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建筑史之文稿-后现代_第1页
世界现代建筑史之文稿-后现代_第2页
世界现代建筑史之文稿-后现代_第3页
世界现代建筑史之文稿-后现代_第4页
世界现代建筑史之文稿-后现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现代是一个时期的观念,既包括了现代主要运动的各种门类,也包括了其他的所有在现代主义以后产生的建筑和探索。其中主要的有解构主义运动、高科技风格和新现代主义这三个流派,下面进行介绍。(1)“高科技”风格顾名思义,“高科技”(HighTech)是在建筑形式上当代技术的特色,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以夸张的形式来达到突出高科技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目的。这个风格,在建筑上和工业产品设计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高科技首先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自从开始使用制造家具以来,科学技术的形象就成为设计的一个很主要的中心,强调工业化特色,突出技术细节,以达到表现的目的。因而,在处理功能、结构和形式三个基本上,设计师逐步把结构和

2、形式等同起来,工业化的结构就是工业化时代的形式,而高科技的结构就是高科技时代的形式。工业设计上的“高科技”风格是从詹(Joron)和斯(Susan Slesin)1978 年的著作高科技中开始产生的。这个在设计上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lolgy) ;二是高品味的(highstyle)。因此“高科技”中的“高”是指“高品位”,以把设计的对象从平民大众中抽出来,成为上层人的特定所有。就凭这个非化的特点,就表科技”风格不是强调化的现代主义的衍生,与斯对“高科技”风格追根,认为高科技风格的可以上溯到(Jean Prouve)和皮(Pierrc Chareau

3、)在 20 世纪 30 年代设法国建筑家让计的建筑,以及设计师依姆斯(Charles Eames) 在设计的住宅。高科技风格把工业环境中的技术特征引入家庭产品和家庭住宅设计上,从公共空间引入高度私密的个人空间。这个风格的特点是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非常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达到具有工业代象征性的特点。也就是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一些貌不惊人的普通工业机械结构,被赋予新的美学含义,比如,平常用于工厂中的、粗糙的钢工具架被用到高级住宅内,工厂的工具被赋予新的市场意义。因此,把工业技术风格变成一种高商业流行风格,一种德国人称为“Kits

4、ch”商业主义符号。高科技风格给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机械以美学价值,这是高科技风格的内容。“高科技”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虽然 30 年已经有所谓高科技风格建筑,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潮流,则是 70 年代以业的事情。从文化和社会思潮来说,“高科技”风格的出现与 60 年代人类一系列的科学技术突破是分不开的。但是必须看到,这个建筑运动的产生,还与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在上出现困境,在实践上开始被社会排斥的实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工业的反映,工业后工业结人过程被称为“第一机械化”过程,或者称为“第一个机械时代”。这个时代在 60 年束,造成了它在建筑上的衍生物现代

5、主义建筑的,而 60 年代末期,的宇航员在登陆,标志这新的技术的开始,被“第二机械化”,或者“第二个机器时代”的开始。这个新时代的来临在建筑上立即就有反映,后现代主义是企图以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方法逃避这个时代的特征,因此,可以说“高科技”是“第二个机器时代”的积极反映。非常特别的是“高科技”派建筑主要不出现在世界上高科技领先的,而出现在科学技术上远远于的英国,两个最重要的“高科技”建筑家、曼都是英国人,他们奠定了“高科技”派发展的模式,影响西方国家。早在 1914 年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建筑运动中,机械美、高科技美的观念已经开始出现了。1914 年再被掩的“未来主义建筑”明确提出:未来的建筑要像一

6、个大机器,电梯不应该,而应该名言顺地以钢铁和玻璃的面貌在建筑立面上圣帝见本书第三章有关论述)一系列主张,都基本上奠定了“高科技”派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技术是机械美学的,是推动理想主义建筑发展的动力,而工程是实现这个理想的必要,建筑应该完全受工程和技术 的左右。但是因为第一次的爆发,而世界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思潮还没有能够接纳这种前卫的基本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当时已经萌芽的“高科技”建筑第二次建筑家考虑使用技术期间,由于建筑的需求,特别是能够快速建造的建筑的需求,促使一些来设计特殊的建筑。其中比较重要的筑家是德国的门森(Max Mengerimghausen),他试验能够快速组装的金属结构房子,试验

