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13年08月16日 为全面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情况,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对上市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批阅。批阅中重点关注了潜在的利润操纵现象,收入确认、金融资产减值等重要会计政策的披露,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政府补助等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以及财务报告审计、内部操纵评价与审计等方面的问题。对批阅中发觉的问题,及时以问询审计机构、公布年报会计监管简报、安排专项核查等方式加以处理,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场传递关于会计准则、内部操纵规范执行和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标准,引导会计主体切实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本监管报告对上市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
2、编制和披露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对批阅中发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和监管建议进行阐述。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4月30日,249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年度报告,包括主板1436家,中小板公司701家,创业板355家。依照年报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为119359.28亿元,总市值为230357.62亿元。 (一)总体盈利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亏损公司占比有所上升 2492家上市公司201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6307.78亿元,较2011年增长8.89%;实现利润总额26986.09亿元,较2011年增长1.70%;实现净利润
3、19653.14亿元,较2011年增长0.93%,其中,投资净收益3526.2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28.20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1345.18亿元,此三项占2012年利润总额的比例分不为13.07%、0.48%和4.98%。 2012年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36元,较2011年下降24.0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5%,较2011年下降1.92%。2012年度2270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1.09%,亏损公司222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91%,较2011年上升2.17%。 (二)财务报告编制披露情况:总体上符合披露要求,但个不领域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
4、,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增强,关于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等较为复杂的交易,差不多能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总体来看,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所提高,但在个不方面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需加以改进,要紧包括: 1、部分公司财务报告存在低级错误,披露的严肃性有待提高 一些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存在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勾稽关系不正确、报表项目串行、涉及金额的项目数字正负号相反、账龄分析表未及时更新、财务信息与治理层分析相互矛盾等简单错误。一些公司不重视对往常期间可比信息的披露,年报与中期报告的财务信息存在矛盾,反映出公司对信息披露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这些简单错误的存在不仅误导
5、报表使用者,也是部分公司财务信息被媒体质疑的重要缘故之一。 2、会计政策披露缺乏针对性,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有待加强 尽管证监会在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证监会公告201242号)中,重点强调了上市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披露会计政策,不得以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代替具体会计政策,披露的会计政策应当体现业务特点,有助于投资者的理解和使用,但照搬照抄会计准则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特不是在与投资决策高度相关的收入确认、减值计提等领域,投资者真正想了解和看到的、体现公司业务特点的会计政策披露较少。个不公司甚至并未依照会计准则的变化及时调整会计政策的表述。 3、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涉
6、及的会计问题有待研究 随着市场的进展和企业的创新,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如何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对新出现交易的经济实质做出推断并进行会计处理,在实务中存在不一致的做法,具体涉及或有合并对价的非同一操纵下的企业合并、股份支付打算取消、合同能源治理收入、搬迁补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4、个不公司涉嫌存在会计和信息披露虚假问题,有待进一步核查 在会计方面,个不公司存在在建工程延迟转固定资产以少计提折旧费用、股权转让价格显失公允导致虚增利润、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不慎重等问题;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个不公司存在将受限货币资金列入现金等价物、将对合伙企业投资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问题。
7、 (三)财务报告审计总体情况 47家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2492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其中,标准审计意见报告2404份,占总数的96.47%,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88份,占总数的3.53%。在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0份,保留意见15份,无法表示意见3份,无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总体而言,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在个不方面仍存在问题,要紧包括: 1、部分审计报告中强调事项段的使用和表述不合理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非标意见的比例达到80%,从强调事项段的内容来看,部分报告强调事项存在适用不合理、表述不易理解等问题:一是强调事
