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上册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 迎春学校 设计者姓名:胡恒 折纸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2-4 页; 1. 经受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懂得运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 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 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同学 基础 同学在五年级上已经对异分母相加有接触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教具 PPT 课件,图形的卡片,题单,水彩学具 笔

2、 白纸,格子纸 一,谈话,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读取信息; 教 2,提出问题 : 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就是把笑笑用的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与 顽皮用的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加在一起,列式为: 1 + 12 44,探究 1 + 1 的运算方法;同学独立操作后集体沟通; 2 4 方法一: (1)取大小相同的两张纸, 一张画出 .并涂上阴影, 另一张画出. 并 涂上阴影; ( 2)把阴影部分是 .的纸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 2 份;即 1+ 1( 3)把两张纸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观看可知: 241+ 1= 2+ 1= 33;

3、24 4 44通过操作可知,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4学 方法二: 1与 1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运算像 1+ 1242这样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运算; 24和 4 的最小公倍数是 4;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1化成分母是 4 的分数,即 21= 224运算过程 : 1+ 1 = 2 4 4+ 1= 342 45,出示问题 2:笑笑比顽皮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6,懂得题意,列式并探究运算方法; 1 / 139 第 1 页,共 139 页方法一: (1)取大小相同的两张纸, 一张画出 1并涂上阴影, 另一张画出 124并涂上阴影; ( 2)把阴影

4、部分是 1的纸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 2 份; 2即 1= 2=2 个 1244( 3)观看可知, 2 个 1减去 1 个 1剩 1 个 1, 444即 1 1= 2 1= 124444所以笑笑比顽皮多用了这张纸的 1; 4 方法二: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应化成同 过 分母分数后再运算,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1化成分母是 4 的分数,即 ; 21= 224运算过程: 1 1= 2 1= 1 4答:笑笑比顽皮多用了这张纸的 124444三,独立探究: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怎样运算? 3 55 2同学独立完成后沟通算法; 4863方法一:先通分,再运算; 方法二:画图表示;

5、四,练习巩固; 出示课本第 3 页“练一练”; 1,第 1 题分析题意后同学独立完成; 解; 留意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意义的理 2,第 2 题,同学独立摸索后组织沟通,鼓励同学用画图的方法解答自己的思 考过程; 3,第 3 题,同学独立完成;可选择题目让同学沟通自己的摸索过程; 程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 31 315 1课 做在作业本上 堂 1,“练一练”第 1作 2,“练一练”第 题; 2业 题; 3,“练一练”第 31,运算 : 7 题; 10 13 1课 后 54846X= 3 78作 2,解方程; X 55 8 = X 业 482设 计 折纸 板 他俩一共用了这张

6、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比顽皮多用了这 教 张纸的几分之几? 书 1+ 1学 1 2 14设 24反 计 = 2+ 1= 2 1思 44442 / 139 第 2 页,共 139 页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上册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 迎春学校 设计者姓名:胡恒 折纸 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 2-4 页; 1. 通过操作活动懂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 把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分析与概括的才能;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异分

7、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同学 基础 同学已经有了对了分母成倍数关系的两个分数相加的方法的学习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教具 PPT 课件,图形的卡片,题单,水彩学具 笔 白纸,格子纸 一, 复习: 1,求出以下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 5 和 6 14和 8 210 和 612 和 15 9 214 72,运算: 38 310 5 142583,小结;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投影出示题目:运算 7 110 6= 2,同学独立摸索运算方法; 3,集体沟通,抽生汇报;(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学 方法一: 7 和 110 6的分母不同,应先通分,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8、再计 算;由于 106=60,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7和 16 都化成分母是 60 的分 10 数;列式为: 7 16= 42 10 60 = 32 = 815 10 60 60 老师提示:运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化成最简分数; 方法二: 10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30,把 7和 1都化成分母是 30 的分数, 610 3 / 139 第 3 页,共 139 页即 7= 21 , 1= 5; = 21 5= 16 30 = 810 30 6 30 7 1运算过程为: 30 30 15 10 64,摸索:观看并比较两种方法,你宠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

