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_第1页
某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_第2页
某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_第3页
某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_第4页
某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84/82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简本)目 录 TOC o 1-2 h z u 第1章 金审工程概述5HYPERLINK l _Toc1029680071.1 金审工程的建设背景 PAGEREF _Toc102968007 h 5HYPERLINK l _Toc1029680081.2 审计应用软件现状 PAGEREF _Toc102968008 h 7HYPERLINK l _Toc1029680091.3 金审工程建设的总体考虑 PAGEREF _Toc102968009 h 9HYPERLINK l _Toc102968010第2章 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 PAGEREF _Toc1

2、02968010 h 11HYPERLINK l _Toc1029680112.1 总体设计的原则 PAGEREF _Toc102968011 h 11HYPERLINK l _Toc1029680122.2 应用系统的容 PAGEREF _Toc102968012 h 11HYPERLINK l _Toc1029680132.3 总体设计的围 PAGEREF _Toc102968013 h 12HYPERLINK l _Toc1029680142.4 审计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02968014 h 12HYPERLINK l _Toc1029680152.5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3、PAGEREF _Toc102968015 h 26HYPERLINK l _Toc1029680162.6 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之间的关系 PAGEREF _Toc102968016 h 30HYPERLINK l _Toc102968017第3章 基础数据规划 PAGEREF _Toc102968017 h 32HYPERLINK l _Toc1029680183.1 基础资源库规划 PAGEREF _Toc102968018 h 32HYPERLINK l _Toc1029680193.2 业务数据库规划 PAGEREF _Toc102968019 h 33HYPERLINK

4、l _Toc1029680203.3 数据中心规划 PAGEREF _Toc102968020 h 33HYPERLINK l _Toc1029680213.4 审计机关资源共享方式规划 PAGEREF _Toc102968021 h 34HYPERLINK l _Toc102968022第4章 应用平台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22 h 35HYPERLINK l _Toc1029680234.1 平台设计的原则 PAGEREF _Toc102968023 h 35HYPERLINK l _Toc1029680244.2 审计管理系统平台 PAGEREF _Toc10296

5、8024 h 36HYPERLINK l _Toc1029680254.3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平台 PAGEREF _Toc102968025 h 38HYPERLINK l _Toc102968026第5章 审计管理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26 h 42HYPERLINK l _Toc102968027第6章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27 h 42HYPERLINK l _Toc102968028第7章 应用系统接口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28 h 42HYPERLINK l _Toc1029680297.1

6、审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调用关系 PAGEREF _Toc102968029 h 42HYPERLINK l _Toc1029680307.2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之间的接口调用关系 PAGEREF _Toc102968030 h 43HYPERLINK l _Toc1029680317.3 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之间的交互 PAGEREF _Toc102968031 h 45HYPERLINK l _Toc102968032第8章 应用系统部署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32 h 45HYPERLINK l _Toc1029680338.1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部署 PAGER

7、EF _Toc102968033 h 45HYPERLINK l _Toc1029680348.2 审计管理系统与基础资源库部署 PAGEREF _Toc102968034 h 46HYPERLINK l _Toc1029680358.3 外网业务系统部署 PAGEREF _Toc102968035 h 53HYPERLINK l _Toc102968036第9章 应用支撑环境部署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36 h 55HYPERLINK l _Toc1029680379.1 机关局域网运行环境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37 h 55HYPERLINK l

8、_Toc1029680389.2 审计现场运行环境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38 h 65HYPERLINK l _Toc1029680399.3 独立运行版运行环境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39 h 65HYPERLINK l _Toc102968040第10章 命名规则设计 PAGEREF _Toc102968040 h 66HYPERLINK l _Toc10296804110.1 层次命名规 PAGEREF _Toc102968041 h 66HYPERLINK l _Toc10296804210.2 服务器命名规设计 PAGEREF _Toc102

9、968042 h 66HYPERLINK l _Toc10296804310.3 数据传输通道命名规则 PAGEREF _Toc102968043 h 68HYPERLINK l _Toc102968044第11章 标准和规 PAGEREF _Toc102968044 h 73HYPERLINK l _Toc10296804511.1 概述 PAGEREF _Toc102968045 h 73HYPERLINK l _Toc10296804611.2 应用系统标准和规体系 PAGEREF _Toc102968046 h 74HYPERLINK l _Toc10296804711.3 基础规 P

