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4、外国诗两首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4外国诗两首(蛔蛔与蛐蛐 夜)同步练习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一、基础积累:1、给加粗字注音。栖息( ) 草茸茸( ) 欢嚷( ) 喧响( )2、根据注音写字。树l( ) yu暗( ) 沉j( ) 昏yn(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栖息:_(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沉寂:_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蝈蝈和蛐蛐一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_21世纪*教育网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为群众做了很多
2、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D、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 此次展览有143件埃及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 ( )史的史册。C、质量技术监督局昨天公布了对京城市场上皮鞋、旅游鞋的最新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分别为63.9%和46.6%。21cnjycomD、为
3、了选择中国熊猫的饲养员,洛山矶动物园很是为难,因为报名争当中国熊猫的饲养员实在是太多了。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夜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
4、的好处。_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_5、诗的13节,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突出夏日夜晚的什么特点6、第4节中有三句诗都与第2节一样,诗人运用反复手法,这有什么好处7、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4节与前三节有什么不同_(二)课外美文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冬雪又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起床后打开窗帘,诧异地发现,入冬的第一场冬雪不经意间悄 ( )然来临,一种久违的心情油然而生,遂穿上衣服,走出家门室外空气清新扑鼻,沁人心 ( http: / / . )脾冬雪笼罩下的周末,一改平时的喧嚣与吵闹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路上的车辆三三两两,迷雾下的街灯忽闪忽闪雪似乎成了这时的主角,无数雪粒细
5、细的、密密的、柔柔的,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茫的宇宙间漫天飞舞微小的雪粒飘在空中,洒在在地下,拂在脸上,粘在衣角,无处不在而又无不存在这场雪不大,地上留下的也不多,墙角里、树丛间、屋顶上、小河旁,一堆堆,一簇簇,一捧捧,似精心点缀又似无意挥洒近处的草坪上,星星点点地散落少许,静静的伏在草根深处,白色的积雪、绿色的草根和枯黄的草叶,互相衬托,互相辉映,煞是好看我喜欢雪,喜欢雪的洁白 ( http: / / . )无瑕,纤尘不染记忆中那些人际未至的积雪白的闪亮、白的耀眼、白的炫目,令人不忍践踏、不忍涂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世上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本真状
6、态下都是干干净净,不掺杂一丝一毫杂质的,但天长地久,逃不脱的是岁月年轮的雕刻,是社会熔炉的烙印,是世间琐事缠绕要想真正像白雪一样,做到质本洁来还洁来,一抔净土掩风流,何其难也?.21-我喜欢雪,喜欢雪的晶莹剔透,清澈透明 ( http: / / . )无论是江南水乡飘零的雪花,还是东北大地厚厚的积雪,无不空净澄明,表里不一,给人一眼望穿秋水的感觉宦海沉浮多少年,面对的是一张张漠无表情的脸,习惯的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渴望的是爱憎分明的真诚态度但要冲破各种社会的禁忌,真正做到敢爱、敢恨、敢怒、敢言,襟怀坦荡,言行一致,真诚透明,何其难也?21cnjy我喜欢雪,喜欢雪的包容博大,无私奉献雪是冷空气遇
7、到空中的灰尘凝结成的固体,落到地上,它把飞扬的尘埃带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既肥沃了土壤,又滋润了人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咏的是春蚕和蜡烛的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精神,白雪岂不更是那种舍自己为群体、舍小我为大家公而忘私的典范但人生在世,要排除私心杂念,摒 ( )弃功名利禄,真正做到不图回报,只求给予,把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何其难也?我喜欢雪,更因为它的渐行渐远,弥足珍 ( http: / / . )贵身居北京多年,感觉下雪尤其是下大雪越来越少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温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南极大陆的冰川都在融化,形单影只的雪花岂能独善其身?俗话说,得不到的东西是最
8、珍贵的,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而又难以割舍的白雪,岂不更显得珍贵!-2-1-cnjy-com1、通读文章,指出这篇散文的写作手法2、说说文章的线索3、概括第2段的内容,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说说文中35段在结构上的特点5、细读第3段,由白雪联想到什么?6、文章语言精美,请从文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赏析 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3、(1)停留;歇息(多指鸟类)。(2)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4、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5、B6、C (A项中“古埃及第一 ( http: / / . )个文物展览”应为“第一个古埃及文物展览”,语序不当。B项“历史的史册”中“历史的”成分多余。D项“报名争当中
9、国熊猫的饲养员”中“争当”的对象是“中国熊猫”还是“饲养员”,表意不明。)网二阅读训练(一)课内语段1、恬静、欣喜。2、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2-1-c-n-j-y3、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 ( http: / / . )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4、示例:郭沫若的静夜5、突出夏日夜晚静谧、美丽的特点。6、诗人以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进一步强调夜的静谧、美丽。7、从内容上看,前三节是具体
10、描写夜的景色, ( http: / / . )河流、小溪和青草的寂静无声,显示了一片祥和的景象,最后一节总写大自然的夜色非常美好。从结构上看,前三节是分写,第4节是总写,前后是总分关系。21*cnjy*com(二)课外美文阅读1、我喜欢雪2、借物抒情3、描写室外美丽的冬雪,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6、如“似天女散花般飘然而下又似顽皮的小精灵在茫茫的宇宙漫天飞舞”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雪花的轻盈,活泼之态版权所有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教案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教学目标
11、:1、引导学生弄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济慈(17951892) ( http: / /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二、听读课文,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
12、达了怎样的感情?听读感知:这是一首大自然的 ( http: / / . )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三、整体感知:1、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 ( )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诗人把大自然一切美好动
13、听的声音,比喻成“大地的诗歌”。3、“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如何理解“从来”一词的含义?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夏天, ( http: / / . )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由此,大地的诗歌是四季不歇的,是“从来不会”死亡的。版权所有4、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5、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
14、、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 ( http: / / . )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生不息的永恒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21cnjycom四、合作探究:这首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通过联想巧妙联系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仅仅写了夏冬两篇小景,仅仅描写了两种昆虫的鸣唱,但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 不息的永
15、恒美,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 ( )具匠心。.21-五、板书设计:(见课件)六、作业:熟读蝈蝈与蛐蛐并背诵。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第一首诗。二、简介: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 ( http: / / . )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两人