9、通分,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5,“算一算”: 2 13 1同学独立完成后沟通自己的算法; 38466,摸索: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留意什么? 7,引导同学得出方法: 过 (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依据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运算; ( 2)留意: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5 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重点沟通自己判定正误的方法及如何改错; 2,出示教材第 4 页第 7 题; 读题后分析题意,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出示教材第 4 页第 8 题; 读题,分析题意,独立完成; 4,拓展问题:“

10、你知道吗” 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 课 堂 作 业 课 后 作 做在作业本上 1,“练一练”第 12,“练一练”第 题; 23,“练一练”第 题; 31,运算:教材第 题; 4 页第 4 题; 2,解方程:教材第 4 页第 6 题; 业 设 计 4 / 139 第 4 页,共 139 页板 = 折 纸(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运算比较简便) 教 7 167 110 610 42 10 60 = 21 530 30 书 60 学 设 = 32 = 16 反 计 60 30 思 = 8= 815 15 (运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3 课时教学设计

11、课题 星期日的支配 设计者学校: 迎春学校 设计者姓名:李丽 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5-6 页; 内容 1.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图,明白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次序与整数加法的运算率对分 教学 数也适用; 目标 2. 会依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次序与运算律正确进行分数的有关运算; 3. 能解决简洁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能正确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 难点 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同学 基础 同学对分数加减的方法已有所接触;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教具 课件,有图方格纸; 学具 有图方格纸,白纸; 一,复习引入 5 /

12、 139 第 5 页,共 139 页1,运算 教 5142518293632 ,回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时应留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 男生星期日活动支配 活动一:同学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支配”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通过观看男生星期日活动支配,你观看到了什么? 生: 户外活动占男生人数的 2,参加少年宫活动的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3,其 77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引导参加,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假如要运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 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学 (

13、 1 ) 同学独立摸索,自主探究; ( 2 ) 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小组沟通; ( 3 ) 全班沟通;围绕总数“ 1”的问题进行沟通,老师归纳小结,明确算 式的算理; 活动三:自主探究详细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运算; ( 1 ) 同学独立摸索,自主探究; ( 2 ) 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小组沟通;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究的过程? 过 生 1 : 我 选 择 了 “ 1 - 2-3” 这 一 道 题 , 计 算 过 程 是 : 771 - 2-35-327777-7” 这 一 道 题 , 计 算 过 程 是 : 生 2 : 我 也 选 择 了 “

14、 1-237721 - 2-37-237777-77生 3 : 我 也 选 择 了 “ 1 - 23” 这 一 道 题 , 计 算 过 程 是 : 77) 1 - 521 - 2-31 - ( 23777777(二) 女生星期日活动支配 1 ,创设情境,引导观看; 2 ,探究方法; ( 1 )列出算式; ( 2 )争辩详细的运算过程; ( 3 )汇报,沟通; 3 ,探究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6 / 139 第 6 页,共 139 页( 1 )出示习题 415; 949( 2 )比较同学的不同算法; 程 ( 3 )说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

15、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沟通,引导同学熟识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次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 算次序相同; 老师强调:运算时,要灵敏处理,使运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巩固练习 1 ,第 1 题,请同学独立完成运算; 2 ,第 2 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 答; 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 做在作业本上 27-13 15-51堂 1,“练一练”第 3作 2,“练一练”第 题; 4业 题; 课 1,运算 53-564610 10 20 612 6后 作 2,山坡的蔬菜园里,黄瓜面积占 1,萝卜面积占 ,其余的是土豆;土豆 业 54设 计 的面积占菜园的几分之几? 星期日的支配 板 1-2-331

16、-2-331-2-323) 教 77777775 7-221- ( 777771-5 72-3 72书 1-7-11747学 设 反 3-1 61-计 思 8685 8-24 -9-6424 24 24 15 24 -9 - 424 24 11 24 11 24 24 7 / 139 第 7 页,共 139 页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上册第 4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 迎春学校 设计者姓名:李丽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 7-8 页; 1. 结合比较小数与分数大小的详细例子,探究小数与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把握分数与小数相互