8、项不符合审计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所规定的范围,存在滥用之嫌,如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会计可能变更增加当期利润等事项作为强调事项;二是将疑似应予发表保留意见的事项作为强调事项,如对具体应收款项的坏账预备计提金额是否充分和预收款项的列报是否恰当不进行推断,而直接列入强调事项;三是强调事项表述不清,不易理解,有悖于增加强调事项段以提供必要补充信息的初衷。 2、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不足,审计程序不充分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如大型机械设备的担保融资交易、各种信托业务等。关于这些创新业务的审计,普遍存在风险评估不足、审计程序不充分,以及对其适用的会计政策、交易性质等信息的披露关注
9、不充分的问题。 3、对异常重大交易未给予充分关注 关于向控股股东支付大额资产租赁保证金、毛利率较低的大额贸易业务、异常托付加工业务、异常资产转让以及政府补贴业务等对财务报表阻碍重大的交易,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这些异常业务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审计程序不足,对相关列报是否恰当和披露是否充分的关注不够充分。 4、对会计可能的审计未履行应有程序 对异常会计可能、依据以后不确定事项作出的不慎重会计可能,以及没有详细披露变更缘故、或变更缘故不足以支持结论的重大会计可能变更,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履行进一步审计程序,猎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5、对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总体列报的恰当性未给予有效关注 对要紧会计政策
10、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和证监会监管要求的,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履行必要程序,未评价治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对财务报表总体列报存在的有关问题,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有效关注,如列报中未将负债负数余额重分类至资产、未将属于非流淌资产的预付款项列报为非流淌资产项目、列报的资产项目与相关资产的性质不符等。 (四)内控总体情况: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执行及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依照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操纵规范体系的通知,853家主板上市公司应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内部操纵评价报告和内部操纵审计报告,其中,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777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76家。截至2012年4月30日,853家
11、公司均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操纵评价报告和内部操纵审计报告,其中,4家公司内控评价报告披露其内部操纵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3家公司因财务报告内部操纵重大缺陷被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5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中披露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另外有19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内部操纵审计报告。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操纵建设与实施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但在内部操纵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操纵审计,以及内控咨询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内部操纵评价存在的要紧问题 (1)内部操纵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差异较大,披露的内控信息可比性差。上市公司分不遵循财政部、证监会和上交所公布的内部操纵评价报告的格式
12、指引,还有部分公司综合参考了各方面的披露要求,自行设计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导致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内容和格式存在较大差异,降低了内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有效性,不利于信息使用人评价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及管控风险,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内部规范体系实施情况进行监管评价。 (2)内控评价报告中内控缺陷披露不充分,存在回避披露缺陷的倾向。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操纵评价报告仅披露了一般缺陷,极少公司披露了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甚至,某些上市公司内部操纵在被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的情况下,其内控自我评价时仍认为不存在缺陷或者缺陷的阻碍较小,公司的内部操纵总体上是有效的。一些即使披露了内控存在缺陷的公司,在披
13、露内控具体缺陷时往往也是泛泛而谈,如治理制度不够细化、内部操纵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需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等,缺乏具体内容。 (3)内控评价范围不当,内控评价的充分性有待改进。多数上市公司将内控评价范围笼统披露为“涵盖了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及事项”,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单位占公司总资产比例或占公司收入比例等;有的公司虽披露了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但没有包括专门业务类型的重要子公司,评价范围的充分性存疑。一些公司采取“两年或三年内轮换一遍”的方法确定每年纳入评价范围的重要单位或业务,但由于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比例,不能确定评价范围是否充分、适当。 (4)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千差万不,可比性差,阻碍
14、了内控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系直接引述企业内部操纵评价指引中重大、重要和一般缺陷的定义,或者仅披露定性、定量标准下应予以考虑的因素,未制定或披露适用于企业实际情况的缺陷分类的具体认定标准。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缺陷认定标准不恰当,例如,将中注协公布的企业内部操纵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中列举的表明财务报告内部操纵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直接认定为重大缺陷;未分不制定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分类的认定标准;以已发生错报金额或损失金额代替潜在错报金额或潜在损失金额作为评价缺陷严峻程度的定量标准,没有考虑潜在的可能错报或损失金额的阻碍等。 2、财务报告内部操纵审计存在的要紧问题
15、 (1)内部操纵审计意见类型不当,过度使用强调事项段内控审计意见。19份带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中,强调事项内容包括持续经营、审计范围、内控缺陷等问题,存在以强调事项段代替其他类型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嫌疑,同时,一些被强调的事项与内控审计指引及事实上施意见中定义的强调事项不符。 (2)关于内控缺陷性质的披露不清晰,未充分披露内控缺陷的阻碍程度。部分披露存在内控缺陷的审计报告,未按照内部操纵审计指引的要求披露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操纵目标的阻碍程度;甚至部分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也未按照要求披露内控缺陷对财务报告内控和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阻碍。 (3)内部操纵审计报告与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一致。部