10、AGEREF _Toc102968047 h 75HYPERLINK l _Toc10296804811.4 集成编码和规 PAGEREF _Toc102968048 h 76HYPERLINK l _Toc10296804911.5 应用平台集成规 PAGEREF _Toc102968049 h 77HYPERLINK l _Toc10296805011.6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 PAGEREF _Toc102968050 h 78HYPERLINK l _Toc10296805111.7 应用系统工程管理规 PAGEREF _Toc102968051 h 79HYPERLINK l _Toc

11、10296805211.8 规分析 PAGEREF _Toc102968052 h 81金审工程概述金审工程的建设背景审计监督与金审工程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主要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与其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1983年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开展了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的业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与,财务会计核算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程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面对的再也不是以往的纸质账簿和会计资料,这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998年,审计署党组从新形势下履行审计监

12、督职责、发展审计事业的大局出发,决定建设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长向广大审计人员发出了“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的告诫。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响应审计署党组的号召,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设计开发了审计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建设了审计机关的局域网,开通了审计署与派出机构与省级审计机关的远程通信网,一场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的新的战斗在全国审计系统拉开了帷幕。2000年6月,审计署在怀柔培训基地举办了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演示会,2000年11月,在举办了计算机审计成果展示会,2001年7月,在组织了对审计系统申报的26个应用软件推广应用资格的评审

13、。这些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推广应用,极提高了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探索了过去手工状态下无法监督的利用计算机造假舞弊的问题,同时,通过计算机中级培训和计算机审计实践,改善了广大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手段开展审计的观念,提高了计算机审计技能。为落实审计署党组关于建设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决定,审计署成立了审计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从制定审计信息化系统规划,到编制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得到了朱鎔基总理和国务院有关领导,以与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多年努力,2002年,金审工程列入了国

14、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国家基本建设的立项程序。金审工程建设目标金审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实施“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从而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

15、审计法定监督职责。金审工程一期建设目标是:通过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覆盖面提高一倍左右;选择财政、金融、企业中的部分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掌握使用重要资金的项目和单位,同他们的经济管理和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联网,取得联网审计的试点经验;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规化,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明显下降;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规化、标准化、制度化,加快“人、法、技”建设的步伐。金审工程建设容金审工程建设的总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连接全国审计机关和重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用网络;开发一批满足审计业务需求的应用软件;建立一个

16、为审计业务和决策、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信息的数据库群;配置一批经济实用的计算机设备;培养一支胜任审计信息化的新型队伍。金审工程建设要求1、强调整体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原则。金审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规标准由审计署统一编制发布,实行分期分步建设。具体的工程建设由中央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领导和投资支持下组织实施,审计署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总体方案,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当支持地方审计机关试点单位的建设。2、突出实用性。围绕提高审计监督职能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满足审计业务、办公管理和行政决策的实际需求出发,搞好各系统的设计开发。3、考虑先进性

17、。采用满足技术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技术,确保系统的生命周期。4、兼顾经济性。坚持保护已有投资的原则,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成本、采购成本、开发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推广运用成本和培训成本等因素。5、确保安全可靠性。硬件、软件选型和管理模式制定都要充分考虑安全,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和技术,保证建成的系统稳定运行,正确处理开放性与安全性的关系。6、重视资源配置效率性。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之与物质条件相适应,综合发挥资源效能。7、重视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系统建设、技术选择、设备选型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8、技术支撑环境的可替代性。选择开放技术架构产品,对产品选

18、型具有可替代性,项目成败不受选用产品厂商的生命力的影响。审计应用软件现状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组织开发了一批审计应用软件,在审计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应用经验。但是,由于这些软件基本是各自开发,缺乏统一规,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在认真分析原有软件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原有软件的成熟、成功的设计思路和经验,并予以统一规和整合。原有应用软件情况如下:表1-1原有应用软件情况表序号软件名称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语言开发单位体系结构1审计管理软件Windows计算中心网络版2计划管理软件WindowsSQL-ServerAS

19、P办Web结构3统计管理软件WindowsSQL-AnywherePB办公厅、市审计局单机/网络版4档案管理软件WindowsSQL-ServerC+Builder档案管理单机版5人事管理软件WindowsSQL-ServerC+Builder人事管理单机版6外事管理软件WindowsDb2Delphi计算中心网络版7老干部管理软件WindowsSQL-ServerDelphi计算中心单机系统8机关信息管理系统Windows省厅9机关信息管理系统Windows市局10常用审计法规软件Windows计算中心11数据采集转换软件WindowsAccesssVB办单机版12审计导向软件(中澳项目)W

