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全_第1页
国际金融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全_第2页
国际金融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全_第3页
国际金融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全_第4页
国际金融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外汇与汇率2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概述第二节 国际汇率制度第三节 汇率与经济的关系目 录3一、外汇的概念 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动态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指不同国家间货币相互兑换的金融活动。 静态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1)外国货币;(2)以外币表示的长短期有价证券;(3)外币支付凭证;(4)特别提款权、欧元等;(5)其他外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定义(略)。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概述4二、外汇的种类1.根据是否可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自由外汇指不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可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支付给第三者以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和外国和货币。记

2、账外汇指根据双边协定,专门用于清算两国间债权债务的外汇,不经货币发行过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外汇的概念与分类52.根据外汇买卖之间交割期限划分: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即期外汇外汇买卖成交后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远期外汇买卖外汇的双方先按商定的汇价签订合同,预约到一定期限办理交割的外汇(如一个月、三个月期等)。外汇的概念与分类63.根据外汇来源不同划分: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贸易外汇指通过出口贸易取得的外汇。非贸易外汇除贸易外汇以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外汇。外汇的概念与分类7一、汇率的概念及其标价方法1.汇率的概念 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例,即一国货币

3、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2.汇率的标价方法 有三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法:8(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亦称应付标价法(Giving Quotation),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即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方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汇率数字下降,则说明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跌,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亦反。汇率的概念与分类9(2)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亦称应收标价法(Receiving Quotation),指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即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价格的方法。 在间接标价法

4、下,若汇率数值上升,则说明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跌,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亦反。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0(3)美元标价法(US Dollar Quotation)单位美元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概念与分类链接:路透社外汇即时行情 11二、汇率的种类1.按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划分基本汇率(Basic Rate):指一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比例。 关键货币(Key Currency):指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可以自由兑换,且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货币。套算汇率(Cross Rate):指两国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国货币的汇率而算出的汇率。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22.按外汇汇付方

5、式不同划分电汇汇率(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指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传方式通知其国外支行或代理行付款时使用的汇率(电汇汇率是其他汇率的基础,例如报纸上报道的现汇汇率)。信汇汇率(Mail Transfer Rate):指银行卖出外汇后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时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Draft Rate):(略)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33.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时间不同划分即期汇率(Spot Rate):指买卖双方成交后两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所采用的汇率。远期汇率(Forward Rate):指外汇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而事先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表3-1汇率的概

6、念与分类144按银行买卖外汇角度不同划分买入汇率(Buying Rate):指银行向客户买外汇时的汇率。卖出汇率(Selling Rate):指银行向客户卖外汇时的汇率。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5汇率的概念与分类中间汇率(Medial Rate):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算术平均数。现钞汇率:银行买卖外国货币现钞时使用的汇率。 外汇价格链接165按外汇管理的宽严程度不同划分官方汇率(Official Rate):亦称外汇牌价或法定汇率,指由一国货币当局所规定的汇率。市场汇率(Market Rate):指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76按汇率使用的结算领域划分金融汇率(Financi

7、al Rate):指用于资本流动、旅游及其他非贸易收支方面结算的汇率。贸易汇率(Commercial Rate):指用于进出口贸易及其从属费用结算的汇率。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87按银行营业时间不同划分开盘汇率(Opening Rate)收盘汇率(Closing Rate)8按外汇买卖的对象不同划分同业汇率:指银行之间买卖外汇的汇率。商人汇率:指银行对客户买卖外汇的汇率。汇率的概念与分类199.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又称真实汇率,指名义汇率经由两国价格调整后的汇率。设名义汇率为E,实际汇率为e,则: e=EP*/P 式中,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实际汇

8、率比名义汇率能更准确地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实际应用中,实际汇率还有一种含义: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汇率的概念与分类2010.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与各种商品价格的关系,因此又称汇率指数。从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察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经贸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汇率的概念与分类21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公式如下: A币的有效汇率=A国货币对i国货币的汇率A国同i国的贸易值/A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值目前,许多组织根

9、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货币篮子和权数,计算出不同的汇率指数。 汇率的概念与分类22汇率的概念与分类专栏: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回到目录23第二节 国际汇率制度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按照传统汇率变动的方式,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24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充当参

10、考物的东西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 从历史上看,固定汇率制又分为两种类型: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汇率制度25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此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铸币平价(由两国货币所具有的黄金量所决定),而黄金输送点则保证了现实汇率的相对稳定。黄金输出点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上限,黄金输入点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下限。(为什么?)SD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输金费B 铸币平价A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输金费C汇率制度26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此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法定平价(由两国货币所代表的黄金量所决定)。这一法