16、分公司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上市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但其评价报告认为内控不存在重大缺陷,与审计结论不一致,审计师也未在内控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披露其审计报告与内控评价报告对重大缺陷认定和披露不一致的事实。此外,部分公司的内部操纵审计报告还存在内控责任披露不当、内控审计收费偏低,违反内控审计独立性等问题。 3、内控咨询服务存在的要紧问题 目前参与资本市场内控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近百家,要紧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咨询机构、信息技术及治理咨询机构和其他类型机构等四类,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具备证券及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提供内控咨询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紧包括: (1)内控咨询服务市
17、场进入门槛低,咨询机构在规模、人员素养等方面相差悬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部分内控咨询服务机构专业性不强、执业胜任能力不足,执业服务质量不高; (3)内控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的内控咨询服务模式化程度较高,内控建设、内控评价业务形式化、格式化问题较为突出; (4)部分内控咨询机构采纳低价竞争策略,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服务资源配备不足,难以有效保证内控规范的实施效果; (5)部分内控咨询服务机构往往为一家公司同时提供内控咨询服务及内控评价服务或审计服务,独立性难以保证。 二、要紧会计准则执行问题 (一)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会计问题历来是会计
18、准则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从2012年年报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看,要紧存在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和与股权处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1、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并购方式越来越灵活,并购的定价机制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较为典型的一种定价方式是,交易价格并不固定,而是依照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之后的盈利情况进行调整,即或有对价安排。从2012年年报披露情况看,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所收购标的资产的实际业绩与事先预期存在较大落差,有权要求出售方返还部分对价,具体形式包括返还现金对价及上市公司回购原向出售方发行的股份等。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或有对价有所规范,但由于涉及合并对价与商誉的调整、或有对
19、价后续计量,以及相关合并资产减值等一系列问题,实务中对准则的理解和执行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关于或有对价基于后续业绩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因为被购买方于购买日后的实际盈利情况并不属于购买日差不多存在的情况,即使该或有对价的变化发生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企业也不应再对商誉的金额进行调整。实务中,部分上市公司将此类或有对价的变动相应调整了商誉,其会计处理并不符合准则的规定。 基于后续业绩变化而调整的或有对价不能调整原合并商誉,但其对权益和损益的阻碍还应依照企业合并的类型和或有对价协议的具体内容确定。由于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在会计上采纳“权益结合法”,合并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合并对价均按原账面价值计量,其差额
20、计入权益(资本公积)。相应地,或有对价的后续调整也应调整权益,对损益可不能产生阻碍。关于非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或有对价形成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属于金融工具,其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然而,由于或有对价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客观的参考依据,导致计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需要强调的是,或有对价公允价值的计量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将合同约定需返还或需再额外支付的金额认定为公允价值,而仍需要充分考虑支付方的信用风险,货币的时刻价值以及剩余业绩承诺期的预测风险等。此外,当标的企业的实际业绩与承诺业绩存在较大落差,继而或有对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时,合并形成的相关资产所能制造的净现金流量可能已
21、远低于原可能金额,属于资产发生减值的明显迹象。上市公司还应当就商誉和相关资产进行详细的减值测试,防止资产和利润虚增。 2、与股权处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依照2012年年报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出于主业聚焦,盘活资产等目的,出售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股权投资的处置涉及流程和手续较多,从公司有意图处置股权至操纵权实际转移之间往往存在跨期的情况。目前多数上市公司均在实际操纵权转移日所属的会计期间,依照处置损益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而,假如在公司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意图差不多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如在资产负债表日股权处置已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但尚未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将股权处置损益的所得税阻碍延迟到下一会计
22、期间处理往往会导致低估递延所得税、高估利润的情况。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将会于以后期间产生应税金额,增加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因此,应当在产生临时性差异的当期就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收入确认相关问题 收入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由于经营模式多、主观推断性强等因素,收入确认已成为监管难度较大的会计领域。从2012年年报披露的情况看,收入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或风险要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会计政策披露不充分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是直接引用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没有体现公司的具