17、转 化的方法; 2. 结合表示分数或小数的直观模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分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能将分数,小数相互转化并比较大小 教学 难点 把握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同学 基础 同学在五年级上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有初步学习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教具 PPT 课件,图形的卡片,题单,水彩学具 笔 有图方格纸,白纸;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 问题(一):“小数王国”里的 0.06 与“分数王国”里的 1哪个数大? 20 1,懂得题意,即 0.06 ( ) 120 ; 2,探究比较这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同学分小组争辩,老师巡察指导; 集体沟

18、通比较方法: 方法一:画图法 方法二: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来比较; 8 / 139 第 8 页,共 139 页学 1 20 =1由于 0.060.05, 所以 0.06 1 20 方法三: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 6 , 100 1= 5 , 100 20 由于 6 5100 100 所以 0.06 1 20 问题(二): “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忙“翻 译”吗? 1,投影出示主题图,观看明确问题; 2,探究转化方法; 过 分数转化成小数: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用分子除以分母,再运算出结果; 小数转化成分数:原先有几位小数,就在 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作分子;

19、3,同学独立完成剩余题目; 三,练习巩固; 1 的后面写上几个 0 作分母,把原 程 1,出示题目: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 4= 7= 0.24= 1.8= 25 4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评判; 3,教材第 8 页“练一练” 1,2, 3, 4,5; 4, 四,课堂总结: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 课 堂 作 业 做在作业本上 1,“练一练”第 12,“练一练”第 3,“练一练”第 题; 2 题; 1,在()里填上“ ”“ =”; 3题; 课 0.11 10.91 19 2820 5 3 2 8后 3 7 10 0.09 1 作 100 业 2,先转化成同一类的数,再运算: 设 计

20、0.4 35 1 1429 / 139 第 9 页,共 139 页“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板 1 20 =1 0.06= 6 , 1100 20 = 5 , 100 教 5课时教学设计 书 学 由于 0.060.05, 由于 6 5100 100 设 反 计 所以 0.06 1 20 思 所以 0.06 1 20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上册第 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设计者学校: 迎春学校 设计者姓名:肖霞 练习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9-10 页; 1. 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能结合不同情境,解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问题; 2. 能正确进行分

21、数与小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 进展数学应用意识,行程独立摸索的好习惯; 能正确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懂得算理; 同学 基础 同学在本单元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相关学问 传意 方式 教具 学具 数字,符号,图形 PPT 课件,图形的卡片,题单,水彩笔 白纸,格子纸 10 / 139 第 10 页,共 139 页一,基本练习: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1,运算下面各题,并画图说明运算过程; 教 1 1 1-1= 2 + 3 = 26同学独立完成,再请同学结合画图,回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运算下面各题; 7-8 1 + 3 2+ 1- 516 4 3 6 9 同

22、学独立运算,并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次序; 3,用简便方法运算下面各题; 23 7 310 + 10 + 5 81 16 -15 5 + 7 - 16 同学独立完成,然后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 4,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 2 57 8同学独立完成后,和同伴说一说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 P27 28 练习题; 1,第 1 题; 同学独立完成,然后请生任选一题说方法; 2,第 3 题; 同学独立完成在数学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3,第 4 题; 过 同学独立完成在数学书上,然后请同学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沟通; 4,第 6 题; 同学独立试做,再小组

23、沟通,最终全班沟通;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5,第 7 题; 同学独立试做,沟通时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判定的; 6,第 10 题; 同学独立探究,并查找规律,再全班沟通; 程 三,课后练习;(同学独立完成) 11 / 139 第 11 页,共 139 页教材 P27 28 练习题第 2,5, 8, 9 题; 四,课后小结: 课 通过今日的练习,你有什么收成?仍有什么疑问 .做在作业本上 堂 作 业 课 后 作 业 设 计 1,“练习一”第 22,“练习一”第 3,“练习一”第 题; 5 题; 1 1 8 12 题; + 12 = 1, 3 + 4 = 2,体育课上,三位同学进行跳远竞赛;甲跳

