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1页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2页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3页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4页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摘要: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以低碳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能力 低碳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在各个行业的主动研发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高校和企业来培养我国需要的各类创新型人才,并建立起合理的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

2、政府引导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发新低碳技术和产品,使其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并消耗较小的能源。通过自主研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按有进有退的原则,主动退出一些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并按照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成长结构。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

3、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发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lOCAlHOST 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积极的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能源进行发电、取暖等。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小,温室气体排放低,符合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另外也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缩短我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可再生能源产业属于低碳经济范畴也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我国相关

4、产业的升级转型。 合理税制和碳排放交易机制 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实施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手段。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碳税政策。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征收碳税,可以促使企业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向低碳经济方向进行升级转型。同时,应当借鉴国排放交易经验,尽早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的路径和交易中心,来适时的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形成和有效运行。碳交易机制有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控制,有利于节能减排新技术得创新与推广,从而加速企业向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4 结论与展望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围绕以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来努力控制和减缓

5、温室气体排放,以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国在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上和国外起步差不多,我们要充分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241:154-160. 2 庄贵阳.中

6、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8:79-87.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9. 4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2007. 5stern,

7、 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6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challenge: curbing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r. mckinsey climate change special initiative,june 2008. 7 ehrlich, p. r. and holdren,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j. american scienti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