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挂图,通过阅读课本、讨论、表演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教
2、具: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提问现在给两分钟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学
3、生回答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学生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引导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归纳回答得很全面,现在我们在黑板上归纳一下:1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讲解我们先来看看秦朝的徭役。秦朝法律规定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必须
4、为国家服役。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人左右,被抓去服役的人加起来就不下三百万。就是说每二十个人中,就至少有三个人需要去服役,而这二十个人中只有三、四个才是青壮年男子,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小孩。同学可以想象一下,给抽去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农业会受到何等的打击,剩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困苦。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
5、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秦始皇进行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要大量的钱。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了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人们是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悲惨。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刚是死刑就有十多
6、种。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如果一个人确实犯了罪,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还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事实上,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入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一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7、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二、秦末农民战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个字目的内容,看看陈胜吴广是怎样发动起义的。学生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到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就爆发了。补充由于起义首先发生在大泽乡,所以这次起义我们也称它为大泽乡起义。课文上有一幅大泽乡起义图。站在前面振臂高呼的人是陈胜,而跟在他后面紧握大刀的人则是吴广。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扮演陈胜吴广,重现一下当时
8、陈胜吴广是如何商议发动起义,又如何发动群众的。我和其它同学就来充当穷苦百姓。(1)起义过程。讲解起义发生后,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国号称为“张楚”陈胜自立为王,并封吴广2为假王,接着就派主力军向秦朝的都城咸阳方向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骊山。这就把秦二世下坏了,他急忙下令赦免当时在骊山修筑陵墓的几十万刑徒,将他们组织起来,配合秦军镇压这场起义。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到半年,起义就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相继被部下杀害。(2)意义提问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历来都本人们所称道。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它的意义
9、。学生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过渡不错,这次起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陈胜、吴广虽然死了,但各地的农民并没有从此而屈服。接下来是谁接过了起义的大旗呢?学生项羽、刘邦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这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请同学们看课文65页的动脑筋部分,看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成语?学生破釜沉舟。提问动脑筋下面还有一个孙子正和爷爷在争论。同学们是赞同孙子的观点,还是爷爷的观点呢?学生孙子的。
10、提问为什么?学生项羽这招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接近1:10的比例。按照常规的战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的做法是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起到以一挡十的威力。项羽在特殊的情况下,运用特殊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高明的。过渡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也没有闲着。他率兵一直打到咸阳。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结果让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就攻陷可咸阳。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它的尽头。(2)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过渡所谓“一山不能藏二
11、虎”,秦朝灭亡后,两位农民军的领袖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皇帝呢?论实力吧,项羽确实比刘邦强大得多,但是他们又有个约定,谁先攻破咸阳谁就做皇帝。虽然秦军的主力是给项羽的军队给打败的,但是咸阳却是刘邦先攻下的,论理应该是刘邦做皇帝。项羽当然不会甘心将宝座拱手相让。于是,为了争夺皇位,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三、楚汉之争讲解之所以叫“楚汉之争”,是由于项羽原本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巨鹿之战后,他的威望和实力都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虽然战争初期项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202年却
12、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既是汉高祖。3四、汉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长安)设问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小字部分,想一想,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原本比他强大的项羽呢?“学生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进入咸阳湖,大肆杀掠,火烧阿房宫,丧失民心。引导从项羽和刘邦不同的结局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吗?学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以及楚汉之争。其中,秦末农民起义是这节课的重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综合之前学到的内容,思考一
13、下:楚汉之争与之前的农民战争在性质上是否相同?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因此算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而农民战争则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战争。成语:指鹿为马;鸿鹄之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六、巩固练习: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七、板书设计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二、秦末农民战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1)起
14、义过程(2)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2)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三、楚汉之争四、汉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长安)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4朝。
15、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提问现在给两分钟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学生回答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学生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引导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
16、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归纳回答得很全面,现在我们在黑板上归纳一下: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讲解我们先来看看秦朝的徭役。秦朝法律规定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必须为国家服役。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人左右,被抓去服役的人加起来就不下三百万。就是说每二十个人中,就至少有三个人需要去服役,而这二十个人中只有三、四个才是青壮年男子,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小孩。同学可以想象一下,给抽去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农业会受到何等的打击,剩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困苦。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
17、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秦始皇进行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要大量的钱。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田租、口赋、杂
18、赋等加起来就占去了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人们是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悲惨。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刚是死刑就有十多种。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如果一个人确实犯了罪,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还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事实上,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入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一
19、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5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二、秦末农民战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看看陈胜吴广是怎样发动起义的。学生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到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起义
