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课件_第1页
单元三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课件_第2页
单元三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课件_第3页
单元三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课件_第4页
单元三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三 幼儿集合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 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需要经历由泛化笼统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即对集合的笼统感知觉阶段、感知有限集合的界限阶段、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阶段 (二)感知有限集合的界限阶段(3-4岁)3-4岁幼儿能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知觉也从泛化向精确过渡。这一阶段的幼儿对集合中元素的认识不能超出集合的界限,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集合两端的元素上,同时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准确的一一对应。一些实验研究也表明,小班的幼儿这时可以用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例如比较小

2、碗和小勺的多少,让幼儿在每个小碗里放一个小勺,最后看一看谁多谁少。这说明幼儿已经在集合的界限之内感知集合了,但还缺乏对集合元素的明确知觉。 另外,此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幼儿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及元素,也就能辨认物体(元素)并将它们归类(形成集合)。3岁以后,幼儿能进行简单分类,即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形成集合),如按物体大小、形状分类等等。 (三)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5岁)儿童到了4-5岁时,一般进入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已能发现集合中包含着的子集,看到整体可以分成若干个部分,此时幼儿已经提高了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的能力,他们可以按物体的简单

3、用途和数量分类。但由于思维还不具有可逆性,一旦将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头脑就不在保持整体。这一阶段的幼儿,头脑中基本还没形成类包含的逻辑观念,在解决问题时,对数幼儿是将整体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包含其他部分的整体看待的,只习惯于从数量的多少来判断,还不能达到从逻辑的关系上来判断。 比如可以把颜色和形状不同的一组几何图片分别从形状和颜色两个角度分类。 掌握求同与分类的技能: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部动作达到的运算技能。通过外部动作求同,是将共同属性的物体经过位移归在一起,其意义是便于我们二次寻找和发现它们; 二是通过心理旋转达到的运算技能。通过心理旋转的球通则不需要移动物体,就能把具有共

4、同属性的事物看作是同类。这是幼儿形成概念的基础。 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小班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 1、知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 3、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做集合或集合的子集。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和一样多。中班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 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 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和排列。大班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 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幼儿集合教学活动的设

5、计与组织(一)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样的活动叫做“求同”。例子:小明在小班刚入园时,曾经弄不清蓝色和绿色的差别。老师找出一个蓝色的花片,让他在花片筐里找和老师一样的花片。他先找出一片绿的,在和老师的那片花征比较时发现不一样,于是他把绿花片放回筐里又拿了一片蓝色的进行比较,这次他找对了,当他找对了若干片后,老师教他说一句话:“这是蓝颜色的花片”,于是他认识了蓝色。同样,老师用同样的方法使小明又认识了绿色和其他的颜色。通过求同活动可以完成的教育要求是: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按物体的属性(特征)做等价集合、体验1和许多的区别和关系小

6、班求同活动的集体教学应注意采用一定游戏情境,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意义。求同活动的分组教学,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教师可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几个不同操作规则的求同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但这给教师的注意分配以及因人而异的指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子:老师为小班小朋友准备了有各种形象的塑料小实物、积塑、纽扣等,每个组的实物种类不一样,幼儿可以自选参加某个小组的求同活动。 老师先让小朋友挑出一个最喜欢的实物作为标记,然后再为当作标记的实物选一模一样(即全等)的好朋友,小明选出许多个红苹果,亮亮选出的是许多辆黄汽车,而婷婷选出的的有大的蓝轮船,还有小的绿轮船,老师知道婷婷心里想的

7、是大小、颜色以外的某一共同属性,她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猜这个共同属性是什么。 老师又给小明一张苹果轮廓的卡片,给亮亮一张汽车的轮廓卡片,让他们俩再去为标记找朋友。这时亮亮找出的是各种颜色的汽车,但小明依然只找出红颜色的苹果(红色对他产生了干扰),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办? 她提供给幼儿45个动物轮廓标记,并让幼儿把它们插到分类盒上作为小动物家的“门”,然后再让幼儿按门上的标记分别送小动物“回家”,做成45个动物的集合。 小青在玩这个活动时给每个“家”里放上了一只小动物就停下手认为完成任务了,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让小青明白剩下的小动物是那个家的,要把它们都送回家。2.用排除法求同指