11、定平价是人为规定的,并且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可以进行调整。因此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汇率制度27一般认为,固定汇率制是从19世纪中末期金本位制实行以来,一直持续到1973年;1973年以后,世界主要工业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1973年后,仍然有些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却并不规定金平价。因此,固定汇率制应当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义。第二种定义: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充当参考物的东西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也可以是某一

12、组货币。汇率制度283.两种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异同 共同之处: 各国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按两国货币的金平价来确定;外汇市场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汇率制度29汇率制度不同之处: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是自发形成的,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是人为建立的;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轻易变动,故汇率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金平价可经常调整,所以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不稳定的。30二、浮动汇率制度定义: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关于汇率变动,有两组概念要注意:法定升值(Revaluatio

13、n)和法定贬值(Devaluation)升值(Appreciation)和贬值(Depreciation) 前者是政府行为,后者是市场现象。当然,有时人们也不严格区分,笼统地称升值或贬值,汇率上升或汇率下降。汇率制度31浮动汇率制的类型:1.按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又称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市场供求的变动而自由涨落。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又称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及发展的方向

14、浮动(目前各主要工业国都是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32汇率制度2.按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而是单独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浮动。联合浮动:又称“共同浮动”或“集体浮动”,是指一些参加经济联合体的国家,在联合体内的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联合体之外的非成员国货币则实行共升共降的浮动汇率。钉住浮动:将本国货币与某一种或某几种货币挂钩,采取钉住的办法,随被钉住货币的汇率变动而浮动。33将汇率制度区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这两极主要具有理论分析的意义,各国国情不同,因此其实行的汇率制度即使都是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彼此间也还有一些差别,因此

15、,198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从实用的角度,将各国汇率制度划分为三大类,即钉住汇率、有限灵活汇率和更加灵活汇率。其中,钉住汇率又包括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合成货币两类;有限灵活汇率又包括单一货币和合成货币两类;更加灵活汇率则包括按一套指标调整、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两类。表3-3显示了1981-1998年间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汇率制度34汇率制度表3-3 1981-1998 年间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35汇率制度从表3-3可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选择有限灵活汇率制的国家(地区)的数量大致不变,选择钉住汇率制的国家(地区)90年代以来大幅度下降,而选择更加灵活汇率制的

16、国家(地区)无论绝对数还是在IMF成员国中占比,90 年代后则明显上升。这说明,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汇率制度不断朝富有更大弹性的安排转变,呈现弹性化趋势。36汇率制度三、汇率制度类型的新划分传统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所汇报的汇率制度类型往往名不符实,或者说并未能准确地反映其汇率制度的实际内容。亚种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了对成员国汇率制度安排问题的研究、监督和指导。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按照这种重新分类,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见表3-4。 37汇率制度表3-4 2001年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38

17、汇率制度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是指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本国惟一法定货币;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是指货币当局作出明确的、法律上的承诺,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地区)货币与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并且对货币发行当局确保其法定义务的履行施加限制。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是指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

18、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39汇率制度钉住水平带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其与第三类汇率制度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比如,丹麦的波幅为2.5%,塞浦路斯为2.25%,埃及为3%,匈牙利则达到1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 pegs),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爬行带内浮动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是指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

19、波动区间内,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或根据多指标,不时地进行调整。如以色列的爬行波幅为22%,白俄罗斯的爬行波幅为5%,乌拉圭则为3%。40汇率制度不事先宣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announced path for 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单独浮动汇率制度(Independent floating),则指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不适当的波动(undue fluctuations),

20、而不是设定汇率的水平。由表3-4可见,截至2001年底,IMF的185个成员国(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主要有四大类:无独立法定货币制(含欧元区12国)、固定钉住制、管理浮动制和单独浮动制。实行这四类制度的国家(地区)总数占全部成员组织的近90%。这种趋势值得我们深思。41汇率制度新的分类突出了汇率形成机制及政策目标的差异,增加了各成员国汇率制度安排的透明度,有利于人们把握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本质。例如,欧元区国家被列入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原来实行管理浮动制的中国、埃及、伊朗以及实行单独浮动制的瑞士等国因为汇率基本上钉住美元,波动幅度很小而被列入固定钉住制。42汇率制度 由理论分析的必要,我们