23、体业务特点,更没有明确收入确认的具体时点对应业务流程中的哪一个环节。这种千篇一律的披露模式大大阻碍了会计政策信息的有效性。另有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不完整,如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建设移交业务(BT业务)或售后租回业务,但其会计政策中并未提及此类收入的确认方法。 2、“总额法”和“净额法”使用不当 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基于其在代销、联销等业务中的身份(要紧责任人依旧代理人)、风险与责任进行推断,而是一律按照收取的价款总额确认了销售收入。如某百货公司既有自营业务,又有联销业务,但并未区分这两种业务的收入确认。又如某物流公司2012年度收入增长迅速,但物流贸易的毛利率还不到1%。假如依据相关
24、准则进行分析,上述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应按照净额(即收取的价款总额减去应支付给第三方的代收款的差)确认收入。未严格区分总额法和净额法使得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被成倍放大,有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3、光伏行业的收入确认 由于受到产能过剩和欧美等国“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的阻碍,绝大部分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2012年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巨额亏损。部分上市公司尽管仍拥有较为可观的销售收入,同时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巨额应收账款。另有部分上市公司将眼光投向海外电站业务,成立海外联营或合营项目公司,从事电站建设,并把其要紧产品(太阳能电池、组件等)大量销往海外,用于电站建设。考虑到目前国内外
25、整个光伏产业链都极不景气,上述销售业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确认的风险比较高。上市公司应当结合其业务特点制定细化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并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业务模式、收入确认所适用的标准或条件,以及已确认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等信息。 4、涉及合同能源治理业务的收入确认 合同能源治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新机制。从事合同能源治理的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并依照用能单位的节能效益取得收入。实务中,合同能源治理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提供节能服务的上市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既包括
26、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运行治理等服务,也包括向客户销售节能产品或设备。目前会计准则未对合同能源治理做出具体规定。从年报披露信息看,公司对该类业务的处理并不一致。实务中,需要对与客户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所涵盖的各项业务的实质进行综合推断,并依照提供服务或销售产品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 (三)政府补助相关会计问题 从2012年年报披露情况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形式和金额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整体阻碍面较大,且对特定公司利润阻碍较大。个不公司假如剔除政府补助,其盈利水平将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目前政府补助会计的突出问题要紧为政府补助确认时点、综合性项目补助的分类以及搬迁补偿的会计处理等。
27、1、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 权责发生制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所采纳的会计基础,然而,在政府补助确认时点推断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层面,出于慎重性原则,会计准则过去一贯强调仅有“定额”、“定量”的政府补助,才能够按照顾收的金额计量。财政部去年公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213号)中(以下简称“通知”),对政府补助确认时点的政策有所调整,“通知”提及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能够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且可能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按应收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需要强调的是,政府补助是否能够在实际收取前予以确认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着眼于企业是否能够
28、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是否存在可能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的“确凿证据”,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其认定能够收取政府补助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补助的政策依据、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公司已履行所附条件的情况等信息。 2、综合性项目补助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管企业通过何种方式取得政府补助,均应划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分不进行会计处理,其对企业各期损益的阻碍将有所不同。当前上市公司收取政府补助的形式多样,部分政府补助文件并未明确补助对象,而是笼统的表示对公司综合进展项目进行补贴扶持。部分上市公司将综合性政府补助全部认定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且未详细披露其
29、划分补助类型的推断标准,值得商榷。 3、搬迁补偿的会计问题 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实务中,部分综合搬迁项目既有政府角色介入进行旧区改造的背景,拆迁后新建项目又涉及商业项目开发。上市公司收到的搬迁补偿款应当认定为与拆迁损失和搬迁后重建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依旧正常的资产处置事项,存在不一致的理解和推断。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从政府收到的款项在扣除被处置资产账面价值、搬迁处置费用等后的金额应全部作为与后续新建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此处理的结果能够幸免企业在拆迁
30、补偿时一次性确认专门大的损益,财务报表比较稳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假如公司搬迁过程中向政府收取的补偿款是以被处置资产(通常为土地和房屋建筑物)的市场价为基础确定,则实质是公司将自身的资产与政府进行置换,用资产换取所谓的“补偿款”。该交易与公司向其他第三方处置资产并收取处置对价并不存在本质区不。因此,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公司收到的补偿款项明显高于处置资产的市场价值,否则应当全部按照资产处置的一般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一次性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由于当前城镇搬迁项目多样,上述问题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依照不同的拆迁事项和补偿条款进行推断,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就交易的关键条款进行充分披露。 (四)金