16、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 ( http: / / . )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 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 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2-1-cnjy-com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勾勒所描绘的画面。夜,来了,四下一片寂静,溪水悄悄的醒来了,轻轻的为大家唱着催眠曲。慈祥的明月洒 ( )下她的光辉,给
17、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1世纪*教育网四、整体感知:1、这首诗四节各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侧重听觉第二节:通过听觉、视学写出夜的美好。衬托,以动衬静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抓住意象大河、小溪、青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银装小结:描写夜的静谧、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河水、松林、夜莺、秧鸡:静谧(自然沉入梦乡)溪水、明月、大河、小溪、青草:美丽(一切披上银装)小结: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3、
18、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基调?夜是一份独特的静谧与柔美,诗人陶 ( http: / / . )醉其中而尽情地享受着这份恬静与闲适,着力表现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感受。蕴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钟情与热爱。网恬静轻柔、充满喜爱是诗的最主要的感情基调。五、课堂拓展:比较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写法上的异同。同: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异: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 ( http: / / . )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六、课堂总结:蝈蝈与蛐蛐和夜是
19、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1cnjy七、作业:背诵外国诗两首。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 济 慈俄叶赛宁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第一课时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
20、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蝈蝈和蛐蛐济慈听读课文,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21、,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1、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2、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诗人把大自然一切美好动听的声音,比喻成“大地的诗歌”3、“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如何理解
22、“从来”一词的含义?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由此,大地的诗歌是四季不歇的,是“从来不会”死亡的。4、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生不息的永恒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5、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23、情怀?这首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通过联想巧妙联系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仅仅写了夏冬两篇小景,仅仅描写了两种昆虫的鸣唱,但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 不息的永恒美,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构思
24、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前后呼应联想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夏)蝈蝈的音乐(冬)蛐蛐的歌儿俄叶赛宁第二课时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
25、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夜 俄 叶赛宁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6、听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勾勒所描绘的画面。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夜,来了,四下一片寂静,溪水悄悄的醒来了,轻轻的为大家唱着催眠曲。慈祥的明月洒下她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第二节通过听觉、视学写出夜的美好。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侧重听觉衬托,以动衬静抓住意象大河、小溪、青草银装描写夜的静谧、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1、这首诗四节各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河水、松林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河小溪、青草静谧(自然沉入梦乡)美丽(一切披上银装)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7、?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夜是一份独特的静谧与柔美,诗人陶醉其中而尽情地享受着这份恬静与闲适,着力表现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感受。蕴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钟情与热爱。恬静轻柔、充满喜爱是诗的最主要的感情基调。3、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基调?静夜郭沫若比较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写法上的异同。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同:异: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泣珠?夜全篇
28、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歌唱自然,赞美自然诗歌的永恒主题。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导学案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导学目标:1、有感情
29、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的语言。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情趣。导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的语言。导学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热身: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格 ( )调恬静悠然。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古希腊诗人维吉尔的一些诗作也被视为欧洲田园诗的代表作。网约翰 济慈(17951 ( http: / / . )
30、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叶赛宁(18951925):俄罗 ( http: / / . )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二、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 ) 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学习提升计划
- 六年级英语教师培训发展计划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计划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计划
- 河道保洁管理措施的技术创新探讨
- 网络谣言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 新能源汽车保养计划与维护技巧
- 智能水表数据分析服务保障措施
- 宠物秋冬季疾病预防措施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计划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B卷(原卷+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含答案)
- 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原创题)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搭子”
- 隧道机电系统知识
- 融资岗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内科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知识培训
- 第二单元第10课《小型网络的搭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