7、标准化的金属接头和金属管组成,并且使用了模数方式设计。他发明的方法,被广泛用于脚手架、临时桥梁、高压线塔、起重机塔等上。这个使用标准件、金属接头和金属管的建筑系统简称为 “MERO”系统,在 1957 年柏林举办的国际现代建筑展上特别展出,庆祝它的出现,展览中由建筑家 奥托(Karl Otto)用这种系统设计了展馆,称为“未来的城市”。(2)解构主义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 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Jacques Derrida

8、) 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式,却是 80 年代以来的事情。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这里的所谓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于解构主义有真正的了解的。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文中说: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面,目的是发现,和对于自身的发现。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

9、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当中非常热门,但是,它却从来没有能够像 20 年代的结构主义,19181928 的荷兰风格派,或者 19191933 年德国设计学院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世界设计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特点。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是心,反、反二元对抗、反黑即白的理论。本人对于建筑非常感,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现代主义的控制,现代主义的因此,无绝地位,把现代建筑和传

10、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可以总结出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连完整的工程图都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的、自然的表现的;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有随心所欲;多元的、非化的,破碎的、凌乱的。建筑家理论家的看法与非常相似,他也二元对抗论。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的,多元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伸到后现代时期另

11、外一个的发展了建筑中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他认为无论上还是建筑设,比如语法、语意、语音这些而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主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保持长期的通信关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根据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作用提出疑问。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是认为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符号

12、有时候是不可依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是真正可靠的,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家经常考虑的。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因此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

13、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FrGchry),(Bernard Tschumi),重要的代表人物的(Peter Eisenmen),埃特(Zaha Hadit),雷金(DanielLibeskind),(Coop Himmelblau) 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他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4)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在声势上很大、在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一的建筑流派,关于它的理论内容、设计特征,已经在上面的章节中介绍过了。解构主义因为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比如结构过于复杂,在工程技术上造成一系列的,增加建筑的费用,而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关系

14、,因此也基本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的、和谐的组成部分,只能单独地以艺术品的形式存在,培养社会大众对它也具有很大的保留,这些问题都是出自解构主义建筑的本身,也是它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它没可能成为一个国际建筑的主流派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解构主义依然仅仅存在于某些特殊的建筑项目上,作为一种探索而存在,而不是一种可以影响建筑总体风格的模式。解构主义在设计家方面,最近没有增加什么新人,基本上还是 80 年代从事解构主义风格设计的那些建筑家,特别是,他是解构主义中最持之以恒的大师,作品不断,风格也基本具有内在的连续性。解构主义由于过于强调形式的破碎感、非整体感,建筑已经出现与功能抵

15、触、与结构对抗的状况,出现了为形式而牺牲功能的情况,因此肯定不会成为主流,仅仅是试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解构主义建筑由于立面过于复杂,一般技术处理已经非常,这样就促进了电脑诉广泛应用,的博物馆是使用了三维自行追踪电脑系统来把复杂的解构形态转变为设计工程图的,其中动用了好多个电脑 。这个情况,反映了 21 世纪建筑电脑发展广泛应用的前提下有可能出现的趋势。(5)地方主义所谓“地方主义”(regiomalism 或 localism),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的风格。这种建筑上的主张,早在战后的现代建筑中已经得到体现,丹下健三的

16、广岛受害者纪念公园、的设计,都已经广泛吸收了当地的民族、民俗建筑,比较早地体现出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向。以后一系列当代建筑家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探索趋向。地方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方主义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而已。欧洲和因为采取完全摆脱欧洲古典主义传统建筑的方式,因此在现代主义上走的是比较绝对化的创新道路,很少欧美现代主义建筑家企图恢复地方特色。直到后现代主义时期,才出现全面恢复传统、地方特色的各种流派。后现代主义在使用古典风格上,具有理论依据,也具的很深的上对于现代和文化的立场。这里提到的地方主义,则往往没有如

17、此深刻的理念立场,比较强调在形式上体现地方特色,仅此而已,具有很大的实用主义性。在亚洲国家的当代建筑中时的所见。在经济发展迅速的 70、80 年代,亚洲国家的主要注意力基本在发展西方式的现代建筑,际主义风格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很大影响,也基本很少发民族的、民俗的、地方性的建筑。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特点在某些大型的公共建筑项目上,以体现国家面貌。比如东运动会的两个会场,汉城的金浦国际机场建筑等等。到 90 年代,由于东亚国家京都 进入到经济发达水平,在建筑上盲目追随西方的情况得到改正,出现了一批建筑家,希望能够通过地方风格、传统风格(不一定是固定的历史风格)、民俗风格来改造西方的现代主义带来的刻