24、了 1 米,乙跳了 2 4米,丙跳 了 2 米;请给他们排名次,并说说你的方法; 451 2 1化成小数是( 4), 2 5化成小数是( ); 4( 2)( )跳得最远,( )跳得最近; 3,解方程; x- 5 12 =224x - 3= 57 + x = 20 4练习一 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运算; 教 书 整数的运算定律,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学 设 反 计 思 12 / 139 第 12 页,共 139 页课题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6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蔡庆波 长方体的熟识(一) 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11 12内容 页;

25、 1. 通过观看,分类,操作,争辩等活动,进一步熟识长方体,正方体,明白长体, 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学 目标 2. 经受观看,操作和归纳过程,发觉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 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3. 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从而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点 发觉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运用其特点解决简洁问题; 教学 难点 熟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同学 基础 同学已经熟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 直尺 教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熟识过哪些几何图形? 依据同

26、学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平面 图形; 2,课件出示墨水盒,牙膏盒,罐头盒,皮球,台灯罩等实 物,这些 物体与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些物体都占有教 确定的空间,都是立体图形; 3,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熟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学 二,课堂探究 P13 三幅画面, 找出画面中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 1,课件依次出示 流 体有哪些? 2,在生活中你仍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3,到底立体图形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拿出准 备的长方体纸盒,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抽生沟通,结合同程 学沟通随机介绍长方体各部分名称:顶点,面, 棱; 4,练

27、习:老师说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同学摸出相应的部位; 5,下面我们就从点,面,棱这三方面争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 1)你预备用哪些方法争辩? 13 / 139 第 13 页,共 139 页( 2)你预备争辩顶点,面,棱的哪些方面? ( 3)分组争辩,将争辩结果记录在 P11 表格中; 6,谁来代表你们组汇报争辩的结果? 引导同学有序地汇报争辩方法和争辩结果,结合汇报介绍长方体的 长,宽,高(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水平方向上较长的棱叫做 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垂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和正方体的棱(正 方体的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都叫做棱); 将特点整理成表格; 7,观看表格, 说说长方体和

28、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8,练习: 不看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 1,完成 P12“试一试”; 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它们各自 指出所组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完成 P12“练一练”第 1 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课 完成教材 P12“练一练”第 2,3 题 . 堂 作 业 一, 拿一个长方体来观看, 想一想: 长方体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课 1,在长方体中, 面和 面相对的; 面和 面相 后 对的; 和 面相对的; 2,长方体相对的面 ; 作 业 二,在制作长方体框架过程中, 你发觉长

29、方体有哪些棱长度相等? 1 ,拿出自制的长方体框架, 用手指出哪些棱是相对的?相对的棱 设 有几条? 分为( ) 组 ; 计 2,长方体的 12 条棱,可依据棱的长度 3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 14 / 139 第 14 页,共 139 页长和宽各是多少; 三,我会当法官: 1,长方体有 6 个面, 每个面有 4 条棱, 共有 24 条棱; ( ) 2,一个长方体,假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是完全 相同; 形 顶 面 棱 点 板 状 个 个 形状 大小 条 长度 教 数 数 数 长 86长方形 相对 12 可以分 (也可 为 3 组, 的面 能有

30、 2每组中 方 面积 书 学 个相对 棱的长 体 相 设 反 面是正 度相 等; 计 思 方形) 等; 个 每个 正 每个面 面面 全部棱 积都 方 都是正 长度都 体 方形; 相 相等; 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5 / 139 第 15 页,共 139 页课题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7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张超明 长方体的熟识(一)练习课 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13 页练一内容 练; 1. 通过观看,分类,操作,争辩等活动,进一步把握长方体,正方体,明白长体, 教学 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目标 2.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31、; 3. 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从而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点 把握并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洁问题; 教学 难点 进一步熟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同学 基础 同学已经熟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 直尺 教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一,基本练习 1,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 长方体棱的条数,说一说面的形状,大小关系; 2,完成试一试,下面哪几个面可以组成长方体?你是怎么想的, 并与同伴沟通; 教 1)独立摸索,小组合作 2)沟通方法 A 依据长方风光的特点选择