31、融工具 从2012年年报披露的情况看,金融工具会计存在的问题要紧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不当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大量商业票据背书贴现业务,公司大多直接将背书或贴现的票据终止确认,而未充分考虑在附追索权的情况下,票据的要紧风险和酬劳是否能够随着票据背书或贴现而转移。尽管应收票据是否终止确认可不能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净资产产生阻碍,但关于个不存在巨额背书贴现票据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否终止确认该等票据将会对公司的流淌比、资产负债率等重要财务指标产生较大阻碍。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政策披露不充分 2012年年报显示,共有478家上市公司期末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59.24亿
32、元,较2011年增长12.59%。在478家公司中,金融保险业41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7.51亿元,占全部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值的97.08%。 尽管证监会公告201242号文已要求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层面明确权益工具投资价值“严峻”与“非临时性”下跌的量化标准,然而仍然有专门多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上述量化标准,也未对减值的计提情况进行充分披露。另外,个不上市公司披露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明显不符合准则的相关规定,还有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严峻”与“非临时性”下跌的量化标准明显过于宽松,有失慎重。 3、理财产品的会计分类不当 随着理财产品业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
33、将临时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由于这些理财产品大多不保本、也没有确定的收益率,更没有公开活跃市场报价,因此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较为合适。然而,实务中的会计分类却各不相同,除了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外,也有许多上市公司将理财产品放到其他流淌资产或其他非流淌资产。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将理财产品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甚至还有公司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此的分类值得商榷。 4、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存在遗漏 关于没有公开活跃市场报价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明确披露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如何计量的,使用了如何样的估值技术,要紧参数是什么,从而使报表使用者无从推断这些资产的公允价
34、值是否准确、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阻碍是否真实合理。 (五)股权激励会计问题 股权激励要紧指企业为猎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截至2013年4月30日,共有464家上市公司提交了股权激励打算,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6%。其中308家上市公司的357个股权激励打算处于实施时期。 2012年,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部分实施股权激励打算的公司2012年财务指标未能达到可行权条件,一些公司甚至由于对以后业绩预期的变化而取消了股权激励打算。从2012年年报披露情况看,针对取消股权激励打算的会计处理,多数企业均披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作为加速可行权
35、处理,视同在后续等待期股票期权打算差不多满足可行权条件,在取消打算的当期确认与后续等待期相关的所有费用。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尚存在关于权益、负债分类,负债确认时点、计量金额等值得探讨的问题。 限制性股票激励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并规定锁定期。在锁定期内,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达到解锁条件,能够解锁;假如全部或部分股票未被解锁而失效或作废,则由公司按照授予价格进行回购。股权激励方案通常规定公司在授予后一段时刻内完成限制性股票授予、登记、公告等相关程序,经证券交易所确认后,由登记结算公司办理登记结算与过户事宜。 依照2012年年报披露情况来看
36、,多数上市公司尽管差不多均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授予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限制性股票当期的解锁比例以及可能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的最佳可能数确认股权激励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在授予日和资产负债表日对“回购承诺”的会计处理。针对“回购承诺”的会计处理,当前实务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于授予日和资产负债表日均无需确认负债,待公司实际进行回购时方进行会计处理。该观点认为,公司发行限制性股票和其他定向增发一样,履行正常法律程序后,股票经登记结算公司登记过户,持有人为合法股东。因此,公司将授予日收取的认股款确认为股本和资本公积即可。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履行了正常的
37、增发程序,的确应当在授予日确认新增股本,但还应在授予日就职员交付的认股款全额确认一笔应付职员的负债。该观点认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相比,实质上相当于职员在授予日先向公司交付了一笔“押金”来锁定股票,假如达到激励打算规定的解锁条件,“押金”自动转化为解锁对价,而假如未达到解锁条件,则公司如数返还“押金”。既然实质为“押金”,上市公司理应在收取时全额确认一项负债。第三种观点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该观点认为,公司应当就限制性股票是否达到解锁条件进行合理可能,当可能专门可能无法达到解锁条件而需要进行股票回购时,按应付回购款确认应付职员的负债。该观点的实质是将公司“回购股份”事项认定为不确定的或有事项
38、,按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或有事项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尽管上述三种观点对股权激励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并没有差异,可不能有损益的阻碍,而是在负债和权益的分类、负债的确认时点、计量金额上产生差异。然而,上述差异将导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净资产回报率甚至每股收益等重要财务指标出现差异,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六)非经常性损益 2012年2492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9653.14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1355.75亿元,较2011年增长17.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金额为18297.39亿元,较2011年增长0.55%。 从2012年年报披露情况看,非经常性损益关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并不重大,