8、挑出所有不属于某集合的物体,使该集合的共同属性更加突出。 用排除法求同需要在幼儿掌握按标记求同的基础上进行。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可采取实物或图形两类不同抽象层次的材料,并且这些材料要符合幼儿生活经验中熟知的常见物体。教师可灵活地利用材料的颜色属性或形状属性给幼儿设置一定的干扰因素,以巩固幼儿的类概念。同时在指导这类活动时,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指导。(1)应该默许小明改变的规则。 (2)给婷婷换一套材料:全是各种各样的桃子与一个皮球,让她重新做一次。(二)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分类是计数的前提和形成数概念的基础。通过分类活动可以完成

9、的教育要求是:按物体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做若干集合或某一集合的若干子集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做集合和排列、对集合做层级分类和多重分类分类活动的过程能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观察、判断、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常见的分类形式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例如:许多颜色笔中按颜色把红笔放在一边、把蓝笔放在一边,或把圆笔杆和方笔杆的笔分开来放。 3、按物体体量的差异分类;例如:把大汽车、小汽车分别放在两个筐里。把厚书、薄书分别放在两个柜里。 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例如即将纸、笔、手工剪刀等放在一起,它们都是学习用品;把衣、裤放在一起,它们都是穿着用品。 5、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交通工具、

10、服装)11、按事物的多重角度分类教师可提供具有多种属性的图形片、彩色积木等材料,让幼儿对同一类材料做不角度的分类。即先指定一种实物,让幼儿各自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组织交流,拓展幼儿的分类经验,使幼儿发现同一物体原来是可以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的。多重角度分类活动,要在大班进行才比较能 让幼儿接受。步骤:1、引导幼儿对材料做仔细观察,讨论 共有哪些属性;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3、让幼儿将材料合并进来,重新选择一种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如此重复进行。12、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如:在一堆衣物中将“是”自己的和“不是”自己的分开放。在一堆玩具中将“是”红色的和“

11、不是”红色的分开来。 13、层级分类层级分类:利用层级分类底板和各种小实物开展的多级次分类活动。它直观反映了物体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层级分类活动适合放在中班末期进行。所用材料可以用实物也可以用实物卡、点卡等材料。最初引导幼儿玩层级分类,或指导有困难的幼儿玩时,可先让他们从二级分类做起。教师可以依据操作活动的基本规则来赋予活动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怎样把大仓库中的“货物”按一定规格分到小仓库中去呢?如此使活动涵有生活的意义。例子:用一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纽扣,做层级分类的活动: 先让幼儿把所有纽扣放入层级分类板最上面的方框; 然后逐一取纽扣按“是红颜色”的和“不是红颜色”的

12、分成两类放进中间一层的方框; 最后将已分成两类的纽扣再分别按“是圆形扣”和“不是圆形扣”分成两类,放进最下面层的方框。如此连续地分下去。教育方法(一)首先让幼儿感知和辩论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二)幼儿操作体验:向幼儿说明分类的要求和分类的含义。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挠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P105 ABCD)(三)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分类教学活动中注意事项1、重视分类活动中材料的提供2、充分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分类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幼儿联练习分类4、活动过程注意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

13、5、引导幼儿尝试多种分类形式6、分类活动应和其他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三)配对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配对是不经计数确定物体数量的简便方法。配对活动有助于幼儿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配对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集与子集的等量关系,以及形成数量守恒的观念。配对活动主要有3种形式1、关系配对教师提供具有一定对应关系的若干实物或实物卡,如有相连关系的手套、袜子、鞋子;有相关关系的锁头和钥匙、手巾和脸盆;还有从属关系的奶奶和眼镜、妹妹和娃娃、医生和听诊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先引导幼儿逐一讨论各对实物的相互关系,让幼儿领会为某一物体找的“朋友”应是相互有一定关系的物体,然后才能让幼儿对