32、 B 依据长方体棱的特点选择 学 C 排除法 3)解决问题:将你选择的每个面的序号标在右边的长方体上,并 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流 二,进展性练习 1 制作一个长 30 厘米,宽 20 厘米,高 20 厘米长方体框架,至少 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长 +宽 +高)乘 4 2,求棱长是 4 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 3,判定; 程 1) 12 条棱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可能有 4 个面的面积相等; 4)用 24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它的棱长是 4厘米; 三,拓展题 16 / 139 第 16 页,共 139 页

33、1,已知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 少? 84 厘米, 就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140 厘米,已知长是宽的 2 倍,宽是 高的 2 倍,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用 18 个棱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有几 种摆法?各种摆法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课 完成教材 13 页 4, 5, 6, 7, 堂 作 业 一,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 面是()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有()条棱,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有()个顶点 ; 2,

34、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它们的面积都(), 有()条棱,长度都(),有()个顶点; 课 后 3,两个面相交的()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叫做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它是一种特殊的(); 作 业 6,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 9 厘米, 3 厘米和 厘 米;它上面的面长()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 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厘米; 设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 是()厘米; 计 36 厘米, 从一个顶点动身的三条棱的和 8,用一根 24 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

35、框架, 这个正方体框架 的棱长是()厘米; 二, 判定 1,有 6 个面,且 6 个面都是长方形,它确定是长方体;()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17 / 139 第 17 页,共 139 页3,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的立体图形确定是长方体或正方 体;() 4,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面积也相等;() 三,完成教材 13 页 8 题 长方体的熟识 板 教 课时教学设计 书 长方体: 学 设 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反 计 殊的长方体 ; 思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8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设计者学校: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钟晓琳 开放

36、与折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14-15 页;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开放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熟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进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 重点 明白“什么是开放,什么是折叠”,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开放图点 教学 难点 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图中的面和开放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进展空间观念; 同学 基础 同学对长方体的基本特点有了进一步的熟识和把握 传意 方式 教具 学具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实物投影仪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 直尺,剪刀,剪下附页 1, 2 中的各图 18 / 139 第 18 页,共 1

37、39 页一,复习导入 1 ,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今日我们将自己动手制作这两种立体图形,第一来争辩一下它 们的结构;(揭示课题) 教 二,探究新知 1 ,拿出自己预备的正方体纸盒,把它沿棱剪开,看看能得到一个 什么样的开放图; 学 2 ,呈现不同的正方体开放图; 3 ,观看这些开放图,分小组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 ,怎样把这些开放图复原成正方体?抽生演示复原过程,指导恢 流 复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一个面为底面,再复原其他面;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 ,练习:完成书上 P15“练一练”第 1 题; 2 ,完成书上 P15“练一练”第 2 题;

38、 程 ( 1)同学尝试独立判定,再沟通自己判定的方法; ( 2)剪下附页 1 中的图形,沿虚线折一折,验证判定是否正确; ( 3)怎样正确判定开放图能不能折成一个正方体? 课 1,完成书上 P15“练一练”第 3 题; 堂 让同学先看开放图进行独立摸索,并登记结果,再用附页 2 中的图 2作 折一折进行验证; 业 课 1. 1 想一想,要得到一个长方体的开放图,要剪开 条棱; 2 一个长方体有 面,每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 个面是正方形,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 ; 3 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开放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做上 后 记号,并求出长方体的棱长之和; 作 业 设 2,右面是一个正方体