20、indowsOracle+AcessDelphi计算中心单机版/网络版13统计抽样软件WindowsSybasePB办单机版14审计文书生成软件WindowsSQL-ServerVB办单机版15中央预算执行审计软件Windows计算机中心单机版16总预算会计审计软件Windows省厅17海关审计软件WindowsSQL-ServerVB办单机版18通审软件(企业版)Windows办19通审软件(农行版)WindowsFoxProVisualFoxPro计算中心单机/网络版20企业审计软件Windows办21外资审计软件WindowsInterbaseDelphi计算中心单机版22行政事业审计软

21、件(金剑审计软件)Windows市局23投资项目审计软件(建审软件)Windows省厅上述软件的技术配置为:操作系统所有的软件选用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适用于中小型应用。数据库软件使用的数据库种类繁多,包括:通用的商用数据库:DB2、Oracle、SQL-Server、Sybase。早期使用的小型数据库:FoxPro。开发语言自带的数据库。包括:Interbase(Delphi自带)、SQL-Any(PB自带)。Access数据库:一般用于小型应用。与微软平台绑定紧密。C/S结构的应用软件开发语言Delphi:目前有四个软件采用该语言。该软件是常用的C/S应用开发工具,具有开发速度快,

22、支持面向对象开发思想的语言。是常用的应用开发语言。开发的应用可以支持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VB:目前采用该语言的软件有三个。该软件是常用的C/S应用开发工具。开发速度快,简单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思想。在微软推出的高版本VB.net中,对VB6.0有了较大的改动。Pb:目前采用该语言的软件有两个。该软件适用于作报表型应用。对此类应用开发速度快。但系统不够稳定。使用该软件开发的应用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C+Builder:是一种使用C+语言的快速应用开发工具。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适用于对应用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开发。C+语言相对其他语言较为复杂,调试较为困难,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

23、。B/S结构的应用软件开发语言Asp:开发简单,但结构性很差,代码复用性差。不利于维护和升级。金审工程建设的总体考虑1、建设模式需求、设计坚持自顶向下,一切从需求和整体设计入手,如果需求不清决不盲目建设。系统建设、部署、推广坚持由点到面。从审计署特派办试点省厅其他省厅地方审计机关,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系统推广和部署。分清轻重缓急、重点先行。底层支持应用(如:平台)、重点应用(如:人力资源管理、公文管理等)先投入力量进行研发。2、建设网络中心、运行中心、数据中心金审工程最终将建立三个中心:网络中心:各级审计机关分别管理自己的网络系统,建立各自的网络中心。国家电子政务广域网建设完毕之后,可以进一步考

24、虑审计署全局网络管理。运行中心:提供应用软件的运行支持和管理中心,是本期建设的重点。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本期暂不考虑。3、与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的衔接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网、专网建设的相关规定,建设网络环境和应用系统。为了与国家电子政务安全系统的规划保持一致,审计署CA系统推迟建设。但是,在应用平台、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预留接口,为将来向CA系统过渡做好准备。基于XML的电子公文交换标准将于年底推出,在审计署公文管理软件的建设过程中,要预留接口与标准的衔接。按照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要求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审计署自定的标准。在建设过程中,整理和汇编细化的行业标准和规,建立标准库

25、依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通用指南进行业务系统建模和系统设计,确保应用系统的高效开发,增加业务系统的可用性、正确性和经济性。重视元数据的建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化的有关要求,抽象、归纳、整理审计行业的元数据。4、安全系统建设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推迟建设CA系统与应用开发中过渡问题。采用多种技术构建安全体系1)提倡“强审计”,基本原则是“整体防御,重点防”。2)网络设备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3)建设CA系统,提供应用的安全保障体系。4)使用系统管理软件监控网络、应用状况。5)建设审计管理系统平台,为审计管理系统提供应用整体安全框架。6)各类软件根据自身需求对分类资源进行部控制。应用系统的总体

26、规划总体设计的原则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应用系统总体设计要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总体需求,实行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实施。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新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总结和吸收原有应用软件的合理设计思想和成功经验,研究当前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按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以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科学思想,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地搞好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满足需求、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一定要贴近计算机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需求先导、应用为主、经济实用、技术先进的设计要求。信息资源共享。这是应用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应用系统的构架、