21、可以将上述八种汇率制度归纳为三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其中固定汇率制度包括新分类法中的前两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仅指新分类法中的第八种,而中间汇率制度则包括了新分类法中的第三至第七种。中间汇率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是在政府控制下,汇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变化,它们之间没有质的区别。9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国际上出现了汇率制度“两极化”或“中间空洞化”的趋势。这种假说目前尚未得到验证,何况其对“中间汇率”内涵的界定模糊,即使从理论上分析,其论据也不充足。专题:联系汇率制43四、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经济学家们争论

22、不休。汇率制度44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主要有:1.国际收支均衡得以自动实现,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注:这正是固定汇率制的弊端,下同)。2.增加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政策同向变动)。3.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传播(固定汇率制则难以避免,这有两个途径:一是造成国内外汇储备增加的途径;二是通过一价定律造成本国商品和劳务价格上升的途径)。汇率制度454.无需太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5.可促进自由贸易,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避免固定汇率制下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采取的管制措施,从而避免了本国资源配置的扭曲)。6.可以提高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性,

23、避免金融危机(固定汇率制度下,易出现累积性的长期国际收支赤字,大量消耗外汇储备,突然爆发金融危机)。汇率制度46反对浮动汇率制的理由主要有:1.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正是固定汇率制的优点)。2.使一国更有通货膨胀倾向(使赤字国削弱物价纪律;本币汇率下浮导致进口价格,从而一般物价的上升,而当本币上浮时,由于棘轮效应,国内物价却不下降)。汇率制度473.汇率波动影响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对外部门和非对外部们之间的配置)。4.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这是因为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使国际收支自动达成均衡的汇率未必就是使经常账户收支达成均衡的汇率。汇

24、率制度48可见,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汇率制度更为优越。因此这种争论很自然地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是更合理的;另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前一方向的研究形成了经济论、依附论,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后一方向的研究则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的设计。汇率制度49附:经济论该理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选择,主要受经济方面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通货膨胀率。

25、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度。50附:依附论该理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取决于其对外经济、政治、军事等诸方面联系的特征。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实行钉住汇率制度时,采用哪一种货币作为“参考货币”,取决于该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外依附关系。51汇率制度五、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2.特定的政策目的。3.地区性经

26、济合作情况。4.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52附:“三元悖论”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着“三元悖论”,即在资本自由流动(liquidity) 、汇率稳定(confidence)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adjustment)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如果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各国货币体系旨在实现的三个目标,那么每一条边均代表一类可能的货币体系安排。克鲁格曼将此三角形称作“永恒的三角形”(Eternal Triangle)。见下图: 53A代表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B代表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C代表选择

27、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ABC附:“三元悖论”54一、 外汇管制的含义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授权指定机构对境内或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及非居民的外汇收、支、存、兑等活动及外汇汇率进行管理和控制。第四节 外汇管制55二、外汇管制的机构、对象执行机构:中央银行政府部门专门的管理机构。管制对象:物人外汇管制56三、外汇管制的类型与货币自由兑换(一)外汇管制的类型严格的外汇管制:经常帐户和资本金融帐户部分的外汇管制:资本金融帐户基本取消外汇管制外汇管制57(二)货币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28、货币自由兑换可能带来的问题外汇管制第二章 国 际 收 支59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三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第四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第五节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第六节我国的国际收支目 录60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一、国际收支的涵义 定义: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这一概念: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国际收支所记载的经济交易必须发生于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61国际收支概述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历史演变贸易收支外汇收支(狭义国

29、际收支)国际经济交易(广义国际收支)62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账户设置 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按照IMF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要求,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全部账户可分为三大类: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资本与金融账户 (capit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account) 错误与遗漏账户 (errors and omission account)63(一) 经常账户 作用和意义: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因此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表

30、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国际收支平衡表64国际收支平衡表 分类1.货物(goods)和服务(service):货物项目下主要记录因商品进出口而发生的收支,亦称为“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收支”。此项目记录了一国的商品进出口情况,往往是一国经常项目乃至整个国际收支中最大的项目。 (注意统计上的F.O.B和C.I.F之分)65 服务项目主要记录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非居民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收支,又称“无形贸易收支” (Invisible Trade)。包括: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保险服务; 金融服务(银行业、证券业); 计算机和信息服

31、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其它商业服务(经常性租赁、转手手续费等); 文化和娱乐服务(音像、图书馆服务等)。国际收支平衡表662.收入(income): 反映因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下设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个子项目: 雇员报酬:支付给季节性和短期性的非居民工人的报酬,如工资、薪金、其它福利。 投资收益:记录因拥有对外金融资产或负债而产生的收益收支。如股息、利息、利润收入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673.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 指商品、劳务或金融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之后,并未得到对等经济价值的补偿,又称“单方面转移”或“无