39、的开放图,把这个开放图仍原成正方体后: 1 ( )号正方形与( )号正方形 计 相对; 2 号正方形与 号正方形 相对; 19 / 139 第 19 页,共 139 页3 号正方形与 号正方形 相对; 3. 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开放图,把这个开放图仍原成正方后: 板书: 1 与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2 与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3 与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开放与折叠 板 规律 特点 教 书 面- 体 学 设 对应 反 计 思 课题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9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黄琴利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40、 教学 难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16-17 页; 1. 在操作,观看活动中探究并懂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运算方法;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熟识,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详细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把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开放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同学 基础 同学知道长 (正) 方体的开放图, 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 (正方体) 的基本特点的把握; 20 / 139 第 20 页,共 139 页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教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实物投影仪; 学具 彩色笔 一,复

41、习导入 说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教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 P16 长方体图 ( 1)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 2)它的六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每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2,想一想这个长方体开放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 课件演示开放图; 3,在开放图上你仍能找到与长方体对应的各个面吗?请在对应的面 上涂上相应的颜色,并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4,呈现同学作 品,集体评判; 5,提出问题:要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要解决 “需要多少纸板” 其实是求什么?你是怎样懂得 “至少” 的? 结合回答, 揭示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 6 个面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6,估一

42、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致是多少; 学 7,请你列式算一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详细是多少;想一想你预备怎样 运算?仍有不同的运算方法吗? 8,呈现不同的运算方法,讲清每 种算法的解题思路; 预设: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 再加起来; 37+3 5+5 7+3 7+3 5+5 7=142 平方厘米;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一组一组地运算; 3 7 2+3 5 2+5 7 2=142 平方厘米;三种不同的面各先算一 个,再加起来乘 2;( 3 7+35+5 7) 2=142 平方厘米; 9,比较三种不同的运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出:解决详细问题时,我们要灵敏选用不同的运算方法; 过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

43、高; 完成 P17“试一试”; 1 题, 2 题; 四,课堂小 结; 程 今日你有什么收成或疑问? ; 课 1.1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 (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长方体的 堂 2. 小法官判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X”) 作 业 l 长方体相邻的面的面积相等;( ) 2 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放在桌上, 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 121 / 139 第 21 页,共 139 页平方分米;( ) 3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 36 平方厘米, 它的底面积是 6 平方厘 米; 4 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 等于这两个

44、正方体表面积之和;( ) 1,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 3 分 米;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 课 后 作 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做一个不带盖的长方体水桶,底面是边长 为 3 分米的正方形, 高是 4 分米, 至少需要铁 皮多少平方分米? 3,做 20 个棱长是 30 厘米的小正方体铁箱,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 业 设 计 铁皮? 4,一个房间,长 5 米,宽 3 米,高 2. 8 米,现在要用油漆涂四壁 和天花板,扣除门窗的面积 4. 5 平方米,需涂油漆的面积共是多 少平方米? 5,把一个棱长为 8 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

45、少? 板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 意义:长方体 6 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书 学 3 7+35+5 7+3 7+35+5 7=142(平方厘米) 反 设 3 7 2+3 5 2+5 7 2=142(平方厘米) 计 思 ( 3 7+3 5+5 7) 2=142(平方厘米) (平方米)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10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姚群英 露在外面的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18-19 页; 1,在操作,观看,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学问,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 问题,进展空间观念; 2,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46、22 / 139 第 22 页,共 139 页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同学 基础 综合运用学问,解决有关表面积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把握有序观看的方法, 探究规律; 同学已经在把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基础之上会运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结合班情二次备 课 教具 实物投影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6 个; 学具 每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12一,谈话引入 个;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明白决问题时要依据生活实际灵敏运 教 用学问;今日我们连续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表面积的问题; 二,堆在墙角的正方体 1,出示 1 个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的情境; ( 1)你看

47、到了什么 .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 2)已知这个正方体棱长是 平方厘米? 50 厘米, 那么它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出示 4 个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的情境; ( 1)现在有几个纸箱堆放在墙角?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 么知道的? 预设:先数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 再运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 分别数出正面, 侧面, 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露在外面的面, 再运算 一共露在外面的面; ( 2)算一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假如将 4 个纸箱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 变化?分小组用正方体木块摆一摆,看一看,算一算;再呈现汇报 不同的摆法; 小结: 把箱

