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课程标准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重、难点1.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掌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
2、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百家争鸣”是大变革的思想反映。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221年春秋得名于鲁国的史书春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
3、1年)共242年的大事。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因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时间轴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春秋与战国1.东周时期: 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2.春秋:(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春秋与战国3.战国(1)时间:公元前475
4、年公元前221年(2)开始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3)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4.东周灭亡: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中原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春
5、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 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农业生产率提高。2.工商业(1)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2)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1)背景:兼并战争日趋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代表: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
6、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3)代表:商鞅变法 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一)孔子1.生平: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2.思想主张 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适时改良。三、孔子和老子(一)孔子3.教育成就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
7、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4.文化贡献: 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孔子和老子(一)老子1.生平: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 万物本原为抽象的“道”。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包含朴素的辩证法。 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社会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2.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争相招揽人才。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二)百家争鸣1.内涵: 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代表(1)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 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二)百家争鸣2.代表(2)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3)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5)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二)百家争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技术-抹灰工程试题(105题含答案中南)
-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03 大气运动(讲义)(原卷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接头钢绳环形索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贵州榕晟体育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武夷云无人机有限公司人员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休闲服装面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
- 2025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 含解析
- 促进员工意见征集的实施方案计划
-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四)数学含解析
- 09DX004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 母语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
-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技巧与案例分析课件
- 昆明市农科院嵩明基地种质资源圃大棚设施维修项目清单
- 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范本
- DB4403T339-2023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心电监护仪故障应急预案
-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9-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 住宅项目从封顶至竣工工序穿插作业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