27、数据资源的规划、先进技术的采用、开发模式的改造等方面,都要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遵循业务规和标准。本着有国标用国标,无国标定署(部)标的要求,建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规标准。坚持规和标准,是确保应用系统可推广、可共享、高质量、高生命周期的基本要求。应用系统的容应用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实施系统、联网审计系统(下图):图2-1应用系统总体规划图1、审计管理系统(OfficeAutomatine),简称OA系统。主要为审计机关局域网上开展业务管理和行政办公与决策提供计算机技术的管理手段,它包括:审计管理系统平台、公文管理软件、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档案管理软件、审计统计管理软件、老干

28、部管理软件、外事管理软件、共享信息软件、人力资源数据库等。通过组合这些软件的功能模块和外购的一些信息类软件,实现五个子系统,即:领导决策参阅信息;公文的起草签批、发文、阅文和公文管理等的公文流转系统;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统计管理、察看现场资料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外事管理、网上培训、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业务管理系统;审计机关财务、资产、会议等的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宏观经济信息、审计法律法规、国际审计信息等共享信息系统。2、审计实施系统(AuditerOffice),简称AO系统。主要为审计人员计算机上提供开展审计项目所需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程序导向、数据采集与转换、审计统计抽样、审

29、计工作底稿管理等软件和相应的数据库。3、联网审计系统。主要为审计机关开展与重点资金、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联网审计提供计算机审计的手段,包括财政联网系统,具体可分为海关联网审计系统、税务联网审计系统、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等;金融联网审计系统,具体可分为银行联网审计系统、保险机构联网审计系统、证券机构联网审计系统等;企业联网审计系统;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网审计系统等。目前,审计系统对OA系统、AO系统的审计实践业务需求已基本明确,并已列为金审工程一期建设的重点任务,联网审计系统尚在探索阶段。因此,本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重点对OA系统和AO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暂不包括联网审计系统的设计。总体设计的

30、围对应用系统进行总体描述,并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边界切分。设计应用平台,并论述采用平台技术实现各应用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和建立应用安全防护体系。设计各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的部署。规划项目建设中形成的行业信息化标准规。审计管理系统定位审计管理系统是审计业务管理和行政办公与决策的综合性办公业务系统。适用于审计署机关、各特派办,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局域网上的办公业务管理。将审计管理系统中的软件划分为5个工作区:领导决策区、公文流转区、审计管理区、机关事务区和信息共享区。如下图:图2-2审计管理系统软件分区规划领导决策区是为各级审计领导提供的决策参阅信息,包括待阅

31、信息、待批信息、待阅文件、待批文件、浏览信息等。公文流转区是审计机关各类文书的编制、收发和管理的工作区,包括:公文起草与签批、阅文、公文办理和归档,信息的外部流转等。信息共享区是审计人员和各级领导查询、阅读各类信息的工作区。其容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信息、审计资料信息、审计法律法规信息、国际审计交流信息等。机关事务区是行政事务性工作区,包括:机关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议室管理、车辆管理、各种通知信息等。审计管理区也可称为业务管理区,主要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计划、审计统计、审计档案、察看现场资料、外事管理、被审计单位资料信息查询与管理、审计专家经验信息查询与管理等审计业务管理提供功能。人力资源

32、资料不仅要满足人事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是为应用系统的系统认证、权限管理等提供基本信息的核心部分。本工作区按照用户的角色权限,提供不同的功能。主要容审计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审计管理系统应用平台是审计管理系统的集成、开发平台,实现审计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支持各应用软件功能的实现。其主要功能有:目录服务;应用系统安全支撑;集中管理的应用支撑;数据传输通道;界面整合。公文管理软件公文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公文流转区中的相关工作,它包括:公文起草与签批、收文管理、发文管理、归档管理、个人办公、系统设置等功能。具体包括:为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文书提供录入、修改、交换等编辑功能