18、板、单一面貌。这样就产生了非常可观的地方主义建筑的浪潮。亚洲国家对于地方主义建筑的发展,基本具有四个方面的途径,即:A 复兴传统建筑(reimbigorating tradition):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振兴同俗风格”,或者“振兴地方风格”(evoking the vermacular)法。其特点是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基本是把传统和地方建筑加以简单化处理,突出形式特征。比较突出的代表性建筑包括的“布建筑设计” (Bunnag Architects)1996 年设计的尼西亚厘的“诺维特别诺阿旅馆”(NovoBenoa),中国建筑家

19、 19751990 年期间在1997 年设计的“70 年代末期在德里设计的“设计的方塔园,建筑家国家手工艺博物馆”,新加坡建筑家路”(Ermesto Bedmar, House at Swiss Club Road) 等等。这几个建筑基本都是采用了比较纯粹的民俗建筑特征,强化了形式特点,突出了地方特色,而省略了传统、地方建筑的部分细节,效果很突出。B 发展传统建筑(reinbeting tradition):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运用传统、地方建筑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 风格。与第一种类型相比较,这种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结构上则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方式。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布设

20、计Palace Ho),1996 年在仰光设计的“基皇宫大旅馆 (Kandawgyi海洋博物馆,柯建筑家Kazu-hiro Ishii 1993 年设计的1986 1992 年在斋普尔设计的“ 斋普尔艺术中心” (Jawahar KalaKendra,Jaipur),才夫建筑1996 年在马尔设计的“榕树马尔度假旅馆”(Architrave Designand Plan-ning,Banyan Tree Maldives),建筑师1969 年在科伦坡设计的自己的住宅(the Bawa House)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严格地讲,以上这两种类型之间其实没有明确的区分,都具有比较锪领先传统、地方建

21、筑形式的地方,而建筑的对象也往往是博物、度假旅馆这类比较容易发挥传统、地方特色的建筑。C 扩展传统建筑(extensdig tradition)所谓扩展传统建筑,是使用传统形式,扩展成为现代的用途,比如教育机构、大型旅馆、度假中心,这些类型的结构是传统、地方建筑以往没有的,这就形成所谓的“扩展”,扩展是指的功能的扩展,而形式上1981 年设计的则是传统的。比如上述的建筑家亚的综合教育中心建筑群 (Itegra Education Centre),采用依靠山坡起伏的形状设计带顶走道,联系所有建筑单体的方式,这种作法在传统建筑中虽然存在,但是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使用,这样就扩展了传统和地方建筑的构造

22、和形式,是这个类型的典型。同样的,中国建筑家1987 年开始设计的胡同住宅群使用了传统四合院的构造,但是加以、反复、延伸处理,也是扩展了传统、地方建筑特征,使之具有现代的功能和内容,新加坡的林建筑特征,使之具有1990 年设计的“咯透住宅”,现代的功能和内容。新加坡的林建筑设计建筑家Kengo Kuma 1996 年设计的“森林舞台”(Stagehe Forest)建筑,印度尼西亚的“哈西普塔哈第纳设计”1997 年在尼西亚厘设计的“旅馆” (Dedi Kusnadi of Grahacipta Hadiprana Design Office,the Legian)也具有类似的特点,这种方式很

23、受欢迎,因为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框框内,而能够以反复扩展,等手法来强调地方建筑、传统民族建筑的,而同时达到为现代服务的功能性目的。D 对传统的重新诠释(rereting tradition):这种方式颇接近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手法。与西方建筑家法不同的仅仅在于西方建筑家使用的是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符号,或者西方通俗文化的符号和色彩,而这个流派则主张使用亚洲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传统建筑符号来强调建筑的文脉感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来讲,是建筑家 Waro Kishi应该得到提倡的一个途径和方式。比较突出的代表作品包括1995 年设计的的一个餐馆“Murasa kino Wakuden”建筑,这个建筑采用了非常朴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支撑使用混凝土柱和钢梁,而且全部无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