48、子堆放在墙角处, 学 生相应的变化; 三,找规律 不同的摆法, 露在外面的面积可能会发 老师在桌面上用正方体木块摆成情境图 1 的样子; 1,像这样摆放, 1 个正方体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2 个连着摆呢? 3 个 连着摆呢?仔细观看后,将露出的面的面数填在记录表中; 2,汇报记录的数据; 3,假如 6 个正方体照这样摆放,会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发觉了什 么规律?先分组争辩,再在全班汇报; 4,结合正方体模型,引导同过 学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 23 / 139 第 23 页,共 139 页完成 p18“找规律”第( 2)题;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正方体木块按第( 2)题的方式摆

49、放在桌面上然 后观看并填表, 再找出规律; 用才能的同学仍可以进一步探究规律形 成的缘由; 五,课后实践 自创规律摆正方体,再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能发觉你制造的规律 程 吗? 如图, 5 个棱长为 3 分米的正方体饼干盒放在墙角处; 课 左 3 个,右 2 个,两个面; 堂 列 作 1 从正面看,露出了 业 2 从上面看,露出了 个面; 3 从侧面看,露出了 个面; 4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 用四个小正方体在地上分别摆成下面的形状,观看下图回答问 题;(图中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 lcm ) l 观看图 A,请你找出图 A 的正面,右侧面和上面的图形,填在 括号里; 课 2 图

50、A 中有 个面露在外面,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平方 厘米; 后 图 B 中有 1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 米; 作 图 C 中有 ,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 米; 业 3 从上面的三个图中,我们可以发觉,同样多的小正方体,摆的 方法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面积也 ; 设 2. 一个正方体的 6 个面上分别写着 1, 2, 3, 4, 5, 6,依据下面 摆放的三种情形,判定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 计 号面和 面号相劝; 号面和 面号相对; 号面和 面号相对; 24 / 139 第 24 页,共 139 页板书: 露在外面的面 平方厘米; 1 个正方体:露出 个

51、面,面积是 4 个正方体:露出 个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 ( 1) 板 正方体个数 12363 个; 教 露在外面的 5811 20 书 面数 学 设 每增加 1 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反 计 ( 2) 6思 正方体个数 12345露在外面的 5913 17 21 25 面数 每增加 1 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4 个; 课题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11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 东升学校 设计者姓名:罗星妹 练习二 教学 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20, 21 页 1,通过对本单元学问的回忆,使同学对本单元学问初步形成网络; 教学 2,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把握

5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 目标 面积的懂得,能灵敏运用相关学问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 重点 运用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同学 基础 表面积的实际运用; 同学熟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开放图,会运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依据实际情形解决表面积问题; 传意 方式 教具 学具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课件,长方体模型 1 个,正方体模型 2 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直尺 25 / 139 第 25 页,共 139 页一,整理学问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1,出示长方体和正

53、方体模型;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明白它 们哪些方面的学问?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板书本单元学问点;教 (特点,表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与表面积两个方面对 本单元学问进行整理, 记录整理的内容; (回忆本单元的学问点; ) 3,各组呈现汇报整理的内容,全班进行集体整理;(同学分组整 理本单元学问;) 二,基础练习 1,拿出长方体纸盒,完成 P20 第 1 题; ( 1)指出面积相等的面和长度相等的棱; 学 ( 2)量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运算出表面积; ( 3)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和运算表面积的方法及结果; (同学独立完成操作,再汇报沟通;) 2,完成 P20