33、;为各级领导提供审批、签发文书的功能;为文件印发提供各种审计文书模版和自动套用功能;为各级审计机关文秘人员提供收文、发文和归档管理功能;为审计机关与外部的文件交换提供统一的收发功能。为公文、非公文等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储存,并为大家提供简便、快捷、实用的查询检查。审计计划管理软件主要完成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颁发、执行情况检查和计划汇总等功能。具体包括:审计机关编制、下达、调整审计项目计划;审计计划的汇总和报送功能;审计项目执行情况检查;计划执行进度的反馈与跟踪;历年审计计划资料的查询和分析。审计统计管理软件主要完成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成果情况的统计、报表、查询分析等功能。具体包括:

34、统计报表指标体系的编制和管理;审计项目台帐的编制和管理;统计报表的编制、填报和报送功能;统计报表的汇总;统计信息的导入与导出;报表数据的追溯功能,即查询生成报表的台账信息;统计资料查询分析等功能。察看现场资料软件在计划制定完毕或者调整完毕之后,可以获得本年度的审计计划。计划信息可以从计划管理软件获取或者由计划处工作人员通过本软件提供的功能手工录入计划与项目信息。在审计小组外出审计之前,可以维护项目的基本信息。在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现场审计小组可以对在现场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然后通过本软件打包上传到本软件资料库;将项目执行情况信息反馈,便于进行项目进度控制。审计机关的领导、审计项

35、目的负责人和审计人员可以在任意时间,察看审计项目现场的各种信息以与了解项目执行进度情况,并根据情况需要对项目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反馈。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可以使用察看现场资料为中转,将审计结果信息上报给其它业务软件。档案管理软件主要完成审计档案、行政档案、基建档案、财务档案等的建立、存储、查询和管理功能。具体包括:接受、检查、受理各应用系统报送的审计项目档案、行政档案等资料;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编制档案目录等有关信息;对阅档人员按相关权限提供档案的检索、查询、复制等功能;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等功能。人力资源数据库与管理软件主要完成人事和相关部门的人力

36、资源信息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为人事部门提供信息管理的录入、统计、分析、报表和权限分配等功能,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化、规化、科学化;为审计机关党委、培训机构、外事机构、监察机构、机关服务机构等提供基本的人事信息以与本部门需要管理的各种信息和管理功能,逐步实现各相关部门工作的信息化;为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提供方便、实用、灵活的人事与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应用系统的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提供基本的人事信息;为需要独立运行的应用软件提供经批准的相关信息。被审计单位资料库与管理软件主要完成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财政财务报表情况、特殊经济业务情况、审计记录情况等四个方面容的建设,使审计机关全面掌握被审计

37、单位的总体情况,以便为审计工作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统一输入、分类汇总,以与向各审计机关分发和回收等功能;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报表情况、特殊经济业务情况、审计记录情况的输入,OA系统上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接受AO系统相关信息的导入等功能;被审计单位资料的 HYPERLINK l _Toc37674168 导入、导出; HYPERLINK l _Toc37674174 被审计单位资料的维护、 HYPERLINK l _Toc37674175 数据同步、 HYPERLINK l _Toc37674185 查询与打印等功能;被审计单位资料的统计分析。比如,全国共有多少被审计

38、单位,各行业的被审计单位、各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围的被审计单位、经常性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从未接受过审计的被审计单位、资金额度超过一定围的被审计单位等各有多少个,为审计机关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审计专家经验库与管理软件主要完成审计专家经验的收集、整理、展现和利用,为审计人员和应用软件提供审计专家经验。具体包括:提供审计专家经验的导入、编辑和整合功能;提供审计专家经验的查询、阅览,帮助审计人员学习和积累审计经验;提供审计专家经验模型的提取功能,为审计分析等软件直接利用,并允许修改后用于对现场审计问题的分析;提供审计专家经验的 HYPERLINK l _Toc37674168 导入、导出,以与数据维护等功

39、能。法律法规数据库与管理软件主要完成常用审计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编辑、查询、复制等功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法律法规的支持。具体包括:审计法律法规的扫描、导入、编辑、整理功能;提供审计法律法规的各种单项和组合查询功能,并提供相应的复制功能;提供向各审计机关发送审计法律法规资料库的功能;数据维护和系统保护功能。审计管理系统各软件之间的关系图2-3审计管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审计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平台为审计管理系统中各软件提供管理类功能,包括人力资源信息、权限管理、日志等基本功能支持。提供统一的集成界面,集成应用的Web部分,并统一提供代办工作等个性化信息。公文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放入“审计管理系统

