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_第1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_第2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_第3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_第4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诗词的基本常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感知诗 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情感目标: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3、能力目标:学会朗诵诗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诗歌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1、教法:朗读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 2、学法:点拨发、示范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古代关于“秋”的诗句多表现出一种萧瑟、悲凉之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2、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笔下的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笔下的秋天;“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王实甫笔下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一看毛泽东的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正音释词(检查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沁(qn)园春橘(j)子百舸()争流怅寥廓(lioku) 峥嵘(zhngrng)方遒(qi)浪遏()飞舟 2、形近字组词。 遏()橘

3、()漫()携() 谒()谲()曼()镌() 沁()遒()怅()竞() 泌()酋()伥()竟() 三、诵读课文 1、指导自读 诵读方法: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词义和领字的停顿等);读出感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 节奏划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感情基调:深沉而豪迈。

4、总体上应读得舒缓从容。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2、学生朗读 3、听范读 4、读了这首词,你有何感想? 四、关于词牌和题目 本词的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为何以“长沙”为题?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

5、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五、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诗词名句选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6、娥.娄山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7、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六、赏析课文上阕 1、齐读上阕 2、上阕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给它拟小标题。上阕的领字是什么?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看。 3、独立寒秋图 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押韵和强调),有些成分省略(概括性),哪位同学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把词的大意说一下? 明确:在深秋时节,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能否改为直立、站立?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

8、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正遭军阀通缉,身处险镜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绝不妥协的心志。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4、湘江秋景图 一个“看”字,一直管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竟自由。共7句。(在古诗词中称“一字领起”) 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意象)?找同学读一下。 山、林、江、舸、鹰、鱼。 这几句写景有何特色?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9、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湘江秋景图”,其他同学闭目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转换成形象的画面。 明确: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碧绿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竟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游着。 大家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这一切了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真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在这几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明确: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

10、之乐。表现色彩(暖色调)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现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表现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问”直抒胸臆。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谁来主宰沉浮荣衰?”“主沉浮”是什么意思?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这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这样由描景提出谁

11、主沉浮的问题。 5、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长做客”,“秋雨秋风愁煞人”,“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为文人创作的一种特定情绪,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之态。 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知人论世)这与时代背景有关: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

12、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当然,这更与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什么人?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不是。他是一代伟人,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如“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七绝.咏蛙

13、 七、赏析课文下阕 1、齐读下阕 2、下阕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给它按上标题。下阕的领字是什么? 明确:峥嵘岁月(指点江山)图、中流击水图。忆。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什么?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1920

14、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他们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一大,从此走上了中国革命之路。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4、峥嵘岁月(指点江山)图 思考:“同学少年”有哪些特点? 明确:他们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已任,抱负远大,敢于斗争,蔑视反动及腐朽势力,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从诗人对“同学少年”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

15、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远大抱负,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5、中流击水图 这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八、课文总结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

16、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升华。 2、结合诗句试分析全诗是怎样情景交融的。 明确: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