39、但依旧有许多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业务,如政府补助、债务重组、资产处置收益等获得了高额利润,部分上市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尚不足扣非前净利润的一半,少数公司甚至完全依靠非经常性收益扭亏为盈,非经常性损益关于ST公司以及其他经营不景气、业绩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的阻碍更为明显。从2012年整体情况看,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阻碍小于50%的公司有1,97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9.05%,其中阻碍小于10%的公司有1,160家,占比46.55%。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阻碍重大(超过50%)的公司有522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20.95%,其中:222家公司201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阻碍
40、在50%到100%之间;299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阻碍超过100%。2012年有125家公司净利润实现了由亏转盈,其中有85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则重新归为亏损,85家公司中有12家为ST类公司,占比14.12%。 在披露方面,部分公司在确定某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缺乏适当的理解和推断,未能反映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如部分上市公司并未将其处置股权投资的收益披露为非经常性损益,也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讲明。此外,关于在非同一操纵下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的过程中对原持股部分进行重新计量所产生的收益,许多上市公司也未将其披露为非经常性损益。 三、已采取监管措施及后续工作打算 (一)针对2012年
41、年报的要紧监管措施 为掌握2012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操纵规范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及时发觉和解决实务中的问题,我们采取的监管措施要紧有: 1、定期召开年报分析工作会议,及时讨论和处理已发觉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对部分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重点审核,及时掌握会计准则、内部操纵规范体系执行情况和审计机构执业情况。针对发觉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关于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及时向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发函,要求其提供补充信息和讲明。年报披露期间,共计向各会计师事务所发函29份,涉及26家公司,提出了43个具体问题。此外,还答复了8份监管系统内关于年报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征询函。 2、公布
42、会计监管简报,加大年报协同监管力度。针对财务报告批阅中发觉的共性问题以及个不公司会计处理或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线索,我们及时以年报会计监管简报的形式对外公布,提请各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在年报监管中予以关注。年报披露期间,共公布4期会计监管简报,涉及企业合并或有对价、政府补助、长期租赁土地等11类问题。关于监管简报中提出的问题或问题线索,各证券监管部门或机构加大了跟踪处理力度。 3、关注媒体针对年报财务信息的质疑,及时分析应对。在年报披露期间,共关注到30家上市公司因会计或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受到要紧财经媒体质疑。我们组织力量对涉及的会计审计问题进行了跟踪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通报相关证券监管部门或机
43、构加以处理。 4、研究公布会计准则监管问答,明确监管推断口径。关于年报分析中关注到的问题,以及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的理解和执行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准则制定部门协调,制定公布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总第8期),明确了会计可能差错认定、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的推断、安全生产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和政府补助等会计问题的监管推断口径。 (二)后续工作打算 我们将接着通过明确会计准则执行口径、细化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监管力度等方式,对年报分析中发觉的会计、审计和内控实施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1、与财政部共同研究解决会计准则执行问题 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
44、值、收入确认以及股权激励等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造成准则执行不一致的,我们将积极配合财政部,通过修订准则或公布准则解释等方式加以完善;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已有相关明确规定,但在执行层面存在不同理解而造成准则执行不一致的,我们将在搜集案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等形式,统一相关会计和披露问题的执行标准。 2、细化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针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避重就轻、缺乏针对性,导致信息的相关度不高的情况,我们将陆续对政府补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收入确认等特定项目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做出具体规范,并通过
45、公布信息披露解释公告的方式,细化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3、统一内部操纵评价报告参考格式,提高内控咨询服务质量 针对内控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将会同沪深证券交易所与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统一的内部操纵评价报告参考格式,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操纵评价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提高内部操纵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同时,针对内部操纵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公布相关指导意见,以提高资本市场内部操纵咨询服务质量。 4、加强监管,督促相关公司、审计机构及时整改关于涉嫌违反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规定,或审计程序存在缺失的情况,我们将接着通过问询、监管谈话、专项核查等方式进一步核实情况,
