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_第1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_第2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_第3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_第4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28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班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旧采纳百数表,让同学先圈数,再观看、思索。 (二)核心力量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和思索,进一步积累观看、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阅历。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受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和思索,进展合情推理的力量,积累数学思维活动阅历。 (四)

2、学习重点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讨论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讨论出来的? 同学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同学回忆学问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看、猜想,最终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同学的记

3、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预备怎样讨论?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预备借助百数表,利用讨论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预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看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觉? (2)全班沟通、争论 发觉问题 同学展现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觉?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觉,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看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

4、,换个角度思索,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同学自由发言,引导同学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看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觉? 生独立观看、发觉。 【设计意图:由于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藏,依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阅历,同学发觉不了规律。在同学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老师再提示同学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看、去思索,接着重新去探究。】 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觉和依据发觉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沟通一下,并想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沟通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觉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同

5、学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看发觉,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洁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觉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同学进行二次探究,发觉、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

6、累数学探究的活动阅历。】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肯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学问?采纳了什么样的讨论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看、猜想、验

7、证、归纳的讨论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沟通。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材说明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支配的,旨在让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学问,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在培育同学实践力量的同时培育同学归纳推理的思维力量。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试验工具。 同学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

8、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详细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试验数据。 同学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分析数据。 引导同学观看统计表中的信息,并依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同学争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依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依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同学经受从收集试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依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

9、全过程,而且促使同学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学问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同学尝试,充分调动同学自主探究的乐观性,老师只在关键处予以肯定的引导和点拨。 3.在制作试验工具部分,老师可提前布置同学预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同学思索: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详细要求,启发同学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匀称,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留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

10、然,老师也可依据状况敏捷支配,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 4.在收集试验数据部分,老师可在试验之前要求同学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同学争论测量过程中应当留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详细试验的实施可实行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数据部分,老师依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同学认真观看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争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假如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

11、长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依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同学思索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同学初步渗透函数的。假如有的小组试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肯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同学分析缘由,也可向同学客观说明。 7.在同学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同学思索“假如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关心同学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学

12、问与技能: 使同学进一步把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学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仔细计算与准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把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 观看、分析、比较。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同学口算

13、,然后集体订正。 2.思索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假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关心2个小伴侣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伴侣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狠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伴侣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忧,它追不上我!” 同学观看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

14、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导同学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爱好: 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同学的回答引导同学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同学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同学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

15、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同学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观看法:观看小数位数或其次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状况,喜爱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伴侣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由于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当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伴侣都要养成仔细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

16、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同学小组争论沟通,由代表发言,老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其次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同学观看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推断,说出理由;再让同学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爱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终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同学独立推断。集体订正时,让同学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

17、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推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识2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 4、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老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

18、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同学动手完成) 点四位同学上黑板写,老师留意指导。 (2)依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肯定是什么数? 老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假如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推断。 推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老师引导同学应当怎样去推断

19、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因数的个数来推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推断。 用筛选法排解。 留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理解并把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争论中探究、发觉、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力量。 情感

20、、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培育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把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同学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看、分析、比较。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觉?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把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

21、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看图片,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扬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扬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沟通,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扬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扬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

22、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留意什么吗? 同学小组沟通争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全部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同学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同学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23、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觉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同学争论,老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看黑板上各题,小组争论。(出示争论提纲。) 争论提纲: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老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

24、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依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同学争论后,老师组织同学沟通,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老师引导同学争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推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

25、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觉什么?小组沟通争论,老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日学到了哪些学问?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留意什么?(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老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数、

26、4点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便利。 2.使同学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同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力量。 4.增长同学的自然学问,产生喜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预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 1.嬉戏

27、: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一下,嬉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嬉戏规章: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学问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李老师的一位伴侣喜爱旅游, 11月下旬,他又准备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将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预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28、。(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熟悉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熟悉温度计,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同学沟通:是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没错。(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老师板书0)。 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 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消失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同学回答4摄式度后,老师板书4)在温度

29、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老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认真观看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

30、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相互比划一下。 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同学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31、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留意观看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预备好了吗? 香港:(19或+19)。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19来表示的?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 西宁:你们记录好了,同桌相互校对一下再来沟通。问: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来表示? 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

32、 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沟通。师: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写,可以吗?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谁来拨-1?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熟悉正数和负数。 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相同,把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3、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育同学迁移、类推的数学力量,使同学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坚决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把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使同学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依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细心设计预备题,诱导同学思索,鼓舞同学概括沟通,并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迁移、类推,促进同学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

34、同时,我还注意了对同学思维力量、学习力量的培育,融观看、比较、争论、沟通、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同学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同学自学;问题让同学提出;规律让同学发觉;疑难让同学研讨;评价让同学参加。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同学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同学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同学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

35、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假如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许多小数的状况。小明今日运气就特别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日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使同学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同学独立列式计算。假如用分步计算的要鼓舞同学依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同学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与解题思路的全都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准时的表扬。 2、沟通争论,归纳总结 引导同学观看、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沟通、争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同学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同学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看比较从而让同学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