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_第1页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_第2页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_第3页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_第4页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匹1=1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薛艳杰一,增长极理论概述1.增长极理论发展及其内涵增长极理论的思想基础及分析方法源自新古典至2O世纪4O年代末5O年 经济学与古典区位理论,代初,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还是不平衡增长的论争,增 长极理论作为不平衡增长的核1,5观点被提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5O年代初 先后发表着述,最早提出增长极(growth pole)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他 认为经济空间中的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居于支配地位,称支配性元素.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 方,而是以不同

2、的强度首先出现于支配性元素(增长点)上,这些点如同磁极,会 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 经济网络,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佩鲁认 为推进型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产业是增长的极核,具有支配效应和推动效应,它自 身的增长和创新将诱导,推动其他经济元素的增长.佩鲁提出的增长极基于抽象的经济空间,并且强调增长极产生的正效应而忽视 了其负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来的学者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赫希 曼,瑞典经济学家谬而 达尔等人,其中布德维尔将增长极这一概念从经济空间引人 到地理空间,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提出区域发展极的概念

3、.现今 对增长极资企业具有相对平等的竞争条件.3.建设企业互动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产业群内企业的互动创新网络深深根植于社会 文化环境之中.共同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式的学习制度和非正式的学习惯例及社会规则等社会文化因 素使得企业间,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间能够相互协调,实现互动创新.对于天津经济 技术开发区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区域来说,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 的任务.?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贯穿人文环境的主线.通过开展天津经济 技术开 发区区域文化活动不断促进人际交往,推动?4?的内涵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经济单元,即经济空间中的推动型产业或有创新 能力的产业;一是空间单元,即地域上的

4、增长中心.2.增长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作用可归结为两种:一是正效应,即增长极对周围落后地 区发展的推动和促 进作用,称为扩散效应(diffusioneffect)(谬尔达 尔)或涓 流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赫尔希曼);另一种是负效应,即增长极对周围 落后地区发展的阻碍作用或不利影响,称为回波效应(back washeffect)(谬尔 达尔)或极化效应(polarizingeffect)(赫尔希曼).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体现在:增长极由于具有某些方面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 势而产生向心力,吸引周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其集中, 或优先

5、利用区域内的稀缺资源(如能 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而限制了周围地区的 发展.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前向,后向,旁侧经济关联效应以及 产业外迁,资金,科技,文化,信息等外溢对周围地区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促进落 后地区发展.增长极的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存,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强度不等.对二 者在时间上的变化研究有突出贡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理查逊,他提出了增长极的 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及其叠加效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叠加曲线中,第一阶段,增 长极处不同文化人群间的文化融合与观念趋同.?学习制度和学习惯例是产业群创 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 及教

6、育机构在推动制度化的学习和交流方面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受到多数企业的欢迎和 支持.非正式的学习和交流惯例是一种随机的,非强制性的自由交流,其有赖于一 种普遍存在的相互交流氛围.?建设科学的法规和制度以维护信誉环境.科学的法 规和制度可以有效约束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维护相互信任的信誉环境.完善的制 度约束降低了由道德风险导致的损失,增强了企业间合作的诚意.于形成期,回波效应占主导并呈扩大趋势;第二阶段,增长极处于成长完善期, 扩散效应增强.回波效应开始减小;第三阶段,增长极进入成熟期.扩散效应超出回波效应发挥主导作 用.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并到最高水平,区域经济也达到高度发 达阶段.

7、在空间上,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相互叠加,由增长极核向外扩散,当然,受不 同的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扩散强度和扩散距离在各个方向上是 不等的,并可能是非连续的,但在各个方向上都遵循距离递减规律.即随距离增大. 强度减弱,直至消失.二,增长极理论在国外的应用绩效与问题20世纪5O年代末6O年代初,发达国 家出现了大城市过度膨胀的聚集不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国家内部区 域不平衡也呈加剧趋势,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困境,作为对策 之一,增长极理论被应用到区域发展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实践中,并从西欧,北美等发 达国家传到拉丁美洲,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极在发达国家

8、的应 用如法国政府为抑制大巴黎地区过度膨胀,选定8个大城市地区作为中型发展极 来控制巴黎地区的过度膨胀及促进落后 地区的发展;美国在西部开发时制定了增 长中心战略,西进运动中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旧金山,西 雅图,洛杉矶等增长极; 英国力图应用增长极战略来解决落后地区的恶化和萧条地区经济滞缓的问题;意 大利为解决南北经济差距,在南部划分出46个发展工业区,并从中精选出4个做为 增长极的典型;日本政府运用增长极理论在满足条件的区域通过金融,税收,土地 等优惠政策进行高科技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增长极战略来解决落后地区经济开发和现代化问题,也 有用来解决首位城市过度

9、膨胀的问题.比较成功的典例如巴西和马来西亚.巴西通 过建设和完善交通体系,开辟自由贸易区,新工业区,鼓励移民等多种措施激励增长 极的形成和发展,如玛瑙斯港,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和辐射极,带动了落后地 区的发展.马来西亚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经济曾高速稳定增长,其重要原因之一 即是有效地应用了与增长极战略高度相似的发展政策.马来西亚东部落后,西部发 达,政府即在西北条件好的帕朗地区重点投资并制定激励措施,促进了该区快速发 展,同时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较 好地解决了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增长放慢及其他诸 多原因,很多国家树 立的增长极并没有取得明显