32、偿转移”。分为: 政府的经常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经济援助(现金、物资等)、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政府向国际组织定期交纳的费用等。 私人的经常转移:主要包括侨汇、捐赠、退休金等。国际收支平衡表68(二)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作用和意义 反映金融资产在一国和他国之间的转移,即资本的国际流动。 分类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子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69 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 资本转移与经常转移的区别主要在于:经常转移经常发生,但规模较小;资本转移不

33、经常发生,但规模较大。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非生产资产:非生产创造出来的资产,如土地、地下资产。 非金融资产:主要指一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经销权等。国际收支平衡表702.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具体包括: 直接投资:投资者对投资企业拥有管理控制权。 证券投资: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进行的投资。 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应付款等。 储备资产:一经济体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国际收支平衡表71(三)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 在国际收

34、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海关、银行、企业、商业部门、交通部门等等;资料不够全面民间交易、走私交易很难统计;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为逃避税收、外汇管制,伪造统计数字,保密需要等。国际收支平衡表72附:中国大陆国际收支平衡表(19861994) 7374单位:百万美元75附:中国大陆国际收支平衡表(19952003) 7677单位:百万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链接78二、记帐规则采用复式记账法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说:凡是本国商品与劳务的出口,以及本国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减少,金融负债的增加,均记录在贷方,称正号(+)项目。凡是本国商

35、品与劳务的进口,以及本国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增加,金融负债的减少,均记录在借方,称负号()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79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80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什么是国际收支不平衡? 顾名思义,国际收支不平衡就是国际收支状况或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了顺差或逆差。国际收支盈余(Surplus):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又称国际收支顺差。用“+”号表示。国际收支赤字(Deficit):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又称国际收支逆差。用“-”号表示。81从理论上思考,可以把经济交易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

36、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润等动机而进行的交易。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82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自主性交易一般很难自发平衡。因此,从理论上看: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实际上指的是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至于调节性交易,目的在于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为何要弥补?请思考) 。由于在实践中,无论将一条水平线划在哪两个项目之间,都无法使线上项目准确地表示自主性交易,线下项目准确地表示调节性交易。我们就干脆根据对国际收支平

37、衡表作多方面分析的需要,区分出几种局部差额,以便在分析国际收支状况时,既可有不同的侧重,又可彼此相互补充。83(1)贸易差额货物收支差额(2)经常帐户差额货物收支差额服务收支差额收益项目差额经常转移收支差额(3)基本差额经常帐户差额长期资本项目差额(4)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资本帐户差额金融帐户差额(5)综合差额经常帐户差额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不包含储备资产变动额)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84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临时性不平衡指由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点: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852.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

38、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点: 一国经济衰退或萧条时,进口需求下降,经常项目会顺差;但因投资前景暗淡,资本流出增加,资本项目会逆差。故不能简单判断国际收支的失衡方向。而当一国经济处于繁荣期,经常项目会逆差,资本项目则会顺差,整个国际收支失衡方向亦应综合判断。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863.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引起国家物价水平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特点:国际收支失衡由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高,则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经常收支恶化,国际收支恶化;反之亦反。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874.收入性不平衡通指一国经济条件、经济状况的变化引起国

39、民收入变动从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点: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引起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样的,如周期性的、货币性的、出口上升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所以,其失衡的方向要具体分析。国际收支平衡分析885.结构性不平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及其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点: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当国际市场需求变动时,一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动滞后或困难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层含义是,由一国进出口商品面临的特定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特点所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前者例如欧佩克国家,后者例如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平衡分析896.投机、保值性不平衡指在浮动汇率制 下,因汇

40、率变动而产生的获利机会和风险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点:均产生于短期资本流动(9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尤甚)。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90三、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当一国持续逆差时:本币将有下浮压力,若货币当局想稳定本币汇率,得动用国际储备,这引起货币供应量下降,导致生产、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国际储备下降,将影响本币信心和政府融资能力,从而引致新的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91当一国长期或高额顺差时:(假定汇率不变)国际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通胀上升)。若长期顺差系由出口过多造成,将影响本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速度。长期顺差可能引起国际磨擦。 一般而言,一定的顺差,官方不当作问题,甚至是追求的目