46、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执业质量问题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建立健全质量操纵体系,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二、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监管情况时期性通报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成果最重要的信息,直接阻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推断和投资决策。多年来,我会一直把年报监管作为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和提升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年报监管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针对2012年年报监管工作,我会强化了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结合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进行分时期部署,并将年报非现场监管作为上半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点。目前我会已完成了
47、上市公司年报审核、批阅与分析等非现场监管工作。 一、年报披露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2492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包括上海主板954家,深圳主板482家,中小板701家,创业板355家(不含已退市的*ST创智和*ST炎黄)。其中,披露盈利的2270家,披露亏损的222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8.89%;净利润总额1.96万亿元,同比增长0.93%;平均每股收益0.36元,同比下降24.0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5%,同比下降1.92%。总体来看,2012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增速下降;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双降;金融强、实体弱,行
48、业分化加剧,业绩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战略新兴行业业绩尚未体现出显著优势。 上述2492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非标准审计报告88份,占比3.53%。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0份,保留意见15份,无法表示意见3份。 此外,依照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操纵规范体系的通知,853家主板上市公司按期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操纵评价报告和内部操纵审计报告,包括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777家和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76家。其中,4家公司内控评价报告披露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5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中披露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3家公司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
49、报告,18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 二、年报监管工作 (一)非现场监管工作 依照我会工作部署,前期年报监管工作要紧围绕着年报审核、批阅与分析进行,交易所、证监局和我会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开展非现场监管工作。 沪深交易所加大事后审核力度,除豁免审核的47家外,对其余2445家公司年报进行全面审核。通过事前做好技术预备、强化教育培训、修订披露指引、公布备忘录、进行专题研究、加大风险警示力度、严惩违规行为等措施,保证年报披露工作顺利开展。 各证监局进一步完善分类监管,对585家重点公司年报实施重点审核。通过列席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沟通会、约谈中介机构、年报审计现场督导等方式,充分
50、利用中介机构深入了解公司风险;探究科技监管,结合现场检查手段,紧密跟踪上市公司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效能。 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加大年报审核和比对分析力度,对64家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审核,并与证监局和交易所的审核情况进行比对;选取10家行业、规模、风险分类不同的创业板公司进行年报监管流程监控。年报监管期间,紧密关注媒体质疑与重大风险,通过下发通知、培训交流、组织专题会等形式,研究处理年报审核中发觉的问题,对年报披露、年报监管和协作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完善年报监管工作机制。 会计监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501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阅、分析,并通过公布会计监管简报
51、、答复系统内咨询问题、公布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和制定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等方式解决年报披露过程中的会计、审计、内控等专业问题,统一会计监管口径。 (二)年报审核情况 沪深交易所全面审核中共关注了8539个事项,其中经营业绩事项占比27%,财务会计事项占比22%,信息披露事项占比18%,公司治理、内部操纵、募集资金、关联交易等规范运作事项占比17%,其他事项占比16%。交易所已公布年报工作备忘录4份,向公司发出年报问询函、关注函、监管函等相关工作函件2084份,要求公司刊登更正或补充公告453家次,通报批判39家次,公开责备7家次,公开认定不适当人选1人次。 各证监局在重点审核中关注了336
52、2个事项,其中与交易所共同关注了994个事项,要紧涉及经营业绩、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等方面。各证监局已要求有关公司、保荐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专项讲明,目前正在集中进行年报现场检查,下一步将在核实上述存疑事项后,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三方共同审核与比对分析的64家公司年报中,交易所关注了316个事项,证监局关注了430个事项,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关注了438个事项,三方共同关注的事项175个,要紧集中于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经营业绩变动异常、财务会计处理不规范、关联方资金往来存疑等方面。在审核内容方面,交易所侧重关注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证监局侧重关注财务会计处理、公司治理、关联方资金
53、往来、重大合同或交易、中介机构履职等方面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充分性;我会侧重从政策法规和上市公司监管的总体层面予以关注,如新年报准则的要求、募集资金使用监管要求、股权变动涉及的要约收购、独立董事履职的规范性等。上述关注事项已要求相关证监局或交易所进一步核实并处理。 三、监管成效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3年是新年报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增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上市公司能够按照新规则的要求披露年报,强制性披露内容执行良好;部分公司还有较多的自愿性披露内容,如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达到历史新高
