家事喻国事王之蔽甚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莫不有求于王设喻类比说理板书设计“良药蜜口利于病,忠

21、言顺耳利于听”谢谢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

22、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2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今天我们学习战国策中邹忌讽谏齐威王的故事。二、资料助读,走近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西汉时经过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

23、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重点:帙丽(y)朝服(zho)衣冠(gun)窥镜(ku)期年(j)间进(jin)2学生互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今齐地方千里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译读全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4分组阅读,探究疑难。教师走进学生中,答疑解惑。四、学生齐读,体味文意指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课文主要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

24、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五、交流讨论,落实重点讨论总结(一)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2)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3)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的语言劝告)(4)能谤讥于市朝(指责)(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朝面,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4)私我也(私,偏爱形容词作动词)(四)特殊句式(1)固定句式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吾与城北徐

25、公孰美?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A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B句的倒装句。(2)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A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B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C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D皆朝于齐(皆于齐朝)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4)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者,也式标志(5)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一、齐读导入,温故知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出故事结果。讨论明确:“战胜于朝廷”二、提出问题,深入探究1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讨论明确:齐威

26、王纳谏除蔽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讨论交流明确: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纳谏后有何变化?讨论交流明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4古往今来,君王、领导肯于从谏如流的并不多见,为什么齐威王能够做到呢?点拨:这是因为齐威王是一位心胸宽广、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圣明君主。但更重要的是邹忌的讽谏艺术5邹忌讽谏的缘起?讨论交流明确:与徐公比美。6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问妻问妾问客三问及妻、妾、客的回答三答7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也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由衷的赞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口气有点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显的是阿谀奉承。(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可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明确: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