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9 页 共 NUMPAGES19 页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1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的1.描绘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p 小肠的构造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构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2.分析p 小肠的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3.制

2、作小肠壁构造折叠模型。4.课时分配 2课时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考虑并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答复以下问题。通过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验,答复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构造及其主要作用。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考虑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展探究。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交流探究方案,施行探究方案。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

3、”的提示及参考方案。2.3制定并施行方案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展分析p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提出改进意见。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p 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鼓励、肯定学生的答复并作补充。概括出消化的概念。(四、消化的全过程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考虑、答复以下问题。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观察实验现象并答复以下问题。通过考虑和答复,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3.3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3.4插入课本P35第1、2题和

4、p34技能训练。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互相评价。(五、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构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构造特点与其功能。引导学生分析p 课本P33的“资料分析p ”,比较大肠、小肠的构造有何异同。4.1小肠的特点家畜小肠的内部构造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观察小肠内外表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4.2展示制作的小肠内外表皱襞的模型。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构造特点。(六、小结、课后练习4.1小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4.2布置课本P35练习第3题。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2知识精华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 自然选择 主要论点 过度繁殖:进化的条件生存斗争:进

5、化的外因、动力、手段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根底、(变异:不定向,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适者生存 实例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评价 奉献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说明物种是可变的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缺乏 对遗传变异的性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不能从本质上说明 现代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概念强调地理和物种的同一性,使研究对象从单一的个体变成互相关联的集体。种群的基因库: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概念强调基因库的连续性。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数量/(

6、种群中该基因数量+种群中等位基因数量)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题例领悟例1:人工选择所以能选育出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选择的根底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才能 B、生物普遍存在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在进展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讨论:此题主要考察的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一样点。达尔文的工作是从家养条件下的动植物品种的培养开始的,并提出了人工选择学说,进而领悟到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之处是题目所提出的“选择的根底”是一样的,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选择的根底。从品种和物种形成

7、的演变过程看,遗传和变异也是演变的内因,只是由于外因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人的力量,一个是自然界的力量,因此形成的品种符合人的需要,形成的物种符合生物自身适应环境的需要。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展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的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讨论:此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色盲基因b的频率应为色盲基因数量:15-1+5-2+11-1=36,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是200-2+100-1=300,故其基因频率为36/300自我评价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3教学目的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学会人

8、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详细操作方法。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展初步的止血处理。教学重难点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推进新课学习目的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如今有一同学

9、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 ,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的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 假设在野外一时找不到 ,而情况又非常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助。(教师讲授)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顿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假设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顿后再去打 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

10、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注意脏停顿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播放教学课件)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联络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习目的三板书:3.出血和止血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学生答复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板书:(1)内出血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

11、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板书:(2)外出血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教师:同学们分析p 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活动三:(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学生练习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

12、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历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拓展深化课堂小结,完毕新课稳固练习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板书设计二、急救1.“120”紧急呼救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3.出血和止血(1)内出血(2)外出血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4生物的特征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学习目的:知识目的: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才能目的:、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才能和发散思维才能。情感目的:、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

13、的良好品质。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等仪器,或利用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答复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答复以下问题:以下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展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考虑,多问几个为什

14、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以下问题:1、填充以下列图,识记生物的根本特征。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呼出_。(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p 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根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15、(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归航拾贝六、达标测试1.以下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渐渐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黄昏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展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响 D.生长和发育4.以下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构造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展跟踪拍摄

16、,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 应激性鲸喷出水柱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七、学习感悟参考答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课前预习: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照相机 测量二、合作探究(一)B(二)1.营养 进展呼吸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 生长 繁殖2.(1)植物

17、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2)氧气 二氧化碳(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响。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可以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三、拓展创新1.(1)除病

18、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6.(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遗传 (4)生物能变异 (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响五、达标测试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7、 动物取食 营养鲸喷出水柱 呼吸向日葵朝向太阳 应激性植物开花结果 繁殖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生长子女与母亲相似 遗传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二、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