54、,披露质量也进一步提升;部分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如许多发行H股公司以分部报告的形式深入披露报告期经营情况和前瞻性信息,充分揭示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专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如创业板影视行业;年度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及时向投资者披露了业绩信息,恶意违规现象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市场公平。 (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有所提升 在年报监管过程中,我会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从年报审核情况看,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意识增强,治理水平有所提升:大部分公司都能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确认相关交易或事项,非标意见占比再创新低;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情况良好,缺席率进一步下降,
55、独立董事的任职、履职、薪酬等逐步规范,作用更加显现;内部操纵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显著提高,内控审计报告出现差异化结果,如实反映内控设计与运行情况;上市公司均在年报中披露了承诺履行进展及解决措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和比例稳步提高,回报股东意愿持续增强,就现金分红决策与股东进行沟通的渠道更加顺畅;窗口期违规买卖股票行为大幅减少,“高送转”题材的炒作进一步得到抑制。 四、年报审核、批阅中发觉的问题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财务报告及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内部操纵评价及内控审计工作在上市公司中稳步推进。但仍有部分公司业绩真实性存疑,信息披露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财务会计处理不恰当,关联交易、资金占
56、用、募集资金运作不规范,公司治理仍存在完善空间,内控信息披露可比性差,审计程序不充分,同时,专门行业、新业务、海外业务等对信息披露提出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营业绩方面 部分公司由于所处行业不景气或者公司自身出现经营风险或面临退市风险;公司流淌性趋紧,偿债风险日益突出;年底突击交易真实性存疑,存在盈余治理动机;业绩盈亏交替变换,显露出调节业绩的迹象。 (二)会计准则执行方面 部分公司会计政策、会计可能执行弹性大;收入确认未严格区分总额法和净额法、放大收入规模;政府补助收入的确认不当;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点不适当,对重要财务指标阻碍较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政策不当且披露不充分;理财产品
57、的会计分类不正确对公司的资产结构阻碍较大;重大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等账务处理不规范。 (三)信息披露方面 部分公司年报披露不规范,出现低级错误;披露信息不完整,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披露有效性不足,叙述性信息内容空洞笼统,无法满足投资者价值推断的需要;对会计政策的披露只简单照搬会计准则的原则性条款,针对性和相关性有待加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未能反映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重大事项未及时披露,或未履行后续进展披露义务;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 (四)规范运作方面 部分公司“一股独大”、小股东维权难等问题仍较为严峻,股权分散和争夺操纵权两种现象依旧存在;部分董监高未勤勉尽责,“三会”运作存在缺陷;部分
58、关联交易未履行必要的审议程序,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公允性存疑;关联交易日趋复杂,且愈加隐蔽;少数公司仍存在违规担保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在创业板公司中较为普遍;部分公司现金分红披露不充分、未履行承诺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股东权益变动披露违规等。 (五)内部操纵披露方面 内控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差异较大,披露的内控信息可比性差;内控缺陷披露不充分,存在回避披露缺陷的倾向;内控评价范围不当,内控评价的充分性有待改进;未按实际情况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阻碍内控评价结论的客观性。 (六)审计报告方面 部分审计报告中强调事项段的适用和表述不符合审计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所规定的范围;
59、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不足,审计程序不充分;对异常重大交易未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审计程序不充分;对企业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总体列报的恰当性未给予有效关注。 (七)新问题、新趋势 专门行业如房地产公司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需进一步明确。不同企业间对新业务信息披露的口径差异较大,如经销商模式、合同能源治理收入、因未满足行权条件取消股权激励打算等。上市公司海外业务不断拓展,但相关信息披露明显不充分,对海外资产的操纵力不足,审计评估范围受限,导致风险揭示不充分。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现场检查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监管有效性。上市公司年报监管下半年重点工作将以现场监管为主
60、。目前各证监局正在集中进行现场检查;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拟与沪深专员办联合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检查力度和问责力度。通过现场检查,发觉违法违规行为和线索,严格监管,对年报监管中发觉的问题,该采取监管措施的,果断采取监管措施,该稽查立案的,及时移送稽查部门,提高监管有效性,督促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 (二)总结年报监管经验,完善年报监管工作机制。2012年年报监管工作结束后,我会将组织证监局和交易所进行总结,交流年报监管中的成绩、不足、经验和创新做法,探讨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外通报年报监管工作情况;加强对公司会计基础工作、信息披露内部操纵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加大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常州二手房过户税费减免与流程简化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科技园区场地租赁合作协议书6篇
- 2024年度食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床垫定制与采购协议合同模板下载3篇
- 上海二手房交易标准协议示例版A版
- 专家资质聘用合作合同(2024年度版)版B版
- 专业搬迁服务协议:仓储搬迁及物流服务协议版B版
- 企业培训之人际关系培训
- 职业学院申诉受理登记表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课件
- 2024年滑雪用品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经方治疗脑梗塞的体会
- 新版DFMEA基础知识解析与运用-培训教材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探索微电影广告》课件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演示课件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湖里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