54、第 2, 3 题; (同学独立完成,只列式不运算,再汇报沟通自己的解题思路; 强调:解决问题确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3,完成 P20 第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再汇报思路;) 过 4,完成 P21 第 6 题; (同学独立完成,再全班沟通 先运算需要粉刷的墙壁的表面积, 也就是 5 个面的总面积减去门 窗的面积,再运算需要的石灰数量) 5,完成数学书 P22 第 5 题; (1)先独立摸索,可以把 2 个正方体拿出来摆一摆 (2)沟通思路, 2 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先的 程 2 个正方体相比削减了 2 个; 三,课堂小结 对于本单元学问你仍有什么疑问? 课 填在课本上 练习

55、 堂 二第 1, 5 题 作 业 26 / 139 第 26 页,共 139 页一,填空题; (1)一个长方体长 8 厘米,宽 5 厘米,高 4 厘米,它的棱长总 和是( ),表面积是( ); 分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它的棱长总和是 ( ),表面积是( ); (3)做一个长 50 厘米,宽 40 厘米,深 1.6 分米的抽屉,至少 要用要板( )平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96 平方厘米, 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棱长是( )厘米; (5)用一根长 12 分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表 课 面积是)平方分米; ( 二,选择后 (1)把两个棱长都是 10

56、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 表面 积削减( )平方厘米; 作 a, 100 b , 200 c , 80 d ,1000 (2)一个棱长总和是 24 分米的长方体,它的一组长,宽,高 业 的和是( )分米; , 4 d,2 a, 6 b, 5 c 设 (3)把一个长方体切开,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就表面积 计 ( ); 米的水池,这个水池的占 a,增加 b ,缩小 c ,不变 (4)挖一个长 5 米,宽 3 米,深 地面积是( ); ,70 平方米 a, 200 平方米 b ,15 平方米 c (5)把一个棱长为 6 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相等的长方体,增 加的两个面的总面积是( ); c

57、, 24 平方分米 a, 36 平方分米 b , 72 平方分米 三,解决问题 一间教室长 20 米, 宽 8 米, 高 3.5 米,黑板及门窗面积为 56 平 方米,要粉刷四壁和 顶棚,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 0.25 千克,一 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27 / 139 第 27 页,共 139 页练习二 长方体: 8 个顶点 6 个面,一般每个 板 面都是长方形 (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 教 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大小相等; 12 条 棱,分为三组 , 每组棱长相等 书 学 正方体: 8 个顶点; 6 个面,每个面都 设 反 是, 正方形大小相等; 12 条棱,全部棱 计 思 长度相等; 表面积 概念:

58、长方体(正方体) 6 个面 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运算方法: S 长 =2ab+ac+bc S 2 正 =6a 课题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 五 年级下册第 12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学校: 双流县棠湖学校 设计者姓名:叶林梅 分数乘法(一)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22-24 页; 1. 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究并懂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探究并把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懂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 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应用分数乘整数的的学问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探究并懂得分数乘整数的推导过程;运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同学

59、 基础 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加法; 传意 方式 数字,符号,图形,模型 教具 课件,有图方格纸; 学具 有图方格纸,白纸; 28 / 139 第 28 页,共 139 页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结合班情二次备课 1, 48 表示什么?说一说整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 2, 分数乘法于整数乘法一样吗?(同学自由发言) 二,同学探究,验证猜想 1 , 课件出示: 1 个 占整张纸的 1, 3占整张纸的几分之 5个 几? 2 ,同学独立摸索, 先小组内沟通想法, (估量)生 1:画图 生 2 :加法 1 + 1 + 1 = 1 511 = 3 55 5 5再组织全班汇报, 师板书; 生 3 :乘法 15

60、3= 31 生 4 : 53= 3 5师对生 3,生 4 均要追问为什5么, 让同学说出 13或 31 = 5 1+ 1 5 + 1 = 1 1 5 51 = 1 3 5= 355 53,小组争辩:你宠爱哪种解法? 师组织同学对不同解法发表看法,重点懂得画图及加法的局限性, 学 进而熟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优势; 4,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 5,同学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的“涂一涂,算一算”,巩固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及算式; 师应指导同学依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来涂,加强涂法指导,依 据涂的过程和结果写出得数; 法就,但老师不总结法就; 组织同学互评; 同学此时已初步感知 6,照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