40、平台”集成界面,集成到其相应的频道,包括针对每个人的待办工作等提示信息。公文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流程,向“审计计划管理软件”、“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机关事务管理软件”、“外事管理软件”提供审批工作流,完成相关信息的审批,审批使用手工方式完成。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审计计划管理软件提供接口,向“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等提供审计计划相关信息。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档案管理软件提供接口,接收公文信息的归档。提供接口,接收“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归档信息。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察看现场资料软件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使用计划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获得相关项目数据。审计

41、统计管理软件调用“档案管理软件”提供接口,对审计情况信息进行归档。调用“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提供接口,提供审计台帐等信息。人力资源资料库提供接口,接收从平台写入的老干部信息、党委信息等,整合人力资源资料;提供接口,向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提供需要的人事信息;提供接口,向其他应用软件提供需要的人事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库提供接口,向“审计计划软件”等相关软件提供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提供接口,接收“审计统计软件”提供的审计台帐等审计信息;提供接口,接受对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加载信息。审计法律法规数据库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审计专家经验库提供接口,向其他审计软件提供需要的经验信息;提供接口,接受对审计

42、专家经验库的加载信息。机关事务管理软件、外事管理软件等软件使用“公文管理系统”提供的审批流程完成相关信息的审批。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应用特点分析软件使用统一的界面整合审计管理系统软件较多,每个软件有不同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彼此重叠。如果每个软件都使用单独的界面,某个审计人员有可能需要启动多个软件才能完成一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将有较多人员使用的功能集成到统一的界面中来,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机制,保证授权用户的合法访问。如下图,以菜单方式,按照审计管理系统五个区的设计,将各软件的功能集成在统一的界面中,向审计人员提供服务。图2-4菜单整合方式数据的下发与汇总图:图2-5 各级

43、项目汇总关系图审计署的业务管理工作,如审计计划的管理、统计报表管理等,从审计署、派出机构、省级审计厅到市、县级,分级进行管理。如上图所示:审计项目从审计署特派办/省级审计厅市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逐级分解为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四级项目子项目。与之相对应,审计项目信息汇总需要按照项目分解的反向路径完成。因此,相关软件上线后,需要支持这种数据层次关系。在广域网建成之前,通过数据的导入、导出在不同级审计单位之间交换数据;广域网建成之后,要求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下发、汇总。审计质量保障的要求图2-6审计质量保障要求示意图为了保障审计质量,审计过程相关的应用软件必须按照审计规要求设计、开发,并通过使

44、用标准规的数据,贯穿审计过程,遵守甚至强化审计规。如上图所示,通过依据从“公文管理系统”中下载的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中制定审计事项;按照制定的审计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软件中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联,建立相关数据的索引。业务数据特点分析图2-7审计署业务数据特点分析业务数据类型划分审计署数据中心存储各类审计基础数据和汇总的审计数据资料。特派办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存放管辖围的各类审计数据。按数据流向,可将审计数据分为下面三类,如上图所示:汇总下发型数据资料逐级汇总至审计署数据中心数据库后,由审计署统一下发汇总后的数据,更新下级的数据库,

45、形成一种树状的数据复制结构。这类数据包括:审计计划数据、审计统计指标、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专家经验、审计项目执行情况、国外审计信息、财政资金计划数据(财政拨付情况,主要为预算跟踪服务)等。从技术实现上讲,该类数据采用专用软件进行汇总、下发,以避免各类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库异构问题。统一发布型数据资料由审计署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更新维护,系统应当可以自动更新下级的数据库,形成一种树状的数据复制结构。这类数据包括:宏观经济信息、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审计操作指南、技术标准规、编码标准等。从技术实现上讲,该类数据采用数据库软件或中间件的数据复制功能,实现自动透明的数据同步。局部日志型本级数据或为本级

46、审计机关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包括机关公文数据、机关管理信息、审计项目作业信息。业务数据的深层分析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如审计计划管理软件积累历年的计划数据、审计统计软件积累历年的统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积累历年的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审计情况等,会要求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数据积累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业务数据字典作为分析的基础,并保持业务数据字典的相对稳定。另外,数据积累的过程中,要兼顾保持数据原貌和入库数据向标准格式转换,保证数据便于使用、降低日后数据分析的难度。4、各类数据的交换频度分析表2-1 各类数据交换的频度序号数据类型方式频度1汇总下发型汇总建议以日为单位

