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环境与人类活动有着亲密的关系,对人类活动有着宏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人们在考虑当今环境问题的同时,试图通过对历史时期环境状况的研究来探寻环境变迁的规律,进而效劳于当今社会。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史学在原有研究的根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关于诸环境要素的历史变迁(1)气候变迁。继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后,气候变迁的研究成果斐然。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等指出仰韶时期普遍较现今温暖,相应的气候带较如今偏北;历史时期亚热带的北界,在最温暖时曾到达华北平原,而在最寒冷时期却移至长江以南
2、(?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历史地理?第五辑)。倪根全认为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造成了我国北方潮湿区和半潮湿区由北向南的退缩,使得我国农业地区不断南退,这也是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论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考古?1988年第1期)。满志敏?唐代气候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一文以八世纪中叶为转折点,把唐代气候分为两个时期,认为从七世纪初至八世纪中叶,气候冷暖特征与今相近,而八世纪中叶至十世纪中叶气候转寒,气候带要比现代南退一个纬度(?历史地理?第八辑)。吴宏歧从唐长安驯象的史实入手,对满志敏的上述观点予以反驳,认为其论断缺乏以否认隋
3、唐温暖期的存在,而传统的关于隋唐温暖期的划分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唐都长安的驯象及其反映的气候状况?,?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4辑)。满志敏还就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进展了讨论(?黄淮海平原仰韶温暖期的气候特征讨论?、?黄淮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历史地理?第十、十一辑)。邹逸麟对明清时期北方气候进展了研究(?明清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变化?,?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何业恒分析了近五千年来华南地区的冷暖变化情况(?近五千年来华南气候冷暖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辑)。王开发、韩昭庆就历史时期上海西部和太湖流域的气候状况进展了讨论(?根据孢
4、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地理?第六辑;?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冬季气候研究?,?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蓝勇和于希贤那么就西南地区的气候变迁进展了深化的研究(?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2辑;?苍山雪与历史气候冷期变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2期)。(2)海陆变迁。李元芳分析认为:西汉黄河三角洲范围以孟村为顶点,自西向东北方向开展,其沉积特征与近代黄河三角洲相似(?西汉古黄河三角洲初探?,?地理学报?1994年第6期)。张忍顺指出,近岸沙州并岸是江苏滨海平原成陆的重要特征,十五世纪末黄河夺淮入海给江苏岸外沙州田暗沙、
5、明沙、直至并岸造成了宏大影响(?历史时期的江苏岸外沙州及其演变?,?历史地理?第八辑)。张修桂、陈金渊分别分析了上海和南通地区的成陆过程(?上海地区成陆过程概述?,?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南通地区成陆过程探究?,?历史地理?第三辑)。景爱讨论了科尔沁地的形成过程(?科尔沁地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历史地理?第七辑)。冯季昌等那么全面系统地描绘了科尔沁河地经历的四个变迁阶段(?论科尔沁河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辑)。刘德岑撰文讨论了梁山泊的淤平过程(?从大野泽到梁山泊?,?西南师大学报?1990年第2期);郑宝恒等那么就连云港市的水陆变迁进展了研究(?连云港市的水
6、陆变迁?,?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此外,林汀水、张修桂还讨论了海岸线的变迁(?辽东湾海岸线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2辑;?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历史地理?第三辑)。(3)沙漠与沙漠化。李淼在?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成因的几点认识?一文中指出,乌兰布和沙漠属于非原生性沙漠,主要是在汉代以后形成和开展的(?西北史地?)1986年第1期)。陈育宁考察了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形成和开展的过程,认为自秦汉以来的过度开垦是引起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开展述论?,?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他又讨论了宁夏地区沙漠化的情况,认为干旱多风,近百年来
7、气候干化是土地沙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宁夏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进考略?,?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景爱、马正林也对引起沙漠化的原因进展了讨论(?木兰围场的破坏与沙漠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2辑;?人类活动与中国沙漠地区的扩大?,?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李并成从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古代瓜沙二州间的一块绿洲,并讨论了这块绿洲的沙漠化过程(?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州?,?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他还提醒了河西走廊古绿洲沙漠化区域的分布特点和构造特征(?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文化的调查研究?,?地理学报?1998年第2期)。(4)植被的变迁。对于历史时期植被变迁史的
8、研究,史念海奉献最大。他认为黄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在远古之时森林相当茂密;黄河中上游可以称道的森林亦不少;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森林相当普遍;东北地区直到清代尚极繁多(?论历史时期我国植被的分布及其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3期;?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总第6辑)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总第6辑)和?历史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植被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4辑)两文深化分析了历史时期植被的更替情况。文焕然、周云庵、袁森坡、郭松平等分别讨论了历史时期新疆、秦岭、塞外承德及凌源的森林变迁(?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
9、点?,?历史地理?第六辑;?秦岭森林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1辑;?塞外承德森林历史变迁及其反思?,?河北学刊?1986年第2辑;?凌源森林盛衰和自然灾害?,?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王守春?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与环境?一文指出,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天然植被受到人类的破坏比以前任何时期都严重(王守春主编:?黄河流域地理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文集?第五集,海洋出版社1993年11月版)。楠木是珍贵树种,蓝勇认为先秦时期楠木的分布比如今要偏北一些;唐宋时以今四川为多;明清时期由于采办皇木,加之气候趋冷,楠木资源日渐枯竭(?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中