41、标,除非高额而长期的顺差。而逆差,则货币当局往往很着急。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 专栏:美国的双赤字92第五节 国际收支调节一、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所谓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机制。93(一)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大卫. 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又称“物价金币流动机制”或“休谟黄金流动均衡机制”。该机制主要是通过黄金流动和物价变动两个杠杆来发挥作用。 逆差:黄金外流减少物价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消除逆差 请同学们思考顺差!国际收支调节94(二)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机

42、制 请注意:这里的“自动”要打个引号。 这种机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于,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会发生变化,进而启动了利率、国民收入、物价三大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调节951.利率机制 流程为: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 资本流出减少、流入增加 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改善。 反之亦反。国际收支调节962.收入机制 流程为: (1)国际收支赤字 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利率上升 国内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 国民收入下降 进口需求下降 逆差消除。 (2)国际收支赤字 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公众为恢复现金余额水平,减少国内消费和投

43、资 国民收入下降 进口需求下降 逆差消除。国际收支调节973. 价格机制 流程为: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供应量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 本国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调节98(三) 纸币本位的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主要是汇率机制。如: 逆差: 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出口扩大、进口减少消除逆差 请同学们思考顺差!国际收支调节99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一)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 可概括分为四大类:外汇缓冲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供给面调节政策国际收支调节1001外汇缓冲政策定义:外汇缓冲政策指货币当局运用官方

44、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以对付国际收支的失衡(又称融资政策)。优点:迅捷。不足:只适用于暂时性或短期失衡,不适合巨额、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调节1012.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定义: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特点: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作用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通过紧缩或扩张国内总支出来改变经常账户收支和资本账户收支。不足:很可能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与内部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国际收支调节1023.支出转换型政

45、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y)定义:指不改变社会总支出的数量,而改变支出方向的政策。特点: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商品和劳务上来。作用手段: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 、直接管制。作用机制:直接或间接的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或改变进口品及进口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不足:易引发别国报复,引起“汇率战”、“关税战”等。国际收支调节1034供给面调节政策定义:指通过增加和改善总供给,以长期改善国际收支的政策。特点:从社会总供给方面考虑问题。作用手段: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作用机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素质(企业竞争力)和产

46、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来改善国际收支。不足:时间长,见效慢。国际收支调节104(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搭配 当我们考虑用什么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取决于如下要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性质;国际收支失衡时的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关系(要尽可能实现国际收支均衡)。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控,要同时保持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间的关系,这比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政策调控要难得多。国际收支调节105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因国际收支失衡原因是综合的,且

47、伴随着复杂的国内经济结构和国内经济形势,故必须采取政策搭配,以期用最小的调节成本,达到最好的调节效果。在这里,“丁伯根原则”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是公认为值得遵行的。106“丁伯根原则” :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提出。内容: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Mundell)提出。内容: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国际收支调节107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以下介绍: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

48、Trever Swan)的方法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方法国际收支调节1081.斯旺的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见图2-4)(ep*/p)EBIBEo(4) 涨、顺(1)涨、逆(2)衰、逆(3)衰、顺e00YY0图2-4请思考:为何EB曲线向上倾斜?为何IB曲线相下倾斜?国际收支调节109110问题:什么叫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为何要区分不同的线上项目?国际收支有哪些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调节为何要实行政策搭配?国际收支调节1112.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0利率IBEB通胀/赤字失业/赤字通胀/盈余失业/盈余政府支出图2

49、-5国际收支调节112国际收支调节回到目录113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消除失衡的方法等重大问题。以下主要介绍5种国际收支理论: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第五节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4一、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又称弹性分析法,由马歇尔和勒纳提出。基本思路: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货币贬值将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出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本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5(一)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 Lerner Condition)假设:

50、 1)不考虑资本流动; 2)有关进出口的商品供给弹性均为无限大; 3)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条件不变; 4)初始状况贸易平衡,汇率变化很小。设: B=PX-M (2-1) 式中,B为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P为汇率,即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间接标价法)。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6上式两边对P求导,得: dB/dP=X+PX/P-M/P =X1+P/XX/P-P/MM/PM/PX很显然,按照定义,如果dB/dP0,则货币贬值将改善国际收支 (请注意,Ex为价格弹性,且大于0,因为负负得正;Em也是价格弹性,且本身大于0) 。故由dB/dP=(1-Ex-Em)知,若满足Ex+Em1,则dB/dP0