20、。秦末农民起义就爆发了。补充由于起义首先发生在大泽乡,所以这次起义我们也称它为大泽乡起义。课文上有一幅大泽乡起义图。站在前面振臂高呼的人是陈胜,而跟在他后面紧握大刀的人则是吴广。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扮演陈胜吴广,重现一下当时陈胜吴广是如何商议发动起义,又如何发动群众的。我和其它同学就来充当穷苦百姓。(1)起义过程讲解起义发生后,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国号称为“张楚”。陈胜自立为王,并封吴广为假王,接着就派主力军向秦朝的都城咸阳方向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骊山。这就把秦二世下坏了,他急忙下令赦免当时在骊山修筑陵墓的几十万刑
21、徒,将他们组织起来,配合秦军镇压这场起义。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到半年,起义就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相继被部下杀害。(2)意义提问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历来都本人们所称道。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它的意义。学生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过渡不错,这次起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陈胜、吴广虽然死了,但各地的农民并没有从此而屈服。接下来是谁接过了起义的大旗呢?学生项羽、刘邦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这过程中,有
22、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请同学们看课文65页的动脑筋部分,看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成语?学生破釜沉舟。提问动脑筋下面还有一个孙子正和爷爷在争论。同学们是赞同孙子的观点,还是爷爷的观点呢?学生孙子的。提问为什么?学生项羽这招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接近1:10的比例。按照常规的战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的做法是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起到以一挡十的威力。项羽在特殊的情况下,运用特殊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高明的。6过渡在项羽指挥
23、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也没有闲着。他率兵一直打到咸阳。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结果让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就攻陷可咸阳。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它的尽头。(2)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过渡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秦朝灭亡后,两位农民军的领袖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皇帝呢?论实力吧,项羽确实比刘邦强大得多,但是他们又有个约定,谁先攻破咸阳谁就做皇帝。虽然秦军的主力是给项羽的军队给打败的,但是咸阳却是刘邦先攻下的,论理应该是刘邦做皇帝。项羽当然不会甘心将宝座拱手相让。于是,为了争夺皇位,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三、楚汉之争讲解之所以叫“楚汉之争
24、”,是由于项羽原本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巨鹿之战后,他的威望和实力都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虽然战争初期项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202年却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既是汉高祖。四、汉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长安)设问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小字部分,想一想,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原本比他强大的项羽呢?学生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进入咸阳湖,大肆杀掠,火烧阿房宫,丧失民心。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的暴政、秦
25、末农民起义以及楚汉之争。其中,秦末农民起义是这节课的重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综合之前学到的内容,思考一下:楚汉之争与之前的农民战争在性质上是否相同?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因此算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而农民战争则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战争。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板书)第一篇:官逼民反二、自主学习(一)(多媒体投放在大屏幕上)时间:3分钟任务: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秦朝暴政”的大小文字,然后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钟过后老师以启发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
26、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师问】: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答】:秦朝的徭役繁重。为强化学生对徭役繁重的理解体会投放图片欣赏:老师做简单叙述。7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师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答】:秦朝的赋税沉重。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师问】:材料三说明了什
27、么问题?【生答】:秦朝的刑法严酷。为加深学生对刑法严酷的体会了解,多媒体投放文字材料加以证实:“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即诛九族和连坐法”。多媒体出示出土的秦朝的刑具图片:【师问】:秦始皇的暴政简直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始皇再厉害也难逃一死,那么,秦始皇的继任者秦二世胡亥是个怎样的皇帝呢?【生答】: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任意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埋葬
28、秦始皇时殉葬大量宫女和修墓室的工匠。【师叙】: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生答】:指鹿为马(学生若有会的,让学生回答出并讲一讲该故事,若不会老师来说和讲故事)【师总】:那么我们用一首打油诗来总结一下秦朝的暴政。一生读众生听)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过渡】:毛主席生前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官逼民反,老百姓只能揭竿起义了。第二篇揭竿起义自主学习(二)时间:3分钟任务: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大小文字,然
29、后完成表格: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人陈胜、吴广直接原因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当斩结果被秦军镇压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意义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8(红颜色字体,是在学生自学3分钟后有学生一一填写的。在讲到爆发的直接原因时播放视频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多媒体投放大泽乡起义的经过(课件动画)(【师问】:合作探究)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1分钟)【生答】: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生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师问】:拓展延伸)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
30、爆发吗?为什么?(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1分钟)【生答1】:不会。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生答2】:会。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因为秦朝是个暴政的国家。(老师视情况而定,多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深入的探讨)【师总】:同学们看问题很到位也很深入。这正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的爆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由于实行暴政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可能就有李胜赵广起义,因为秦朝的暴政“官逼民反”。【过渡】: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声势浩大但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大,起义很快就是败了,陈胜吴广也先后被杀。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唤醒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继续开展着
31、倒秦的战争。第三篇:楚汉之争自主学习(三)时间:3分钟任务:请阅读有关“秦朝灭亡”大小文字,同时注意思考、秦朝是被谁灭亡的呢?、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3分钟之后,找1-2个学生起来回答第题,为加深学生印象,多媒体投放灭秦的动画设计)采用超链接的方式了解“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战争双方项羽和秦军结果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特点以少胜多的战役(红颜色字体,是由学生一一填写的。)【师导言】: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力量弱于秦军,但他走了一步险棋取得了胜利。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你怎样看待项羽的这种做法?(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1分钟,提问2-3名学生代表各抒己见)【生答】:略【师总】:当时项羽在
32、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9法,应该说是高明的。(再看刘邦伐秦):【师导言】: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有文臣萧何张良和武将韩信辅佐的刘邦直捣黄龙,进军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以此为标志,秦朝灭亡。所以说,是谁结束了秦朝的统治?【生答】:刘邦【师问】: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生答】: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前后共15年。【师导言】: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那么,对于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都有
33、功劳,他们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有一个词语叫做“鸿门宴”就与刘邦项羽有关,哪位学生讲一讲该故事?学生讲故事(略)【师问】:在鸿门宴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师导言】:正是由于项羽的大意与短视,最终酿成了大错特错:乌江自刎项羽和刘邦这场争夺帝位的战争进行了四年,即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史称“楚汉之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王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当上了皇帝的刘邦欣喜若狂,后来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风歌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播放多媒体音频欣赏)(:【师问】:合作探究)项羽