10、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4辑;?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历史研究?1994年第6期)。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盛产竹子。文焕然指出华北西部历史上栽培竹林的分布呈面积大小不一,不连续的斑点状,汉代以前最北分布似在40N,现今似在36N(?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木之北界?,?历史地理?第十一辑)。(5)野生动物的变迁。关于历史时期动物的研究,何业恒成果颇丰。他先后出版了?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湖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珍稀爬行类、两栖类和鸟类的历史变迁?(湖南师大
11、出版社1997年版)。他认为我国历史时期金丝猴的地理分布远比今天为广;我国是曾见朱鹮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而大熊猫的地理分布范围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又缩小的变化过程;到十八世纪平原地区的华南虎相继绝迹;历史时期我国三种麝的分布范围远比当今广;而扬子鳄由于气候变化、栖息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的乱捕滥猎,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试论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辑;?论试朱鹮地理分布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3期;?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历史地理?第十辑;?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历史地理?第十一辑;?中国麝地理分布的变迁和麝香消费的
12、消失?,?史念海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扬子鳄在黄河中下游的地理分布及其南移的原因?,?历史地理?第十五辑)。裴修碧、文焕然分别讨论了历史时期扬子鳄、野马野驴的分布变化(?上古时期扬子鳄分布地域考?,?安徽史学?1996年第3期;?历史时期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历史地理?第十辑)。文焕然、王振堂、蓝勇对野生犀象的历史变迁进展了考察(?再探历史时期的中国犀象分布?,?思想战线?1990年第5期;?犀牛在中国灭绝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分析?,?生态学报?1997年第6期;?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究?,?历史地理?第十二辑)。此外还有刘洪杰?中国古代独角动物的
13、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辑)等。(6)水文的变迁。对黄河的研究仍然是水文变迁研究的重点。邹逸麟的?千古黄河?一书是继岑仲勉?黄河变迁史?之后的又一研究黄河的力作,是学术界有关黄河研究的最新总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5月版)。谭其骧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认为黄河在东汉以后800余年间长期处于安流状态。赵淑贞、任伯平对此提出了疑议。他们认为决溢次数的多寡并不等同于洪水泥沙的多寡,东汉以后黄河河道行洪才能有所进步,水患史料的缺失均是导致“安流场面的因素(?关于黄河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讨论?,?地理学报?1998年第5期)。徐海亮?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一些问
14、题?一文推测黄河在历史上的水沙变化可能存在更为宏观的环境背景(?历史地理?第十二辑)。史念海讨论了黄土高原主要河流及西安周围诸河流的流量变化(?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流量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2辑;?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陕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谭其骧、张修桂分别讨论了海河水系分合离聚的历史过程(?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开展?,?历史地理?第四辑;?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过程?,?历史地理?第十一辑)。此类文章还有邹逸麟?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化变迁述略?(?历史地理?第五辑);朱玲玲?明清时期滹沱河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辑);林汀水?辽河水系
15、的变迁与特点?(?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长江江流的清浊变化引起了周宏伟的关注,他认为历史时期长江干流出现过九次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清浊变化,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可能是造成清浊变化的主因(?历史时期长江清浊变化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对于河道变迁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长江研究的开展。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编写的?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其演变?一书是一部关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综合性论著,该书详细阐述了全新世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变迁情况(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张修桂撰文讨论了长江中游河床的演变过程,为三峡工程提供了背景资料(?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段河床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近代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及其整治?,?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周风琴对湖北沙市河段河道及荆江的历史变迁进展了研究(?湖北沙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车库停车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合同2篇
- 2025版净化车间工程噪声控制与治理合同3篇
- 生态畜禽水产养殖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场改造环境影响评估与社会影响分析
- 港口改造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 繁荣旅游消费的背景与现状
- 压延铜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备案
- 新入职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课件
- 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静脉导管维护
- 2023年外交学院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年度先进员工选票标准格式
- MA5680T开局配置
- (完整word版)澳大利亚签证54表(家庭构成)
- 螺杆式风冷冷水(热泵)机组电路图
- CFG桩施工记录表范本
- 《录音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新版)(共11页)
- 二、菲涅耳公式表示反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和位相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