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5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素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参考答案:第1段、第4段、第6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貌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形美;白杨树内在的气质
2、不平凡,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神美。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2.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
3、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3.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三、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
4、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其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参考答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
5、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一“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五、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参考答案: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日里,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凌寒独自开”,为人们送来一缕暗香。看到风雪中傲然绽放的梅花,难道你就觉
6、得它只是花?难道你就丝毫不被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吗?难道你就没有联想到,在寒冷的高原地区,有多少像梅花一样傲然挺立、守卫国家的边防战士?这傲雪凌霜的梅花,不正是象征了那些面对风雪严寒的考验而不屈不挠的最可爱的人吗?.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易考词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体会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
7、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一、精读探究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突出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起笔有力,总领全文,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2.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扑”呼应“奔驰”,突出汽车速度之快,写出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高原图景,写出了白杨树的生存背景。3.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
8、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欲扬先抑。从“雄壮”“伟大”到“单调”的感觉变化,构成了“欲扬先抑”手法中的“抑”,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欲扬先抑“扬”是赞美、褒扬,“抑,是批评、贬低。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落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撼力。4.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用烘托、
9、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5.第4段与第6段能否对调?请结合句中相关词语简要分析。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不能。“那”是远观,而“这”是近看,说明第4段到第6段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决不是”比“实在是”语气(感情)更强烈,说明情感是逐渐递进的。6.第5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的?分别突出了什么特点?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质朴7.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
10、面?二、品味语言1.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比喻、对比。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同时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给予高度评价,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2.反问、排比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强调不能把白杨树只当作“树”来看待,引发读者思考,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义做铺垫。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11、?连用三个褒义词,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赞美两者的不平凡品质。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指出白杨树的精神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三、合作探究1.第7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引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简要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1)点明手法,即点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2、2)分析内容,结合文章内容说清楚“抑”了什么,“扬”了什么;(3)分析效果,突出强调了(“扬”的内容),表现了的特点。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开头先用两个否定句和一个假设句,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这是先抑;接着用“但是”一词转折,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接着,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抗日军民、抗日军民的精神与意志建立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有什么用意?理解象征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考查形式:(1)说说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2)文中仅仅是在写吗?结合全文说说所要表达的感情。(3)文章运用了
13、哪种表现手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答题技巧:1.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一般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用意。因而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所描绘的具体情境,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2.抓住事物特征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所描写的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这是分析象征意义的前提。3.由相似点展开联想。找准象征物的具体形象与被象征者的思想或感情之间的相似点,结合背景,通过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便可获得该事物的象征意义。4.联系情感意图分析。联想分析时,要紧扣文章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答题模式: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象征物)象征(被象
14、征者),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立意深刻,含蓄委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3.文章几次说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是不是有些重复?不重复。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这样的一条线索使得本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
15、形散神聚”的特点。4.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普通: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不平凡:独特的外形,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品格和精神风貌。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本文的风格属于阳刚、雄壮的类型,结合全文思考:这一风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把白杨树放在西北高原这一阔大、粗犷的环境中来写,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强调其像“哨兵”似的“傲然”耸立的
16、形象所带来的震撼之感。描绘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笔直”“紧紧靠拢”“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强调精神,重在神似。不像多数托物言志作品那样委婉含蓄地表达象征意义,而是直接表达。选用的词语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感叹、反问、排比等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四、课堂小结1.结构梳理2.主旨归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五、拓展延伸1.植物的象征意义2.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
17、设立的长篇小说奖。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其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生动形象,充分表现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次句中的“破岩”更
18、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六、布置作业1.随文写作欲扬先抑本文第7段在赞美白杨树时,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再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前后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给读者制造阅读的“惊喜”,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欲扬先抑”。请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写作指导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目标要明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目的是突出人物形象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感情,故态度必须鲜明。尺度要恰当。