34、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楚汉之争中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2分钟,然后由3-4名学生代表展示个人答案)【生答1】:(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答案)不对。(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生答2】:(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生答3】:(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老师在学生回答
35、后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激情)【师问】:(合作探究)学习了本课,你知道本课涉及到了哪些成语故事吗?【生答】: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生答】:霸王别姬、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师总】: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颗粒归仓(小结)10(依据表格由2个学生一一填写)大泽乡起义时间领导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位西汉时间人物都城(学生填完表格,老师齐读诗歌总结)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陈胜吴广起义中,推翻秦朝立大功。项羽巨鹿战强秦,刘邦建汉歌大风。当堂训练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A、秦的暴政B、焚书坑儒C、修建宫殿和陵墓D、法律残酷2、我国历
36、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C)A、陈B、沛县C、大泽乡D、渔阳3、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C)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的起义军C、刘邦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起义军4、秦朝灭亡的时间是(B)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5、下列消灭秦军主力的是(C)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6、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C)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
37、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教师先解释何为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这种统治措施,使统治者、劳动人们皆大欢喜,到惠帝、吕后两朝,经济逐步恢复,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
38、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11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部分见相关资料和媒体资料),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例如关于重视人才的内容,学生
39、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诸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爵号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定封号。这样,可以使一个大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使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削弱王国同中央对抗的实力。后来,汉武帝又用其他方法如酌金夺侯等,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把推恩令与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比较,进一步分析它的巧妙之处。关于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教师可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提问此项措施的必要性。可回顾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
40、原因,提醒学生学会类比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三、西汉的衰亡东汉的建立和结束本目内容虽为小字,但建议教师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例如:介绍王莽,他如何篡位,改制背景及失败,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1、光武中兴(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出答案)问题: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
41、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1)释放奴婢。(2)三十税一。(3)精兵简政。(4)废除苛法。(5)整顿吏治。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100万。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专权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腐败。祸不单行,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出现水灾、旱灾、蝗灾。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3、黄巾大起义河北巨鹿人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利用“太平道”,通过传教和治病进行宣传和组织;经过
42、十几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起义前张角提出了预言,下面来看“黄巾军预言”你能理解它的含义吗?(引导学生分析“苍天”、“黄天”“天下大吉”分别代表什么?简单介绍甲子的含义指184年。)从预言上反映出起义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是有准备的起义。184年,张角领导农民几十万人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他们攻占城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部队镇压起义军。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12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败了。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教材依据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第
43、12课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使其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引导学生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汉武帝,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辩证
44、、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结合秦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大一统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通过典故、图片、知识树等教学资料,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由贫穷到强盛,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重点突破: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
45、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这就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13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难点突破: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
46、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适合本课教学的挂图和课件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
47、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引入新课“大一统的汉朝”讲授新课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学过程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展示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汉书食货志同学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课本的第一段和这则材料真实的反映了西汉初期的经济状况,不光是谷物奇缺,价格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西汉初期经济萧条的原因有哪些?2、文景之治汉朝从刘邦开始包括文帝和景帝三代统治者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是怎样克服
48、这种困难的?采取了哪些措施?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秦的暴政和秦末以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针对经来的长期战乱造成的济凋敝采取的这些措施叫做“休养生息”或“与民休息”。下面我们把这些措施用关键词把它找出来。我们从“汉文帝穿的衣服质地比较粗糙,他宠爱14的夫人,也不能穿拖地的长裙。帏帐上不许绣花。”这些文字更能体会出当时统治者的朴素与节约,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这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称为“文景之治”。请同学们先把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看一遍,结合材料思考“文景之治”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具体表现如何?出示材料: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史记平准书“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建立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的,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在吸取秦亡教训的条件下开始的。请同学们看课本P68面“动脑筋”的题目,思考讨论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师资引进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开发权转让居间代理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安全防护设备及服务租赁合同4篇
- 2025业绩目标达成股权激励与员工股权激励绩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项目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气交易平台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两居房车租赁与民宿合作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水路联合运输货运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文化产业发展担保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合同违约责任4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退休人员出国探亲申请书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笔记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孕妇学校品管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