14、成对的实物或实特卡进行配对。2、做等价集合做等价集合是帮助幼儿发现集合间等数性,从而进一步抽象出“数”概念的必要步骤。在做等价集合时,有以下几种对应:数量与数量的对应形状与形状的对应物体与位置的对应设计组织此类活动,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和游戏活动来设计各种问题情境。例如:进餐前请幼儿为每个小组分发餐具、食品;各种活动前请幼儿分发每人都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等。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容忍幼儿出现的种种“多余”动作,让幼儿在多次集合间元素的比较中领悟操作策略。因为这是幼儿达到真正理解而不是“记住”所必须的。 设计组织此类活动,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和游戏活动来设计各种问题情境。例如:进餐前请幼儿为每

15、个小组分发餐具、食品;各种活动前请幼儿分发每人都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等。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容忍幼儿出现的种种“多余”动作,让幼儿在多次集合间元素的比较中领悟操作策略。因为这是幼儿达到真正理解而不是“记住”所必须的。 3、集合间的比较将两个集合间的元素进行比较,有三种情况出现,一是“相等”,二是“比多”,三是“比少”幼儿在不经计数确定集合间这三种关系时,所能采取的方法就是一一配对。有关配对的活动形式有许多,例如实物卡(或点卡)的“等量接龙”等,可帮助幼儿形成相等的概念;而不等量的元素配对,则可以促进幼儿发现集合元素的“多”、与“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做“变成一样多”的操作练习。在组

16、织此类活动时,教师依然需要灵活地运用指导策略,立足于促进幼儿的独立思维。 引导幼儿比较俩个集合物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有重叠法:重叠对应比较是将一组物体从左向右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逐个一对一地重叠到前一组物体的上面,然后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并置法:把一组物体从左向右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一对一的并排放在前一组物体的下方,然后比较俩组物体的数量。引导幼儿进行集合间比较时应注意:先采用重叠法,在使用并置法要求幼儿用右手将物体从左向右一个接一个摆好,以培养动作的规范性先比较一样多在比较不一样多物体组中的物体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对应比较时要用具体的实物或教具注意日常活动和游戏中的运用 创设游戏情景That

17、s over!Thank you!Bye bye!第三节:幼 儿 集 合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二、其他活动中集合概念的渗透教育 (一)各学科教学中集合的渗透教育 1.科学活动中的集合教育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和数学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的四方面内容:人体、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每一方面都可渗透集合的教育。 例如:在人体这一单元的“认识自己” 的活动中 ,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体验双手、双脚、双眼等器官的配对和归属;区分自己的或他人的物品,辨别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些内容都与集合的求同、分类、配对相联系。再如其他方面,教

18、师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以及各种事物的属性差异,所运用的也正是数学的手段。补充 2.语言活动中的集合教育 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通过语言活动渗透的集合教育常常是“体验”的一种抽象。 我们可以在给幼儿进行的猜谜活动中将“求同”“分类”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归在一起后让幼儿来猜这些物体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又如:将物体事先分好类,再让幼儿来猜分类的标准等。 在一些儿童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集合的教育内容。例如三只蝴蝶中红花只让红蝴蝶进来躲雨,黄花只让黄蝴蝶进来躲雨让幼儿玩三只蝴蝶的表演游戏,就可以自然渗透有关配对、分类的集合教育内容。 3.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中的集合教育 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中,凡是涉及到材料、工具、器物的指认、分发、归置整理无一不和集合的教育内容相联系。例如: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知道了什么是碰铃,就必须同时知道什么不是碰铃,其中隐含的正是集合教育内容中的分类。美术活动中对颜色的认识、体育活动中器具的分配也同样隐含着求同和配对的内容。 (二)其他活动中集合的渗透教育 日常生活是对幼儿进行集合教育的源泉。游戏、劳动等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都是集合教育的内容,同时游戏、劳动等生活也给了幼儿巩固、运用求同、分类、配对的机会。 1.游戏活动中集合的渗透教育 游戏活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