10、的效果.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 西班牙等国家的增长极本身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解决大城市过度 膨胀或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目的.而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增长极并没有快速增长,但 其极化作用又明显大于扩 散作用,出现地区间差距扩大的现象.因此增长极 理论遭 到一些人的置疑和否定:如认为增长极与周 围区域缺乏经济联系.形成嵌在落后地 区的飞地;增长极定位具有盲目性,增长极规划和抉择的政治性,计划性强,发展 过分依赖外部力量等.针对 这些现象和问题,很多人对增长极理论失去信心.甚 至 有人将其称为两极分化战略,而对增长极理论存积极态度的学者们则开始反思问 题的根源出自理 论本身还是实践环节,在进

11、一步研究中取得了较有成效的理论成果.如布赛尔在1979年加拿大召开 的国际组织讨论会上提交了 论文增长极:他们死了吗?,文中重新分析了增长极的战略目标.促进目标实现 的关键,以及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增长极战略的不同形式.英国经济学家理查逊 在这一时期提出增长极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随时问推移的变 化过程,指出从回波 效应占主导至扩散效应占主导约需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问,所以他指出增长极无效 论提出为时过早.虽然15年的数字有待商榷,但认 为增长极扩散效应居主导需要一 定时间历程的观点 不无道理.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随着增长极理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及全 球化进程的推进,增长极理论再度繁

12、荣,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如有人主张 依靠内力(创新)来取代单纯依靠外力(政府)来建立增长极,提出注意加强增长极与 区域的合作与联系等.?三,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思考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空间发展战略转 变后才开始引入并应用增长极 理论.经济特区和沿 海开放城市的建立实质上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20多年来这些 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在经济基础较弱或投入能力有限的 国家或地区应用增长极战略顺应丁经济发展规律,可以取得高速,高效的经济增长; 同时,通过不平衡战略来 实现平衡发展的观点也得到广泛认同.虽然也存在.争议和困惑,但目前增长极理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模式

13、之一,它与点一一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理论,梯度推进理论等 相结合,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经济 领域也 得到重视和发展.借鉴国外应用增长极战略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我国在应用增 长极理论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1.增长极的内涵增长极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想,即将有限的投入放在最具优势的增 长点上,促进它优 先发展,进而通过其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域的发展.任何区域或经 济单元,甚至任何领域的发展单元,不论发达还是落后,都可选育其内部的增长极. 只要在所属区域或系统中水平较高,具有某些独特优势或极具潜力的点(经济的, 空间的,文化的等),如果满足特定的条件

14、和需要,都可确立为增长极,如区域内的 主导产业,有创新能力的产业和产业群,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或大学科技园区,各 种经济区,城镇,都市区,都市连绵区,乡村地区的龙头企业,中心村,镇等等.不应 将增长极简单地等同于推进型产业或城镇,而应根据其应用目的和应用范围区别对 待.2,增长极的数量与布局一个区域增长极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虽然目前尚无能界定一个区域增长 极合理数量的标准,但在实践中应遵循宜少不宜多的原则,以保证有 限的投入或试 点性的制度,政策改革等措施能发挥 最佳效益,实现增长极的领先,快速增长.同时, 宜比较增长极的空间效益和带动范围的合理分布.例如同一个增长极布局在不同 区位会产

15、生不同的效益;同等数量的增长极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分布形式也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力. 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一个区域内应尽量避免出现辐射阴影区(区域内确立的所有增长极未来的辐射范 围都不会波及的区域).如我国目前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北京,上海,广州等具有明 显优势的增长极,但其辐射带动效应 还仅限于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也宜通过重点投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或制度改革与创新等手段选育具有大区 辐射力的增长极.3.增长极体系增长极是有等级和层次差别的,对于空间增长 极而言,在全球范围内有国际性 的增长极(国际城 市,跨国公司等,其集聚和辐射范围跨越国界),在?6?国家范围内有全国性,大区性,

16、省市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等不同级别的增 长极;对于经济增长极,同样根据经济规模,关联效应,重要性等可以列为不同的等 级和体系.在实践中宜根据区域范围大小和实际情况确立增长极体系,针对不同等 级和层次的增长极采取分类培育和引导的对策措施.4.增长极的选育与扶持实践证明,增长极战略的应用必须符合国情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的增长极可 能是市场机制下自发形成的,也可能是自上而下通过计划培育的极具发展潜力的 增长点,目前我国两种类型的增长极都 存在,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尚以自上 而下型增长极居主导.因此,虽然一方面应鼓励和倡导增长极通过内力来实现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体制下,

17、政府的扶持对增长极的快速成长仍至关重要.而且从带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虑,我国培育的增长 极尚以极化功能为主,扩散功能较弱,带动 范围较小,也需政府采取适度有效措施激励和引导增长极与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 交流,合作,以及对落后地区的扶持等,以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但扶 持和 引导的对策措施应符合增长极的类别,等级,性质,特征等实际情况.如在城市中,高 新区是一个增长极,在高新区内部的增长极核是大学或科研机构,因而研发设施, 信息流和智力引进等是它的投入重点;而在农村地区,自然集镇,中心村,现代农业 产业组织等可能是其增长极,它的投入重点可能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 交通),市场的开拓,农 业产业化体系的构建等.5.增长极理论的研究和完善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