51、这里:Ex+Em1 即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它是本币贬值能带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请同学们思考以本币表示国际收支来推出马歇尔-勒纳条件)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7(二)J曲线效应现实生活中,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本币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变贸易收支,相反,短期内反而可能恶化。通常把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称为J曲线效应。见图2-6。+-0 t0 t图2-6 J曲线效应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8弹性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也有许多缺陷(见教材)。但今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般而言,一国贬值,有益于改善国际收支(尽管不一定带来顺差)。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19二、乘数

52、论(Multiplier Approach)又称收入分析法,本质上是开放经济下运用凯恩斯乘数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基本思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乘数论假定未充分就业,汇率、价格和利率均不变,出口外生,忽略国际资本流动。此外,还有小国假定。这样得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为: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20 Y=C+I+X-M C=C0+cY (0c1) M=M0+mY (0m1)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1/s+m(C0+I+X-M0) (2-6)出口支出的自主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Y=1/s+mX (2-7)式

53、中,1/s+m为外贸乘数或出口乘数,它大于1。国际收支差额: B=X-(M0+mY ) (2-8) 将(2-6)式代入上式,得: B=X-M0-m/s+m(C0+I+X-M0) (2-9)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21从(2-8)式或(2-9)式可知,一国出口增加直接改善国际收支,却又间接(通过外贸乘数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恶化国际收支。显然: B=X-M (2-10)可以把M表达成X的函数: M=M0+mY=M0+m1/s+m(C0+I+X-M0) (2-11)则有: M=m/s+mX (注:以M对X求偏导得出)很显然,当一国出口增加时,国际收支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要比出口增加的程度要小。传统

54、的国际收支理论122现在考虑国内自主投资增加的结果。由(2-9)式得到: B=-m/s+mI (2-12)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定性和定量分析!若自主消费增加结果又如何?进一步讨论:四部门经济中,政府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方向如何?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23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哈伯格条件(Harbergen Condition)因货币对外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变动除了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引起诱导性进口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收支。基于此,一些西方学者如哈伯格等将由弹性论所说明的价格效应与由乘数论所说明的收入效应结合起来,修正了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即哈伯格条件。用公

55、式表示为: x m 1 m 式中m代表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124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总弹性条件(Total Elasticity Condition)如果分析对象是一个大国,即它的进出口供求对外国经济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将国外回应考虑进去。假设世界只由A、B两个大国构成,那么A国出口增加,则意味B国进口的增加,但B国的国民收入会随之下降,导致B国的进口支出减少,即A国出口收入的减少。可见,在存在国外回应的情况下,A国的贸易乘数要比原来的小。所以在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若要考虑国外回应的作用,则需将哈伯格条件进一步修正为: x m 1 mm* 式中m*代表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

56、125三、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亦称吸收分析法或支出分析法。它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基本思路:国际收支差额由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国内支出)间的差额决定,要想改善国际收支,必须相对地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假定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由宏观经济均衡收入等式:Y=C+I+G+(X-M),整理得: (X-M)=Y-(C+I+G)即: B=Y-A (2-18)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126(2-18)式为一会计恒等式,但亚历山大赋予其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左端B为果,右端Y-A为因。评论:吸收论把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状况(内部平衡)结合起来分析,则比起弹性论和乘数论是一个历史进步,但也

57、存在一些缺陷。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回到目录第五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一、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后,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1年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 1985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公布了我国19821984年国际收支概览表。 1987年公布了19851986年国际收支概览表。 1988年起每年公布前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2001年开始每6个月公布一次。 二、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1.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2.国际收支构成发生较显著变化;3.国际收支波动特征明显。19821995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概览.ppt我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入(8

58、199).ppt我国利用外资结构(79-99).ppt 1982-1995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概览 我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入(81-99)-200-1000100200300400500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年份亿美元净出口净资本流入我国利用外资结构(79-99)010203040506070809010079-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年份比例(%)借款所占比例FDI所占比例其他投资所占比例第三章 国 际 储 备134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总目录目 录135一、国

59、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按此定义,一种资产必须具备三种特征,方能成为国际储备:一是可得性;二是流动性;三是普遍接受性。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136按照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国际储备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储备专指自有储备。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指狭义国际储备。广义的国际储备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广义国际储备人们一般称为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国际储备概述137国际清偿力: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或一国无需采取调节性措施而能调节国际收

60、支的能力)。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以及在IMF的特别提款权余额。借入储备: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等三项内容。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力则是“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和“有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之和。国际储备概述138二、国际储备的作用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收支。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3.维护对外借款信用,增强本国资信。国际储备概述回到目录139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国际储备的管理一般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项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