47、,部分数据可以以业务最小时间单位(如:统计报表汇总以季度为单位)下发较长周期,根据数据积累速度或者业务要求定期下发2统一发布型下发较长周期,随相关业务、标准、信息的变化而全局更新3局部日志型本地记录操作级,每次操作时都需要进行业务数据量的估算与分析1、数据存储量(1)审计档案分为审计档案、行政档案、财务档案和基建档案4种。档案存储方式包括:纸质档案、电子图像档案、可编辑的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和多媒体档案,与其他类档案。(2)被审计单位资料数据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资料和审计结果等数据。(3)审计法规数据包括有关国际条约、国家法律和政策、常用财政审计法规、部门规章、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专

48、用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等。(4)审计机关人力资源数据包括审计机关情况,审计人员基本情况、学历与专业情况、从事审计工作的阅历与经历、审计业务专长、计算机知识技能、外语情况、培训情况、健康情况、政治表现情况、家庭情况等。审计署系统实行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包括署机关、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等。(5)网上培训的培训资料包括时事、政治、形势、审计、会计、领导指示、教育、综合、审计相关资料(如:审计法制与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经贸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管理、审计理论、审计历史、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课件和文本培训资料。(6)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包括租用专业公司卫星发布的宏观经济信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和交

49、换的经济信息、审计部门搜集的各种经济数据等。(7)国际审计组织交流资料包括国际最高审计机构和组织、各国审计机构、我国审计机关与国外审计机构的合作交流的信息资料数据。(8)其他审计数据包括审计专家经验库数据、审计年鉴等专业资料、审计报刊与杂志资料、审计机关财务等数据。(9)审计作业数据区主要用于审计署业务和综合司局收集、存储审计系统上报的各种审计项目报告、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整理、汇总、编写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等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数据区。(10)审计人员工作文件夹。主要用于审计人员负责的审计业务的各种计划、报告、报表、审计和经济数据、以与接受到的各种业务工作资料等的数据存储、处理区。

50、根据上述数据种类按5年存储量并进行分类管理的粗略计算,审计署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量在3T左右,每个特派办的数据存储量在500G左右,每个派驻国务院部门审计局的数据存储量在300G左右,每个省级审计机关的数据存储量在1T左右。2、数据处理量审计小组与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传输访问、审计小组通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数据采集,由于集中在审计项目实施期间,数据处理量较大,但可以是非实时、非并发多用户的。但对于特殊专业的审计项目,如对海关、税务、金融系统的审计,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会对某一个时期的数据集中处理分析,需要有高速的数据处理器。数据传输量包括审计署派出审计局、派驻地方特派办和省审计厅与审计署网络

51、通信的数据传输量。(1)审计署派驻地方审计特派办动态数据量表2-2 2000年审计署特派办审计项目与工作量计划表计划执行单位人员编制项目数量(个)工作量(人天)署定项目(个)工作量(人天)自定项目(个)工作量(人天)京津冀特派办2505120156461779652360特派办150281286627125661300特派办1603412956271106171895特派办15040169823013232103750特派办160341118931103693820特派办1604313622371144262180特派办15020103271999671360特派办15031133402411

52、70071640特派办170361432528998084345特派办15021105862110586特派办1603311692291069241000特派办120158460158460特派办16034154233415423特派办140191064816100483600特派办15032132483213248特派办150271100021956061440特派办100特派办100合计27304982068204371861306120690按表中年度工作量计算,平均每个特派办年工作量12926个人天,年度审计项目的执行集中在4月至8月份的5个月,平均每个月的工作量为2585个人天,每人

53、每天按上述审计业务的7类数据查询访问和传输量为0.6MB,一个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为1551MB,日传输数据量为71MB(每月工作日按22天计)。高峰值时,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为8GB,日传输数据量为364MB。在审计信息化一期建设中,安排三个省审计厅为本期建设的试点单位。计划将审计厅接入就近的特派办网络,通过特派办连接审计署。三个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分别为正常值3100MB,日传输数据量为141MB;高峰值时,月传输数据量为16GB,日传输数据量为728MB。(2)审计署派驻国务院部门审计局动态数据量表2-3 2000年审计署派驻国务院部门审计局审计项目和工作量计划表审计机构人员数项目数量(

