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1页
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2页
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3页
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4页
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沁园春.长沙,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理解它关键是体味本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壮阔深沉的意境,理解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沁园春.雪,了解了一些词的基本知识,对作者生平、词风、胸襟抱负也有一些认识,但尚未构建一套古诗词鉴赏的方法理论体系。本词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从写作年代看它隶属现代诗词,从体式看它又属于格律诗词,这种交融使得学习本词意义重大,需通过对此词的学习为学生基本构

2、建一个古诗词鉴赏的理论体系,为后阶段学习古诗词作好铺垫。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本词的思想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解决的关键是理解古诗词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反复吟诵,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情。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 理解这首词所涉及的字词、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背诵本词。 (二)解析 理解字词就是吟赏作者炼字的精到,理解意象就是把握词人是如何选择意象,并通过这些特定意象寄寓思想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就是鉴赏此词的抒情方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对词中的意象的概念以及意象与情感的联系把握不清,对诗词鉴赏的方法不了解。

3、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创造教学情境的情况下,需要运用PPT软件,通过声、画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是诗体教学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在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大家都知道“沁园春”是个词牌名,那么关于词大家到底了解多少呢? 设计意图:本文从体式上看属于古诗词范畴,通过对相关文化常识的提问,一则让学生回忆沁园春.雪,二则也是进一步为学生完善关于词的相关认识。 明确:学生谈自己的认识,老师出幻灯片总结: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

4、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问题二:诗词鉴赏讲究“知人论世”,谁来为我们介绍作者和词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一首诗词也好,一篇文章也好,不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是无法深入理解其思想情感的。古诗词因其语言简练,有很多东西不能尽道,在鉴赏前了

5、解其创作背景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这一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词作思想情感的理解。 明确: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

6、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问题三:整体理解课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把握该词的整体结构,同时清楚整首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抒情方式。 1、谁能为我们归纳本词所描绘的图画? 2、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属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有何作用? 明确:上片:眼前所见: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下片:由景及人: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属于直接抒情,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是全词的词眼

7、。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问题四: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展开联想,又是如何描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把握该词上阕所呈现的意象,同时透过意象把握蕴含其间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词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1、作者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意象? 2、在文章当中用哪些字来形容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诗人抓住了漫山红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水底的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 (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

8、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3)“红遍”、“碧透”,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对比鲜明、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4)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变式练习: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秋词,全诗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同学们分析“鹤”这个意象?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矫健、凌越。对秋天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问题四:下片讲述由上片的写景转入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主要讲了哪些事情,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

9、学生了解下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1、下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图?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峥嵘岁月图;承上启下,过度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问题五:词的下阕在表达方式与上阕有何不同,我们如何理解这种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比较上下阕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进一步理解诗词写作的层次感。 1、文学作品的

10、表达方式有哪些? 2、该词的下阕在表达方式上与上阕相同吗?区别在哪里? 3、如何理解这种不同? 明确:文学作品中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该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回忆,而最后又都落到抒情上。这种安排使得词作不再单调,富有层次感。古诗词作品因为字数少,所以尤其讲究表达方式、句法等的安排,尽量做到不单一,这样就能以最少的字数包含最丰富的内容。这是我们在鉴赏古诗词作品中不得不注重的一个方面,如此方能入其化境。 六、目标检测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橘(j)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ngrng)携(xi)遏()制 C漫江(满)寥(lio

11、)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ng)稠(chu)密辟谣(pyo) 答案:C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答案:C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答案:C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