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后感_第1页
南渡北归读后感_第2页
南渡北归读后感_第3页
南渡北归读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3: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部读书心得提交表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大学生读书计划姓 名陈琳学 号1120130531班 级03321302阅读书目南渡北归心得题目抗日的文化苦旅正文: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地区人心惶惶,政府机关工商界人士纷纷逃亡。自沈阳事变之后中国的权威逐渐南移,但文化力量仍在平津地区与日本抗衡,日本人也非常清楚要征服一个民族除了用武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摧毁外,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彻底征服。于是日军驻海光寺时第一炮打的是河北省政府第二炮打的就是南开。炮轰南开有三个原因:一方面与日军武力摧毁中华文化的企图密切相关;第二驻军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需要

2、在附近展开火力以保证他们的首脑安全;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南开的“满蒙研究会”通过实况调查搜集的证据,展开研究教化民众提醒军民提防日本人的野心,使得日军对南开的宿怨已深。日本人的这种企图和野心早已是昭然若揭,所以当南开被轰之后政府及文化界教育界迅速作出回应,并以北大、清华、南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囯营造学社等为代表南迁,此称之为南渡。虽为南渡其实是时局激变的紧急情况下作出的大逃。因为政府的财力精力有限,只组织得起北大、清华、南开这三所大学的迁移,还有一些大学和学术机构只能自行搬迁,其中一部分随着西南联大迁至湖南长沙,而大部分则迁至西安、重庆。(一渡)随着后来战况的恶化,与长沙相距仅300公里的武

3、汉面临着沦陷的危险,一旦武汉落入敌手,长沙势必独木难支,于是经过多方考虑刚成立不久的西南联大再次南迁至云南昆明,这一次的迁移让原本薄弱的文化团元气大伤,许多研究社因为迁移的问题人员四散。(二渡)然而昆明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随着西南联大的迁入,也跟来了日本的轰炸机。日本人在正面战场上践踏着我们的土地蹂躏着我们的同胞摧毁着我们的家园,另一方面仍加紧对中国的文化力量的武力打压。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那种骨子里的气节绝不会向暴力和野蛮低头。 于是乎每当防空警报响起教授们学者们便夹起书或手稿往山野密林中跑,当时大家称这为跑警报。(由于昆明离战区远没经历过什么轰炸所以没有修防空洞,敌机来了大

4、家只能往山野跑。敌机每天8:00-9:00到16:00-17:00走,所以每当教授们拿起书本飞机就来了,跑完警报回到学校已经傍晚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教授们只能瞅着傍晚的一点空隙给学生们上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生没有放弃学业,教授们没有放弃研究。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国还是有希望的,有很大的希望。)然战事一再告急,昆明的轰炸更加频繁,在炮火中做学问已经无法办到了,一些学术研究所迁到李庄。何时能追寻一趟大师们南渡之足迹:长沙、云南蒙自、昆明、四川李庄。再加上重庆、腾冲、松山、龙陵,可谓抗日文化苦旅! 随着学者们的逃亡路线可以看出当时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华北沦陷、三晋大部沦

5、陷、上海失陷、1937年12月13号日军占领首都南京,从1937年7月7号七七事变,7月29号北平沦陷到12月13号不足半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半壁江山落入敌手。就国民党为何败得如此之快,本书还原了很多历史真相:张自忠在卢沟桥事变中的私心,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当局者的腐败,军队建设的落后,蒋介石仍不松懈对付共产党,胡适在赴美求援中的成果及遭遇等。 文章以文人的迁徙路线和战场的推进路线既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描写了20世纪民族危亡之际的家国命运,同时还以一些大腕文人为中心讲述了大师们的生活遭遇,一代宗师王国维,苦心经营大学的梅贻琦,亦官亦学的博斯年,毛泽东与清华北大的缘分,三百年一遇的大师陈寅恪,外交

6、学者胡适,多情的吴宓,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柏拉图式的 HYPERLINK /jingdianyulu/5799.html 爱情,曾国藩之后曾家人才辈出,斗士闻一多,研究中国科学的李约瑟,数学家华罗庚,生物学家童第周梁任公不仅治学渊博,而且还培养了两个大师级别的儿子梁思成和梁思永,分别为中国营造学社和中国史语所贡献了不朽的功绩;蔡元培主政北大,他开创的学术大业,自由之思想、民主、科学之理念,攘括、兼容之精神,成为一座不灭的灯塔;甲骨文的神秘面纱,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现为中国历史向古代延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证据;而对于东北三省的考古发现,确定的中国的主权所有,揭穿了日本

7、军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的阴谋,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更有无数学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抢救出祖国一批又一批文化财产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大师们用自己的声音,树起了他们独有的学术旗帜,唱响了那个灾难年代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绝唱。设想若是在和平年代这些大师首先一定能够衣食无忧潜心著作或者潜心研究,也必然能够收获更加繁硕的果实,中国有这些果实定是早已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现实我们看到的是无数大师级知识分子命运凄惨,因衣食不保他们要么抱病离开,要么含恨而终,要么终于与自己毕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事业失之交臂,悔不终生。他们为了祖国文化事业的传承,或是放弃了自己原本美满的生活,或是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是放弃

8、本可以名利双收的社会地位,为此他们有的失去亲人,有的离开爱侣,而这些都是他们所不想更不愿的,然而他们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身不由己,一切也都理所当然。在这样的年代里我们看到的是就算大师也要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苟延残喘,有人说文化是解决温饱后的产物,然在这样动荡的岁月里大师学者们依然保存着祖国的文化培育着祖国的文化种子。我想它留给我们后人尤其是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应该是更为深刻的思考与反省,如今局势安稳,环境充裕:对于学生我们可否一时像那些大学生一样专注于真知,废寝忘食,一切为了祖国前途命运不是为了备考,绞尽脑汁不是为了作弊;对于学者应该有学者的良知潜心研究而不是为了评职称,也不能为了名誉哗众

9、取宠;对于文化集团的组建者与管理者应该好好为学校和研究社图前途谋发展,而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否则就与资本官僚主义无异。 读罢南渡北归感慨万千,大师指在某一领域(尤其是学术领域)有突出成就、并且在其他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人,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大师多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和平年代他们的存在能推动国家建设、文化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大师的存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幸运。而在南渡北归中描述的战争年代,他们大多数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柄,这是战争对大师们开的一个冷酷的玩笑。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又从昆明到四川李庄,为了保存学术上的成就和文化的成果,大师们

10、如同落水狗般颠沛流离于战乱之中,战争是一个国家的灾难,对于大师们来说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哀。知识分子们的地位也从士农工商中的第一位沦落到八娼九儒十丐成为乞丐邦主臭老九,对于这样的反差小椴曾对“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有一极精彩的解读:乱世出人,太平年间只有犬。太平世道,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在规则之内为自己争取更好的位置与利益,整个社会的风气戚戚汲汲,学者们多是各安其身,也难有大成。个人所见,文革时的革命,收革人命,也是将这种“太平”时的犬吠推到了令人恶心的极致。抗日胜利后,内战爆发,最终胡适、傅斯年等人撤到台湾,梅贻琦等人赴美,陈寅恪、梁思成等大部分教授都留在大陆准备建设新中国。短暂的欣喜之后,新中国开始复制苏联发展模式,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随后爆发了反右、文革等系列政治运动。奉行独立、自由的大师们大多被迫害至死,自杀者甚多。梁思成临终前说过:“抗战八年,跋山涉水,面对饥饿与疾病,过关斩将,终于迎来胜利之日,但过不了文革这一关。”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在封面上有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本书也确实是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