19、欲扬先抑,必须以“扬”为重点,“抑”为“扬”做铺垫,不可动摇人物或事物的根本优点。角度要选好。抑什么扬什么,要在不同层面展开,而且相互之间应该形成梯度,譬如,“抑”的是长相,“扬”的是精神。过渡要自然。“抑”和“扬”本是两个极点,由抑转扬不可牵强生硬,而应当平稳过渡。写作示范:“吃个丑橘吧!”姑姑指着茶几上的水果对我说。丑橘?这个橘子也真够丑的,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皱皱巴巴,顶端有一小块凸起,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我想,这么丑的橘子能吃吗?见我在犹豫,姑姑剥了一瓣橘子递到我手上,说:“你别看它长得丑,可好吃呢,不信你尝尝看!”我半信半疑地吃了一口,真好吃呀!又甜又多汁,口感好极了!2.写作时恰
20、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白杨礼赞了解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易考词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体会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
21、神和意志。课时目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课文精讲突出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起笔有力,总领全文,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点题精读探究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土高原比喻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高原图景,写出了白杨树的生存背景。呼应“奔驰”,突出汽车速度之快,写出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精读探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从
22、“雄壮”“伟大”到“单调”的感觉变化,构成了“欲扬先抑”手法中的“抑”,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扬”是赞美、褒扬,“抑,是批评、贬低。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落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撼力。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色彩黄绿错综视野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精读探究第4段与第6段能否对调?请结合句中相关词语简要
23、分析。不能。“那”是远观,而“这”是近看,说明第4段到第6段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决不是”比“实在是”语气(感情)更强烈,说明情感是逐渐递进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精读探究第5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的?分别突出了什么特点?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质朴精读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坦荡如砥,无边无垠干、枝笔直,枝绝不旁逸斜出,叶子片片向上,皮光滑、泛淡青色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精读探究如果美是专指“婆
24、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同时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给予高度评价,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比喻/对比品味语言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强调不能把白杨树只当作“树”来看待,引发读者思考,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义做铺垫。反问排比连用三个褒义词,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赞美两者的不平凡品质。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
25、征着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指出白杨树的精神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品味语言第7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引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简要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考点分析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1)点明手法,即点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析内容,结合文章内容说清楚“抑”了
26、什么,“扬”了什么;(3)分析效果,突出强调了(“扬”的内容),表现了的特点。合作探究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开头先用两个否定句和一个假设句,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这是先抑;接着用“但是”一词转折,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接着,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抗日军民、抗日军民的精神与意志建立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合作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有什么用意?考点理解象征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考查形式:(1)说说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2)文中仅仅是在写吗?结合全文说说所要表达的感情。(3)文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内容简
27、要分析其作用。合作探究1.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一般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用意。因而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所描绘的具体情境,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2.抓住事物特征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所描写的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这是分析象征意义的前提。3.由相似点展开联想。找准象征物的具体形象与被象征者的思想或感情之间的相似点,结合背景,通过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便可获得该事物的象征意义。4.联系情感意图分析。联想分析时,要紧扣文章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答题技巧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
28、,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答题模式: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象征物)象征(被象征者),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立意深刻,含蓄委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合作探究深入探究文章几次说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是不是有些重复?不重复。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开头表达主旨,总起全文第4段过渡第5段描写白杨
29、树的形貌第7、8段由写白杨树过渡到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第9段照应开头,再次点题这样的一条线索使得本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合作探究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普通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不平凡独特的外形,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品格和精神风貌。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合作探究本文的风格属于阳刚、雄壮的类型,结合全文思考:这一风格是怎样体
30、现出来的?把白杨树放在西北高原这一阔大、粗犷的环境中来写,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强调其像“哨兵”似的“傲然”耸立的形象所带来的震撼之感。描绘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笔直”“紧紧靠拢”“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强调精神,重在神似。合作探究不像多数托物言志作品那样委婉含蓄地表达象征意义,而是直接表达。选用的词语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感叹、反问、排比等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合作探究结构梳理白杨礼赞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景美)干:笔直枝:向上、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皮: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力争上游(形美)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有斗争精
31、神(神美)坚强不屈朴质严肃力求上进课堂小结主旨归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植物特点象征意义诗句松柏苍劲耐寒象征坚贞不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竹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郑思肖爱竹歌梅迎寒怒放象征不畏严寒,坚贞不屈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其三)植物的象征意义菊傲霜而立象征避世隐居,淡泊名利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柳灵活强健象征生命力强,依依惜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荷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廉高洁红白莲花开共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永不消逝的歌声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 2024年领军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9.3曲线运动提高训练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8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二章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2.2.2 气象万千
-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2.3《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
- 登泰山记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水平五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14《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Unit 7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任务单
- JJF(新) 112-2023 微量残炭测定仪校准规范
- 2024销售人员年终工作总结2篇
- 2024年牛排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食品投诉处理培训课件
- 血液科品管圈PDCA案例合集
- 创伤患者护理和评估
- 【全套】医院智能化系统报价清单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分段计费问题(解析版)
- 化工产品买卖合同
- 《诗经(伐檀、无衣)》(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