54、个)工作量(人天)发展计划审计局841100外交外事审计局771920经济审计一局751410经济审计二局892180贸易审计局841300教育审计局731100科学技术审计局751390政法审计局751350资源环保审计局861390社会保障审计局841160建设建材审计局851440交通运输审计局1671750信息邮政审计局851120文化体育审计局751560新闻通讯审计局872280海关审计局741540农林水审计局851340卫生药品审计局861510旅游侨务审计局761480科学工程审计局761510地震气象审计局751380国防工业审计局641280民族审计局651340监察人事

55、审计局63960经济执法审计局751340合计19113036130按上表计算,平均每个审计局年工作量为1445个人天,工作时间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份的8个月,每月181人天工作量。因审计局都设在,审计人员都直接查询或把数据传输给审计署的局域网,人天查询量为2MB,审计局的月查询传输量为362MB。日查询传输量为17MB(每月按22天计)。高峰值时,审计局的月传输数据量为2GB。日查询传输量为91MB。(3)省级地方审计机关动态数据量表2-4 2000年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和工作量计划汇总表审计机构人员数项目数量(个)工作量(人天)31个省级审计机关364864805个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60

56、0300建设兵团审计局10030合计4348682012926按表中年度工作量计算,平均每个单位年工作量12926个人天,年度审计项目的执行集中在4月至11月份的9个月,平均每个月的工作量为2585个人天,每人每天按数据查询访问和传输量为0.58MB,一个省级审计机关的月传输数据量为1525MB,日传输数据量为69MB(每月工作日按22天计)。3、数据量需求根据对审计信息数据存储量、处理量和传输量的分析,审计信息数据量需求如下:表2-5数据量类别说 明数据存储量审计署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量在3T左右;每个特派办的数据存储量在500G左右;每个派驻国务院部门审计局的数据存储量在300G左右,每个省

57、级审计机关的数据存储量在1T左右。数据处理量非实时,非并发多用户,数据处理量较大,需高速处理器。数据传输量一个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为1551MB,日传输数据量为71MB(每月工作日按22天计);高峰值时,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为8GB,日传输数据量为364MB。其中连接省级试点单位的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分别为3100MB,日传输数据量为141MB;高峰值时,特派办的月传输数据量为16GB,日传输数据量为728MB。派出审计局的月查询传输量为362MB。日查询传输量为17MB;高峰值时,审计局的月传输数据量为2GB。日传输量为91MB。省级审计机关的月查询传输数据量为1525MB,日传输数据量为6

58、9MB;高峰值时,月传输数据量为8GB,日传输数据量为364MB;。审计管理系统技术设计审计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与技术选择技术路线:采用J2EE开发B/S应用模块,采用Delphi等开发C/S应用模块。下图中,机关局域网环境为黑色部分,审计管理平台为阴影部分。图2-8审计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审计管理系统应用平台(服务层)”和“权限管理工具”提供目录服务、应用安全支撑、集中管理的应用支撑和数据传输通道等功能,实现管理整合。单点:整合各应用模块的权限配置,实现单点登录。全局:整合人力、组织、服务等基础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软件:使用软件管理器和安装器提供软件下载、安装和在线升级服务,为上层应用的扩展

59、和升级提供支持。“门户和菜单方式”提供界面整合功能,将应用软件的B/S功能、现有信息发布类系统以统一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实现界面整合。“平台接口层Java”和“平台接口层DLL”提供应用软件的公用模块接口。对上层审计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其一样的、需要统一管理的功能,如数据传输通道、应用系统安全支持等,由平台以接口方式提供。对Java和Delphi开发的软件,提供Java接口与DLL方式完成应用支撑。集成机关局域网环境:集成第三方软件,通过统一的接口,对其他业务软件提供统一软件运行环境,如果第三方软件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业务软件的功能实现,从而达到对第三方软件的可替换性。审计管理系统应用平台的支撑作用

60、构建审计系统的目录系统。审计系统人员、组织目录。审计系统服务器、服务器连接目录。一次认证、分系统赋权,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审计系统可靠数据传输通道,支持垂直应用系统的全系统部署,以简化全系统部署和系统开发的工作量与可靠度。提供应用整合框架、Menu和Portal界面方式,实现软件之间的整合。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定位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是审计人员实施项目审计所使用的工具集,表现为安装在审计人员计算机上的相互关联的软件系统。适用于各级政府审计人员,为审计实施工作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持。它划分的原则是:从审计工作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审计工作的流程,充分吸收原有现场审计方面的软件成果,对软件功能进行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